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 p^xS6e{
_$/
+D:K
[经典例题] noA-)
[cU,!={
正保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购入中原公司发行的2年期债券,支付价款41 486万元,债券面值40 000万元,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合同约定债券发行方中原公司在遇到特定情况下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并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利率8%,实际利率6%,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则甲公司2009年6月30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 )万元。 QLbMPS
A.40764.50 B.41130.58 C.40387.43 D.41600 gs`^~iD]m
V`fL%du,3
`1p 8C%
[例题答案] FWPW/oC
.
%(^mK)zQ
2HOe__Ns
[例题答案]C cfoYnM
[答案解析] 3;$bS<>
(1)2008年1月1日: r(uP!n1+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40 000 RTd^ImV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486 "D> ]ES%5
贷:银行存款 41 486 R]b! $6Lt
2008年6月30日: ]TK=>
;&
借:应收利息 1600(40 000×8%/2) :d'65KMi
贷:投资收益 1 244.58(41 1486×6%/2) c<qe[iyt/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55.42 TGWdyIk
借:银行存款 1600 ;; LuU<,$
贷:应收利息 1600 JmWR{du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486+1 244.58-1 600=41130.58(万元) Sa]Ek*
(2)2008年12月31日: W\ULUK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iDBhC;/B
贷:投资收益 1 233.92(4 1130.58×6%/2) F+j O*F2h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66.08 ySruAkw%
借:银行存款 1600 LZ&uj{ <
贷:应收利息 1600 k@qWig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130.58+1 233.92-1600=40 764.50(万元) k\(4sY M
(3)2009年6月30日: 5~\Kj#PBx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irFc}.dI
贷:投资收益 1 222.93(40 764.50×6%/2) I]sqi#h$2W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77.07 _:,.yRez
借:银行存款 1600 ag]*DsBt
贷:应收利息 1600 [y{E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0 764.50+1 222.93-1600=40 387.43(万元) _O52ai><b
(4)2009年12月31日:
b:x7)$(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1l7FT?q
贷:投资收益 1212.57(倒挤) ?Y`zg`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87.43(1486-355.42-366.08-377.07) 0_V*B[V
借:银行存款 1600 cqg=8$ RB
贷:应收利息 1600 ??TdrTS
借:银行存款 40000 j:?N!*r=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40000 cHn;}l!I
S1C^+Sla]
wF;B@
[例题总结与延伸] UT-ewXh
T5{T[YdX<
XWF7#xM
因为在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率时,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问题,即在题目中的利息是半年付,还是在整年付,是分期付息还是一次还本付息,利息收到的时间不同产生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要审清题目的付息方式。 M7U:g}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胬什灰恢率保砻嫔系南纸鹆魅牖蛄鞒觯锤萜泵胬始扑愕挠κ绽⒒蛴Ω独ⅲ旧聿⒉皇撬绞导实玫降氖找婊虺械5姆延茫导世史ㄌ媒饩隽苏飧鑫侍狻?br> 实际利率法下根据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得出的金额即为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同样,它也是投资者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在债券市场上,这个投资收益是要形成债券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债券必需要反应投资者应得的报酬率,因此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形成了现金流入,那么对于债券来说就是公允价值的下降,这个下降同时也反应了投资者的风险要求,现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另外如果债券发生了减值损失,说明债券的摊余成本大于其公允价值,此时要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减至公允价值的水平。综上,因此期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IuKnM`X
实际利率法摊销就是上面的思路,当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时,人们宁愿把资金存入银行或进行其他投资,而不愿购买债券,从而债券的发行受阻,发行方只能折价发行,折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少付利息的代价和投资方少收到的利息部分的补偿;同理,当实际利率小于票面利率时,人们争相购买该债券,债券供不应求,发行方适当提高发行价(即溢价发行)也仍然有人购买,此时溢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要多付出利息的补偿和投资方将来多收到的利息部分的代价。实际利率法就是目的就是将溢价和折价金额在持有期间逐期确认调整投资方的收益和发行方的费用。 QJ M(UfHUD
实际利率法的运用在后面章节中还会出现,主要体现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以及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者出售产品涉及到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它们在原理上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的摊销的原理是一致的,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角度来理解: E8;TLk4\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摊销可以将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支付利息-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清偿的本金。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