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论 mIk8hA@B_
(一)考试目的 ^&^~LKl~
).IB{+
通过对本部分的考试,测试考生对财务会计目标、基本前提、会计要素分类、会计计量属性等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考生运用上述会计基本原则、方法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 F<R+]M:fa
)g;*u,C
(二)考试基本要求 ^xz*%2@
B+)HDIPa-
1.掌握以下内容 2GRL`.1
VSf<(udGr
(1)财务会计的目标; 8nKZ
9U
bD=}W
(2)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uKOsYN%D
6d%V=1^F
(3)会计基础; _6O\*|'6
4o|-v
(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OH+kN/Fd
qGezmkNFm
(5)会计要素的分类; '#Yqs/V
Obj?, O
(6)会计计量属性及其运用原则; k+nfW]UNF
J%9)&aW
(7)财务会计报告。 yv),>4_6
/^Ckk
2.熟悉以下内容 IZw>!KYG
3fdx&}v/
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w^/jlddF
Uxll<z,
3.了解以下内容 VgBZ@*z(x
?^f=7e8]
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之间的关系。 Wjf,
AjL\
E$8D^Zt
(三)要点内容 DERhmJ;>H
o$4xinK
1.财务会计的目标 4nvi7
NA`qC.K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Ja`xG{~Y7i
D=>[~u3H
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KO!.VxG]_
K*"Wq:T;B
2.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之间的关系 WciL
zx/
;1gWz
(1)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对资产的定义是相近的。 /RF=8,A
:_0"t-
(2)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采用的计量属性是相关的。 vG
Ie"$hNh
mBtXa|PJ
(3)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都要对企业进行资产清查。 kiP-^Wan
GE S_|[Q
(4)资产评估要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资料。 v-utDQT3
iYPlgt/Y!
(5)资产评估结果可作为财务会计核算的重要参考。 9^4BqAWYrV
tjId?}\
(6)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在会计原则和具体计价方面有所不同。 O~udlVn<6
#'qDNY@ w}
3.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vAV{HBQ*
&[Zg;r
(1)会计主体。在会计主体前提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OZSM2 ~
/%F}vW(!
(2)持续经营。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qAU\m"Pc
lL<LJ
:L
(3)会计分期。食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其中,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8mh@C6U
s^vw]D
(4)货币计撼。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在我国,企业会计通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mD"[z}r)
>@ : m#d
4.会计基础 zKllwIfi
8aMmz!S
我国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C{<dzooz
L\%zNPLS
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j=U^+jAn
8N,mp>~
(1)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r`OC5IoQ
FpYeuH
%
(2)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aRsogu"P
)?$zY5
(3)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f [DZ
wV{jJyRl
(4)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 l>.
&e%eIz
(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fqy vI
={k_
(8]
(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某项日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就具有重要性。 CU+H`-+"J
oa"_5
kn,
(7)谨慎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资产或者费用,也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pH/_C0e`7
mr[+\
5
(8)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从而可以把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W2T-TI,>PC
b+tm[@|,v
6.会计要素的分类、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G|eJac>
F`eo3z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n5z";:
p
'u84d=*l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WMXxP gik
IA3m.Vxj ^
资产的主要特征:①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②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③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IA:,j.#g
%s),4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0k`=?v$
MD+e!A# o
负债的主要特征:①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②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6=3;(2u[C"
.*
~t2 :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 G]k+0&X
i$jzn
ga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GKb+
oHR@*2b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某个特定的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存在平衡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RU-N%Kn
ypy
(4)收入足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C`
&*+
Q*W$!ZUT
收入的主要特征:①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②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人,该流人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③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S}d?8I6
+]$c+!khj
(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主要特征:①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②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③费用虚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e[n.T
?d5_{*]+v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r=cm(AHF
]x1o (~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等于利润。在不考虑调整因素(比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的情况下,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即收入-费用=利润。它表明某一会计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与该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关系(在做适当调整后),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Crm#Ib~
ltg\x8w?c
6.会计计量属性及其运用原则
0 ~^l*
_(J4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rk7d7`V
q!Q*T^-rO
(1)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DsFR9IB
fI"OzIJV
(2)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m_C#fR /I
n h
&[e
(3)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o"2z~gv
du>d ?
