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6132
- 学分
- 16242
- 经验
- 2562
- 精华
- 49
- 金币
- 0
|
m2"wMt"*V 前言:无意中得到一张 固定资产折旧表(工作簿),可能是我的同事在网上下载下来的,并且一直使用着。汗一下,我一直没有关注过。我又下载了几张固定资产折旧表,相比之下,这张固定资产折旧表看上去简单但实用,公式应用也比较合理、巧妙、有效。我并不知道原作者是谁,也无从得知他设计这张表的思路,我有兴趣自己琢磨了一下,现共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Yxbg _RQm 先说明一下相关 财务指标: *CPpU|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Gw*xsn1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YC')vv3o(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6aOyI;Ux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K_~kL0=4 表中的预计净残值率5% ?dbSm3 固定资产入账的当期不应计提折旧。 *5.wwV 该工作簿分三张工作表:1、使用说明;2、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3、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 pn;b1= 我们先看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eQ*{ `\ v?
O
Ud^ rZ|p{ym <b.p/uA 这是数据录入区,这里面没有公式。 Hqs!L`oW) 那么所有的奥妙都在数据计算区域里了,下面我将用文字解释相关公式及计算依据思路。 }79O[& 数据计算区如下图: l5.k2{' _ xTpW }X?#"JFX? 计算区的“原值”即J3 =if(OR(G3<=0,Q3<0),0,C3) }dpTR9j= “if”英文解释为“假如”的意思,“OR”英文解释为“或者”的意思,顺便说一下“AND”英文解释为“并且”。这三个函数是财务工作中作为数值计算的条件(依据),会经常用到的,用法基本相同。 wU>Fz* 那这个公式的文字描述是:计算区的“原值”=假设“购建日期”没有,或者“已提取月数”小于0,则为0,否则等于录入区的“原值”。 }Nd1'BVf 这里的计算区的“原值”是计算月折旧额的依据,如果说尚未购建或已计提折旧完毕,将不显示,也就是说不再继续计提折旧。 "w%:5~u9 Kei0>hBi “使用年限”即K3 [^s;Ggi9 =IF(G3=0,0,IF(B3="房屋建筑物",20,IF(B3="机械设备",10,IF(B3="其他",5,IF(B3="电子设备",3,IF(B3="运输工具",4,0)))))) !Ve0:$ 文字描述为:“使用年限”=假设“购建日期”为0,“使用年限”为0,否则“项目”是“房屋建筑物”则“使用年限”为20年, “项目”是“机械设备”则“使用年限”为10年,等等以此类推。需要注意的是假设关系可以套用7层,这里已经使用了6层。 Z|Oq7wzEH 简单的讲或者说思路是如果没有“购建日期”就没有折旧年限,否则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别确定折旧年限。 3]GMQA{L) a6j& po “残值率”即L3
1O<6=oH =IF(K3>0,0.05,0) 2|=hF9
这个比较简单,文字描述为:假设使用年限大于0,则为5%,否则为0。 5!fOc]]Ow 即如果没有使用年限,就不显示5%。 ,dR.Sacv “月折旧额”即M3 HE-5e):
k =IF((MONTH(K$1)-MONTH(G3)+12*(YEAR(K$1)-YEAR(G3)))>Q3,0,ROUND(J3*N3,2)) }6!/Nb K1显示的是当期年月,“$”描述为“绝对引用” “ROUND”描述为“四舍五入定位取整”,即J3*N3,保留两位小数。 这段公式文字描述为“月折旧额”=假设“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个月×(当期的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如果>“已提取月数”则为0,否则为原值×月折旧率。 YLi6GY 简单的讲就是截止当期,如果已超出折旧期限,就不取数。
A&)2m Zp3-Yo w2 “月折旧率”即N3 %4),P(4
