第一章: uByF*}d1
17页:顺数第4段第3行,把“债权人的负债价值”改为“债权人的债权价值” 0o At=S
17页:顺数第4段第6行: ,9|%
(1)把“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改为“举借新债”,(修改理由:发行新债券属于举借新债); PZNo.0M70
(2)把“旧债券或老债券”改为“旧债”,(修改理由:“旧债券”和“老债券”是同义词,并且含义狭窄) ;VK;_d
WeuV+}\b
第二章: 90sM S]a
50页:顺数第7行,把“应收、预付款项”改为“应收款项” $2]1 3j
修改理由:“预付款项”将来收回的是存货,并不是现金,所以,不应该属于速动资产。 T_Z@uZom.
57页:(2.20式)把“营业收入或净资产”改为“营业收入或净产值” eN/sW!:P|
65页:(2.45式)把“营业净利润=净利润/营业收入×100%”改为“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HW
69页:(2.49式),把“资产净利率”改为“总资产净利率” z$ysp!
(2.50式),把“营业净利润”改为“营业净利率” P:lvZ
81页: \q3H#1A
(1)倒数第19行,把“依据2.70式”改为“依据2.68式” 68FxM#xR
(2)倒数第2行,把“最重要的不利因素是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净利率降低”改为“最重要的不利因素是总资产周转率降低” |GK [I
82页:顺数第2行,把“重点关注营业净利率降低”改为“重点关注总资产周转率和营业净利率降低” T 6QnCmB4
修改说明:本题中“总资产周转率降低”是最不利的因素,当然应该重点关注。 Ez?vJDd
83页:倒数第15-16行 PC\Xm,,
把“金融活动的损益是税后利息费用,即利息收支的净额”改为: XYod>[.x
“金融活动的损益是负的税后利息费用,即税后利息收支的净额” `Kym
{og
修改理由: YtW
#MG$f
(1)利息收支的净额=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如果利息收入=0,则利息收支的净额=-利息支出,所以,应该把“税后利息费用”改为“负的税后利息费用”;或者根据“利息费用=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来理解;或者根据“净利润=经营活动损益+金融活动损益=税后经营利润-税后利息费用(参见教材86页的续表)”来理解。 P|h<|Gcp
(2)既然前面强调的是“税后利息费用”,后面的“利息收支”也应该强调为“税后”的,所以,应该把“利息收支的净额”改为“税后利息收支的净额” ?[R
G8,B
85页:表2-27 &@dMk4BH<
(1)应该删除“三、主营业务利润”这一行 CSr{MF`]e
修改说明: cnLC> _hY
正确的表达式应该是: G8u8&|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而表2-27中的表达式是: 82$By]Y9
主营业务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b8b-M]P-=
(2)把“减:资产减值损失”改为“资产减值损失”; -mY90]g
(3)把“投资收益”向右缩进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左边对齐; ,;/4
E
(4)把“四、税前营业利润”改为“三、税前营业利润” <g*rTqT'
(5)把“五、税前经营利润”改为“四、税前经营利润”; KNY<"b
(6)把最后一行的“6200”改为“6014” |]GEJUWtCd
修改说明:本年的平均所得税税率应该=3880/16000×100%=24.25%,24800×24.25%=6014 Ub3,x~V
86页:表2-27的续表 $)n{}8^
(1)把“六、经营利润”改为“五、税后经营利润” LWVO%@)w
修改说明:修改之后的表达式为:税后经营利润=税前经营利润-经营利润所得税费用,看起来很合理;另外,87页的图2-2中,提到了“税后经营利润率” ]XPGlM
(2)把“净利息费用”改为“税后利息费用” #H!~:Xu
(3)把“本年金额”中的“18600、2200、6600、25.00%”改为“18786、2134、6666、24.25%” l06 q1M 3
修改说明:3880/16000×100%=24.25%,8800×24.25%=2134 P?9CBhN
(4)删除“利润合计:”所在行的本年金额“0”和上年金额“0” g,,cV+
(5)表2-28上数第4行,把“销售经营利润率和净资产周转率”改为“税后经营利润率和净资产周转次数”(修改说明:这是为了与图2-2、表2-28保持一致) Y\+^\`Tqu
86页:表2-28 ~%<PEl|
(1)把“经营利润率(经营利润/营业收入)”改为“税后经营利润率(税后经营利润/营业收入)”; {q}:w{x9u
(2)把“(经营利润/平均净经营资产)”改为“(税后经营利润/平均净经营资产)”; l$zNsf.
