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部分 第13章至18章讲解 V\^3I7F Pwn"!pk 第十三章 或有事项 XbsEO>_Z'A {+_pyL 一、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p?O1qTg 1.或有负债 {f3&s4xj= 或有负债无论是现时义务,还是潜在义务均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因而不能确认,只能在附注中披露。 K4b#
y~@ 2.或有资产 uO%G,b 或有资产,是潜在资产,不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因而不能确认,只有在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时才能在附注中披露。 {{7%z4l eLXG _Qb" 二、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Y`cgi0vkd 1.预计负债的确认 g.ty#Z=: (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p&LwTnf (2)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xL,Lb}
){% (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Z6F>SL 【注意企业合并中确认的,只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即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0*o)k6?q3 2.预期可获得的补偿 c%9wI*l 企业清偿预计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补偿的,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当超过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x$
a&} P$?3\`U; 三、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 ]:m>pI*z. 1.金额的确定 ]V\qX+K 预计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退出该合同的最低净成本,即履行该合同的成本与未能履行该合同而发生的补偿或处罚两者之中较低者。 u4*7n-( 2.科目的确定 ">PpC]Y1 (1)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时,合同存在标的资产的,应当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此时,企业通常不需要确认预计负债;如果预计亏损超过该减值损失,则应将超过的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 (F@.o1No% (2)合同不存在标的资产的,亏损合同相关义务满足规定条件时,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T$[ru` 3.注意问题 Y>LgpO. (1)不存在标的资产 +Gv{Apd" (2)存在标的资产 <-KHy`u pm$ZKM 四、重组义务 /18Z4TA =+um:*a. 第十四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8WgbR)ZLU 5rG&Z5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Q'/e>0 (1)收到补价的企业 Y|ONCc 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cd8ZZ8L (2)支付补价的企业 P'o:Vhm_H 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cSdkhRAn 【提示】分子和分母,均不含增值税 oK3uGPi
+uR|0Jo8X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u<8 f;C_ 条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piIr.] 1.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 j.C)KwelBS 方法一: .Z=4,m>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不含税公允价值+支付的不含税的补价(-收到的不含税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D>& ;K{! 方法二: =GO/r;4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含税公允价值+支付的含税的补价(-收到的含税补价)-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pS
{q; 【提醒问题1】如果没有给定对方即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时,一般采用方法二公式计算换入资产成本。 ]TTX<R
ZLr 【提醒问题2】 a`}b'X: (1)不含税补价=换入与换出资产的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额 99Xbp P55 (2)支付或收到的银行存款(含税补价)=换入与换出资产的含税公允价值的差额 i!zh9,i>M 2.会计核算注意问题 l!2hwRR (1)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同时适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债务重组) Dd+ f,$ ①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 s3m]rC ②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gw
`,i <pd6,l\ ③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投资收益”科目。 <0[{Tn ④换出资产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以其公允价值确认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结转其他业务成本。 gcImk0NIY (2)“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如何处理? w)bLdQ 除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以外的,如果为换出资产而发生的相关税费,则计入换出资产处置损益;如果为换入资产而发生的相关税费,则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L ;y S@suPkQ<> 三、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 n2|pC^ 1.换入资产成本 ]h (TZu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包含增值税销项税额)-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COS(pfC 2.会计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y7&!a35 (1)此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换出资产不确认资产的处置损益。 uA;3R\6? (2)此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处理方法如下: 4}{S8fGk% ①增值税进项税额若可抵扣的,则不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VdpkE0 ②除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以外的,为换入资产而发生的相关税费,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为换出资产而发生的相关税费,也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T-7'#uB.m @_0g "Ul 第十五章 债务重组 %N
)o*
H& JJ56d)37. 8?W!U*0aS 第十六章 政府补助 Kzxzz6R? JGIN<J85e 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7\^b+*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gcr,?rE<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E66e4?" ?PWD[mQE\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xMtl<Na
1.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 0TSj]{[ 2.如何确定递延收益分配的起点和递延收益分配的终点 ,
j,[4^ (1)递延收益分配的起点是“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对于应计提折旧或摊销的长期资产,即为资产开始折旧或摊销的时点。递延收益只能采用直线法分摊。 A<iF37. (2)递延收益分配的终点是“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资产被处置时(孰早)”。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处置(出售、转让、报废等),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营业外收入),不再予以递延。 :c,\8n ?)Lktn9% 第十七章 借款费用 4UoUuKzt Js qze'BGY 一、借款费用的基础问题 2uw%0r3Vi6 1.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IDzP
<u8v 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L%kw7z 2.借款费用相关时点的确定 D`e!CprF (1)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的确定 c[< lr 借款费用允许开始资本化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5dD VSO 企业只有在上述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有关借款费用才可开始资本化,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借款费用都不能开始资本化。 po"M$4`9 (2)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时间的确定 k(\HAIW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中断的原因必须是非正常中断,属于正常中断的,相关借款费用仍可资本化。 1*
?
