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会计法 {tUxRX
1.会计法概述 rVB\\
(1)会计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mK}Rim~
(2)会计法的基本原则 ,YF1*69
(3)会计管理体制 9/dADJe0b
2.会计监督 Dq`$3ZeA
(1)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 @j=rSS
(2)财政等有关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 :i*
=s}cv
3.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5-POYug
(1)会计机构 vAfYONU
(2)会计人员 *V{Y.`\
①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zG\:#,9
②会计人员调动或离职时应当办理交接手续 K$5mDScoJ
③会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 i)7B :uA
④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r>m{"~E
4.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fzzk#jU
(1)不依法进行会计管理、核算和监督的法律责任 ~r&+18Z;
(2)伪造、变造、编制虚假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 J6Nh
pzp
(3)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 &)!4rABn
(4)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编制、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 v>sjS3
(5)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 hZ-?-F?*@
(6)其他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6/&|)gW',
三、主要参考法规 nRcy`A%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IO\J{U{"x
2005年10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二号
K1zH\wH
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M
C%!>,tC
2005年10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三号
#M|q}jA|
3.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r>J%Eu/O
2005年8月25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2号 !YX_k<1E
4.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 ,Gy2$mglB
2005年5月11日 财政部令第22号 8@7leAq!
5.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 oVY_|UujG
2005年8月29日 国资发产权[2005]239号 TsY
nsLQY
6.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 $.3J1DU
2005年4月11日 国资发产权[2005]78号 dlBr2 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co{i~['u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r}-vOPn`E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e;_
Vb
1997年2月2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 VbX$\Cs: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Qb' Q4@.
1999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0号 ;OSEMgB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d^I:{Ii'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na_Wp^;
11.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FeN(8hGS
1992年7月23日 国务院令第103号发布 #Ht;5p>5
12.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 K9) |b`E=
1996年1月25日 国务院令第192号发布 qE M,~:lTn
13.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 B]:?4Ov
2000年3月15日 国务院令第283号发布 =1zRm >m
14.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 O&r9+r1`
2000年3月15日 国务院令第282号发布 C5~
+"#B
15.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M2LW[
z
1991年11月16日 国务院令第91号发布 !&pk^VFl+
16.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 `_(N(dm
1992年7月18日 国资办发[1992]36号 %!]CP1S
17.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 Tfw5i,{
1993年11月21日 国资法规发[1993]68号 g:Fo7*i
18.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spma\,o
2003年5月27日 国务院令第378号 3 ]w a8|
19.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 kg^5D3!2{Q
2003年12月31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令第3号 <"nF`'olV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iT%p_L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QsyM[; \j:
根据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的决定》修正 L[MAc](me-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I36ClOG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b<<
根据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
nKe|xP
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修正 G4wJv^6i9
2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lQG;WVqW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q;
-&
根据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决定》修正 L\\'n )
2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 S y^et
1988年1月1日 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 Nl9}*3r
24.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 pf#~|n#t
2003年3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令 第3号 I?CfdI
25.关于发布《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通知 Aq_?8 Cd
1997年12月16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1997]16号 bDnT><eH
26.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 [>|6qY$D
1995年11月2日 国务院令第189号发布 Xvxj-\ -
27.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 #-kx$(''V
1994年8月4日 国务院令第160号 L<p.2[3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 ;ApldoMi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7;(2k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 8^hbS%s!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l|fb;Giq=D
1999年12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7号公布 dl+:u}9M$
3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 =/(R_BFna
1986年12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 4\m#:fj %
3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G<`6S5J>hr
1991年11月7日 最高人民法院 "`
kSI&2
3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O]G3 l0
2002年7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32次会议通过法释[2002]23号
MsP`w3b
3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J['i
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T.q7~ba*
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修正 M^0^l9w
34.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y(
Tb=:
2002年8月2日 国务院令第359号 o=
&/;X
35.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lw1v
2001年12月20日 国务院令第339号发布 Je=k.pO1
3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X9o6} %Y
2001年6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2次会议通过 ,9~qLQ0O
37.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F?KUnL
1984年3月12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9Q O'^)
根据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6&6t=
根据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j0A9;AP;;C
38.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h:4F?'W
2001年6月15日 国务院令第306号 s \q
m
39.施行修改后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过渡办法 U^&y*gX1
2001年6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七十八号) -"d&Ow7o
40.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fPab%>/T{
1982年8月23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e?fA3Fug
根据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fDKV`
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Ummoph7_@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z
M<A
2002年8月3日 国务院令第358号 SFVqUg3"Z
4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解释 no7Q%O9
2004年12月8日 法释[2004]19号 C@rIyBj1g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选) \
)2~oN
1986年4月12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_dwJ; j`2
4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选) 3W55m@w
1991年4月9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imZ"4HnPP
45.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z"nJC
1993年4月25日 国务院令第112号 |[MtUWEW
46.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 ~)
vz`bD1
1993年6月12日 证监上字[1993]43号 *q0vp^?