(3)把“(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息率)”改为“(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 <ht>>
修改说明:把“净利息”改为“税后利息”是为了保持与(2.75式)的写法一致。 :[ITjkhde0
87页:图2-2 +B8Ut{l
(1)把“资产利润率15.490%”改为“净经营资产利润率15.490%”(参见表2-28);
A:D\!5=
(2)把“净利息率”改为“税后利息率” DVB:8"Bu
87页:表2-29 xje{kx#
(1)把“净利息率”改为“税后利息率”; b%oma{I=.c
(2)把“净利息率变动”改为“税后利息率变动”; >hQR
(3)把“财务杠杆变动”改为“净财务杠杆变动” dtg Ja_
87页:倒数第5行 3_h%g$04s
(1)把“经营资产利润率的降低”改为“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的降低” {;p/V\
(2)把“5.033”改为“5.033%” Ev^Xs6 }"
88页: dt5gQ9(B
(1)顺数第2-3行:把“为分析财务杠杆提供了方便”改为“为分析净财务杠杆提供了方便” ED?s[K
(2)顺数第3行:把“净债务的利息率”改为“税后利息率” `Mjm/9+18
(3)顺数第5、6、7、11、18行,把“净利息率”改为“税后利息率”; "Y%\qw/wq
(4)顺数第9行:把“利息较高”改为“利息率较高” l w%f
Y{
(5)顺数第12行:把“投资与经营资产”改为“投资于经营资产”
:lE7v~!Z
把“偿还利息后”改为“偿还税后利息后” I7uYsjh@u
(6)顺数第13行:把“利息越低,经营利润越高”改为“税后利息越低,税后经营利润越高” 'R'>`?Nh
(7)顺数第19行:把“主要有资本市场决定”改为“主要由资本市场决定” Z(<ul<?r
(8)顺数第20、21行:把两处“财务杠杆”均改为“净财务杠杆” Iewq?s\Fo
(9)顺数第22-23行:把“0.6179元的债务”改为“0.6179元的净债务” S;t~"87v*
(10)顺数第25行:把两处“财务杠杆”均改为“净财务杠杆” %kc g#p+tE
(11)倒数第12行,把“税后借款利息的上限”改为“税后利息率的上限” v,M2|x\r}
}2\"(_
第三章: Y4{`?UM&h
89页:倒数第7行,把“为资金时间价值”改为“为货币时间价值” JfVayI=
95页:〔例3-10〕把题干第2行中的“每月可节约”改为“每年可节约”,把题干第3行的“319416万元”改为“319416元”(修改理由:参见答案中的表达式:319416=80000×(P/A,8%,n),其中80000的单位是元) WEsH@
[
98页:〔例3-15〕题干第1行中的“每股每月”改为“每股每年”(修改理由:8%是年利率) t&&OhHK
101页: JBwTmOvQ
(1)倒数第3行,把“2000/5000=4”改为“2000/500=4” #ERn 8k
(2)倒数第2行,把“相应的利率”改为“相应的数值” kEXcEF_9P
(3)倒数第13行,把“13.59%”改为“13.72%” ScTqnY$v
(4)倒数第14行,把“5.3282-4.9164”改为“5.3282-4.9464”(参见后面的系数表) $(NfHIX
(5)倒数第17行,把“4.9164”改为“4.9464” ~'U;).C
107页: I}q-J~s
(1)A项目的标准差的表达式,把“(-2.5%-12.5%)”改为“(-25%-12.5%)”;把“10.87%”改为“15.37%” ]Yj>~k:K
(2)B项目的标准差的表达式,把“6.12%”改为“7.09%” %bi
mcRX#W
(3)倒数第11行,把“10.87%”改为“15.37%” fg1y@Dj/&
108页:〔例3-24〕答案: )R|7> 97
(1)把“10.87%/12.5%=86.96%”改为“15.37%/12.5%=122.96%” 9:Y:Vx
(2)把“6.12%/11.5%=53.22%”改为“7.09%/11.5%=61.65%” ex|kD*=
(3)第9行,把“86.96%”改为“122.96%” !;xE7w
(4)第12行,把“53.22%”改为“61.65%” `j(+Y
109页:综合标准差931.44(元)的计算表达式,根号中第2个分母应该是1.06的2×2=4次方,第3个分母应该是1.06的2×3=6次方 >u4e:/5]
110页: =3T?U_u@
(1)倒数第1段: $`oA$E3
顺数第2行,把“相关系数为1”改为“相关系数大于0”(修改理由:“相关系数为1时”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一种证券报酬率的增长总是与另一种证券报酬率的增长成比例。教材中的“增长同步”含义是“同向变动”) c !;wp,c
顺数第3行,把“相关系数为-1”改为“相关系数小于0”(修改理由:“相关系数为-1时”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一种证券报酬率的增长总是与另一种证券报酬率的减少成比例。教材中的“一种证券报酬率增长则另一种证券报酬率减少”含义是“反向变动”) m!2Dk#t
(2)(3.27式),把“相关关数”改为“相关系数” lvN{R{7>
