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说来简单,就是因为复式记账法具有自我纠错的系统:复式法把一笔交易记录了两次,这样,每天的日记账过到总账后,很多个两次的记录分别加总在一起,如果不平,就代表当天的账目有错,需要簿记去检查。所以并不存在什么数学推理。当然这也好理解,会计是实务学科,所谓的理论发展,都是因为实务中出现了现有会计准则无法处理的问题才进行的。 GNzkVy:u
3[E3]]OVa
我写写下面的等式帮助你理解一下各个账目增减的方向吧: C:/O]slH
首先是三个最为直观的等式 gRS}Y8
资产-负债=权益 8F(lW)A n
当期收入-当期支出=当期利润 }&)X4=
期初权益+当期利润=期末权益 ')w:`8Tl
>;eWgQ6V
如果你认同这三个等式,那么 V]cD^Fqp
资产=负债+权益, NKD<VMcqw
资产=负债+期初权益+当期利润, %nQii?1`i
资产=负债+期初权益+当期收入-当期支出, N<1u,[+
资产+当期支出=负债+期初权益+当期收入 +_tK \MN
05mjV6j7m
在最后一个等式中,人为规定:等号左边增加为借,减少为贷;右边,减少为借,增加为贷。 gnW`|-:\
这样,等号左边的增加,必然导致等号右边的增加。因此,一边借,另一边必定为贷。反之亦然。 b-8{bP]n
这样去记忆,我猜应该可以好一些。 Q#
w`ZQX3
3%Z: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