47.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 LteZ7e
1993年9月2日 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发布 rl:D>t(:.
48.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S\B
1997年3月25日 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 U]
av{}U
49.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 dd!Q[]$ }
2001年4月26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号 LmjGU[L,@
50.证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 f|&,SI ?
1997年3月3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FXFyF*w2
51.关于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规定 ejla
u#8"
1997年5月21日 国务院证券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发布 }PxPJ$o
5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 KdLj1T
1997年6月20日发布 H1hADn
5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9&'HhJm
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y1kI^B
5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ApqNV
1999年12月19日 法释[1999]19号 lBNB8c0e"{
55.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c
ERCS\t
1995年6月30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S A &
5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g!!:o(k
2000年9月29日 法释[2000]44号 epxbTJfc
5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YI+o:fGC5
2004年12月16日 法释[2004]20号 GUUd(xS{
5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pJ%p0Sc
2004年10月25日 法释[2004]14号 $Sc;
59.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E\vc6n
1994年8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发布 h:{^&d
a
60.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N.q0D5 :
1996年1月29日 国务院令第193号发布 =|_k a8{?
根据1997年1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I4MZJAYk
61.违反外汇管理处罚施行细则 / e]R0NI
1985年4月5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国函字[1985]46号 -E-e!
62.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 zI.:1(,
1993年12月28日 0 1:(QJ
63.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jF|LPWl
1996年6月20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izKJl q
64.关于调整出口收汇核销和外汇账户管理政策的通知 </23* n]
2001年11月12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汇发[2001]184号 }Ih5`$
65.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RW^e#z>m"E
2003年4月10日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5号 |!*abc\`(`
66.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R|R3Ob.e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c7Utms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决定》修正 /R[PsB
6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7nk3^$|
2000年2月24日 法释[2000]32号 x(y=.4Yf+
68.支付结算办法 (?kCo
1997年9月19日 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97]393号 5~=wia
69.票据管理实施办法 vfOG(EkG.?
1997年8月21日 中国人民银行令1997年第2号发布 RKwuvVI
70.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 dW#?{n-H<
银发[1999]17号 Y!3i3D
71.违反银行结算制度处罚规定 V*1-wg5
>
1994年10月9日 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94]254号 9 N9Q#o$!.
说明:本大纲所涉及的参考法规均为截至2005年12月31日发布并生效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等。 A5%cgr% 6
Vl
0Y'@{
第五部分 税法科目 7WEoyd
为考察考生具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本科目要求考生能够: CAbT9Wz&
1.熟悉税收与税法相关的基本原理; *KDwl<^A
2.全面掌握现行各税种的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地点和减免税等相关规定; ZG1 {"J/z
3.准确掌握生产经营活动中相关各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 \vp^[,SI
4.明确判断和表达相关问题的结论; )C%S`d<%,
5.准确无误地填列各主要税种的纳税申报表。 \\$wg
二、知识要求 @S?D
}myD
(一)税法概论 Z]=9=S|
.4
1.税法的概念 .oz(,$CS"
(1)税法的定义、特征 1L<X+,]@
(2)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W>m#Mz
(3)税法的构成要素 ./Wi(p{F
(4)税法的分类 T#D*B]oZ}
(5)税法的作用 Z~HLa
2.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R1C2d +L
(1)税法的地位 jn#Ok@tZ
(2)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eMaKT_=
3.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 zmh5x{US1
4.我国税法的制定与实施 ?CZ*MMV
(1)税法的制定,即税收立法机关、税收立法程序 Pc=:j(
(2)税法的实施,即税法多层次的特点 l#;o^H i
5.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A?Gk8
6.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V/m V7FK
(1)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内容 [:cZDVaA|
(2)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R8!fc{`
(3)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l&6+ykQ
(4)税务机构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 f<P>IE
