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减值:先折旧后减值 hXD`OlX
减值后的折旧: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折旧率和折旧额 v+i==vxg
减值转回:(难点与重点) 6o^O%:0g
原则:1、减值准备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即表中的40不应超过210 #<@_mbQ@|K
2、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超过不考虑减值情况下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这就是为什么要用“不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 |fb*<o eT
账务处理的解题思路步骤:(这里是关键) NA YwuE-`
(1)计提折旧(先折旧后减值) uF
{l`|b'
(2)恢复少提折旧。(这里是最难的地方,为什么要恢复?可以看作是把固定资产减值转到累计折旧中,或者说是备抵账户的串户) [,Y;#;
应恢复的少提折旧=不考虑减值的折旧总额—考虑减值的折旧 cpH*!*S
(3)转回减值准备。应转回的减值准备金额=min(不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 RDeI l&
(4)确定上述步骤中(1)和(3)涉及时间性差异的影响。 rcf#8
以教材中例10来说明减值转回如何做: *c(J
4
例10 ^Ge|tBMoKE
第一步:计提折旧 5>:p'zI
借:管理费用 170 U ZL-mF:)&
贷:累计折旧 170 c],Zw
第二步:恢复少提折旧 V0bKtg1f?-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0 2h)*
贷:累计折旧 90 bWZ
oGFT
第三步:转回减值准备 fG<[zt\e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20 1`1Jn*|TI
贷:营业外支出 120 H:t2;Z'
(上面的第二、三步联立即为教材中的分录)
=T$2Qo8
第四步:计算应交的所得税 BPy pA$
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会计折旧+会计减值-税法折旧-税法减值)×33% qvs[Gkaa@
递延税款=(会计折旧-税法折旧+会计减值-税法减值)×33%(确定借贷方:会计大在借方,税法大在贷方) IFXn GDG$
(从上面两个等式约分可以看出: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33%) (9)uZ-BF,
所得税=倒挤 ^fU,9
教材中的应纳税所得额=1000+170-200+(-120)-0=850 o{7w&Pgs2
恢复后折旧: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折旧率和折旧额 h m(
永久减值:账面价值全部计提减值,以后年度会计上不再计提折旧,但税法照提折旧。 ;?gR ,AKZ
处置:(这里是难点,难在所得税那笔分录) ZV!*ZpTe~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40 (530-90)总的减值转出了90 第二步少提的折旧 6f
J5Y
iQ
累计折旧 1560 (1470+90)总的折旧转入了90 第二步少提的折旧 CbMClnF
贷:固定资产 2000 @iVEnb.'
借:银行存款 5 hAB:;r XlI
贷:固定资产清理 5 s
~i,R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I$:-[(
贷:银行存款 1 ?`B6I!S0[
借:固定资产清理 4 rjH W
贷:营业外支出 4 602=qb
下面这笔分录是最难的:(妙法) AVp"<Uv
借:所得税 330 E;
r~8^9)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98 [1000+(-1470)-(-1600)+(-530)-0]×33% &RlYw#*1.
递延税款 132 zENo2#{_N
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会计折旧+会计减值-税法折旧-税法减值)×33%= [1000+(-1470)-(-1600)+(-530)-0]×33%=198 }
ejc
递延税款=(会计折旧-税法折旧+会计减值-税法减值)×33% =[(-1470)-(-1600)+(-530)-0]×33%=132 >kV=h?]Y
ibgF,N
SU4~x0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dWNvN4X
g
1q%b%8T
(注一:应该说权益法没难点,但为什么说权益法难呢?其实我个人认为,权益法难就难在内容繁杂。但反过来又说了,不就4个明细科目嘛,有什么难的,比成本法不就多了一个嘛。所以我认为突破权益法最关键的一点:思路清晰。如何做到思路清晰呢?这就是妙中所在了!妙法:头脑中有条线。“线”是什么?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妙法学权益法了。) ,oj)`?Vh
(注二:在学习权益法之前必须强调的是: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学习,至关重要。这是基础的基础,是学习以后难点的基础。 6
wD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下这个链条的重要意义:(影响关系) >&|/4`HSB
★成本法、权益法的基础学习→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学习→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的学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学习→合并会计报表的学习 5dLb`Gf
所得税会计(一只大老虎) Z15b'^)?9
※教材中“会计政策变更”的例题就是从“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例题转化而来。 j2:A@a6
※“所得税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了。 \fC}l
Ll
通过上面这条链条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会计“难”,“难”在哪里。 %[m%QP1;p
■从上图可以看出,成本法、权益法的基础学习是基础中的基础,使整个会计教材的关键。我们必须重视。 `{\10j*B
■必须明确的知道:如果我们一步做不好,那么就步步做不好) 1<f,>B
Q+
Va\?"dH>M
下面我们步入正题,“妙法学权益法”。 V[">SiOg
大家记住两条线: I=V]_Ik4N
★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 gd ; e-.
★投资时—分红时—资本公积增减变动时—实现净损益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R>I#NO5
J]Qbg7|
☆☆☆这两条线就是权益法的*精髓灵魂*所在!!! Z9lfd6MU,
有这两条线延伸出权益法学习的两个角度:横向和纵向 K9UWyM<(2C
第一个角度—横向: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四个科目各涉及哪些业务,或说在遇到某个业务时会用到哪个科目。这是奠定纵向学习的基础。 G6j9,#2@
1、投资成本:投资时、分红时、股权投资差额形成时或资本公积形成时 nB ,&m&
①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8KS9!*.iZ
贷:银行存款 s KOy6v
②分红时:(注意:1、分的是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2、一定要注意“投资时点”,一定要注意这个“点”,千万不要搞错) ZSW`/}Dp;
借:应收股利 CA ,0Fe3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tJ9`Ys
③股权投资差额形成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E9S&UU,K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fn \n
④形成资本公积时: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RkBbu4uQ-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w77"?kJ9X
2、股权投资差额:形成时、摊销时 C AF{7 `{
①形成时: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3.I:`>;EO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iLG~_Ob:
②摊销时:借:投资收益 o*|j}hnbv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Qtn%h:i
S~
3、损益调整:分红时、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被投资单位亏损时 WUqfY?5
①分红时:(注意是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 38O_PK
借:应收股利 ZIM 5$JdCv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Kg;1%J>ee
②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0~j0x#
贷:投资收益 ZfN%JJOz(
③被投资单位亏损时:(注意:在这里就出现问题了,“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计至零为限”教材P81页。那么必须首先计算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然后与“净亏损”孰低,关键就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求解,这里很容易出错,但是大家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 Tg.}rNA4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持股比例+股权投资差额借差余额”,这是最关键的,03年的考题如果这样做不容易出错,如果按照轻松过关上的答案很容易漏项!这里一定要仔细) 9!oNyqQ
借: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净亏损”孰低 NX:i]t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q/yL={H?
4、股权投资准备: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主要是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如:接受捐赠,增资扩股,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专项拨款,关联交易差价。重点是接受捐赠的处理。 [0mg\n?
借(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jXC4
贷(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_8"%nV
容易出错的地方: v}\Nx[}
一、 分红时注意:①投资这个时点②分清是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还是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 xA2"i2k9
二、 投资时注意:必须会求被投资单位在投资这个时点上的“所有者权益总额” >~k"C,6
三、 被投资单位亏损时注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净亏损”孰低 QWV12t$v
四、 计算期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时注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持股比例+股权投资差额借差余额一定要思路清晰。 m339Y2%=
第一个角度的学习是为第二个角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接下来将要介绍的妙法学权益法中将会让我们更牢固的掌握权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