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2
-
- 注册时间2009-01-03
- 最后登录2021-02-18
- 在线时间2337小时
-
- 发帖109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81
- 学分124476
- 经验961
- 精华15580
- 金币10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1095
- 学分
- 124476
- 经验
- 961
- 精华
- 15580
- 金币
- 100
|
—
本帖被 brooke 执行加亮操作(2019-07-17)
—
会计分录一直以来都是初级考生的痛点,尤其对于会计新人经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唯有死记硬背。而这种学习分录的方法,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遇到具体的会计实务的时候,仍然无从下手,无所适从。 #Gd7M3 \9'!"-i ?d4Boe0-a2 o!=WFAi[pX 不会会计分录那怎么行呢,不仅考试要用,工作也要用,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kavin老师总结了一份超详细的会计分录,330个,涉及方方面面,大家可以保存起来,以后100%用得到。 =rEA:Q`~w 8`*`nQhWa ujx@@N \04mLIJr9 》》》》》》领取资料包 Nl
{7 @7fm
1b 今天老师的福利就是《2019全行业财务必备的会计分录大全》10大行业的会计分录,全部打包给大家,辛苦整理了一个星期,希望大家的工作和考试都能有用。 Rnr#$C% 330个会计分录大全 p!}ZdX[u
N};t<Xev zi
}(^~Fe ^Z#@3=
7D ocwE_
dR{ 最全的做会计分录的方法与步骤! %&tb9_T)d Fo
m>'g* c yP,[?N 8bt53ta 会计人人手一份! \-c#jo.$8 9KyZEH;pY ZjS(ad*.2 Pxqiv9D<R 会计新手有时会为会计分录的填写犯难,下面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一套做会计分录的方法和步骤,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SRItE\"Xe a8zZgIV >fH*XP>( LQqfi
~ 一、背熟科目表的科目名称和属于什么类别的 };r|}v !~_ vOe0}cR [zQWyDu 二、背熟该表 NF mc>0- @cIgxp /&(1JqzlB 类别 借方 贷方 余额 x,\!DLq:p 资产类 + - 借方(准备、折旧、累计摊销售相反) #uKWuGz] 成本类 + - 借方 _f|/*.
@Q 费用类 + - 无 %'0&ElQ 收入类 - + 无 *T1~)z}j< 负债类 - + 贷方 W$'0Dc 权益类 - + 贷方 B?3juyB`-- 3;l "
=#5 I+",b4 三、做会计分录的步骤 +
xp*]a n P1GW6Pu K6B4sE 1、分析涉及什么科目 TBnvV 5_ 2、该科目属于什么类别 G6Nb{m 3、该科目的金额是增加还是减少 {cR=N~_EO 4、根据上表判断是借方还是贷方 *i
k/p }Eh*xOta $;`I,k$0>~ 各类科目期末余额的计算方法 @5E,:)T*wR 0hwj\{" YB5dnS"n 总体公式: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qfrNi1\9- 资产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7
@l<?
