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章 流动资金管理 n ~,tQV
%=Tr^{i
【知识点1】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xAhxD|4_
i]o"_=C
一、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 s0C:m
这里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各种形式的银行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以及作为现金替代品的有价证券。 j~`\XX{>
1.交易性需要:满足日常业务的现金支付需要。 E0 l_--
2.预防性需要:置存现金以防发生意外的支付。 R7?29?$7
3.投机性需要:置存现金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 8SC%O\,
"A3dvr
二、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 t6lE#<xZV;
最佳现金持有量: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8=;k"
现金的成本: Br5o7(AE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同方向变化。 2.lgT|p
——管理成本。属于固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没有明显的比例关系。 x /mp=
——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反方向变化。 O#eZ<hNV
——交易成本。在全年现金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交易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反方向变化。 Gy"%R-j7
相关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交易成本。 |L::bx(
无关成本:管理成本 L}%dCe
(一)成本分析模式 $t/rO
o9cV
假设不存在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的转换。——交易成本无关。 #=
,imsW)
1.含义:成本分析模式是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成本,寻找使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dW|^I{H}
2.成本 jQh^WmN
在成本分析模式下,企业持有的现金有三种成本:(1)机会成本。(2)管理成本。(3)短缺成本。 '#\1uXM1U?
3.决策原则:使得现金持有总成本最小的现金持有量 1S:|3W
(二)存货模式 / T
c=
现金持有量的存货模式,又称鲍曼模型,是威廉·鲍曼提出的用以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的模型。 E167=BD9<
该模式假设不存在现金短缺,因此,相关成本只有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所谓的最佳现金持有量,也就是能使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 }-DE`c
1.机会成本 $_;e>*+x
,h]o>
2.交易成本 %O[N}_XHEh
_5Bcwa/
3.最佳持有量及其相关公式 ~I=Y{iM
(三)随机模式 '0RwO[A#1
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 'gMfN
1.基本原理:企业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测算出一个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围,即制定出现金持有量的上限和下限,将现金持有量控制在上下限之内。当现金量达到控制上限时,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使现金持有量下降;当现金量降到控制下限时,抛售有价证券换回现金,使现金持有量回升;若现金量在控制的上下限之内,便不必进行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保持它们各自的现有存量。 ]j<Bo4~Il
+A8j@d#:
2.计算公式(注意影响因素) SA"p\}"
(1)下限L受企业每日的最低现金需要量、管理人员风险承受倾向等因素的影响。 #*%q'gyHT
(2)最优现金返回线 C.Uju`3
最优现金返回线: P9Q~r<7n
(3)上限H:H=3R-2L 等价转化形式:H-R=2(R-L) DKL@wr}8
【知识点2】应收账款管理 p#P~Q/;
eU@Cr7@,|
一、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构成 `#P$ ]:
应收账款赊销的效果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 =EP13J
V$`Gwr]|n
二、信用标准 dl-l"9~;
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企业在设定某一顾客的信用标准时,往往先要评估他赖账的可能性。这可以通过“五C”系统来进行。 .="bzgC3A
所谓“五C”系统是指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 &53]sFZ
“品质”指顾客的信誉,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 7[#yu 2
“能力”指顾客的偿债能力,主要指顾客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 Z8O n%Mx{"
“资本”指顾客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顾客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 */qtzt
“抵押”指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 }T2xXbU
“条件”指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 ~&dyRtW4
三、信用期间 [Nm4sI11
信用期间: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 kOwMs<1J
【决策方法】 21X`h3+=
(1)计算收益的增加=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 V9yl4q-bL
=增加的边际贡献=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fI`3#
注意:如果固定成本也发生了变化,计算收益的增加时还需要减去固定成本增加额。 ;|T!
#@j
(2)计算实施信用政策成本的增加: op2
Of<{h
第一:计算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r"+644
a.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 ,Ck70_
其中: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Vv.r8IGYm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M9\#Aq&\i
平均收现期也就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不过此处一年按照360天计算。 LkruL_E>
【提示】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p&Y^]
平均收现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Bq\F?zk<
zE T^T5>:
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
P%
9
b.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新信用政策占有资金的应计利息-原信用政策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yOU(2"8p
【注意1】如果题目中没有提到存货增加的问题,可只考虑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如果提到了存货增加,则必须要计算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的增加。计算公式如下: ~/pzxo$
工业企业:存货增加量×单位变动成本×资金成本(如教材例题) 4S"\~><
商业企业:存货增加额×资金成本(如2003年考题) z;f2*F
【注意2】如果题目中提到了应付账款的增加,则需要考虑营运资金节约而减少的“应计利息”。 {PP9$>4`l
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增加×资金成本 }_/Hdmmx
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96cJ8I8
收账费用一般会直接给出,只需计算增加额即可; PX:'/{V
坏账损失一般可以根据坏账损失率计算,然后计算增加额。 H<hVTc{K
(3)计算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 ^ 2GHe<Y
税前损益增加=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jdZ~z#`(!:
【决策原则】如果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0,则可以改变。 b
\KL;H/
GG064zPq7
【知识点3】存货管理 }
"vW4
<P[T!gST
一、储存存货的成本 /@ !CKh`
研究存货成本,是为存货决策奠定基础的。这里所谓的存货决策,就是确定最佳的进货批量,即经济进货批量。确定经济进货批量,涉及到的成本有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 NL=|z=q
1.取得成本 *K!|@h{60
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通常用TCa来表示。其又分为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 @+vXMJ $
(1)订货成本,是指取得订单的成本。按照其与订货次数的关系,可以分为变动性订货成本(差旅费等)和固定性订货成本(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用F1表示)。 g6@Fp7T
9O`
m,t
D――存货年需要量 _
nA p6i
Q――每次进货量 kE>0M9EdH
K――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
_R
'Fco
(2)购置成本,等于采购单价(用U表示)乘以采购数量,即购置成本为DU。注意,在一定时期进货总量既定的条件下,无论企业采购次数如何变动,存货的购置成本通常保持相对稳定(假定物价不变且无采购数量折扣),因而属于决策的无关成本。 <9E0iz+j
<U5wB]]
2.储存成本(TCc) 6=4wp?