113页: ;?[~]"
(1)顺数第6行,把“获取风险报酬W”改为“获取含有风险的报酬W”(修改理由:W中应该包括无风险报酬,而不仅仅是风险报酬,类似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必要报酬率”) =&p bh
(2)图3-6: ex=~l O
横轴:把“W”改为“W1” FjydEV
把“E(W2)”改为“E(W)” 修改说明:参见该页顺数第5行中的“E(W)” kzmt'/ L8
纵轴:把“U(W1)”的位置上移,移至“W1”的纵坐标处; XgbGC*dQ
把“U(E(W2)”改为“U(E(W)” 修改说明:参见该页顺数第6行中的“U(E(W)” |u+&xX7
(3)第一段倒数第2行:把“U(E[X])>E(U[X])”改为“U(E[X])<E(U[X])” 68)^i"DM<
修改说明: 3K
{8sFDO
以图3-6为例,E(U(W))指的是E(W)在直线上的纵坐标,高于U(E(W)) &Ch)SD
即:E(U(W))> U(E(W))或者说:U(E(W))< E(U(W)) =I5XG"",
114页: 9s!/y iP5
(1)倒数第2行:把“U(E[X])<E(U[X])”改为“U(E[X])>E(U[X])” *Q>:|F[vM
(2)倒数第3行,把“效用上网增加率”改为“效用的增加率” C:K\-P9
}ot _k-
第四章: <2Q@^
121页:倒数第13行,把“减去折旧费用”改为“减去折旧与摊销费用”(修改理由:参见124页(4.11式)以及130页例题) J#kdyBmuO
122页:(4.3式)和(4.4式),把“折旧费”改为“折旧与摊销费” G<z)Ydh_
129页: 4W?<hv+k7*
(1)倒数第12行,(4.17式)把“折旧率×所得税税率”改为“折旧额×所得税税率” '-vyQ^
(2)(4.18式)把“(残值收入-预计残值)”改为“(残值收入-账面净值)” s/^k;qw
修改说明:
>ob/@
如果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大于项目寿命期,则项目结束时,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未全部计提,此时,不能按照“(残值收入-预计残值)×所得税税率”计算,而应该按照“(残值收入-账面净值)×所得税税率”计算; r#Mx~Zg~
如果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小于或等于项目寿命期,则项目结束时,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全部计提,此时,(残值收入-预计残值)=(残值收入-账面净值) \PFx#
:-c
132页:表4-7,把“按4.5%折现”改为“按3.7%折现” ZFON]$Zk
133页:顺数第12-13行,把“项目总投资”改为“原始投资额”(修改说明:参见4.21式) @(
t:E`8
136页:倒数第8行,把“指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改为“指投产后按预定折现率折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与原始投资额的现值合计的比率” n1t(ns|
把(4.26式)修改为“获利指数=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额的现值合计” ypd?mw&1}
修改说明: !BX62j\?
(1)修改前的“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表示的含义与137页例题答案不符。 A!D:Kc3
(2)修改后的表述与中级教材一致。 QdTe
!f|
138页: caP
(1)顺数第6行,把“1%+”改为“1%×” m@@QT<
(2)顺数第11行,把“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改为“以项目的净现金流量抵偿” 9X%Klm 5w
(3)表4-12 9yh@_~
rZ
把A方案“回收额”栏中的“21884”改为“18546”;把B方案“回收额”栏中的“9015”改为“5902” V\ "5<>+O
修改理由:只有这样修改,才能在“未回收额”栏中出现“0”,也可以参见134页的表4-9。 k~R[5W|'
139页:删除顺数第17行的“净现值率法适用于投资额相等或相差不大的互斥方案之间的比较” e
qR#`
删除理由:教材中的这个说法与136页例题不一致,例题中A的投资额为40000元,B的投资额为18000元,两个方案的投资额相差很大,但是却可以用净现值率法比较。 2X*<Fma3C
150页: X W)A~wPBs
(1)顺数第9行,把“项目寿命期”改为“项目计算期”(修改理由:“项目寿命期”中不包括建设期) s2v*
(2)〔例4-14〕题目答案中“S/P”全部改为“P/S” `/zt&=`VB
153页: ?a%i|Z7!
(1)表4-26,“旧设备流出现值合计”改为“旧设备现金流量现值合计” _p&$X
(2)表4-27,“新设备流出现值合计”改为“新设备现金流量现值合计” `k&K"jA7$
修改理由:修改前的“流出现值合计”都是负数,而现金流出的数值是大于0的,“流出现值合计”不可能是负数。 =dBrmMh
