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银行管理
f^ywW[dF 本章分为银行风险管理、银行资本管理、银行绩效评价和银行金融创新四个部分。
*+NZQjl' 银行资本管理主要介绍银行资本的概念与作用,《巴塞尔资本协议》及资本充足率的有关内容。
;4R
=eI 银行绩效评价主要介绍了绩效评价的概念和目的、股东价值最大化、银行财务报表等内容。
_u`
B3iG 银行金融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
'[n)N@h 4.1银行风险管理 3a/[."W
u 4.4.1银行风险的种类 vx PDC~3;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资产和预期收益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的风险具有独特的特点。这突出表现在:属于高负债经营;银行的经营对象是货币,且具有特殊的信用创造功能;银行是市场经济的中枢,其风险的外部负效应巨大。
oMz/sL'u 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八大类。
@\S]]oLn 1.信用风险
= ]WW'~ 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wM:YX'[G 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中。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71#'y 2.市场风险
(v|ixa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dPGm 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四大类。
u~
VswXc4 3.操作风险
X9DM^tt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可以分为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并由此分为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有问题,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有问题,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不完善。
y4 dp1<t% 操作风险存在于
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且具有可转化性,即可以转化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
ntDRlX 4.流动性风险
b1eK(F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K'Gw}fX/ 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B-B?Ff> 5.国家风险
?,D>+:: 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济与金融往来中,由于他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学习。国家风险通常是由债务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超出了债权人的控制范围。
Y1m}@k,+M 国家风险可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
:h^O{"au^ 国家风险有两个特点:一是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二是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g?w2J6Z.`J 6.声誉风险
j{-mQTSD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银行的这种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
&e/@yu)x, 7.法律风险
d3\OHkM0^ 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7W6eiUI' 8.战略风险
m]{<Ux 战略风险是指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银行战略目标的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为这些目标而动用的资源;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
Z TN:|IKT 4.1.2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NvEm,E\| 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经历了资产风险管理阶段、负债风险管理阶段、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4jDs0Hn" 1.资产风险管理阶段
HVtr,jg 20世纪60年代以前,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银行业务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
BUcaj.S 2.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oV%(
37W9= 20世纪60年代以后,银行被动负债方式向主动负债方式的转变,导致了银行业的一场革命,但同时负债规模的扩大,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风险,使银行的经营环境更加恶劣。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的管理。
2U=/<3;u 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D}QEP 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汇率波动、利率波动,单一的风险管理模式不能保证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
bEVO<x+ 4.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cGh| _9 2004年6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E^yM=:h 4.1.3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z Y$X|=f 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
ORV}j,Ym 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风险管理体系必须是全球化的。
D[?k ,* 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
xn%
l 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产生的一种需求。
g;u<[>'I 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
s_S<gR 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了每个业务环节都具有潜在的风险,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应贯穿于业务发展的每一个过程。
< fojX\}3 4.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
BFzcoBu- 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已经从原有的信用风险管理,扩大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一体化综合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从关注单笔交易、单项资产和单个客户扩大到既重视单笔交易和单个客户的风险管理,又高度关注所有信用敞口的总体风险控制。银行可以采取统一授信管理、资产组合管理以及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产品等一系列全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同时,银行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
