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vqf 合并财务报表,是要站在企业集团整体的角度来看问题。只有控制的,才编合并财务报表。同时还要判断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因为这两种情况下的入账价值不同,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也不同。 L) ]|\|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B#K{Y$!v 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即子公司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的,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注意:同一控制下的不需要调整。 5L4{8X0X8 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指的是要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将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重新调整,写出权益法调整的分录。注意:企业对所控制的企业或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是要按成本法核算的,但是编合并报表时,必须转换成权益法。调表不调账。 >FabmIcC 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 N8^AH8l 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 N3J;_=<4 下列几项不应当纳入母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 5J4'\M 1.. 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 t\$P*_ 2. 已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 /!mF,oR! 3. 母公司不能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如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不纳入合并范围。 t$lO~~atr 注意:发生重大亏损的子公司,也应该纳入合并范围的。 9c@."O` a.yCd/ 一,个别财务报表的调整 |
vC9
Qe
]f 对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 af<R.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 MIJ^n(-G 如果不存在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的情况,一般不需要对该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x4C}AyR 注意: i/%+x-# 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要把合并日被抵销的子公司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母公司控股范围之内给转回,转的时候,以母公司“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为限往回转 \' gb{JO 2. 由于购买日以后的子公司所赚的那些钱,对过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在合并报表上一定能够反应的。 | hY
@rt,! 8 借:资本公积[以母公司余额为限] VNcxST15a 贷:盈余公积[合并日抵销的余额×母公司持股比例] ?2#MU 未分配利润[合并日抵销的余额×母公司持股比例] |
LzW8)<N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 z_^Vgb] 原则:是购买法,认购买日公允。 :d
ts> 以后被投资单位的资产,负债都应该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持续计算下去。既使把会计政策,会计期间调成一致了,对个别报表也会有调整的事情,也就是说,要将子公司个别报表上的数字调整到按照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算到合并财务表日应有的金额。如09.1.1子公司个别报表上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200万,这一天是购买日,购买日的公允价值300万,按10年提折旧,无残值,到09.12.31日编合并财务报表时,要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假定09年底公允价值为500万。则到09年底账面价值=200-200÷10=180万,公允价值=300-300÷10=270万,不是在09年底把账面调到500,这个公允价值不认,而是要把180调整到270,因为是要按购买日的公允价值持续计算下去。 As;@T
$G i0y^b5@MOb 注意:在合并报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年初数应=上期合并报表中“所有者权益”的期未数。 TUQ+?[ 因此在本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调整和抵销分录时应作如下替换: {m)$ b 1.把上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涉及到的 $6evK~ A,“股本或“实收资本”替换成“股本—年初”或“实收资本—年初”。 }9GD'N?4 B,“资本公积”替换成“资本公积—年初” <n)J~B^ C,“盈余公积”替换成“盈余公积—年初” [%alnY 2.把利润表中的项目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未分配 ,X05&'@Z 利润”栏目的项目,替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 ebSG|F #MyR:V*a 注意:所编制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与个别报表 Mbua!m(0 无关,是在合并财务报表上做的,1年算1年, 1yS[; 目的就是要算合并金额,上年做了的,今年还是要 0#AS>K5 做。上年做的是完成上年合并数的确定,没有 2+
7rLf`l 影响到个别报表,不可能过渡到个别企业的账上去 {WE1^&Vk-} 本年再编合并财务报表时,报表的年初数还是上年 Pde|$!Jo 帐上的,所以本期编合并报表时,要把上一年的重 s^@?+<4: 新编,然后再编本期的。 | ok"v`76~f5 会计分录: ?~vVSY 第一年: _bi]Bpxf 1.借:固定资产—原价(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的部份) McRAy%{z 无形资产—原价(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的部份) [<+A?M= 贷:资本公积 4'ym vR 2.借:资本公积(注意:不是所得税费用) <,r|*pkhp~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而确认的) M?iU$qI 3.借:管理费用 3