='0!B]<G
第五章: /6zpVkV
163页:图5-2下面:把“若预期的股利为以恒定比率增长的永续年金”改为“若预期的股利以恒定比率增长”(修改理由:在永续年金中,各项数值都是相等的,不可能是以恒定比率增长的) uE j6A
174页:(5.22式)“证券i的风险溢价”表示的内容有误,应该把“证券i的贝塔系数”包括在内 ?nW#qy!R
183页:把“B=-18.8679”改为“B=-18.87”(修改理由:为了保持与表达式50×0.5-18.87=6.13的一致) $at|1+bQ
184页: 0f^.zt{T
(1)第一行:“20%或下跌10%”的数据设计得不合理,因为(1+20%)×(1-10%)不等于1,不符合“上行乘数×下行乘数=1”这个关系。 .LhmYbQ2WE
(2)图5-15存在问题,例如:由40上涨为50时,上涨了25%;由50上涨为60时,上涨了20%;由30上涨为40时,上涨了33.33%,上涨的比率25%、20%、33.33%不相等,这是不正确的。另外,下降的比率也不相等,也是不正确的。 ?U08A{ c
189页:把倒数第12和13行的“利润”改为“净现金流量” \2pFFVT
190页:倒数第7行 ?6d4T
“1年后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翻倍实现的净现值为666.67万元(100/0.06-1000)”这个表述存在问题,因为现金流入量翻倍之后变为100×2=200(万元),应该改为:“1年后项目的追加投资实现的净现值为666.67万元(100/0.06-1000)” Y2-bU 7mo
191页:倒数第15行,应该把“0.565%(1.07 1/12)”改为“0.565%(1.071/12-1)” }NCvaO
196页:倒数第6行,把“5%的折价售出”改为“7%的折价售出”(修改理由:答案中是按照12.10×0.93计算的) P;%QA+%7
6t:c]G'J
第六章: MuGg
z>CV[
202页:图6-1“机会成本线”画的不正确,应该通过0点,因为现金持有量为0时,机会成本=0 H4NEB1TO>
203页: P@YL.'KU)
(1)表6-1,应该把其中的“现金持有量”改为“平均现金持有量”,因为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平均现金持有量×机会成本率。 Jt6J'MOq
(2)表6-2的下方 ~C/KA6H
把“持有300000元现金时”改为“平均持有300000元现金时”; ^gzNP#A<'o
把“故300000元是该公司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改为“故600000元是该公司的最佳现金持有量”,(说明:30000×2=60000) %wW5)Y I
204页:图6-2,“机会成本线”画的不正确,应该通过0点 >UY_:cW4%m
219页:表6-11中,“现金折扣”应该属于“信用成本”,因为如果不存在商业信用(赊销),不可能存在现金折扣。因此,计算“扣除信用成本前贡献”时,不应该扣除“现金折扣”,应该把“现金折扣”列入“信用成本”的范畴。说明:09年中级财管教材已经这样修改了。 o2 d~
225页:倒数第2行,把“D/F”改为“D/Q” ]?(F'&
231页:(6.29式)把“D/C”改为“D/Q” 5Kj4!
Ai
232页:顺数第6行,(2)自制零件的Q*的表达式,把根号里面分子上的“1000”改为“100” #<Nvy9
234页: Xp6*Y1Y
把顺数第5行和第6行的“S10”均改为“S20” =jc8=h[F<
把顺数第12行和第13行的“S20”均改为“S40” EAw#$Aq=
把顺数第18行的“S30”改为“S60” *"FLkC4
=zeLs0s;
第七章: WG
!t!1p
242页:〔例7-2〕应该把“4.4%”改为“4.5%” xsDa!
修改理由: -!
,]Y10
根据教材305页的内容可知,当票面利率=市场利率时,债券平价发行。而本题中,按照答案的思路,如果把9%改为8%=票面利率,则半年的折现率小于4%,计算出的债券发行价格大于1000元,并不是平价发行,与305页的说法矛盾。 8$ZSF92C
247页:(7.14式)把分子上的“S-V”改为“S-VC” "jO3Y/>S
253页:倒数第2行,把“债务资本成本”改为“税前债务资本成本” j9ta0~x1*6
261页:顺数第12行,把“债务水平过低以至于不能充分利用利息税盾”改为“债务水平过低不能充分利用利息税盾” G.nftp(*}
262页:第1行,把“新策略的总体期望价值为负”改为“新策略的总体期望价值减少”(修改理由:参见261页的表7-5) ^
:DhHqvK
!u4Z0 !Ll
第八章: 07Q[L'}y@
275页:倒数第6行的“回归直线法作为时间序列预测的一种方法”与272页倒数第2行的“回归预测法是因果分析法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的说法矛盾。
_SC
276页:表8-4,把右上角标明的“单位:万元”改为“单位:元”(修改理由:该页倒数第3、4行的计算结果单位是“元”) A}bHfn|
277页: ^>8]3@ Nh
(1)表8-5下面第3行,把“3500000万元”改为“3500000元”; q'F_j"
(2)表8-5下面第4行,把“1650000(万元)”改为“1650000(元)” ynZ[c8.
