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2
-
- 注册时间2009-01-03
- 最后登录2021-02-18
- 在线时间2337小时
-
- 发帖109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81
- 学分124476
- 经验961
- 精华15580
- 金币10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1095
- 学分
- 124476
- 经验
- 961
- 精华
- 15580
- 金币
- 100
|
—
本帖被 brooke 执行加亮操作(2019-07-17)
—
会计分录一直以来都是初级考生的痛点,尤其对于会计新人经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唯有死记硬背。而这种学习分录的方法,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遇到具体的会计实务的时候,仍然无从下手,无所适从。 @(N}
{om LtKR15h, j':<7n/A cf"!U+x 不会会计分录那怎么行呢,不仅考试要用,工作也要用,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kavin老师总结了一份超详细的会计分录,330个,涉及方方面面,大家可以保存起来,以后100%用得到。 3G^A^]h > hGB
o I)r6*|mz + ~,q"6 》》》》》》领取资料包 yw7bIcs|#b ]y$/~(OW 今天老师的福利就是《2019全行业财务必备的会计分录大全》10大行业的会计分录,全部打包给大家,辛苦整理了一个星期,希望大家的工作和考试都能有用。 q%]5/.J 330个会计分录大全 )/OIzbA3#
B !rb*"[ V}Q`dEk2r XMxm2-%olP
Yb
Z?["S& d}Y#l}!E6 最全的做会计分录的方法与步骤! <RH%FhT Dd,
&a 'r -B%D= U!BZsVx 会计人人手一份! +~
Y.m8 qM3(OvCt I?\P^f Hxc>? 会计新手有时会为会计分录的填写犯难,下面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一套做会计分录的方法和步骤,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q8GCO\( t)O]0)
s :qShP3 ^ heb{i5el 一、背熟科目表的科目名称和属于什么类别的 ).Iifu|ks 5dX0C Ar_Yl|a 二、背熟该表 Ia{t/IX\[
*lheF>^ [3tU0BU" 类别 借方 贷方 余额 cmd7-2 资产类 + - 借方(准备、折旧、累计摊销售相反) ]'>jw#|h 成本类 + - 借方 or7l}X 费用类 + - 无 ?01ru5ys/o 收入类 - + 无 .~^A!t 负债类 - + 贷方 N!\
1O, 权益类 - + 贷方 u2I@ fH/ J~
*>pp#U )WvOa] : 三、做会计分录的步骤 HuN_$aP cb. -AlqQ 3YUF\L]yyw 1、分析涉及什么科目 FysIN~ 2、该科目属于什么类别 ChNT;G<6$ 3、该科目的金额是增加还是减少 !9V;
8g 4、根据上表判断是借方还是贷方 o nv0gb/J
wjOJn] - xyY6bxL 各类科目期末余额的计算方法 [8acan+
2l VjeF3pmBa ,,S 2>X*L 总体公式: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eb1o 资产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4O{,oN~7 成本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1@~ 1vsJ 费用类:期末余额(等于零)=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借贷金额一致) kD((1v*D$ 收入类:期末余额(等于零)=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借贷金额一致) I}}>M# 负债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z\WyL ; 权益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t]8#[lo &C?4'e ^7*zi_Q 业务实例 o
Gt2n: ClPE_Cfw~ A9GSeW< 1、库存现金的核算 PT4iy< 6y{CM/DC rfh`;G5s (1)现金收入的核算 j5~~% 借:库存现金 19Mu}.+; 贷:银行存款(提取现金) wkJ@#jD*[ 其他应收款(对个人罚款) *A0d0M]cg 其他应付款(收取押金) [BEQ ~A_I 其他业务收入(销售废旧材料) g-/ }*ml (2)现金支出的核算 uj)fah?Wg 借:管理费用(办公费用) :{KpnJvd 应付职工薪酬(支付工资) 'PTQ
S,E 其他应收款(预借差旅费) |2jA4C2L} 贷:库存现金 ,"?8
送一套会计分录口诀 sP>-k7K.
