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70阅读
  • 0回复

CPA职业规划之考证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饭团儿
 

发帖
198
学分
2615
经验
946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3-07-06
  刚参加工作时在财会部门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平时部门里的同事都在工作不忙的时候看书学习考试,有考初级或中级职称的,也有考CPA的,还有同一年报考职称和CPA的。平时大家也都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有一位三十几岁负责资产核算的会计是大家公认的答疑老师,每次解答都能让提问者豁然开朗,而且这位资产会计业务水平也极好。但那一年CPA成绩出来后,奇怪的是报考的同事或多或少都通过了几门,唯有这位资产会计一门也没过。我奇怪地问一个考过了的会计,她反而不以为然地劝我:“要想考什么证书趁早考,越不懂实务越容易通过,等实务精进以后就过不去了。” -UVWs2W'$  
8f.La  
  果然,在以后的工作中发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常见业务好的人考不过,考过的人业务不强。当然工作能力与考试能力都不强的例子更多,但业务能力与考证能力双强的可谓凤毛麟角。我的第一个下属是四大某家的高级审计员,她也是利用职业断档期才考过CPA,她告诉我她在事务所的同事里有连续考七八年的人,在CPA五年限期的要求下几乎是轮流考轮流作废;又听一个从我公司跳去普华永道做审计的同事说她要准备从普华永道辞职了,原因是几年考不过CPA,在那年月普华永道的政策是考不过CPA不能升经理,为了挽留人才还为那些没考过CPA但业务出众的员工单独设置了副经理的级别,除了没有CPA资格补贴其余薪酬和责任与经理无异。 2$91+N*w9  
vn<S"  
  我不否认CPA知识体系对提高财会人员专业见解的高度有很大帮助,然而从那时起我已经放弃它了,04年后再也没报考过。因为我认为,一个国家的CPA类证书如果连众多审计执业者都考不过,至少说明它的考试导向是有问题的。记得我又一次参加国际会计准则的培训,班里有一名学员这样形容CPA的学习考试过程:“如同把你装在麻袋里暴打一顿,然后把你放出来,马上让你回答哪是北。” 又记得在刚做会计时参加过一个英语会计培训,讲课的那位常年在国外的教师在说起众多洋会计证书时告诉我们,不论什么职业的考试,全世界所有国家中都属中国的最难。所以莫说CPA,中国现行的很多考试都是唯分数线至上,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应试文化”也是基于这样的价值判断标准发展起来的,以至于现在国际上都承认中国的学生最会考试。 :]s] =q&]  
)3AT=b  
  应试文化容易培养钻研考试大纲的精神、发现和总结考试技巧的兴趣、希望“速成”的功利心,以及“通过”后挤进“少数人”阶层的自豪感,但并不能很好地培育出对学科知识本身的研读理解,即使不是为了将书本上的知识用在实务工作中,在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层面,这种应试文化也不利于在学界倡导严谨的治学之风。这实在是让人悲哀得紧。 MlZ`g,{  
&}cie "\L  
  我不是说所有人都在考证热潮中不求甚解,至少我以前在所有考证的学习中都兼顾研读知识汲取养分与练习应试技巧通过考试,尽管需要以拖延通过时间甚至脱产考试为代价(毕竟,越懂实务就越考不过的真理确实存在着~)。所以我本人倾向考美国的财会证书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美国无论是学校的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让人感到强调涉猎与“通读”的特点:一门学科的教材并不重要(据说美国大学的教材很贵,有的学生经常不买),要经常泡图书馆看一堆参考书,但最后考试的难度就是那么回事。 gg(U}L ]:  
f+V':qz  
  以我考过的CMA为例,看上去只考四门,但每一门都称为part(部分)而非subject(学科),也就是说一个part包含了若干学科的内容,所以一个part的考试涉及范畴极广,例如我考的那年part1涵盖经济学、国际金融、决策模型、内部控制、财务报表分析这几个学科。美国的考试又惯用计算机题库式的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所以这意味着每个主题也许就考了几道选择题,但你也许要读一本书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章节。考纲里要求的知识点只要你读到了,记住了,你就肯定能答对,典型的重广度不重难度。而且,IMA也不会编写出版每一科的考试专用教材(就象我们的CPA教材一样),而是为学员出具一串长长的推荐读物清单(suggested reading list),通常都是商学院教学用的经典教材,而我们很多学员考试用的所谓教材(review book)其实是不同的出版商根据这些读物中涉及考纲的内容提炼的。 D |o@(V  
NP8TF*5V  