修改理由:表8-5右上角标明的单位是“元” <hZ}34?]i2
(3)倒数第9-10行,应该删除“(2)企业各项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已经达到最优” c4>sE[]
修改理由:筹资之后,企业各项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会发生变化,由此可知,“企业各项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已经达到最优”这个说法不正确。 @gSFvb bc
282页:倒数第14行,应该把“在不改变经营效率”改为“在不增发新股,不改变经营效率” l$VxE'&LQ
修改理由: I"32[?0
(;
(1)如果增发新股,则“股东权益本期增加”不等于“本期净利×本期收益留存率”,则(8.17式)不成立; xPM
yG);
(2)根据教材280页倒数第二段可知,“平衡增长”就是“可持续增长”,所以,必须加上“不增发新股”这个前提。 4Sstg57x~
(3)根据教材289页的“在不增发新股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年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与上年相同,……可称之为平衡增长”,可知,“平衡增长”就是“可持续增长”。 A?D"j7JD=L
285页:顺数第5行,应该把“两个公式计算的可持续增长率是一致的”改为“在不增发新股的情况下,两个公式计算的可持续增长率是一致的” yC0f/O
修改理由:如果增发新股,则(8.17式)不成立。 >'-w%H/
288页:顺数第11-12行,应该删除“这就是说......是无效的增长” >Ug?O~-
删除理由: K=Z]#bm
(1)本题中不知道“新增投资的报酬率”和“要求的报酬率”,所以,“如果新增投资的报酬率不能超过要求的报酬率”这个说法在本期中缺少依据; !N8)C@=
(2)本题中,是“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发生变化,教材中的“这就是说......是无效的增长”容易让学员误认为“净资产收益率不变”等同于“不会增加股东财富”,是“无效增长”。 {IPn\Bka
297页:(8.20式)、(8.21式),应该把“股本数”改为“股数”;顺数第9行,应该把“总股本”改为“总股数” O%
K?l}e
298页:顺数第6行,删除“不用偿还”(修改理由:破产清算时,普通股筹集的资金需要偿还) ccn`f]5w
304页:顺数第四段第1行,应该把“债券人”改为“债权人” fE%[j?[
309页:倒数第19行,应该把“不完全补偿租赁和完全补偿租赁”改为“完全补偿租赁和不完全补偿租赁” xcZ%,7
修改理由:如果全部租金超过资产的成本,则属于完全补偿租赁;如果全部租金未超过资产的成本,则属于不完全补偿租赁。因此,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根据全部租金是否超过资产的成本,租赁分为完全补偿租赁和不完全补偿租赁。 qIGu#zX W
317页:表8-12,把“税前利息率”改为“内含利息率” z[\W\g*|ri
324页:顺数第2行,应该把“认股权证”改为“权证” _d[2_b1
325页:(8.30式)把“内在价值=(正股市价-权证行使价)×换股比例”改为“内在价值=(权证行使价-正股市价)×换股比例 ?FV7|)f
修改理由:正股市价小于权证履约价(即权证行使价)时,看跌期权的内在价值大于0 37O#aJ,K
326页:顺数第12、13行,应该把“认股证”改为“权证” OKZam ik~
328页:倒数第11行,应该把“通过转换可获得”改为“通过转换一张债券可获得” vbA7I<;
329页:倒数第9行,应该把“回收”改为“回售” {nPkb5xbW
332页:倒数第16行,把“需在降低了的放弃折扣成本”改为“需在降低的放弃折扣成本” R8[iXXjku
o%+A<Ri
第九章: kyx SIQ^
341页:“利润分配的项目”与“利润分配的顺序”矛盾,“利润分配的项目”中只包括“法定公积金”和“股利”两项,是对“税后利润”而言的。但是“利润分配的顺序”中包括六项内容,是对“税前利润”而言的。 +# RlX3P
342页:倒数第6行,应该删除“也叫除权日”(修改理由:正确的理解是:除权日和除息日是同一天,均为股权登记日的下一个交易日),同时把倒数第4行的“除息日:”改为“除息日:也叫除权日” N=Uc=I7C
343页:顺数第11行,应该删除“分配后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没有变化” -':"6\W
修改理由:分配现金股利之后,未分配利润减少,所有权结构发生变化 827)n[#%|
349页: tC?Aso
(1)顺数第1行,把“和公益金分别为10%和5%”改为“10%” 85%Pq:E
修改理由:按照现在的规定,不计提公益金了 NT;x1
(2)顺数第3行,应该删除“筹资的优先顺序是留存利润、借款和增发新股” VX!Y`y^a
修改理由:剩余股利政策下,按照目标资本结构筹资,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之间不存在筹资优先顺序 ~w
1{zxs
(3)顺数第6-8行,应该把“可供分配……=64(万元)”改为“需要筹集的权益资本=210×2/3=140(万元),满足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后剩余240-140=100(万元)” "6E1W,|{
修改理由: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属于保留盈余的一部分,按照原题答案,保留盈余=240-64=176(万元)并不是140万元。
HTUYvU*-
(4)倒数第三段,删除“出于经济上……因此,” zY+t ,2z
修改理由:剩余股利政策下,按照目标资本结构筹资,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之间不存在筹资优先顺序 )7I.N]=
(5)倒数第4行和第3行,把“180”改为“216”(修改理由:240×90%=216,或240-24=216,或参见08年财管教材236页) A&|Wvb=
350页: hnsa)@
(1)顺数第9行和第16行,应该把“64”改为“100” 7"n)/;la
(2)顺数第12行,把“盈余公积和公益金”改为“盈余公积” *>GIk`!wM
(3)顺数第14行,把“240×(1-10%-5%)+360=564”改为“240×(1-10%)+360=576” ]@/^_f>D
351页:倒数第3行,应该把“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改为“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I(^jOgYU
354页: T$n>7X-r
(1)顺数第15行,应该把“现金股利不变”改为“市盈率不变” 9B+ zJ Vte
修改理由:每股市价=市盈率×每股收益,只有在市盈率不变的情况下,每股市价才与每股收益同向、同比例变动 m0I #