N =IF(OR(K3=0,Q3=0),0,(1-L3)/K3/12) J@2wPKh?Yp 跟“原值”使用的函数一样,文字描述为:假如“使用年限”为0,或者“已提月数”为0,则为0,否则等于(1-残值率)÷“使用年限”÷12。 tE_n>~Zs 就是计提折旧部分的价值,按月计提的平均比率。 g(9*!g NLY=o@< “累计折旧”即O3 NS2vA>n8R =IF(K3=0,0,(ROUND(J3*N3,2)*Q3)) ^!\AT!OT 文字描述为:假如“使用年限”为0,则为0,否则等于“原值”×月折旧率ד已提月数”。 ^h$*7u"^y 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w~)tEN> "WuUMt “净值”即P3 @,GL&$Y:W =J3-O3 h{iuk3G`h6 文字描述为:“原值”-“累计折旧”。 vhbHt_!u& OPDT:e86Y= “已提月数”即Q3 !5(DU~S*@S =IF((MONTH(K$1)-MONTH(G3)+12*(YEAR(K$1)-YEAR(G3)))>K3*12,K3*12,MONTH(K$1)-MONTH(G3)+12*(YEAR(K$1)-YEAR(G3))) o+&Om~W 公式有点长,文字描述为:假如“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当期”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使用年限”×12,则为“使用年限”×12,否则为“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当期”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 't}\U&
L.{ 理解为,如果“已提月数”计算结果大于应折旧月数即(“使用年限”×12),则为应折旧月数,否则为当期减去购建期。 4r7F8*z m9A%Z bQ^ “数据验证”即R3(下面说的R列) XQ9W
y =P3-J3*L3 xws{"m,NX~ 文字描述为:“净值”-“原值”×残值率 #p@GhI!6 同时看R2 %]&$VVVh =IF(COUNTIF(R3:R474,"<-1")=0,"数据验证","存在差错") Q;8z&4s@ #i@f%Bq- s
Wte
& “COUNTIF”描述为:“用来计算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不是很理解) pT->qQ3; 就这段公式,我理解为:假如R列中<1的数值为0(R列中即没有<1的数值),则为“数据验证”,否则为“存在差错”。 lQ`=PFh 数据验证是必须的,我做每张表都尽可能的想尽所有验证的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否则出错,那可无从发现了。 ,\iHgsZ HzGwO^tbK 至于第一行的汇总公式基本一样,选择J1描述一下。 =Q40]>bpx J1 =SUBTOTAL(9,J3:J561) Hs'~)T “SUBTOTAL” 网上查到是,“日常中最常见到的是在分类汇总中,不过SUBTOTAL还有三个特点,注定在Excel函数里,起着无法代替的作用。” !i~(h&z 我经常在筛选的时候使用,只将显示出来的数据相加,很实用。这个函数比较复杂,前面的9表示包含隐藏值的SUM“合计”。还有其他数值,有不同的含义,这里不再赘述。 17Cb{Q `6)Qi*Z 日期即K3 dhob]8b =IF(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C2=0,TODAY(),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C2) }W8A1-UF 文字描述为:如果没有录入(即=0),则选择当前时间,函数为TODAY()。否则等于“汇总表”中的录入日期, h;jO7+W
k3q
QU) 折旧明细表中的公式解析完毕。 s{Qae=$Q [oVM9Q 下面看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 1#6emMV.` m%`YAD@2z 4F|79U # 公式不多,且所用函数一样,主要为分类汇总。 “原值”即C4 =SUMPRODUCT((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A$3:$A$2174=$B4)*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J$3:J$2174) “SUMPRODUCT”网页中描述为:“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 这里这么表述:将“固定资产明细表”A列即“类别”与汇总表中的B列数值一致的同行对应的J列单元格数值相加。 K<
*6E@+i 即将生产用的固定资产原值相加。 @!fUp
b JE-*
o"& ]}!@'+= 全表解析完毕。 G-T^1? ;7z6B|8 我个人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是, “折旧年限”,可以用“VLOOKUP”函数对应“类别”自动取数。 XqmB%g( “VLOOKUP”中的“V”参数表示垂直方向,“LOOK_UP”注意这里中间有个空格,英文解释为“查询”。(我将就“VLOOKUP”函数另外建档描述)。 /RJ ]
5"k%v| 也许对高手来说,这张表很简单,但对于一般财务工作者来说,我觉得有必要用此文帮助理解,便于今后工作中的灵活运用。 "u7[[.P) 在此,感谢原工作表作者。 sQ#e 2 oYkd%N9P 月石 1OMXg=Y ZQE1]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