?1qI'5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公允-账面部份的折旧) H6Mqy}4W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公允-账面部份的累计摊销) >VQP,J{ 4.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 M$a|K 贷:所得税费用 F3XB}; 第二年: TzC'xWO
1. 借:固定资产—原价(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的部份) =q1=.VTn 无形资产—原价(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的部份) ] rP^ 贷:资本公积—年初 J|9kWjOf+i 2. 借:资本公积—年初 KxZO.>,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而确认的) llCBqWn 3..借:未分配利润—年初(由第一年的“管理费用”替换的) vdn`PS'#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xpJ6M<O{8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b) k\?'j 4.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z2XK4\e1T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由第一年的“所得税费用”替换的) `UC
5.借:管理费用(当期的折旧,累计摊销) $)1i)/]9U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tUi ;!cQ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Kw`{B3" 6.借: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的) #y<KO`Es 贷:所得税费用 G E=J Y |
oNyVRH ZH 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 法 | | 会计分录(第一年) | 会计分录(第二年) |
x)Y?kVw21" 1.对于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 | 0zQ^ 6@ 借:长期股权投资 @H{QHi 贷:投资收益 B-oQ 9[~ S>-x<'Os 如果亏损,则做相反的分录: VH.mH< 借:投资收益 {:D8@jb[ 贷:长期股权投资 |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如果亏损,则做相反的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长期股权投资 |
JHxy_<p/ 2.当期子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 a.n;ika]- 1. 成本下分现金股利: UlG8c~p 借:应收股利 uwQ~4 贷:投资收益 g[oa'.*OB 2. 权益法下分现金股利: zTgY=fuz 借:应收股利 f<14-R= 贷:长期股权投资 Zj+S"`P 3. 把成本法的调整为权益法的: :y/1Jf'2f 借:投资收益 Q[j'FtP% 贷:长期股权投资 Dl
a }-A: 注意:如果分派的是上年的现金股利,一 般不需要调整。 | :%6OFO$z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Cy-p 贷:长期股权投资 <G};`}$a YUzx,Y>k 备注:在做题的时候,可以与上面的会计分录合并。 |
f9" M^i 3.对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母公司应享有或应承担的份额 | F9ys.Bc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aVg~/ 贷或借:资本公积 | :3J
0Q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fH-fEMyW 贷或借:资本公积—年初 |
_d|CO 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时候,不管是调整分录还是抵销分录,掌握二个原则: <r9L-4 1. 把上期已编的调整分录,抵销分录再抄一遍,损益类替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 Vu0d\l^$ 2. 对于所有者权益里的“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上一年编抵销分录涉及到的数字,在本期形成一个年初。对于利润表还 |/qwR~ 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未分配利润”栏目的数字,在本期都要替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 _Sq*m= / [s TN.MG 注意: Oe)d|6= 1. 长期股权投资个别报表上体现完全权益法,合并报表上体现购买方权益法。 b< dwf[ 2. 成本法没有做的,权益法要做的,该怎么调就怎么调。成本法也做权益法也做的,就是分股利。 |
*~D|M 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抵销分录(五种抵销分录) |
>>cb0fH5 一,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z;bX-"E | 概述 | 会计分录 |
GI se|[p 分年初,本年,事实上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给抵销掉了,站在整体没有变动,变动表抵销时,分年初,本年来做,不能直接填个数字。 *1H8
& 注意: IP LKOT~ 1. 在购买日出现的负商誉,不能作为营业外收入,因为购买日那天不编合并利润表。但是在这一年,合并利润表又从购买日到期未要编的,因此可以记到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WE{fu{x 2. 不管是调整分录还是抵销分录,当年编制抵销分录,调整分录的时候,涉及到有利润表上的项目,下一年都要替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 W)_|jpd[ 3.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没有借贷方差额。 | <y
S|