(2)倒数第12行,应该把“每股收益下降;但公司价值不变”改为“如果盈利总额和市盈率不变,则每股收益下降,但公司价值不变” q!hy;K`Jd
修改理由:只有在盈利总额不变的前提下,股数增加才会导致每股收益下降;如果盈利总额和市盈率不变,则每股市价也随每股收益同比例下降,新的公司价值=新的股票市场价值=[原来的股数×(1+股票股利发放率)]×[原来的每股市价/(1+股票股利发放率)]=原来的股数×原来的每股市价=原来的公司价值,即公司价值不变。 n b0 Py>4
另外,根据教材355页内容可知,在有些情况下,股票分割会导致股东财富增加(公司价值增加),由此可知,“股票分割之后,公司价值不变”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HQ7
|Je
355页:顺数第9行,应该把“每股市价也会因此而下降”改为“如果市盈率不变,每股市价也会因此而下降” foFg((tS
O^X[9vr
W
第十章: z;bH<cQ
366页:(10.4式)把“折旧”改为“折旧与摊销” ~mXZfG/D
367页:顺数第9行的表达式:把“V2014”改为“V20×7”,把“FCF2014”改为“FCF20×7” Sv7>IVC?@
368页:〔例10-4〕题干中的“债务与股权比率为0.5”改为“债务与股权比率为1” /$FXg;h9$
修改理由:答案中的债务比率=股权比率=0.5,因此,“债务与股权比率为1” ZL-uwI!`D
375页:表10-3的上方,把上数第3行的数字“693.9万元”改为“800.6万元”(修改理由:15000/800.6=18.7) POqRHuFq
382页:倒数第3行,把“2009年”改为“20×2年” Jt-XmGULB
386页: FXOT+9bg
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与364页的(10.3式)中的“V0/EBITDA1”矛盾,具体阐述如下: 4f4 i1i:
(1)“V0/EBITDA1”表达式中的分子和分母不是同一个年度的,分母比分子晚一年。即假设分子为2006年年末(即2007年初)的数值,则分母应该是2007年的EBITDA; P"R97#C
(2)386页第三段的例题中,计算“2006年末的EV/EBITDA”时使用的是2006年的EBITDA,即T公司 “2006年末的EV/EBITDA”9.1=2006年末的持续价值17915.5/3208.3,其中的3208.3是2006年的EBITDA,并不是2007年的EBITDA” 6(N.T+;]
387页: ]RH=s7L
(1)顺数第11行,〔例10-9〕的答案,把FCF的下标“2014”改为“20×7” 8zQ_xE
(2)顺数第20行,把V的下标“2013”改为“20×6” 'a;ini
"pSH!0Ap\
第十一章: <qbZG}u
408页:表11-4,把“锅炉车间”中的“耗用量(度),分配率(元/度)”改为“耗用量(吨),分配率(元/吨)” Kk!6B
410页:倒数第6行,把“发生生产费用共7200元”改为“月初在产品成本与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共7200元”(修改理由:参见(11.10式)的分子) ="3a%\
419页:表11-9,把“200×年6月”改为“200×年5月” v Q-ixh
修改理由:表11-10中的发生额是在“5月”发生的 ;[{:'^n
420页:表11-11,把“200×年6月”改为“200×年5月” ' "ZRD_"
421页:表11-12,把“12”、“4800”、“28”、“11200”改为“16”、“6400”、“32”、“12800” QL)>/%yU
修改理由:422页的表11-13中,第一车间产成品定额工时是6400,与表11-12中的第一车间的份额4800矛盾。 v>#Cg\
`e'G.@
第十二章: .sd B3x
434页: Lnh':7FQJx
(1)顺数第9行、倒数第8行、倒数第6-7行:应该把“持续动因”改为“期间动因” @9OeC
O
修改理由:该页中间部分,介绍的都是“期间动因”,没有提到“持续动因” B>~k).M&,
(2)第四段第2行,把“否则不宜采用”改为“则不宜采用” j~,h)C/v
438页:顺数第1行,把“预算(正常)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实际耗用的作业量”改为:∑▒;〖(预算(正常)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实际耗用的作业量)〗 GXOFk7>
修改理由:一种产品要耗用很多种作业。 P]pmt1a
442页:顺数第1行,应该把“持续动因”改为“期间动因” ]j& FbP)3
462页:顺数第12行,把“(800-640)×640=10880”改为“(800-640)×68=10880” 8_xnWMOe
{PN:bb
第十四章: ? .c?Pu
505页: gB(9vhj$
(1)图14-11,纵坐标存在排版错误,从下至上改为“0、2000、4000、6000”(参见506页的图14-12) 'RDWU7c9]
(2)倒数第9行,把“②变动成本线…”改为“②总成本线…” La`h$=#`
(3)倒数第8行,把“③变动成本线…”改为“③总成本线…” P['X<Xt8
506页: lZ}izl
(1)图14-12,横坐标排版有误,应该改为“0、2000、4000、6000、8000、10000”(参见图14-13) =ud`6
{R
(2)图14-13,“边际贡献”的指向存在错误,应该指向“S和V之间的区域,而不是图中表示的S和T之间的区域。 wl7 M fyU
507页: qTyg~]e9(
(1)倒数第1行,把“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改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E^b
pckP
(2)倒数第4行,把“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改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HA$Y1}
508页: q{a#HnZo"
(1)顺数第2-3行,把“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改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1Djo:
y
(2)顺数第9-10行,把“盈亏临界点作业量”改为“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z= 0[%L
509页:图14-14,图中“S、T、V”的位置排版有误,S代表的是收入,T代表的是总成本,V代表固定成本。 @4;HC=~
518页: ~_ *H)|
(1)倒数第14行,把“只将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改为“只将生产成本中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 sS
C?io