c n\k`8 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Oz4,Y+[# 银行的这种内在风险特性决定了风险管理必须体现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所有银行工作人员都应该具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
zbF:
R[) 4.1.4银行风险管理组织 GInZ53cQ 主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等部门构成。
\;3B?8wbIl 1.股东大会
o<C]+Nt,@ 股东大会确定银行整体风险的控制原则。
UFzM# 2.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T% /xti5$! 董事会是银行的最高风险管理/决策机构,承担对银行风险管理实施监控的最终责任,确保银行有效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各项业务的各种风险。
wGov|[X 董事会通常指派专门委员会(通常为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
M<SbVP|V" 3.监事会
3s+<
在风险管理领域,监事会应当加强与董事会及内部
审计、风险管理等相关委员会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系。
3p?<iVE 4.高级管理层
4yJ*85e] 银行行长是承担具体风险的最终责任人。高级管理层可下设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部门,代表其负责全面的风险管理工作。银行的各内部业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立风险管理机构或岗位。
8o8b'tW^ 5.风险管理部门
p=mCK@ 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固守两个基本准则:风险管理部门必须具备高度独立性,以提供客观的风险规避策略;风险管理部门不具有风险管理策略执行权或只具有非常有限的风险管理策略执行权,以降低操作风险(例如道德风险等)。
? 6yF{!F*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既要保持相互独立,又要互为支持,但决不能混为一谈;风险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能是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能是根据风险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做出经营或战略方面的决策。国际银行的典型做法是,风险管理部门直接汇报给首席风险官、首席财务官或首席执行官。
X/-
W8 6.其他风险控制部门
!s#'pTZk4 (1)财务控制部门。
|.Y@^z;P3 现代银行的财务控制部门通常采取每日参照市场定价的方法,及时捕捉市场价格/价值的变化,因此,所提供的数据最为真实、准确,这无疑使财务控制部门处在有效风险管理的最前端。
I]uOMWZs (2)内部审计部门。
~$?y1Yv 内部审计可以从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四个主要阶段,审核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果,发现并报告潜在的重大风险,提出应对方案并监督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2$rJZD9 (3)法律/合规部门。
73^T* 法律/合规部门要及时判断、评估和监测银行所面临的法律/合规风险,并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提出咨询建议和报告。
0Y38T)k 4.2银行资本管理 QK``tWLIg7 4.2.1银行资本的构成与作用 SIaUrC 1.银行资本及其构成 .NzW@| (1)会计资本 okK/i 会计资本也称为账目资本,是指银行资产负债中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所有者权益。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未分配利润(累计亏损)和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六个部分。 !]{1h
(2)监管资本 YJ$Vn>6Z 监管资本是银行监管当局为了满足监管要求、促进银行审慎经营、维持金融体系稳定而规定的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 t?du+: (3)经济资本 E1U 4v&P 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管理人员根据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计算的、银行需要保有的最低资本量。它用于衡量和防御银行实际承担的损失超出预计损失的那部分损失,是防止银行倒闭的最后防线。由于它直接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挂钩,因此,也称为风险资本。 ${E[pT (4)三种资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uI[-P}bSc& 在正常状况下,银行会计资本的数量应当大于、等于经济资本的数量。 CN8@c!mB
尽管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很难一致,但监管资本有逐渐向经济资本靠拢的趋势。 *MnG-\{j 总体来说,经济资本已经逐渐称为会计资本和监管资本的重要参考基准。 ]2aYi9) 2.银行资本的作用 tpNtoqg_$ (1)满足银行正常经营对长期资金的需要。 !TV_dKa 银行所要求的资本金比企业所要求的资本金多得多。巨额资本金能够为银行长期稳定占用,并且基本上没有流动性风险。 !BvTJ-e)F (2)吸收损失 QKUBh-QFK 资本是承担风险和吸收损失的第一资金来源。 ?' ez.a} (3)限制银行业务过度扩张和承担风险。 =,>TpE (4)维持市场信心。 *D09P% (5)为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 M<#)D 4.2.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资本监管 3gPD(r1g 1.巴塞尔委员会与《巴塞尔资本协议》 OUIUgej 巴塞尔银行委员会成立于1974年底,已成为事实上的银行监管的国际标准制定者。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定》(简称《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银行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信用风险水平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 T~wZ 《巴塞尔资本协议》主要有四部分内容:一是确定了资本的构成,即银行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大类,且附属资本规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二是根据资产信用风险的大小,将资产分为0、20%、50%和100%四个风险档次。三是通过设定一些转换系数,将表外授信业务也纳入资本监管。四是规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加权总资产之比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产与风险加权总资产之比不得低于4%。 qmue!Fv#g 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1a=9z'8V 巴塞尔委员会于2004年6月正式发表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即《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 90y9~.v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新增了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在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的新规定,形成了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 Bah.\ZsYQP (1)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 f'zU^/$rf 两项重大创新:一是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全面反映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二是引入了计量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银行既可以采用外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确定风险权重,也可以用各种内部风险计量模型计算资本要求。 #iRyjD (2)第二支柱:外部监管 iX>!ju'V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监管当局可以采用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方法审核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 C+L_61 (3)第三支柱:市场约束 j
