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iRouLd
宏观调控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 :B+Rg cqi
直接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Rd vn)K
间接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1pw
s?d
Za9$Hh/X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vh{9'vd3el
1.市场不是万能的 a G@nErdW
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yT7#?hP
(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唯利是图)b不正当经济行为 9c6 '
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bY?$fj_u
(2) 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q?iol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表现:一哄而上(下) A ~XOK;sB
(3) 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 qdO[d|d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y%ziay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4pr{S
G#'Q~N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Oqzd$-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如下: 促进经济健康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0 S2v"(_T
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统筹安排,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gP.Zu^
?;+ ^
宏观调控的手段 db^aL8
宏观调控的手段如下: . 6#O#T;f)
经济手段
quY "
(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raz6DRO
(2)外沿: 经济政策: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 NA=#>f+U%
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 FQ0KUb}0
(3)作用:经济政策: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sK `<kbj
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要调控作用 TZj[O1E
法律手段 ]L$4Py
(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PqVW'FYe
(2)市场经济法制性 %mJ~F*Dy
(3)作用: jp%
+n
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 NWb}
OXK/
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8,_ -0_^$
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 .<HC[ls
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G)Y8 #D
行政手段 5cgo)/3M@}
(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8^5C,V
(2)特点:直接、迅速; z'_&|-m
(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 rAM*\=
,TEuM|
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C`3V=BB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luibB&p1
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xv^Sh}\}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WN$R[N
公有制意义: >dyhox2*"
(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PI)A`
(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 C1KfXC*|L
(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wL Y#dm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 IKGTsA;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oHOW5
原因: sw [oQ!f
(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qQL.c+%L
(2)国有经济导向作用 Jc`Rs"2
(3)中共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i.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