(2)倒数第8行,把“在产品存货”改为“其他存货” )r ULT$;i@
修改理由:题中认为期末的存货成本=24×4=96(元),即题中认为期末的存货中只包括产成品存货,没有其他存货。但是,教材原文中说的是“没有在产品存货”,由于原材料、半成品等也属于存货,所以,根据原题的意思,不能得出期末的存货成本=24×4=96(元)这个结论。 ^[ET&"
519页: E;9Z\?P
(1)表14-9下面正文的顺数第3-4行,把“销售收入与产品成本的差额不能再称为毛利,而称为边际贡献”改为“销售收入与产品成本的差额不能再称为毛利,而称为制造边际贡献” $ I#7dJ"*
修改理由: i4 hJE
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指的是产品变动成本,而销售收入-产品变动成本=制造边际贡献(参见501页的14.15式) OZG0AX+=#
(2)倒数第12行,把“期末存货增加了4件,在采用完全成本法时4件存货的成本”改为“期末产成品存货增加了4件,在采用完全成本法时4件产成品存货的成本” e &d3SQ%
520页: 6dF
$?I&
(1)把表14-11中的 0r1g$
mKb
“期初存货(件)”、“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件)”、“期末存货成本”、“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Oz:D.V
3~
改为: LFCTr/,
“期初产成品存货(件)”、“期初产成品存货成本”、“期末产成品存货(件)”、“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销售成本(期初产成品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 p?Z(rCp
(2)把表14-11中的“生产成本(固定成本+产量×变动成本)”改为“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产量×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OT\~C
(3)把顺数第6-7行的“单位变动成本8元,固定成本42000元/年”改为“单位变动生产成本8元,固定生产成本42000元/年” V?=TVI*k
修改理由:表14-11中,认为“生产成本=42000+产量×8” ^rL,&rk
(4)把顺数第8行的“销售和管理费用10000元/年”改为“销售和管理费用10000元/年,不存在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Z=yy
修改理由:522页第6行中,认为单位边际贡献=20-8=12(元),即认为“单位变动成本=8元”,而“单位变动成本(8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8元)+单位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所以,只能认为本题中“不存在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Zotz?jVVr
(5)把顺数第6行的“A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改为“A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期初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v5qyR7an
修改理由: mj)PLZ]
表14-11中认为:销售成本=期初产成品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 <lFdexH"T
而原始公式应该是:销售成本=期初产成品存货成本+本期完工入库产品成本-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 8fnR1mWG
由此可知,本题中认为“本期生产成本=本期完工入库产品成本”,因为原始公式应该是“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期完工入库产品成本”,所以,本题必须补充一个条件“期初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7krh4
(6)把顺数第9行的“固定成本”改为“固定生产成本”;把顺数第10行的“固定成本”改为“固定生产成本” 3a'q`.L
修改理由:固定成本中不仅仅包括固定生产成本,还包括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并不分摊计入产品成本 5!~!j
"q
(7)顺数第11行的(14.40式)应该修改为: $)Wb#B
在期初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的情况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产品产量 Z+0?yQ=%
修改理由: Z
#EvRC
只有在期初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的情况下,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才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单位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产品产量”这个表达式才成立。 k,T_e6(
521页: 3:UA<&=s
(1)把表14-12中的“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产量)”改为“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产量)” UIn^_}jF`
(2)把表14-12中的“单位成本(生产成本÷产量)”改为“单位产品成本(生产成本÷产量)” [KMS<4t'
(3)把表14-12中的 9X3yp:>V
“期初存货(件)”、“期初存货成本(存货单位成本×数量)”、“期末存货(件)”、“期末存货成本(存货单位成本×数量)”、“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4kkm7Y
改为: `Z:3`7c
“期初产成品存货(件)”、“期初产成品存货成本(产成品存货单位成本×数量)”、“期末产成品存货(件)”、“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产成品存货单位成本×数量)”、“销售成本(期初产成品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 )i @1XH"D
(4)把倒数第2行的“变动成本8元,固定成本7元”改为“单位变动生产成本8元,单位固定生产成本7元” )Lb72;!?