(4)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餐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myqQqVW
{D`_q|
(5)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Dwbt^{N^
#Q
M9!k@9k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9]q+XefJ
L
4Sa,ZL
8.财务报告 ()ZP=\L
Y5R|)x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vGJ7
#%{x*y:Ms
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0fAo&B
=
6.i.(L_S
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Z11I1)%s
8<_dNt'91
二、金融资产 Nf1&UgX
+Cs.v.GA5
(一)考试目的 yGE)EBH
@ev8"JZ1
通过本部分的考核,测试考生对各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各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的会计处理,以及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掌握程度。 q!w
hWA
FKU)# Eo
(二)考试基本要求 |TRl>1rv
VmP5`):?b
1.掌握下列内容 U*cWNn:."
Ox^VU2K;&.
(1)掌握金融资产的分类; IcUE=J
@tVl8]y
(2)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AswV7aGe
M|IgG:a;T
(3)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_64<[2
9HG" }CGZP
(4)掌握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ZL+46fj
sUN9E4
(5)掌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jU!ibs}R3
i/aj;t
(6)掌握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Po7oo9d
:r+F95e
2.熟悉下列内容 f,:2\b?.
a{+;&j[!
(1)金融工具、衍生工具和金融资产等概念; x>[f+Tc
=g<Y[Fi2
(2)银行存款支付结算方式及其会计处理; ^^kL.C Ym
9YVr9BM'K
(3)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处理。 naiy] oY"
Je#vu`.\\
3.了解下列内容 a~A"uLBR
/[=U$
=uH
现金的会计处理: 7~2V5@{<
oG'
'my#3
(三)要点内容 KDu~,P]
b0h >q $b
1.金融工具概念 an,JV0
#bCzWg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工具可以分为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z2god 1"
-MuKeCgi
(1)基础金融工具。基础金融工具包括企业持有的现金、存放于金融机构的款项、普通股,以及代表在未来期间收取或支付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或义务等,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存出保证金、存人保证金、客户贷款、客户存款、债券投资、应付债券等。 ]:Sb#=,!&!
eJ_$Etc
企业应当设置总账"现金"和"现金日记账",每次办理完收付业务应及时结出账面余额;每日终了,应将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核对;月度终了,应将"现金日记账"余额与"现金"总账余额核对。现金收支应遵守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制度的规定。
S)W(@R+@4
Mq4>Mu
企业应按规定进行现金的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在清查中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查明原因后,分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40+si3c
I^!c1S
我国企业银行存款支付结算方式包括:银行汇票结算方式、银行本票结算方式、商业汇票结算方式、支票结算方式、信用卡结算方式、信用证结算方式、汇兑结算方式、委托收款结算方式、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等。 .y2np
ldNWdz
(2)衍生工具。衍生工具是指企业会计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 VCc57Bo
wY_! s Qo
①其价值随着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 2hFOwI
z.0!FUd
②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动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xp>Vj
Dt
Ry%fA_
⑧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h)X3X
^/"2s}+
2.常见的衍生工具 l4Q v$
$X]Z-RCK3
(1)期货合约。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存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oulQR6:
_v +At;Y
(2)期权合约。期权合约是指合同的买方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后即可获得的一种选择权合同。目前,我们证券市场上推出的认股权证,属于看涨期权,认沽权证则属于看跌期权。 0JX/@LNg0
Ahrtl6@AS
(3)远期合同。远期合同是指合同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值,由买方向卖方购买某一数量的标的项目的合同。 vlx
\hJ<I
&OP =O*B
(4)互换合同。互换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在未来某一期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同。按合同标的项目不同,互换可以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商品互换、权益互换等。其中,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比较常见。 aK
k0kC
MVZ9x%
3.交易性金融资产 S'(Hl}h!.
