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答案: +t
T"
(1)①结转固定资产并计提2003年下半年应计提折旧的调整 ypx~WXFK
借:固定资产 2000 abQ.
N
贷:在建工程 2000
3Iv^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 C2"^YRN,
贷:累计折旧 50 m^}|LB: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90 $Dj8 a\L
贷:在建工程 190 "!V`_ S;
②无形资产差错的调整 lAP k/G
2004年期初无形资产摊销后净值=400-(400/5 ×1.5)=280(万元) C$TU
TS
借:无形资产 280 iX]OF.: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80 z R?R,k)m
③对营业费用差错的调整 $jg[6`L$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0 1>j,v+
贷:其他应收款 600 mi7?t/D1Z
④对其他业务核算差错的调整 B[GC@]HE
借:其他业务收入 2000 4d5c]%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 L
AasmQ
其他业务支出 1500 gZ$
8Y7
⑤对差错导致的利润分配影响的调整 ;+E]F8G9r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40.2 t.28IHJ
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 19.8
x2"1,1%H7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 p{^:b6
借:盈余公积 6.03 oxlor,lw/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6.03 $h{m")]
(2)①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变更 D
OKe.k
按账龄分析法,2004年1月1日坏账准备余额应为720万元 r6Yd"~ n
(3000×10%+500×20%+300×40%+200×100%) wWb>V&3
新旧会计政策对2004年度报表期初余额的影响为700万元(720-20) +9b{Y^^~T
因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计差异影响数为469万元[700×(l-33%)] /=m A
VA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469 GHcx@||C?
递延税款 231 m6ge
%
贷:坏账准备 700 |NZi2Bu
借:盈余公积 70.35 YQG<Q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70.35 BqNeY<zB*
②折旧方法变更的会计处理 ?l/6DT>e
按年限平均法,至2004年1月1日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为900万元[(3300-300)÷5×(1+1/2)] ~{/M_
=
按年数总和法,至2004年1月1日应计提的累计折旧1400 万元[(3300-300)×(5/15+4/15×l/2)] iAu/ t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335 KUUA
>'=
递延税款 165 CvY+b^ ;
贷:累计折旧 500 P[
:_"4U
借:盈余公积 50.25 noxJr/A]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50.25 -<s Gu9
(3)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 ulub|
2004年应计提的折旧金额=(10500—500)/10/2+(10500-1500)/(6-1.5)/2=1500(万元) PR.3EL
w+R/>a(]
第 34 题 A公司有关投资业务如下: 4f[%Bb
(1)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共同成立C公司。2006年11月2日A公司与甲公司签订协议,A公司收购甲公司持有C公司部分股份,所购股份占C公司股份总额的30%,收购价款为18000万元。2006年11月2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61500万元。2006年12月1日股权转让协议经A公司和甲公司股东大会通过。2007年1月1日办理完毕有关股权转让手续并支付价款18000万元。2007年1月1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62000万元。A公司对C公司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假定取得投资时点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账面价值为4000万元,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假定取得投资时点被投资单位其他资产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 CLrX!JV>
#{q.s[g*+1
(2)2007年4月26日C公司宣告分配2006年度现金股利5000万元。 k
P
]Up&'
8Agg%*Qs}
(3)2007年5月26日A公司收到现金股利。 'ztOl`I5V
5CFNBb%Xy
(4)2007年末C公司实现净利润9500万元。 p"ytt|H
P }sr
(5)2008年1月25日C公司宣告分配2007年现金股利6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