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6132
- 学分
- 16242
- 经验
- 2562
- 精华
- 49
- 金币
- 0
|
w'[JfMu P 前言:无意中得到一张 固定资产折旧表(工作簿),可能是我的同事在网上下载下来的,并且一直使用着。汗一下,我一直没有关注过。我又下载了几张固定资产折旧表,相比之下,这张固定资产折旧表看上去简单但实用,公式应用也比较合理、巧妙、有效。我并不知道原作者是谁,也无从得知他设计这张表的思路,我有兴趣自己琢磨了一下,现共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Ic2Q<V}oq 先说明一下相关 财务指标: ly[j=vBV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VAW:h5j2@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0F)^W?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CP0;<}k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U$5'BoS 表中的预计净残值率5% hgg8r#4q 固定资产入账的当期不应计提折旧。 M$u.lI 该工作簿分三张工作表:1、使用说明;2、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3、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W&~\@j]!D 我们先看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i~3\jD=< K_!R b~$8<\ @7HHi~1JK 这是数据录入区,这里面没有公式。 '\B0#z3 那么所有的奥妙都在数据计算区域里了,下面我将用文字解释相关公式及计算依据思路。 "DO|B=EejP 数据计算区如下图: lA{JpH_Y8s QM('bbN Qm_IU!b 计算区的“原值”即J3 =if(OR(G3<=0,Q3<0),0,C3) X9
N4 “if”英文解释为“假如”的意思,“OR”英文解释为“或者”的意思,顺便说一下“AND”英文解释为“并且”。这三个函数是财务工作中作为数值计算的条件(依据),会经常用到的,用法基本相同。 ^>Vl@cW0uz 那这个公式的文字描述是:计算区的“原值”=假设“购建日期”没有,或者“已提取月数”小于0,则为0,否则等于录入区的“原值”。 7D(Eo{ue 这里的计算区的“原值”是计算月折旧额的依据,如果说尚未购建或已计提折旧完毕,将不显示,也就是说不再继续计提折旧。 VLPPEV-u 0tKVo]EK “使用年限”即K3 !zVjbYWY =IF(G3=0,0,IF(B3="房屋建筑物",20,IF(B3="机械设备",10,IF(B3="其他",5,IF(B3="电子设备",3,IF(B3="运输工具",4,0)))))) 'XJqh|G 文字描述为:“使用年限”=假设“购建日期”为0,“使用年限”为0,否则“项目”是“房屋建筑物”则“使用年限”为20年, “项目”是“机械设备”则“使用年限”为10年,等等以此类推。需要注意的是假设关系可以套用7层,这里已经使用了6层。 0Q7|2{ 简单的讲或者说思路是如果没有“购建日期”就没有折旧年限,否则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别确定折旧年限。 jn
+*G<NJ 4A0v>G`E*# “残值率”即L3 YsO3( HS =IF(K3>0,0.05,0) bL`>#M_^ 这个比较简单,文字描述为:假设使用年限大于0,则为5%,否则为0。 ^jbjHI& 即如果没有使用年限,就不显示5%。 mzRH:HgN? “月折旧额”即M3 T)MX]T =IF((MONTH(K$1)-MONTH(G3)+12*(YEAR(K$1)-YEAR(G3)))>Q3,0,ROUND(J3*N3,2)) iE0x7x P_ K1显示的是当期年月,“$”描述为“绝对引用” “ROUND”描述为“四舍五入定位取整”,即J3*N3,保留两位小数。 这段公式文字描述为“月折旧额”=假设“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个月×(当期的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如果>“已提取月数”则为0,否则为原值×月折旧率。 \@[Y~: 简单的讲就是截止当期,如果已超出折旧期限,就不取数。 Sx:JuK@ P5KpFL`B “月折旧率”即N3 P b-4$n2c
=IF(OR(K3=0,Q3=0),0,(1-L3)/K3/12) E4$y|Ni" 跟“原值”使用的函数一样,文字描述为:假如“使用年限”为0,或者“已提月数”为0,则为0,否则等于(1-残值率)÷“使用年限”÷12。 }}qY,@eeX 就是计提折旧部分的价值,按月计提的平均比率。 `]`S"W7& r^7eK)XA_ “累计折旧”即O3 D&o~4Qvc] =IF(K3=0,0,(ROUND(J3*N3,2)*Q3)) z6*r<>Bf+b 文字描述为:假如“使用年限”为0,则为0,否则等于“原值”×月折旧率ד已提月数”。 ;V?3Hwl 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k4d;4D? wP7