考证党也能用得上 ~svea>Fmr
vI"BNC*Q
1 一、最基本的口诀——读书口诀 < 7*9b *c(YlfeZ# "|E'E"_1 所有学科的考试学习,包括会计学习,都必须仔细阅读考试指定教材和考试新大纲。如果你是一名零基础的考生,建议最好是报考学习,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复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备考效果,其次最重要的就是阅读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现将其总结为“自考五读口诀”,具体内容如下: yy`XtJBWWs ]#'&x%m Fc^!="H 一读课前预习先,从师二读课堂间 u!FF
{~5cs 温故知新读三遍,四读再把习题练 IGA4"\s 五读复习迎考试,胜利通过笑开颜 c+##!_[9 i
G%R'/* m mH
xPd 这主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以及总复习迎考都要把读书放在基础性地位。2019年初级备考教材很重要,教材中的习题是今后考试命题的方向,这种复习方法其实对所有科目的考试中都是很有用的。 $OzVo&P; \[AJWyP ]na$n[T/I 如果你是纯粹的自学,那么读书的意义就更是不言自明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是这个道理。 K d{o/R NjO_Y t 7gRR/&ZK 二、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 ?*~sx=mC /1xBZfrN e?KzT5j: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我们一般把账户区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 Ns\};j?TU* sH%Ts@Pl 34J*<B[Njo 资产、成本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二者合并称为权益)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类账户则需要区分是费用类还是收入类去分别登记,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编写了以下口诀,并命名其为“记账规则之歌”。 ;B{oGy. y&wo"'; +$#h6V vPrlRG6 ]\/"-Y#4Q UsdMCJ&G 如果问你某项内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只要对照上面的口诀便一目了然。 *bzqH 2h8 x+[ATZ([ VU+=b+B~m 三、利用口诀来理解记忆资产负债表的填列 MieO1l _]L]_Bh y-~_ W 6\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填写“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时,要区分对应明细账户的借方或者贷方余额来计算填列。 FgMQ=O 2 4Zn [F^p i*T
-9IP 总结了以下的“五言”口诀,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 u>*qDr*d hG272s 2
计算公式 两收和一收 借贷分开走 两付合一付 各走各的路 WwxV}?Cf+
27}0 02-% B~oP 应该说第一句用来配合公式1、3,第二句可以配合公式2、4。这样学员填制有关项目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 !iK{q0 .dwbJT VeO
M `jy 比如某个企业只设置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户,而没有设置“预付账款”、“预收账款”账户。其“应收账款”账户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400和贷方700,“应付账款”账户也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500和贷方600,则根据口诀可以迅速计算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的金额依次分别为400、500、600、700。 B)dG:~ g`)0
wP p ^9o*k`u 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E0!?kRK 第一:涉及的账户,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发生变化; $v5 >6+-n 第二:账户的性质,分析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位于会计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 7R,;/3wWjG 第三:增减变化情况,分析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减金额是多少; 8TTj<T!N 第四:记账方向,根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确定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第五: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tcocq
附 !=u=P9I
6NSSuK3 会计科目表汇总详细 U(%6ny Emw]` 非常有用 sj6LrE=1
9~
y:K$NO
B[t>T>~ 会计科目表:是指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会计科目所构成的集合。 d ]jF0Wx*
pQ7<\8s* e7plL^^`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bgkBgugZhX Q% ^_<u Zqb*-1Qw"* 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原材料”等科目。 T# gx2Y bH!_0+$P +{#Z^y6&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具体对象。 b*4aUpW !/X>k{ 一,资产类会计科目表: at1oxmy 由于篇幅较长 制作会计分录方法不一一展示 大家可以自行领取保存↓↓↓ A=70UL X1BqN+=@9 8<@X=Z nGur2}>n
SL
+\{V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