(二)增值税法 Tg/rV5@ka
1.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W0KSLxM
(1)征税范围 lZ5TDS
(2)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 JU RJN+)z
2.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99&PY[f:{
(1)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Rb_+C
(2)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办法
CO.e.:h
(3)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b90c'8?a
3.税率与征收率的确定 6Z68n
(1)基本税率 Z*lZl8(`
(2)低税率 dJUI.!hv;
(3)征收率 @BS7Gyw
4.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BZ>,Qh!J
(1)销项税额的计算 N1jJ(}{3
(2)进项税额的计算 Dp"
xO<PE2
(3)应纳税额的计算 >;OwBzB
5.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t7b\ #o
(1)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C}cYG
(2)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zf
(3)自来水公司销售自来水应纳税额的计算 =1h> N/VJ
(4)销售特定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EPL"H:o5%<
(5)购置税控收款机应纳税额的计算 4z^5|$?_ta
6.电力产品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及管理 r[y3@SE5
(1)电力产品的销售额 ~h6aTN
(2)电力产品的征税办法 !nyUAZ9 :
(3)销售电力产品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V8*zL]
(4)发、供电企业办理税登记、纳税申报 N.qS;%*o{e
(5)发、供电企业销售电力产品票据的使用 %2`geN<
7.几种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Nc\Q<:
(1)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 y|[YEY U)
(2)混合销售行为 O5 ?3nYHa
(3)兼营非应税劳务 %!QY:[
8.进口货物征税 _#rE6./@q
(1)进口货物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9'px3:'WR
(2)进口货物的适用税率 M>"J5yqR
(3)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T^n0 =|
(4)进口货物的税收管理 34Z$a{
w
9.出口货物退(免)税 QX&1BKqWn
(1)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政策 xlU:&=|
(2)出口货物退(免)的适用范围 gCc::[}\Y
(3)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jbK<"T5
(4)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计算 CXfPC[o
(5)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 ?q+^U>wy&
10.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5Bog\m S
(1)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hp)k[|u;
(2)纳税期限 T*8rR"
11.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b~<Tgo_/jf
(1)纳税地点 ? {vY3~
(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X6lUFk
o
(3)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WnZn$N.
12.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 j,i>
1|J
(1)专用发票领购使用范围 NamO5(1C
(2)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UO{3vry48
(3)专用发票开具要求 WjsE#9D!of
(4)专用发票开具时限 v$i[dZSN[
(5)电子计算机开具专用发票的要求 q%x
q\L.
(6)专用发票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 vynchZ+g]
(7)开具专用发票后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的处理 e#jkp'
(8)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A0umW1%
(三)消费税法 <>|/U `
1.纳税义务人 U>jLh57
2.征税范围与税率 #+]-}v3
(1)征税范围 mbh;oX+
(2)税率的规定 KOM]7%ys1H
3.应纳税额的计算 pswEIa
(1)从价定率的计算方法 TScI_8c>
(2)从量定额的计算方法 4+j:]poYG{
(3)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混合计算方法 ;]+p>p-#
(4)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Ko|p&-Z;
(5)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sLh %k
(6)税额减征的规定 zP$Ef7bB
(7)酒类关联企业间关联交易消费税问题的处理 (<:mCPk(~
4.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qwx{U
(1)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含义 >s+TD4OfY
(2)用于其他方面的规定 _wM YA8n
(3)组成计税价格及税额的计算 rxVJB3P9
5.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6V@?/B
(1)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规定 ]&l%L4Z
(2)代扣代缴税款的规定 :i>/aRNh1
(3)组成计税价格及税额的计算 Kc[Y .CH
(4)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aK[3
6.兼营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税务处理 ",&c"r4c
7.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0)nL
(1)实行从价定率办法的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d|c>Y(
(2)实行从量定额办法的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u^{Jvl[
(3)实行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办法的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d/4k F
(4)进口卷烟应纳消费税额的计算 oykqCN
8.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 n:P5m9T
(1)出口退税率的规定 hy?e?^
(2)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政策 I
R<`OA
(3)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 n-Qpg
(4)出口应税消费品办理退(免)税后的管理 YPY'[j(p`n
9.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C@8WY
(1)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4M4oI .