E8' “净值”即P3 )[ QT?; =J3-O3 >*/:"!u 文字描述为:“原值”-“累计折旧”。 `_()|; !y XXw>h4hl “已提月数”即Q3 Tn"@u&P
* =IF((MONTH(K$1)-MONTH(G3)+12*(YEAR(K$1)-YEAR(G3)))>K3*12,K3*12,MONTH(K$1)-MONTH(G3)+12*(YEAR(K$1)-YEAR(G3))) I5*<J n 公式有点长,文字描述为:假如“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当期”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使用年限”×12,则为“使用年限”×12,否则为“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当期”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 $."DOZQ3U 理解为,如果“已提月数”计算结果大于应折旧月数即(“使用年限”×12),则为应折旧月数,否则为当期减去购建期。 ov<vSc<u <(t{C8>g% “数据验证”即R3(下面说的R列) 6u'E}hAx| =P3-J3*L3 C#V_Gb 文字描述为:“净值”-“原值”×残值率 \[G"/]J 同时看R2
?bH` =IF(COUNTIF(R3:R474,"<-1")=0,"数据验证","存在差错") 5yyc0UG 5)Z:J q[Tl#*P?y “COUNTIF”描述为:“用来计算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不是很理解) ]u^ybW" 就这段公式,我理解为:假如R列中<1的数值为0(R列中即没有<1的数值),则为“数据验证”,否则为“存在差错”。 l)e6*sDZ, 数据验证是必须的,我做每张表都尽可能的想尽所有验证的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否则出错,那可无从发现了。 p//mVH% !LQzf(s; 至于第一行的汇总公式基本一样,选择J1描述一下。 )(OGo`4Qz J1 =SUBTOTAL(9,J3:J561) HZ2f|Y|T “SUBTOTAL” 网上查到是,“日常中最常见到的是在分类汇总中,不过SUBTOTAL还有三个特点,注定在Excel函数里,起着无法代替的作用。” riF-9
%i 我经常在筛选的时候使用,只将显示出来的数据相加,很实用。这个函数比较复杂,前面的9表示包含隐藏值的SUM“合计”。还有其他数值,有不同的含义,这里不再赘述。 d/3bE*gr
^M1jv( 日期即K3 194n =IF(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C2=0,TODAY(),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C2) bk0<i*ju7( 文字描述为:如果没有录入(即=0),则选择当前时间,函数为TODAY()。否则等于“汇总表”中的录入日期, i= R%MH+ SKF0p))BJ 折旧明细表中的公式解析完毕。 ]Exbuc 0 .UN 下面看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 9K;g\? 3 Ng1bjq}E2 B8unF=u 公式不多,且所用函数一样,主要为分类汇总。 “原值”即C4 =SUMPRODUCT((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A$3:$A$2174=$B4)*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J$3:J$2174) “SUMPRODUCT”网页中描述为:“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 这里这么表述:将“固定资产明细表”A列即“类别”与汇总表中的B列数值一致的同行对应的J列单元格数值相加。 !3<b#QAXRG 即将生产用的固定资产原值相加。 ahdwoB +f$
{r7 2Jky,YLcb 全表解析完毕。 pHowioFx G)?j(El
我个人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是, “折旧年限”,可以用“VLOOKUP”函数对应“类别”自动取数。 >(_2'c*[w “VLOOKUP”中的“V”参数表示垂直方向,“LOOK_UP”注意这里中间有个空格,英文解释为“查询”。(我将就“VLOOKUP”函数另外建档描述)。 qu.AJ* G5|'uKz2" 也许对高手来说,这张表很简单,但对于一般财务工作者来说,我觉得有必要用此文帮助理解,便于今后工作中的灵活运用。 g##<d(e!} 在此,感谢原工作表作者。 ?VCp_Ji ~1XC5.*-
月石 #F6<N]i .AQTUd(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