J`Zz 市场约束旨在通过市场力量来约束银行。由于利益相关者关注银行的主要途径是银行所披露的信息,因此,《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特别强调提高银行的信息披露水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披露信息的范围包括资本充足率、资本构成、风险敞口及风险管理策略、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及过程等。市场约束是对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的补充。 qUoMg%Z%l 3.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监管要求 xT=kxyu 1995年发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引进了《巴塞尔资本协议》对资本的最低要求,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F3-Ugm 我国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在资本监管方面进行重大改进。 <*r<+S (1)重新定义了资本范围,明确了资本的限额与限制。 v
]`A_)[ (2)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 VM2@{V/=~ (3)规定了0、20%、50%、100%的资产风险权重系数,取消了10%和70%的资产风险权重系数。 #<tWYE (4)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权重使用标准法,经银监会批准,银行可以使用内部模型法计算市场风险资本。 f,`}hFD (5)详细规定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检查和信息披露制度,并要求银行最迟在2007年1月1日达到最低资本要求。 xvx\H' 4.3银行绩效评价 [oU+b( 4.3.1银行绩效评价与银行经营目标 OFQi&/ 1.银行绩效评价的概念和目的 ]\D6;E8P-~ 银行绩效评价的目标,不仅仅是了解银行目前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银行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使银行持续获得成功。 w
/W
Cj4` 2.银行经营的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e`Zg7CaDd 对于银行的经营目标,最为经常的表述是利润最大化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首先,利润是一个会计概念,利润额可能严重失真;其次,利润是一个事后评价指标;最后,利润总是与风险相对应的,利润最大化对应的可能就是风险最大化。 G2yUuyAZ 上述缺陷使利润最大化目标逐渐被股东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所替代。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要比利润最大化目标更有前瞻性,也更加全面和客观。正因为如此,我国改制上市以后的银行均把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其核心经营目标。 NBg>i7KQ 3.银行经营“三性”的平衡 ~&[P`
Z$ 1995年颁布实施、2003年底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 4_m
/_Z0x (1)安全性目标
\xO2WD 安全性目标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既要保障资金安全,又要管理好各种风险。 U@v8H!p^i (2)流动性目标 ev: !,}]w 流动性目标是指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借入贷款、对外支付的需要,保证资金的正常流动。 WKrZTPD'm 银行的流动性问题更加突出,原因在于: Nh\8+v*+{ ①流动性需求的频繁性 EY
x2IJ ②流行性需求的不确定行 ]}l+ !NV< ③流动性需求的刚性 9+is?Pj 流动性目标也可以说是包含在安全性目标之中。 >NOYa3 (3)效益性目标 CN$A-sjZ 效益性目标是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效益性对银行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C'e1=] ①股东要求 I_6` Z 0 ②抵御风险 j]?0}Z* ③增强实力 )[M<72 ④激励员工 Ni@e/|
2b (4)“三性”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o4[2`mT “三性”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为效益性与流动性、效益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 s[B6%DI/5 先从资产结构来看,再从负债机构来看,效益性与流动性、效益性与安全性之间是对立的,但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通常是一致的。但安全性和流动性并不总是一致的。不过,与效益性和流动性(安全性)之间所存在的对立性矛盾不同,安全性和流动性一般不存在对立性。 +&N&D"9A 从根本上说,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三性”是一致的。银行只有保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盈利目标的顺利实现,流动性和安全性是效益性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效益性是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最终目标和重要保证。 > ^v8N 4.3.2银行财务报表 f`9rTc 1.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F;X q:e8 (1)会计、会计要素与会计结果 Tx!m6B`Y 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分类的特定概念,《企业会计准则》中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项,前三项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要素,后三项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动态要素。会计结果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 uQ%HLL-W/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y?\fWh 财务会计主要以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为依据,对企业已经发生的融资、投资、经营业务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以财务报表的形式提供给股东、债权人、管理者、政府部门等有关人员和机构,又称为对外报告会计或传统会计。管理会计是为了满足企业规划决策、经营管理需要,而收集、记录、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并主要呈报给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的会计分支,一般不向企业外部提供,又称为对内报告会计。 klC^xSx (3)会计平衡法则 A%m`LKV~@ 产生了复式记账法,最通用的是借贷记账方法。