IDYB (3)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时点的确定 PiI ):B> 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时,借款费用应当停止资本化,之后所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O]_A57 xN2M|E] 二、借款利息费用的核算 X=(8t
2 1.专门借款 ^/R@bp#
< 专门借款资本化金额=资本期间的实际的利息费用-资本化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 ,{itnKJC 专门借款费用化金额=费用期间的实际的利息费用-费用化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 dT,X8 " 2.一般借款 6\O4R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ci5ERv` 其中:所占用一般借款资本化率 )QaJYC^+ =所占用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qChS} Q 其中: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Σ(所占用每笔一般借款本金×每笔一般借款在当期所占用的天数/当期天数) @Sub.z&T{ 【注意问题】 7H[
# 如果按年资本化:12/12 11/12 10/12 s\o
</ZDo 如果按季资本化:3/3 2/3 NNutpA}s 3.借款存在折价或者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8c+i+gp! 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应当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s0ga C @Qruc\_ 第十八章 股份支付 RNoS7[& -sO EL{ 一、股份支付的一般会计核算 }s{zy:1O ;PS[VdV 二、条款和条件的修改 /-BplU*"9 1.条款和条件的有利修改 |&RdOjw$u (1)如果修改增加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企业应按照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增加相应地确认取得服务的增加。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增加是指,修改前后的权益工具在修改日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7!MW`L/` 如果修改发生在等待期内,在确认修改日至修改后的可行权日之间取得服务的公允价值时,应当既包括在剩余原等待期内以原权益工具授予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的服务金额,也包括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增加。 NRoi`
IIj 如果修改发生在可行权日之后,企业应当立即确认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增加。 d6hWmZVC (2)如果修改增加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数量,企业应将增加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相应地确认为取得服务的增加。 s/,St!A4! 如果修改发生在等待期内,在确定修改日至增加的权益工具可行权日之间取得服务的公允价值时,应当既包括在剩余原等待期内以原权益工具授予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的服务金额,也包括增加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xZ,g6s2o 2.条款和条件的不利修改 B*D`KA 如果企业以减少股份支付公允价值总额的方式或其他不利于职工的方式修改条款和条件,企业仍应继续对取得的服务进行会计处理,如同该变更从未发生,除非企业取消了部分或全部已授予的权益工具。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x]a
>Q), (1)如果修改减少了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企业应当继续以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取得服务的金额,而不应考虑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减少。 Nu9mK (2)如果修改减少了授予的权益工具的数量,企业应当将减少部分作为已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取消来进行处理。 ?c>j^}A/N .4KXe"~E 三、取消或结算 u1]5qtg" 如果企业在等待期内取消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或结算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因未满足可行权条件而被取消的除外),企业应当: eKStt|M' 1.将取消或结算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立即确认原本应在剩余等待期内确认的金额。 M5%u>$2 2.在取消或结算时支付给职工的所有款项均应作为权益的回购处理,回购支付的金额高于该权益工具在回购日公允价值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1Ete;r%5= u:m]-' 四、企业集团内涉及不同企业的股份支付交易的会计处理 2V F|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