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Mh@%2$
宏观调控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 ,4RmT\%T
直接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2`
D1
cX
间接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vr /O%mDp
5"x=k
p>!d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fjc8@S5x9j
1.市场不是万能的 k!{0ku}]
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jgcI|?yL
(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唯利是图)b不正当经济行为 (MI8Kkb1d
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
\Z"
(2) 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c ilo8x`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表现:一哄而上(下) r2KfZ>tWg"
(3) 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 [M:ag_rm+f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zz4TJ('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J%_m`?
+<\)b(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3LxhQVx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如下: 促进经济健康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ULD{Ov'F
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统筹安排,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T
"u-
o09)esy
宏观调控的手段 a>3#z2#
宏观调控的手段如下: . C
\~!2cy
经济手段 D)XV{Wit
(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TLBIM
(2)外沿: 经济政策: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 3#=%2\
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 lT`y=qR|
(3)作用:经济政策: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m"+mUP
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要调控作用 Gxtqzr*
法律手段
-tQi~Y[]
(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
w9p
(2)市场经济法制性 jH4,-
(3)作用: 29W~<E8K-
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 ?3f-"K_r
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oaR
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 P^wDt14>
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KT[ }P7
行政手段 {S+ $C
(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2j9+ f{ l
(2)特点:直接、迅速; -y@#
^SrJ
(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 @-L4<=$J
;9WS#>o
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vd9mb-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OA_WjTwDs
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NC
id`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Z
r 9t|_
公有制意义: 4[&L<D6h
(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HDV@d^]-
(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 g>@T5&1q
*
(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p!b_tyJ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 /Dmuvb|A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i t)
原因: u\&F`esQ2
(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z 1~2w:
(2)国有经济导向作用 5{`a \;*
(3)中共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ZxDh9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