\Z| 借:实收资本(股本)—年初[子公司年初数] t@&U2JaL>W —本年[子公司本年数] h SeXxSb: 资本公积—年初[子公司年初数] }508wwv —本年[子公司本年数] 5*O*p `Ba 盈余公积—年初[子公司年初数] URd0|?t9^L —本年[子公司本年数] |rgp(;iO 未分配利润—年未[子公司期未数] lZ'WFFWLE 商誉(借方差额)[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应享有子公司可辨认净资 |p .o ^ 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P<%}!Y [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期未调整后投资时应享有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2;wpD2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 rAn:hR{ 未分配利润—年初[投资当期为营业外收入,即合并当年(贷方差额) w
it
rC> 少数股权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
jIL+^{K< 二,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 0.aIcc | O"M2*qiH 1. 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增加数。 5%_aN_1?ef 2. 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减少数 gW5yLb_Vz$ 说明未分配利润—年未的抵销,也是通过年初数,和本期的发生数来确定的。 t/wo
G9N 相当于:未分配利润增加数+年初数=未分配利润年未数+减少数 | S8j!?$` 借:投资收益[母公司的投资损益=子公司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iV$TvD+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SH14A* 未分配利润—年初[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 O"GuVC}B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当年提取的盈余公积] S
4_C8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子公司当年宣告股利] 4St-Q]Y _ 未分配利润—年未[子公司](和第一个分录抵销的金额一样,一借一贷冲掉平了,不能通过年未来抵的,所有的所有者权益抵销都是通过年初,本年来抵的。) |
Ki\\yK 三,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抵销 | K1+4W=| 1.内部债权债务本身的的抵销 6!`GUU 总原则: /fSsh;F 借:债务类项目 ~.<QC<dN 贷:债权类项目 ;/h&40& 备注:先抵销期初数,再抵销期初数与期未数的差额。 AI^!?nJ%' 概念:如本期内部没有应收应付了,也会存在着内部应收账款记提坏账准备抵销的事情。只要集团持续经营,上一期合并报表有编抵销分录的,本期这一部份要先抵销期初。 j S4\; 在报表中:“预收账款”叫“预收款项” |iA8aHFU “预付账款”叫“预付款项” | ~m'8<B5+ 一,期初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 T,oZaJ< 1. 借:应付账款 'ln
o# 贷:应收账款 |@1M' 2.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u-[%(00S 贷:资产减值损失 Z[9t?ePL 二,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 [[#R ry 1. 借:应付账款 lu?:1V- 贷:应收账款 w:pPd;nz0Y 2.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jf/$]p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由“资产减值损失”替换的) LVNA`|> 3. 借或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当年发生的) <}
p]0iA 贷或借:资产减值损失 |
1I awi?73 2.应付债券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抵销 I&6M{,rnM 注意: B'e@RhU; 在某些情况下,债券投资企业持有的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的债券并不是从发行债券的企业直接购进,而是在证券市场上从第三方手中购进的。在这种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中的债券投资与发行债券企业的应付债券抵销时,可能会出现差额,应当计入合并利润表的投资收益或财务费用项目。 | | .gE9'"bv 1.借:应付债券[期未摊余成本] X<D fzd oI 财务费用(借方差额) n)j0
h-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未摊余成本] ICEyz|
C 投资收益(贷方差额) mKqXB\< 2.借: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Zq~Rkx 贷:财务费用 S"t\LB*'Ls 3.借:应付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Q Hr'r/0 贷:应收利息 |
;X
N Ahg7 四,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 | Ou4 `#7FR 1. 关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如在集团内部800的存货卖1000,购货方计税基础1000,缴过税了,在合并报表账面上回到800,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未实现的利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M>Q3;s 递延所得税资产=未实现的利润×所得税税率 y=aWSb2y' 递延所得税资产在合并报表上,分2块考虑: o-o -'0l (1)由于存货的内部转让,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个别报表上没有,合并报表上有的,要确认。 5\EnD,y (2)个别报表上由于对存货提过跌价准备,确认过递延所得税资产,编抵销分录时,把存货跌价准备抵了,那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得抵。 *10qP?0H 2. 期初有存货跌价准备的,要先把存货跌价准备的期初数抵了,如果本期销售一部份了,则要把存货跌价准备转走,转到主营业务成本里去。 #~m8zG 3.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提多少,抵多少。如果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超过了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的就是未实现销售利润这个数,因为超过部份,作为整体也要提跌价准备。注意: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以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限。 !|l7b2NEz- I+F>^4_d 注意: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要按发生额。不要按余额直接记入。 | w!pj);jy{ 1.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售价] &ty-a