  与上述学习与考试倡导的精神相比,我们的“应试文化”营造出来一个对财会证书的认识上的误区:越难考过的证书含金量越高。当然我不是说CPA难考但含金量不高,而是鼓励各位正确地评价各类财会证书,尤其是在各类外资企业工作、需要考洋证书的财会人们。财会的证书不同于学位,是职业资格的象征,亦即做哪行即拥有哪行的资格。如同我前一篇帖子提到财会专业分不同的职能领域,故财会证书也为支持不同职能领域的工作而分成很多种,所谓含金量没有绝对性和普遍性,在对口的职能领域它才有“金”可言。例如CFA对于金融投资分析从业者是金字招牌,可对于实业界的广大财务人才就没多大用。又例如,如我在通才vs.专才里所说的前台财务FP&A们,管理会计类证书中的知识对工作的帮助比各类CPA类的证书更大。此外注册税务师、注册内审师都是专业职能倾向很强的证书,不从事那个领域的工作费劲考过持有那个证书并不会为自己增值。 PwW@I~@>  
FScQS.qF  
  因此,我对于选择和考财会类证书的观点永远是:选一个和自己的职能方向高度契合的证书(特别是那些打算走“专才”路线的财会人们),并且在学习备考过程中贯彻“学以致用”这一思想,而不是单纯依靠机械记忆、串讲划重点、研究出题规律和突击做题等纯“技术”手段以谋取最快速通过。记得我当年在考CMA时,也听说有的具备MBA知识框架、有会计基础且英文好的人,仅凭review book(复习教材)和题库最快一个月便可通过全部4个part,但我为了使自己对于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的学习更有深度,没有这么急功近利,还是在研究和总结了大纲要求后,按照推荐读物清单买了几本书通读,虽然它们的内容不是全部适用于考试,但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开阔知识视野,毕竟review book只是为考试编写的浓缩版。如果想在不同的业务情境下理解和运用知识,适当看一些参考读物对考试、学习乃至工作都很有帮助,特别是非会计准则类的商业管理范畴的书籍,在我做管理咨询工作后碰到疑惑和问题时还会翻阅当初买的这些书。 :m\KQ1sq  
^n/uY94E)p  
  我对财会类证书的第二个见解是关于求职,这恐怕是众多财会人更关心的,也是众多人考证书的最大动机。除了CPA外,各种洋会计证书的海外会计师协会在中国的推广也是大打持证会员高薪的招牌。然而证书到底在求职中能起到多大作用?讨论这个问题又不得不提我国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的盲目。很多公司招聘财会人员似乎只认CPA,不管招聘岗位是哪个职能何种级别,工作职责中会用到CPA的多少知识,甚至越高级别越要求必须有CPA。 Q Y'-]  
n1Jz49[r  
  这一点就我个人经历来看我认为外企比较理性,财会证书对于应征初级职位比应征高级职位作用更明显,HR和直线经理会认为一个持有证书的候选人具备了一定学习能力和英文水平。但当录用一名业务主管或经理时,面试官(专业所属的上级,不包括HR)一般不会因为看重候选人有什么证书,候选人的过往经验和行为个性会占很大的考虑比重。不过需要承认的是,如果你选择了考取与应征岗位对口的证书,那么当你缺少应征岗位要求的一部分相关经验时(亦即你还是要满足一部分经验要求),如果能将考证过程中学过的知识运用并在面试时表达出来,其实还是可以给自己加分的,因为你向雇主传达的信息是“关于这项工作我没做过但我知道怎么做”。 4_/?:$KO  
K/=|8+IDL  
  以我个人的经历为例,在刚考完CMA时,还没有得到成绩通知前,去一家法国500强的公司应聘工厂的财务控制经理,笔试的考卷就是英国CIMA基础阶段的一套过往考题,内容是和招聘岗位工作职责相关的,但有一些我以前工作中没有操作过。在面试环节亚太区财务控制总监问了我很多我以前没有经验的领域的问题,也是我在备考CMA过程中学过的。去“四大”的某家应征管理咨询部门的职位时,有一个面试环节是模拟客户汇报,在准备案例分析讲演稿(case study presentation)时也是用到了备考CMA过程中学到的知识的,因为案例中提到的一些计算分析方法和我过往公司的实践不同,演讲过程中面试我的合伙人问的问题也涉及到了很多我过往经验的盲点,我当时也是用学习CMA时积累的知识应对而过的。等我知晓CMA成绩通过已经是拿到这两个offer两三个月以后的事了,这两个公司虽然在面试中都简单问及CMA证书,但从没要求看我任何职业资格证书的原件和副本,所以等到拿到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寄来的CMA证书时,我好像已没有欣喜的感觉,随手把它丢到书柜最顶层的一角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这几年我似乎再也没把它拿出来看过,甚至已经忘记了它的样子,因为和这张纸相比,我看得更多的、更珍藏的是我曾经在备考过程中读过的那些书。 a<~77~"4wn  
ocz G|_  
  因此,我写此篇不是旨在点评各类证书的含金量和学科构成的优缺点,而是鼓励各位理性对待财会考证热,与其持有几个不同领域的证书,不如侧重选择一个与工作领域和职业目标相关的证书,并且在备考过程中不急于速成,而是注重沉淀与积累专业见解,每做一道题都想想:我工作中的情景是这样吗?甚至可以再往深想一步:题目中已知的数据和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现或获取?若要实现条件或获取这项数据又需要做哪些工作?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才不致对所学无感或者学完就忘。至于为了通过考试寻求和练习各类应试技巧反倒是不那么重要的事,因为只有这样辛苦考来的证书才更有实际意义,这种厚积薄发的学习过程才能可持续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无形的效益,正如泰戈尔的那句诗一般:“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
欢迎关注CPA微信平台:gaoduncpa ,期待您的加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