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6132
- 学分
- 16242
- 经验
- 2562
- 精华
- 49
- 金币
- 0
|
IgjPy5k 前言:无意中得到一张 固定资产折旧表(工作簿),可能是我的同事在网上下载下来的,并且一直使用着。汗一下,我一直没有关注过。我又下载了几张固定资产折旧表,相比之下,这张固定资产折旧表看上去简单但实用,公式应用也比较合理、巧妙、有效。我并不知道原作者是谁,也无从得知他设计这张表的思路,我有兴趣自己琢磨了一下,现共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GEvx<: 先说明一下相关 财务指标: .]H/u
"d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BIQc,)2}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kbL7Xjk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b<!' WpY-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t9sAD 表中的预计净残值率5% Wks zNh 固定资产入账的当期不应计提折旧。 rK3KxG 该工作簿分三张工作表:1、使用说明;2、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3、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yEMM@5W)8 我们先看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Oq$-*N VX
*+: RH{+8?0 fWPa1E@ 这是数据录入区,这里面没有公式。 NT2XG&$W> 那么所有的奥妙都在数据计算区域里了,下面我将用文字解释相关公式及计算依据思路。 4X",
:B} 数据计算区如下图: -Bq]E,Xf) y #C9@C q %j8Js 计算区的“原值”即J3 =if(OR(G3<=0,Q3<0),0,C3) =jKu=!QPq “if”英文解释为“假如”的意思,“OR”英文解释为“或者”的意思,顺便说一下“AND”英文解释为“并且”。这三个函数是财务工作中作为数值计算的条件(依据),会经常用到的,用法基本相同。 y4! :l
=E^ 那这个公式的文字描述是:计算区的“原值”=假设“购建日期”没有,或者“已提取月数”小于0,则为0,否则等于录入区的“原值”。 e_-7,5Co 这里的计算区的“原值”是计算月折旧额的依据,如果说尚未购建或已计提折旧完毕,将不显示,也就是说不再继续计提折旧。 z;?ztpa@ C=CZtjUt “使用年限”即K3 (-Q~
@Q1 =IF(G3=0,0,IF(B3="房屋建筑物",20,IF(B3="机械设备",10,IF(B3="其他",5,IF(B3="电子设备",3,IF(B3="运输工具",4,0)))))) $vK,Gugcx 文字描述为:“使用年限”=假设“购建日期”为0,“使用年限”为0,否则“项目”是“房屋建筑物”则“使用年限”为20年, “项目”是“机械设备”则“使用年限”为10年,等等以此类推。需要注意的是假设关系可以套用7层,这里已经使用了6层。 EXF]y}n 简单的讲或者说思路是如果没有“购建日期”就没有折旧年限,否则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别确定折旧年限。 >0[:uu,'> Yn$:|$ “残值率”即L3 \[qxOZ{ =IF(K3>0,0.05,0)
Ie
K+ 这个比较简单,文字描述为:假设使用年限大于0,则为5%,否则为0。 j\wZjc-j 即如果没有使用年限,就不显示5%。 G)^/#d#& “月折旧额”即M3 !VaC=I^{ =IF((MONTH(K$1)-MONTH(G3)+12*(YEAR(K$1)-YEAR(G3)))>Q3,0,ROUND(J3*N3,2)) T{2)d]Y K1显示的是当期年月,“$”描述为“绝对引用” “ROUND”描述为“四舍五入定位取整”,即J3*N3,保留两位小数。 这段公式文字描述为“月折旧额”=假设“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个月×(当期的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如果>“已提取月数”则为0,否则为原值×月折旧率。 nGwon8&]] 简单的讲就是截止当期,如果已超出折旧期限,就不取数。 *|j4>W\J n&o"RE 0~0 “月折旧率”即N3 J5{ =IF(OR(K3=0,Q3=0),0,(1-L3)/K3/12) V;g)
P 跟“原值”使用的函数一样,文字描述为:假如“使用年限”为0,或者“已提月数”为0,则为0,否则等于(1-残值率)÷“使用年限”÷12。 vz#-uw,O: 就是计提折旧部分的价值,按月计提的平均比率。 7x77s
FaWDAL=Vhk “累计折旧”即O3 JU;`c>8=)