储存成本,是指企业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 ^'CPM6J
按照其与储存数额的关系,可以分为变动性储存成本和固定性储存成本(用F2表示)。其中,前者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后者属于决策的无关成本。 LZJA4?C
<~}7Mxn%x@
3.缺货成本(TCs) XZ&KR.C,
缺货成本,是指因存货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fH`P[^N
若允许缺货,则缺货成本与存货数量反向相关,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 v 8T$ &-HJ
若不允许缺货,则缺货成本为0。 _It ,%<3
]V %.I_
【总结】 ](tx<3h
类 别 具体项目 计算公式 决策相关性 >EL)X
#e
取得成本 购置成本 年需要量×单价 存在数量折扣时相关 bmN q[}
订货成本 订货的固定成本 根据题中给定的资料汇总计算 不相关 E J$36
订货的变动成本 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 相关 =9oPowq
储存成本 固定储存成本 根据题中给定的资料汇总计算 不相关 M;cO0UIwO
变动储存成本 平均储存量×KC 相关
S(S#
缺货成本 直接损失、间接损失 根据题中给定的资料汇总计算 允许缺货是相关 P71 (
二、存货决策 _Jwq`]Z
经济订货量的概念:能够使存货的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 d(vsE%/!
(一)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 *n]7
1.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假设: Vd".u'r
(1)能及时补充存货,即存货可瞬时补充; /V3=KY`_J
(2)能集中到货,即不是陆续入库; bCref$
|
(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 ZX ?yL>4
(4)需求量稳定,并能预测; Q-ni|
(5)存货单价不变; G+B~Ix-
(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JdIlWJY
(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可以随时买到。 4h@Z/G!T3
O^/Maa/D1
2.相关成本 FX9F"42@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由于存货单价不变(不存在数量折扣),购置成本无关;不允许存在缺货,缺货成本无关。这样,相关成本只有变动性订货成本和变动性储存成本。 ,Y3W?
由于假定进货总量一定,存货消耗或者销售均衡,以及当存货降低为0时,下一批能马上到位,这样,就有上图所示的库存动态。在这样的库存动态下,平均库存等于进货批量的一半。 2*(Z==XC7
(二)基本模型的扩展 `cPywn@uGZ
1.订货提前期 9lB]~,z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不能做到随用随时补充,因此,不能等存货用完再去订货,而需要在没有用完时提前订货。在订货提前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称为再订货点。 Hzrtlet
再订货点=交货时间×平均每日需要量 )jq?lw'&
订单虽然提前发出,但订货间隔时间、订货批量、订货次数不变,故订货提前期对经济订货量并无影响。 0ye!R
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iX0iRC6f
在建立基本模型时,是假设存货一次全部入库,故存货增加时存量变化是一条垂直的直线。事实上,各批存货可能陆续入库,使存量陆续增加。尤其是产成品入库和在产品转移,几乎总是陆续供应和陆续耗用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改。 ??n*2s@t
设每批订货数为Q,每日送货量为P,每日耗用量为d,则: DI!V^M[~u
"ZTTg>r
每日入库量=P-d *~m+Nc`D,N
送货天数=Q/P b-3*Nl _%
)p!7#v/@f
2X:4CC%5
当变动储存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相等时,相关总成本最小,此时的订货量即为经济订货量。 3 ?Y|
V9ssH87#
在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的批量和相关总成本公式中,将Kc替换为Kc×(1-d/P),即转换为陆续供应和使用模型中的经济订货批量和相关总成本的计算公式。 >^Se'SE]
3.保险储备 PW3GL3+
(1)保险储备的含义
`ptj?6N-
按照某一订货量和再订货点发出订单后,如果需求增大或送货延迟,就会发生缺货或供货中断。为防止由此造成的损失,就需要多储备一些存货以备应急之需,称为保险储备。 {R/C0-Q^^
(2)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 ,K:ll4{b
R=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L×d+B Wrr cx(
(3)保险储备确定的原则:使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及缺货成本之和最小 ]f]<4HD=i
储存成本=保险储备×单位储存成本 V5p=
mmnA,
缺货成本=期望缺货量×单位缺货成本×年订货次数 .VTy[|o
相关总成本=保险储备成本+缺货成本 _+
.\@{c
##Z_QB(;
GTH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