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U_{JM`JY (4)财务报表 zs&`: 资产负债表是一张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的三部分满足如下会计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VJa$>, 利润表是一张动态报表。利润表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即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并满足如下基本等式:收入- 成本费用=利润。 RBD7mpd 现金流量与利润表一样,也是一张动态报表,只不过它关注的是企业现金的流动状况,按照现金流动基础,真实地报告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LjQ1ar\ (5)会计分期与权责发生制 X.AOp 会计分期又称为会计期间。企业在持续经营的时期要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因此,需要将企业的持续经营期间划分为若干个会计期间,如年度、季度和月度,起止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15 FJ$1 权责发生制又称为应计制,是以企业经济业务是不是实际发生了为标准,而不是按照是否实际收到现金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广泛用于经营性企业。 Ah>krE0t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的处理方法相对简单,对各期收益的确定不够合理,主要用于不需明确收益的行政事业单位。 [rQ(ae 2.银行财务报表及其结构 o&F.mYnqX 银行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XX[Wwt (1)银行资产负债表 N
evvA(M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银行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每年12月31日)财务状况的报表。这一特定日期称为资产负债表日。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情况,所有又称为静态报表或时点报表。 q\HBAry ①资产 L{0OMyUA 资产是银行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银行拥有或者控制、预期会给银行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银行的资产应按流动性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同时,遂所发放的贷款,还应按发放贷款的期限划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T17LYHIT ②负债 h7]]F{r5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银行。银行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等。 o>A%}YU ③所有者权益 qCkg\)Ks5I 所有者权益是指银行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股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4p.{G%h (2)利润表 W>|b98NPu 利润表是反映银行在一定会计期间(如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经营成果的报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称为动态报表或时期报表。 g+/U^JIc4l (3)现金流量表 =i5:*J 银行的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银行在一定时期中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变动额(包括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VaIP 3.反映银行经营绩效的主要财务指标 ~m|?! ]n 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反映银行是否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财务指标之一是银行的资本利润率(Returnon Equity, ROE),即净利润与资本的比率。 *4^]?Y\* 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可以分解为资产利润率(ROA.与股权乘数(EM)之积,以公式表示,即: &?`&X=Q ROE=ROA×EM IC-xCzR 其中,ROE=净利润/股东权益 ;yER
V ROA=净利润/总资产 fh)`kZDk EM=总资产/股东权益 w@
ylRq 资本利润率是银行净利润与银行股东权益(银行资本)之比,它代表银行每一单位的股东权益在分红前的净利润。资产利润率则是银行净利润与银行总资产之比,它表示银行单位资产的净利润。而股权乘数为银行总资产与银行股东权益之比,也被称为财务杠杆率。一般来说,股权乘数越高,银行资本利润率也就越高。 pbvEIa-Y4 进一步地,银行资产利润率可以分解为以下两部分的乘积: 5'-9?-S" (1)收入利润率(PM),在数值上等于银行净利润除以总收入; ; F(01 (2)资产利用率(AU),在数值上等于银行总收入除以总资产。以公式表示,即: ?jm2|: ROA=PM×AU 6:z&ukqE 由于净收入等于总收入减去成本和税收后的余额,因此,收入利润率能够反映银行控制成本与降低税负的能力,而资产利用率则反映了银行利用资产产生收入的能力。 KC-aLq/ 背景知识:常用的企业财务指标 D&m"~wI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有很多,常用的财务指标可分为运营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两大类。运营指标包括资产管理指标(短期和长期)和盈利能力指标(销售回报指标和投资回报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性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Iu">* 4.4银行金融创新 $q$\GOQ 9 4.4.1银行金融创新的概念和内容 # %y{mn 1.银行金融创新的概念 l<:E+lU 银监会发布、2006年12月11日正式施行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对银行金融创新的定义。 RF2XJJ 2.银行金融创新的内容 RTY4%6
]O (1)战略决策创新 >`|uc (2)制度安排创新 ?HyioLO (3)机构设置创新 d1La7|43u 在机构设置方面,我国银行主要是实现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除了向流程银行转变之外,我国银行在机构设置方面的另一基本方向是扁平化。 I^Jp
)k*z (4)人员准备创新 X/7_mU>aKT (5)管理模式创新
q8bS@\i (6)金融产品创新 N,,2VSUr 4.4.2银行金融创新的基本原则 ~wg^>!E 1.合法合规原则 RcM0VbR"EU 2.公平竞争原则 9k^=m)yS' 3.知识产权保护原则 gq1Y]t|4F 4.成本可算原则 w&cyGd D5 5.风险可控原则 f4I9H0d;! 6.信息充分披露原则 y"-{6{3 7.维护客户利益原则 _rJSkZO 8.四个“认识”原则 :{uUc 四个“认识”包括“认识你的业务”、“认识你的风险”、“认识你的客户”、“认识你的交易对手”。 ?8}jJw2H 4.4.3客户利益保护 ]b| @<E7Y 银行金融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直接拓宽业务领域,创造出更多更新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3i}B\
{ 1.审慎尽责 :Qp/3(g e 2.充分信息披露 FOG+[v 3.引导理性消费 Z|dZc wo 4.客户资产隔离 4:
PP[2? 5.妥善处理利益冲突 r3vj o( 6.客户教育 $rYu
4^ 银行进行客户教育,就是要提高客户(更广泛地说是社会公众)的金融素质,一方面,要为客户提供相关信息和培训,使他们具备理解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使他们接受和遵循“买者自负”这一市场经济基本原则。 J5IJy3d 点击查看:
《公共基础》全部讲义 #p`7g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