B=F 贷:营业成本 ucJ}KMz 2.借:营业成本 :-WNw
n 贷:存货[期未内部购入存货的成本×销售企业的毛利率] H#uN&^+H 也可合并为: "L;@qCfhO 借:营业收入 B]NcY&A 贷:营业成本[差额,属于本期发生的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没实现才抵销] UpPl-jeT 存货[是期未存货中没有实现的利润,因为没有往集团外面卖,在内部的价格变动形成的,叫未实现利润,卖出集团外部了,叫实现] L]%!YP\<T 3.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8_Dn}u?Jx 贷:所得税费用 w59q* 2 4.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抵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作为整体不提] m] yUcj{F 贷:资产减值损失 @^<&LG5^ 5.借:所得税费用 Uq @].3nf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Eg2#a ? BNF*1JO 连续编制合并报表: PJ4/E 1.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年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PhPe7^ 贷:营业成本 M~7Cb>%< 2.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imVIu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由上期的“所得税费用”替换的] C>'G? 3.抵销期未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及递延所得税资产 1KY0hAx 借:营业成本 +V(^"Z~ 贷:存货 +!W:gA 借:所得税费用 y@,PTF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上面分录的数字×所得税税率] P*B@it 4.抵销期初存货跌价准备及递延所得税资产 }]#z0'Aqsu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Cn{v\Q~.4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由上期“资产减值损失”替换的] jo0XF]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由上期“所得税费用”替换的] 6"+9$nFyW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Uf|uFGb 5.借:营业成本[抵销本期销售商品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 }& W=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对外出售了,如果这项存货已计提过跌 7_P33l8y
价准备的要一并结转,如100件提跌价20,则销售20件提20÷100×20]
# S/n3 6.调整本期存货跌价准备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数:看期未结存的存货 3~7!=s\v 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是多少,个别报表上存货跌价准备余额是多少,由 %6%mf>Guf 于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以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限,再根据上面的 zy%0;% 发生额,确认本期最终还应该抵销多少。 ^pH8'^n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ds+9A
贷:资产减值损失 H2H[ DVKv 借:所得税费用 b !y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先算余额,再算发生额。由上面分录中的数字, |5%T) 即存货跌价准备可抵销的金额×所得税税率] |
n$XEazUb0N 五,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处理 | S~ Z<-@S 1.售出方是生产产品,购买方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 t#@z_Mn\ ①交易发生当期的抵销处理 | G[JWG 1.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售价] NP\mzlI~@ 贷:营业成本[内部销售企业的成本] JV@G9PT 固定资产—原价[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 4`)r1D!U 利润的数额] $./aKJ1B 2.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折旧的数额] /V{UTMSz 贷:管理费用等 |
& !ds#- ②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使用会计期间的抵销处理 | M]p-<R\ 1.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PVH Or^ 贷: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数额] [OTn>/W' 2.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以前各期累计多提折旧] -)^vO*b 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由上期“管理费用”替换的‘ c_S~{a44Ud 3.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本期多提折旧] NA/`LaJ 贷:管理费用等 |
8AFc=Wx ③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清理,出售期间的抵销处理 | }eW<P079 1.提前清理,出售: 54Rp0otv A,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原价中包含的毛利] q^<HG] 贷: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G