=IF(K3=0,0,(ROUND(J3*N3,2)*Q3)) x4PzP 文字描述为:假如“使用年限”为0,则为0,否则等于“原值”×月折旧率ד已提月数”。 S(U9Dlyarg 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j'Jb+@W? k q]E@tE*3 “净值”即P3 4D
DBf j =J3-O3 @U3z@v]s(h 文字描述为:“原值”-“累计折旧”。 kN3 <l7 vNs`UkA “已提月数”即Q3 mR|5$1[b =IF((MONTH(K$1)-MONTH(G3)+12*(YEAR(K$1)-YEAR(G3)))>K3*12,K3*12,MONTH(K$1)-MONTH(G3)+12*(YEAR(K$1)-YEAR(G3))) wx`. 公式有点长,文字描述为:假如“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当期”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使用年限”×12,则为“使用年限”×12,否则为“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当期”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 ES!e/l 理解为,如果“已提月数”计算结果大于应折旧月数即(“使用年限”×12),则为应折旧月数,否则为当期减去购建期。 ~QlF(@ue FfxD=\ “数据验证”即R3(下面说的R列) +}1zw< =P3-J3*L3 PNd'21
N 文字描述为:“净值”-“原值”×残值率 >itNa.K 同时看R2 Ywv\9KL =IF(COUNTIF(R3:R474,"<-1")=0,"数据验证","存在差错") <"6\\#}VG (]\p'%A) &;p
M<h “COUNTIF”描述为:“用来计算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不是很理解) 2LR y/ah 就这段公式,我理解为:假如R列中<1的数值为0(R列中即没有<1的数值),则为“数据验证”,否则为“存在差错”。 TBrwir 数据验证是必须的,我做每张表都尽可能的想尽所有验证的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否则出错,那可无从发现了。 ]c
v|dc= QZG<sZ0" 至于第一行的汇总公式基本一样,选择J1描述一下。 wkPjMmW+! J1 =SUBTOTAL(9,J3:J561) po'b((q “SUBTOTAL” 网上查到是,“日常中最常见到的是在分类汇总中,不过SUBTOTAL还有三个特点,注定在Excel函数里,起着无法代替的作用。” U,p'<rmS 我经常在筛选的时候使用,只将显示出来的数据相加,很实用。这个函数比较复杂,前面的9表示包含隐藏值的SUM“合计”。还有其他数值,有不同的含义,这里不再赘述。 |c8\alw JIw?]xa* 日期即K3 N$#~& =IF(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C2=0,TODAY(),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C2) K?[Vz[-Fc 文字描述为:如果没有录入(即=0),则选择当前时间,函数为TODAY()。否则等于“汇总表”中的录入日期, ,52Lm=n v0!|TI3s 折旧明细表中的公式解析完毕。 %FM26^ ]Jm\k'u[ 下面看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 N8df1>mW ]\ !ka/% P7zUf 公式不多,且所用函数一样,主要为分类汇总。 “原值”即C4 =SUMPRODUCT((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A$3:$A$2174=$B4)*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J$3:J$2174) “SUMPRODUCT”网页中描述为:“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 这里这么表述:将“固定资产明细表”A列即“类别”与汇总表中的B列数值一致的同行对应的J列单元格数值相加。 [<{r~YFjWW 即将生产用的固定资产原值相加。 NOwd'iU iZiT/#, H2 1$.svR 全表解析完毕。 C>x)jDb? 3) d}3w { 我个人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是, “折旧年限”,可以用“VLOOKUP”函数对应“类别”自动取数。 2A@oa
9 “VLOOKUP”中的“V”参数表示垂直方向,“LOOK_UP”注意这里中间有个空格,英文解释为“查询”。(我将就“VLOOKUP”函数另外建档描述)。 sbX7VfAR` Nu?A>Q 也许对高手来说,这张表很简单,但对于一般财务工作者来说,我觉得有必要用此文帮助理解,便于今后工作中的灵活运用。 7FPSBvU#/ 在此,感谢原工作表作者。 ) 3"!Q+ kppi>!6 月石 ME0u|_dPjz mD.6c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