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L^PZ\OC
A(AyLxB47*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 0^44${bA
wqo2iRql
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加上交易费用构成其入账成本,并以公允价值口径进行后续计量。 N>i1TM2
Cnf;5/
②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bu"Jb4_a>
01I5,Dm
③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Db({k,P'Y
QC>I<j&`!
④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等);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等)。 )CS7>Vx
aq3evm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一般会计分录 g#FqjE|mx
M64zVxsd
①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ko!38BH`/
S|T:rc(~
如果是股权投资则分录如下: /1++ 8=
{(G@YG?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买价-已宣告未发放的股利+交易费用) Lc^nNUzPo
应收股利 )>at]mH
贷:银行存款 ]!H*oP8a*
Vja' :i
如果是债券投资则此分录调整如下: AF
D/
J
]OY6.m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g9
2M\5
x9
―应计利息 "d'xT/l
"
―利息调整(溢价时) MnFem $ @
应收利息 >rlQY>5pH
贷:银行存款 `h5HA-ud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折价时) en7i})v\".
o)n8,k&nm
②可供出售债券的利息计提 pPCxa#OV
(]j*)~=V
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只需替换总账科目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y<PPO6u7
n);2b\&
③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调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值: Bt,qG1>$-
DMcvu*A
a.如果是股权投资 ,IuO;UV#)
g2C-)*'{yh
期末公允价值高于此时的账面价值时: .}ZX~k&P
u
]E% R&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mL+}Ka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a3+C,I8g
FVG|5'V^
期末公允价值低于此时的账面价值时: [OG-ZcNu?
b7v] g]*
反之即可。 05*_h0}
v)N6ZOj*C
b.如果是债券投资 V]H<:UE
/(n)I
期末公允价值高于摊余成本时 f]$g9H
L3q)j\ls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K1O/>dN_\O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y5a^xRDw
V2w[0^L
如果是低于则反之。 X_s;j5ur
F)e*w:D
需特别注意的是,此公允价值的调整不影响每期利息收益的计算,即每期利息收益始终用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当初的内含报酬率来测算。 iBJ*6orz
)2YU|
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一般处理 =i%2/kdi0b
6z%3l7#7Yi
借:资产减值损失 r_)-NOp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当初公允价值净贬值额) 9ciL<'H\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l[
G,sq"
nq/xD;q
反冲时: 1I3u~J3]/
b,T=0W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F]yclXf('
贷:资产减值损失 Xki/5roCQ|
q(.%f3(
如果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的(不含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 EUuMSDp
idO3/>R
[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Q6Onqr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6%weU/*
~ezCE4^&
⑤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N0
?O*a
gK)B3dH*&
⑥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qwFn(pK[
NBMY1Xgj
a.如果是债券投资 $<s@S;Ri
<S$y=>.9
借:银行存款 )STt3.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调整额可能列借方也可能列贷方) E=s`$ A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7%(Jj$
^
-公允价值变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调整额可能列贷方也可能列借方) -m'a%aog
―利息调整 * y(2BrL>
-应计利息 8-?n<h%8E
投资收益(倒挤额,可能借方也可能贷方。) RB &s$6A
^ *
DKF
b.如果是股权投资 LiV]!*9$KG
) ]~HjA;
借:银行存款 BM&'3K_y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调整额可能列借方也可能列贷方) eHnC^W}|s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iI
^{OD
-公允价值变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调整额可能列贷方也可能列借方) *DNH_8m
投资收益(倒挤额,可能借方也可能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