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一点个人看法或方法,不妥之处,恳请指正。一般拿到一篇Paper,我做如下几个事情: Fj"gCBaR
)I 4d_]&
1. 认真地阅读摘要和结论部分,获得这篇论文的主要假说、方法、数据和结论这几个最基本的信息(假设是一篇empirical的文章,我不搞纯理论研究,下同)。 n*CH,fih:
%lbSV}V)
2. 认真阅读Introduction部分,一篇“well behaved”的学术论文,在introduction部分中应该会很系统地介绍写这篇文章的Motivation,以及这篇文章的Contribution。如果这两点信息无法在读完Introduction部分以后找到的话,那继续阅读这篇文章的意义要打问号。 wg^#S
r|:|\"Yk
3. 剩下的部分,包括数据、实证方法、实证结果部分,先认真浏览所有的小标题,并通过小标题了解这篇论文的研究框架,如果数理功底好的,可以看一下模型部分的数学公式。看小标题的作用是,在深入微观之前,从宏观上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条理有个把握,从而能够“有效阅读跟上作者的思路”。 uaNJTob
%CfJ.;BDNE
4. 时间是宝贵的,所以做完以上三步以后,理论上我已经能够知道这篇文章在干什么、大致怎么干以及结果如何了。所以我会做一个判断,是不是要继续细究这篇文章的 empirical 部分(这取决于 a. 文章的研究方向我是不是感兴趣? b. 文章的empirical method是否新颖而值得学习? c. 我是不是有质疑的问题,想通过余下的部分来判断是否能打消我的疑虑? d. 其他迫使我必须读下去的因素,比如作业、Seminar、考试等) `/f9
mn
(WR&Vt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