(2)消费税的纳税期限 |f.R]+cH
10.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r-+S^mOE]
(1)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Hlg Q0qb
(2)消费税的纳税申报 9?xc3F2EBD
(四)营业税法 !gfz4f&
1.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 qr~=
S
(1)纳税义务人 ?{Gf'Y}y&
(2)扣缴义务人 ~
[4oA$[a|
2.税目、税率 \HsrUZ~
(1)税目 s[HQq;S
(2)税率 R#QcQx
3.计税依据
KW~fW r8
(1)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7P2?SW^
(2)计税依据的具体规定 :)9^T<
4.应纳税额的计算 xep!.k x
5.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PpzDV7Y
(1)兼营不同税目的应税行为 edW:(19}
(2)混合销售的行为 a.5^zq7#!
(3)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行为 h5.>};"@'
(4)营业税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划分 ETA 1\
6.税收优惠 mq(*4KFWJ2
(1)起征点 XtV=Gr8"
(2)税收优惠规定 Dm.tYG
7.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lVmm`q6n9
(1)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0R0j7\
{
(2)纳税期限 6*:mc
8.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hO|:LX
(1)纳税地点 ?\l@k(w4[x
(2)纳税申报 8+irul{H_
(五)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k^ZcgHHgb
1.纳税义务人 qL03iV#h*V
2.税率 gZ^NdDBO
3.计税依据 sBo|e]m#
4.应纳税额的计算 y,`SLgBID
5.税收优惠 EZ.|6oug\
6.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kZsat4r
(1)纳税环节 {J}Zv5
(2)纳税地点 qrj:H4#VB
(3)纳税期限 >**7ck
(4)纳税申报 '{t&!M`
附:教育费附加的有关规定 j(;o
(六)关税法 7Qc
4Oz:t
1.征税对象及纳税义务人 X8Xw'
(1)征税对象 B-<H8[GkG1
(2)纳税义务人 Y`x54_32
2.进出口税则 @AgV7#
(1)进出口税则概况 Vf'r6Rf
(2)税则商品分类目录 3%JPJuNVw
(3)税则归类 KH<f=?b
(4)税率及运用 j;|rI`67~
3.原产地规定 j0LA
(1)全部产地生产标准 2JV,AZf
(2)实质性加工标准 uH 6QK\
(3)其他 k365.nc
4.关税完税价格 16p$>a<6
(1)一般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y3'6!
(2)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LBq!
(3)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Q+O3Wgjy
(4)进口货物完税价格中的运输及相关费用、保险费的计算
Dm"@59x
(5)完税价格的审定 m 8Q[+_:$H
5.应纳税额的计算 .!\NM&E
(1)从价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jM E
==)Y
(2)从量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u~;e57
(3)复合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Y%?kQ^
(4)滑准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oE(I)r4,
6.关税减免 d0`5zd@S
(1)法定减免税 RSNukg
(2)特定减免税 bOi`JJ^
(3)临时减免税 `xO9xo#
7.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 BtSl%(w
8.关税征收管理 4mG?$kCN
(1)关税缴纳 \s.c.c*eh;
(2)关税的强制执行 BtyBZ8P;e
(3)关税退还 IXmtjRv5
(4)关税补征和追征 9K>$
(5)关税纳税争议 5df~] -=0Y
(七)资源税法 O;NQJ$^bI
1.纳税义务人 7yU<!p?(
2.税目、单位税额 @q?zh'@;
(1)税目、税额 Kh!h_
(2)扣缴义务人适用的税额 uKI
2KWU?2
3.课税数量 6o_t;cpT
(1)确定资源税课税数量的基本办法 8H>: C(h
(2)特殊情况课税数量的确定 /A U&
X
4.应纳税额的计算 Y6|8;2E
5.税收优惠 l%aiG+z%6}
(1)减税、免税项目 ^_5Nh^
(2)出口应税产品不退(免)资源税的规定 .@Z-<P"
6.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xnJ+$//U
(1)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NG`mfu
(2)纳税期限 A.!V*1h{
(3)纳税地点 p +O2:
(4)纳税申报 H+]>*^'8
(八)土地增值税法 s
uT#k3
1.纳税义务人 qL6Rs
2.征税范围 ?(cbZ#( o
(1)征税范围 DQ{Yr>J
(2)征税范围的界定 M>CW(X
(3)对若干具体情况的判断 Zhl}X!:c?\
3.税率 IAD_Tck
4.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的确定 2d,q?VH$
(1)收入的确定 AwhXCq|k
(2)扣除项目的确定 [dje!5Dc(
5.应纳税额的计算 x"@Y[
(1)增值额的确定 %)7HBj(*J
(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nO5VFOg
6.税收优惠 N 798("
(1)对建造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 pPUv8,
%
(2)对国家征用收回的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0J%F1
(3)对个人转让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E6iUa'
7.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OPp>z0p%6X
(1)加强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F d:A^]
(2)纳税地点 k_rtsN
(3)纳税申报 o2cZ
(九)城镇土地使用税法 "#T3l^@
1.纳税义务人 w l.#{@J]<
2.征税范围 ?fB}9(6
3.应纳税额的计算 ;?/v}$Pa
(1)计税依据 2;@#i*\Y
(2)税率 gDP\u<2!