@2R+?2 j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分为两类,一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二是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本章只介绍交易性金融资产。 4 ky/a1y-
B+2Jea,N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h f9yK6
8e}8@[h
①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 :B1a2Y^"
q a}=p
②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7,,#f&jP
cDqj&:$e
③属于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衍生工具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也应划分为交易性会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eZ'h8
T8\%+3e.
食业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廊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u$ Z/,
w$FN(BfA
4.持有至到期投资 iYb{qv_4
T[]kun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存在下列情况的,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1)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2)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代投资机会及其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源和条件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该金融资产。但是,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出售除外。(3)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4)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Xr$hQbl5D
*D;VZs0O
存在下列情况的,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1)没有可利用的财务资源持续地为陵金融资产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以使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2)受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使企业难以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3)其他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it2=
i=j4Wg ,{J
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的股权投资因其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条件,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1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xD4G(]d!
m`H9^w%W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实际利率应当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确定。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将所取得价款与该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HQtUNtZ
Nj|~3
*KO
5.贷款和应收款项 ]-tAgNzl%
n^$HC=}S
贷款和应收款项是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主要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一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等债权。 kq=tL@W`0}
iYl$2
5k/1
企业不应当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1)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这类非衍生金融资产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3)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4)因债务人信用恶化以外的原因,使持有方可能难以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例如,企业所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或类似的基金等。 ^9xsbv
B0
kH>^3(Q\
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原则,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大致相同。(1)金融企业按当前市场条件发放的贷款,应按发放贷款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一般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债权,通常应按从购货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作为初始确认金额。(2)贷款持有期间所确认的利息收入,应当根据实际利率计算。实际利率应在取得贷款时确定,在该贷款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合同利率计算利息收入。(3)企业收回或处置贷款和应收款项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贷款和应收款项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WDQw)EUl&
~.f[K{h8
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hP26 Bb1
Y~uqKb;A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6 jo+i[h
2mVLR;s{_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会股利,应当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A"#0
ybgAyJ{J<
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损益。 Cd51.Sk(l
3-$w5O3}
7.金融资产减值 aIABx!83>
} P/
x@N
(1)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p:gM?2p1
}Q%fY(bp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_b:
?ne!LDlE|
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h2#S ?
}t9A#GOz
①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vV+>JM6<K
&yQM8J~
②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1[r;
\J?5Kl[*c
③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做出让步。 ht@s!5\LK
B^sHFc""V
④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0&|,HK
d*TpHLm
⑤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H$5
W_z?t;
⑥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 g w`}eA$
HOY9{>E}z
⑦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1O]27"9
C>*]a(5k
⑧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 _Q3Ad>,U
kVu-,OU
⑨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GDj
ViAFm
*^5..0du
(2)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Pz9a-:
zO07X*Bw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计算确认减值损失: IRW%*W#
,-[dr|.
企业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s
CF7K=a
HJ,sZ4*]]
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也可以与经单独测试后未减值的应收款项一起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再按这些应收款项组合在资产负债表日余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根据应收款项组合余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确定的坏账准备,应当反映各项目实际发生的减值损失,即各项组合的账面价值超过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金额。企业应当根据以前年度与之相同或相类似的、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应收款项组合的实际损失率为基础,结合现时情况确定本期各项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据此计算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M:OJL\0
$6]7>:8mz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的计量,比照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计量的相关规定处理。 9#AsSbBpf
VT&R1)c
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分析判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应当注重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是否持续下降。通常情况下,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或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可以认定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X[
o9^<
4? a!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在确认减值损失时,应当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一并转出,计入减值损失。 bs_"Nn?
-j 6U{l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该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同,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uKZe"wN;
Aa;s.:?
三、存货 044*@a5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