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lc9aDt
Tap=K|b ]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5[l9`Cn&A
],CJSA!5F
第二条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VWh}=r
2
<HG=iSf
第三条 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m8'B7|s
:U)>um34e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vFz%#zk>
!T;*F%G9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5N
"fD{v{
t
I}@1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wG.'d]
i
bAZ*I
第四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c@9jc^CJ
, ,1H#;j
(一)收获后的农产品,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6(Za}H
w#.Tp-AZ;\
(二)与生物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AyE(|U+
?w'a^+H
第二章 确认和初始计量 v,t;!u,40
*lHI\5
第五条 生物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9*FYV
b<,Z^Z_
(一)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该生物资产; H.`>t
/MFy%=0l
(二)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 }YUUCq&
[0|g3K!A
(三)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KWtLrZ(j
C@+"d3
第六条 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fy|ycWW>8
{TT@Mkz_QC
第七条 外购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enl]J
8tq6.%\
第八条 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YA
s/ [15
(一)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XVwaX2=L
rl-r8?H}
(二)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U 7mA~t2E
KV1zx(WI
(三)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Mda~@)7$
J qWMO!1
(四)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p&1IK8i"
L~e\uP
第九条 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 K? o H
xb#M{EE-.
(一)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3&Dln
&t)dE7u5
(二)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成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s+Qm/ h2
vd7%#sHH&
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 V[D[MZ
Z9-HQ5>
第十条 自行营造的公益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森林保护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确定。 g1U
,arFR'u>
第十一条 应计入生物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消耗性林木类生物资产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在郁闭时停止资本化。 =Ny&`X#F
A:Y]
<jt
第十二条 投资者投入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oXw} K((|
U9:?d>7
第十三条 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名义金额确定。 2`4'Y.Qf
$47cKit|k:
第十四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取得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 z_fR?~$N2
?DP]#9 /4
第十五条 因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而补植林木类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应当计入林木类生物资产的成本。 7{=<_
!>XG$-$`Z
生物资产在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d ; (&_;
KQsS)ju
第三章 后续计量 X
h==F:
v=Ep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对生物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本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的除外。 $Yfm>4
`_{'qqRhe
第十七条 企业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期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 ;)ffGg>
xLht6%o*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 1_vaSEov
(Bs0/C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除外。 0ZQ|W%tS
W-mi1l^H{
第十九条 企业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ahgm*Cpc
,ry2J,IT7
(一)该资产的预计产出能力或实物产量; zRyZrt,%&
/|] %0B
(二)该资产的预计有形损耗,如产畜和役畜衰老、经济林老化等; 5A]IiX4Z
T
xRa&1
(三)该资产的预计无形损耗,如因新品种的出现而使现有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出能力和产出农产品的质量等方面相对下降、市场需求的变化使生产性生物资产产出的农产品相对过时等。 e9r#r~Qq|
u?[P@_i<
第二十条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vPuPSE%M
N*JWd
使用寿命或预计净残值的预期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或者有关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处理,调整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或预计净残值或者改变折旧方法。 8.D$J
w91gM*A
第二十一条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上述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确定。 =!3G ,qV
:HhLc'1Jw
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rc3&qmd
+=I_3Wtth
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btb-MSkO
W&`_cGoP
公益性生物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 Tysh~C|1
r-]Au -
第二十二条 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KfJF9!U*?
u>:sXm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x=dL(
2&fIF}vk>m
(一)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OGZP`8
?bbu^;2*f
(二)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 7]a6dMh
]5D?Sc#-
第四章 收获与处置 Uxx=$
u{=(]n
第二十三条 对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应当在收获或出售时,按照其账面价值结转成本。结转成本的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蓄积量比例法、轮伐期年限法等。 w C]yE\P1
>69xl^Gd
第二十四条 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成本,按照产出或采收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计算确定,并采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蓄积量比例法、轮伐期年限法等方法,将其账面价值结转为农产品成本。 xin<.)!E
[>#?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