4.税收优惠 S!0ocS
!t
5.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wl1JKiodg
(1)纳税期限 k<xiP@b{y
(2)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Mf0XQ3n`H
(3)纳税地点和征收机构 fqaysy
(十) 房产税法 D2$"!7O1H
1.纳税义务人及征税对象 ?QGAiu0
(1)纳税义务人 k T$yHB #
(2)征税对象 BJgg-z{Y
2.征税范围 S ^?&a5{o
3.计税依据和税率 '&/"_
(1)计税依据 1LTl=tS#
(2)税率 @\
,WJmW
4.应纳税额的计算 $`:/OA<.
(1)从价计征的计算 {'W\~GnZ
(2)从租计征的计算 Jsi [,|G
5.税收优惠 H\tz"<*``
6.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6Sh0%Fs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n>F1G
MX
(2)纳税期限 Las4ux[_
(3)纳税地点 AP=mj
(4)纳税申报 5gP#V
K
(十一)车船使用税法 5}3Q}o#
1.纳税义务人
Z~}=q
2.征税范围 c?i=6CdD'
3.税率 <r
(Y:2
4.应纳税额的计算 \~4uEk"]
(1)计税依据 ,
5jE9
(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vpOn0([hS
5.税收优惠 IxwOzpr
(1)法定的免税车船 L1"y5HJ
(2)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车船 .d:sQ\k~=
6.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OM!CP'u#{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Sr)rKc
(2)纳税期限 o/EA%q1
(3)纳税地点和征收机关 ^7C?yC
(4)纳税申报 cT
abZc
(十二)印花税法 xXl^\?HC
1.纳税义务人 DXj_\ R(}
2.税目、税率 <>,V>k|
(1)税目 cDMA#gp
(2)税率 yW.s?3X
3.应纳税额的计算 7_ g}t!b`
(1)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HFeEEKH
(2)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V.PbAN
(3)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WOY`su>
4.税收优惠 %of#VSk
5.纳税方法与申报 LGq}wxq
(1)纳税方法 -[?q?w!?
(2)纳税环节 YC\~P
VG
(3)纳税地点 :(EU\yCzK
(4)纳税申报 dxlaoyv:
6.征收管理与违章处罚 ,mH2S/<}S
(1)征收管理 mT\!LpX
(2)违章处罚 -fu=RR
(十三)契税法 }0c
1.征税对象 \?)@
#Qs
2.纳税义务人与税率 C.
dN)?O
3.应纳税额的计算 E!J;bX5
(1)计税依据 O.S(H1z<G
(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IbAGnl {
4.税收优惠 v|~ yIywf
(1)契税优惠的一般规定 T'2(sHk
(2)契税优惠的特殊规定 X_XeI!,b
5.契税征收管理 v/6QE;BY&Q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MM(w&
(2)纳税期限 +^hFs7je)
(3)纳税地点 eX$P k:
(4)征收管理 -?n|kSHX
(十四)企业所得税法 GbG!vo
1.纳税义务人及征税对象 0hK)/!Y
(1)纳税义务人 %76N$
`{u
(2)征税对象 l= % v
2.税率 ipfiarT~)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