( 成本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o @KW/RN" 费用类:期末余额(等于零)=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借贷金额一致) >f$NzJ} 收入类:期末余额(等于零)=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借贷金额一致) XYAm
J 负债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E}$[mHyjz 权益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pkk6Q3,w opD-vDa h Pl78fs"L@ 业务实例 :1;Q(9:v d!V$Y}n !` 26\@1 1、库存现金的核算 Qn|+eLY <2<87PU x=*L- (1)现金收入的核算 au$"B/ 借:库存现金 ; )llt
G 贷:银行存款(提取现金) w4%AJmt 其他应收款(对个人罚款) _kN*e:t 其他应付款(收取押金) d#>y }H9 其他业务收入(销售废旧材料) 2|{V,!/cvG (2)现金支出的核算 #SnvV 借:管理费用(办公费用) *||d\peQ 应付职工薪酬(支付工资) o`6|ba 其他应收款(预借差旅费) 6ep>hS4A& 贷:库存现金 62\&RRB
i
送一套会计分录口诀 .=<$S#x^Hb
考证党也能用得上 ]db@RbaH
wC`
R>) 一、最基本的口诀——读书口诀 .:9s}%Zr Z<"K_bj H l<$a"K7\ 所有学科的考试学习,包括会计学习,都必须仔细阅读考试指定教材和考试新大纲。如果你是一名零基础的考生,建议最好是报考学习,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复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备考效果,其次最重要的就是阅读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现将其总结为“自考五读口诀”,具体内容如下: Ik
~1:D]f ?KP}#>Ba@ !w2gGy:I> 一读课前预习先,从师二读课堂间 "b,%8 温故知新读三遍,四读再把习题练 gQouOjfP 五读复习迎考试,胜利通过笑开颜 Z
cpmquf8L lddp^ #f qZ X/@Yxz 这主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以及总复习迎考都要把读书放在基础性地位。2019年初级备考教材很重要,教材中的习题是今后考试命题的方向,这种复习方法其实对所有科目的考试中都是很有用的。 YI@Fhr
&NU (
u`W!{1\ ]'h; {;ug 如果你是纯粹的自学,那么读书的意义就更是不言自明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是这个道理。 6rX_-Mm6w DtF}QvA TH?9< C-C
二、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 "A[ b
rG n]N 96oD x0Z5zV9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我们一般把账户区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 c/aup {{!Y]\2S fly,-$K>LO 资产、成本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二者合并称为权益)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类账户则需要区分是费用类还是收入类去分别登记,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编写了以下口诀,并命名其为“记账规则之歌”。 shgAhx ^gYD*K!* lA;a xf,5R9g/ ,pt%)
c 7r
0,>
3" 如果问你某项内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只要对照上面的口诀便一目了然。 n&Yk< Q8qz*v]{ :i*JnlvZ 三、利用口诀来理解记忆资产负债表的填列 tIuoD+A
W jbmTmh1q lE5v-z? &|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填写“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时,要区分对应明细账户的借方或者贷方余额来计算填列。 }Je>
;{&% cQUC.TZ_ ux-CpI 总结了以下的“五言”口诀,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 @pza>^wk K@:m/Z}|4 计算公式 两收和一收 借贷分开走 两付合一付 各走各的路 z@VP:au :`Az/U[ ra6o>lI(, 应该说第一句用来配合公式1、3,第二句可以配合公式2、4。这样学员填制有关项目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 " I+p m~`>`
4 "!UVs+)] 比如某个企业只设置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户,而没有设置“预付账款”、“预收账款”账户。其“应收账款”账户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400和贷方700,“应付账款”账户也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500和贷方600,则根据口诀可以迅速计算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的金额依次分别为400、500、600、700。 BNucc'] LE=k q4k@l 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e]f 第一:涉及的账户,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发生变化; vO@s$qi 第二:账户的性质,分析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位于会计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 -J0WUN$2* 第三:增减变化情况,分析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减金额是多少; N{C;~'M2ce 第四:记账方向,根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确定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第五: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Mz=!w]qDH
附 yTBS=+X `a]44es9q 会计科目表汇总详细 xUWr}j4; A(d5G^ 非常有用 NPjv)TN}3
{]}s#vvy
rOfK~g,X 会计科目表:是指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会计科目所构成的集合。 [_6 &N. lWZuXb,G \wav?;z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u{f*
M,k !|G(Yg7C &h~aChJ 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原材料”等科目。 +cB&Mi5 &tI#T)SSs UlovXb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具体对象。 k9si|' 2#5,MP~r 一,资产类会计科目表: @y|_d 由于篇幅较长 制作会计分录方法不一一展示 大家可以自行领取保存↓↓↓ =y]$0nh
%{5n1w I9y.e++/ /Z%>ArAx
#Gf+=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