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级部门、二级预算单位的审计,暴露出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 V,Gt5lL&/!
O{dx+f
Z os~1N]3
I @z{Gr
1.隐瞒收入。如一家单位在没有实际支付款项的情况下,虚列项目支出89.2万元。另有多家单位通过将收入挂账等方式隐瞒收入731万元、虚列预算支出179.2万元。 ;0BCM(>Wo
}5]NUxQ_
wWm#[f],?
2.“账外账”。如某机关所属部分单位2001年以来收取的无线电检测收入、国有资产租赁收入共151.2万元,未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某行业协会将2006年初收回的22万元投资款一直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至今。 2+^#<Uok
|4'E&(BU-
@vv`86bm
3.挪用、挤占专项资金。如省粮科所、裕丰公司将财政拨入的两项专款110万元转入省粮油科技开发公司用于粮油检测中心工程建设;省粮油产品质检站虚列房租费和检测设备采购支出,将专项资金结余176万元予以冲销。省社科联挤占、截留专项资金174.7万元。省环保局及所属单位基本支出挤占项目经费633.9万元。 SMhT>dB
m.$Oo
Mu'
J[B8sa
4.违规收费。如两单位未办理收费许可证收取费用234.2万元。 bX9}G#+U
“做假账”也屡见不鲜。自2004年11月起,徽商集团原主要负责人多次召集有关人员,通过修改以前年度会计记录、拆除和伪造原始单据及直接调整会计科目等手法,掩盖期货证券投资损失;集团下属某公司在电子账簿中设置多个账套,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检查。 e@q[Dv'mu
在预算审计中,审计人员还发现一些部门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管理;一些部门存在预算不细化、资金拨付不及时或项目资金结转等问题;部分单位财务管理不严,财务管理混乱。对发现的问题,省审计厅将依法提出处理意见,要求限时予以纠正。问责制度有待确立 SKS[Lf
隐瞒收入、“账外账”、挪用与挤占专项资金、违规收费等违法违纪行为,为何成为年年审、年年犯的顽症? eR}d"F4W
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不强,是屡审屡犯的重要原因。 “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所有的开支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预算,无权更改和擅自调整。 I#,,h4C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部门领导错误地认为钱到了部门之后,部门就有了自主权,怎么分配,怎么调整,完全由部门自行决定。因此,在预算执行中,调整和变更预算频繁发生。 0qTa @y
审计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各单位领导都明白“高压线”是千万不能碰的,比如扶贫资金、救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属于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没人敢挪用。但除此以外,挪用其他一些专项资金的现象就并不鲜见了。有人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钱没有装到个人腰包里,就不可能有事。 epwXv|aSZ
责任追究制度未能真正确立起来,是违法违纪行为屡审屡犯的另一重要原因。在审计中发现的各种违法行为,未能严格按照 《审计法》、《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受到处理,并且未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NT-du$!u
“前面的人闯红灯如果没被拦住,后面的人就会跟着闯,闯的人多了就法不责众。由于责任追究不到位,对滥用权力、乱用纳税人钱者没有产生足够的震慑作用,许多人就认为随意变更预算乃至做假账都不算什么。 ”一位审计人员说。 j[z\p~^
财政制度上的缺陷,是屡审屡犯的又一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建立、完善阶段,财政预算、执行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无论是在体制机制设置上,还是在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比如,有的项目只有任务没有经费,开支只能从别的经费中挪用。一些部门的支出存在着预算硬缺口,为弥补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铁预算”把好用钱关在我省,用“铁预算”来约束财政开支的呼声越来越高。
.58AXg
安大经济学院李光龙教授提出,要改变目前屡审屡犯的现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必须让“豆腐预算”成为“铁预算”,由“领导说了算”变成“法律说了算”。 “我们提‘铁预算’已提了十多年了,也出台了相当多的制度,但并没有落实到位。这说明我们不缺制度,缺的是治理。 ”李光龙说。 Cr[#D$::`
审计人员呼吁,解决预算执行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应形成审计、问责、处罚、整改的互动机制。如果没有相关方面的有效配合,审计也只能光打雷不下雨,审计出的问题就可能年年“涛声依旧”。 Zkz:h7G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