522页: uMHRUi
(1)顺数第4行,把“固定成本”改为“固定生产成本” )`<6taKx@n
(2)顺数第6行,把“变动成本8元”改为“单位变动成本8元” 90p3V\LO
(3)顺数第17行,把“需要放弃固定成本在存货和销售之间的”改为“需要放弃固定生产成本在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之间的” g&bwtEZ
(4)顺数第18行,把“让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改为“让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 e[
}],W
(5)倒数第4行,在“为0.5”的后面补充“期初在产品数量为0件” n? ]f@O R
修改理由:根据523页(4)中的“本月投产150件,完工80件,在产品70件”可知,期初在产品数量=80+70-150=0(件) f4
Q(
1(C
523页: ^PC\E}
倒数第7-8行,把“固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销售费用”改为“固定管理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销售费用” >&1um5K
524页: A';n6ne%i
(1)图14-16中 H-Pq!9[DB
把“销售成本”贷方的数据“350”改为“3500” ;
|6FdU
把“本年利润”借方的数据“350”改为“3500” XoJgs$3B
“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应该有一个“期初余额1520”(参见522页的倒数第7行) `
VwN!B:
把“银行存款”借方的数据“600”改为“6000” U%q:^S%#eG
把“销售收入”贷方的数据“600”改为“6000” FRgLlp8x
(2)倒数第21-22行,把“因为无论成本是变动的还是固定的”改为“因为无论生产成本是变动的还是固定的” R>*g\}9Zh3
(3)倒数第11行,把“期间成本的只包”改为“期间成本只包” Q&gPa]z]}
(4)倒数第10行,把“不包括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改为“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 p'80d:
(5)倒数第7行,把“从〔例11-14〕和图〔11-7〕”改为“从〔例14-18〕和图〔14-16〕” %[XY67A3I
532页:顺数第5行,把“那就是:即考虑”改为“即考虑” Q3,=~}ZNK
536页: (`pNXQ0n
(1)倒数第13行,应该把“1500千克”改为“1000千克” l~['[Ub0)
(2)倒数第18行,把“又可以将经过加工”改为“又可以经过加工” 9k}<F z"^.
|YRY!V_w
第十五章: _W |R;Cz]
552页: /~*Cp9F"]
(1)〔例15-11〕上数第8行,把“营业现金流量预算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改为“现金流量预算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 O~6Q;q P
修改理由:根据553页的表可知“现金支出”预算中包括“购买设备”的现金支出,而“购买设备”属于投资活动,不属于营业活动;另外,教材中下一行的“筹措方案”属于筹资活动,也不属于营业活动。 .EG*+,
(2)〔例15-11〕上数第5-6行,把“预算营业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分开”改为“营业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分开” s@s/'^`
553页:表15-11,应该把“12500”改为“13200”,把“7500”改为“6800”(修改说明:参见551页的表15-9,2000+5500+3000+2700=13200,4000+800+600+1400=6800) =-qf ;5[|
<raG07{!*
第十六章: .gq(C9<B[
558页:倒数第12行,把“间接制造费用”改为“制造费用” ESIzG
aM
559页:顺数第7-8行,把“不对闲置能量的差异负责,对于固定成本的其他差异要承担责任”改为“不对固定制造费用的闲置能量差异负责,对于固定制造费用的其他差异要承担责任” jN6b*-2
560页:倒数第4行,把“有时还包括变动的管理费用”改为“还包括变动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BPRV> 0X
563页:顺数第5行,把“已销商品变动成本和变动销售费用”改为“已销商品变动成本和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wyzOcx>M
564页:顺数第16-17行,删除“投资中心通常也是利润中心,而利润中心并不都是投资中心” ]\BUoQ7I/
修改理由:利润中心没有投资决策权,利润中心不可能是投资中心,投资中心也不可能是利润中心。 )\0q_a
573页: f^?uY8<
(1)表16-2中,把“-200000”、“-50000”改为“-120000”、“30000” (Xo SG
(2)倒数第11行,删除“但超过规定的10%” d=y0yq{L
(3)倒数第15行,删除“但超过规定的10%” 2e.N"eLNt
修改理由:没有必要强调是否超过规定的10% _88QgThb
(4)倒数第4行,把“减至亏5万”改为“减至赚3万” cOb4c*
(5)倒数第5行,把“增至亏20万”改为“减至亏12万” G?/c/r G
574页:顺数第8行,把“及时的测算”改为“及时地测算” UiIF6-ZZ!
U(~U!O}
第十七章: Y208b?=9w
578页: "yW&<7u1
(1)顺数第14-15行,把“可分为反映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四类财务指标”改为“可分为反映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类财务指标” (a }J$:
(2)倒数第7行,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四类财务指标”改为“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类财务指标” 30_ckMG"g
(3)倒数第2-3行,把“鉴于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相对更为重要,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之间的权重赋值比例为20:20:40:20”改为“鉴于获利能力相对更为重要,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之间的权重赋值比例为20:20:40:20” > :Ze4}(
修改理由:根据“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之间的权重赋值比例为20:20:40:20”可知,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比重相同,均为20,并没有体现出“发展能力相对更为重要” !| xZ6KV
581页:第1-2行,应该补充“营业增长率”,参见580页的表,营业增长率的相对比率为0.83也小于1
c#QF
G1
582页: 9afh[3qm
(1)(17.5式)中,应该把“利息费用”改为“税后利息费用”,因为计算的是“税后净营业利润” vCb]%sd-U
(2)倒数第8行,应该把“利息费用”改为“税后利息费用”,因为计算债务资本的成本时,考虑了利息抵税。 k_?~<vTM
583页:倒数第13行,应该把“利息费用”改为“税后利息费用” ]'k[u
584页:顺数第6行,把“以准确更为评价”改为“以更为准确地评价” kaQ2A
586页:顺数第16行,把“分别落实负责”改为“分别落实责任” b+@D_E-RJ
588页:顺数第20行,把“应长期激励相结合”改为“应与长期激励相结合” /C$
xH@bb
589页:倒数第4行,把“之较高者的”改为“之较高者”
<uD qYT$6
599页:把(P/A,14%,4)的数据“2.9173”改为“2.9137” LeHiT>aX!
7Ms90o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