S=E6 .B,借: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以前期间多计提的折旧] L%(NXSfu7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Z'j[N4%BK C,借: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清理,出售当期多计提的折旧] 2"?D aX 贷:管理费用 2C}Yvfm4 2.期满清理: 8C8S)
;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清理当期多提的折旧] PuREqa\_[ 贷:管理费用 14 ,t 3.超期清理:不编制抵销分录 |
"^6Fh"] 2.售出方是固定资产,购买方也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 w&p(/y ①交易发生当期的抵销处理 | -z+,j(@ 1.借:营业外收入[变卖收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金额] ,dTmI{@O 贷:固定资产—原价 &PRoT#, 或贷记:营业外支出[变卖收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金额] (E)hEQ@8 2.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当期多提折旧的数额] ~G
@YA8} 贷:管理费用等 =?0v,;F9| 或编制相反的分录 |
BCe'J! ②连续编制 | vm[*+&\2 1.借:未分配利润—年初[由上期“营业外收入”替换的‘ Cs[d:T 贷: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数额] 1s@QsZ3 或编制相反的分录 GJZjQH-#P 2.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以前各期累计多提的折旧] 'nGUm[vh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由上期“管理费用”替换的] ~a[/l 抵销少提折旧则编制相反的分录 |
2[Lv_<i|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抵销 | G\BZ^SwE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期多提数] ih/E,B" 贷:资产减值损失 |
6
h#U,G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前多提数] j\IdB:}j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由上期“资产减值损失”替换的] |
nOL.% 备注: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抵销与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处理相同。 |
5 | , b 合并现金流量表 | qE[YZ(/f0& 站在企业集团整体角度上,把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那部份现金流要抵销。如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商品收入现金,子公司就相当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而作为整体,就没有这种现金流入流出的问题。 PIa!NPy 30uPDDvar
|
K us=.( 母公司在报告期增减子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的反映 | x+Xd7N1 一,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反映 | 0?>(H(D^/ | 同一控制 | 非同一控制 |
y0mND
ze 增加子公司 | jW`JThoq 一体化存续,应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如在报告期内增加,09.5.1日增加,到09.12.31日编合并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时,就要从09.1.1日开始算起,才能体现一体化存续。 | Lcpe*C x- 应从购买日开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不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
j8&NscK) 处置子公司 | gx9
Os2Z|3 不管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处置都一样:也就是处置这种情况,为了简化,期初数就不动了,但是等到年底编报表时,因为已经处置了,当然就没有合并的事情。注意: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应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
)e?&'wa> 二,在合并利润表的反映 | 1Y'4 g3T 增加子公司 | d6QrB"J` 从1月1日开始算起。 R>"Fc/{y 一体化存续,应将子公司合并当期期初至报告期未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而不是从合并日开始纳入合并利润表。在合并利润表中单列“其中: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项目进行反映。 | ZK^cG'^2| 从购买日开始算起。 Yu3S3aRE 应将子公司购买日至报告期未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
I61S0lz/ 处置子公司 | 7:u+cv 应将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处置之后,没有合并的问题了。 |
O[ird`/ 三,在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反映(跟合并利润表一样) | #mu L-V 增加子公司 | ~h@@y5<4 从年初开始算起, dn-
[Gnde 应将子公司合并当期期初至报告期未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 | {s0%XG1$ 从购买日开始算起。 6Kpq~o 应将子公司购买日至报告期未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 |
>Dr(%z6CN 处置子公司 | %DKFF4k 从年初至处置日合并,处置完了,就没有合并的问题了。 |
1}DA| !~
| xeU|5-d'
| <@-O06
| !|&|%x6@
|
h.>SVQzU
| 3 2\.-v
| Dd5
9xNKm
| (CxA5u1|l
| Lkm-<
| v<!S_7h
| LOx+?4|y
| p5fr}#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