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重点& e7O9q8b
.
X:
中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特别是财务报表审计的一般原则、审计范围、职业怀疑态度、合理保证;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具体审计目标;认定、目标、程序之间的关系。 d O})#50f
!^Ly#$-X
&&本章难点& t^k^e{,q#
d*B^pDf
几个重要概念和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之间的关系。 #7*{ $v
_L^(CFE
&本章重点内容总结& Z&Qz"V>$
Tr6J+hS
§1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e=H,|)P
w7#9t
一、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Yl$R$u)
n)<S5P?
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经历了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和会计报表审计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审计总目标也不相同。 $n><p>`
?'8(']/
二、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D~T
.#OD=wkN0
财务报表使用者希望CPA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鉴证的理由 4Ou5Vp&y
第一,利益冲突。各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冲突,因担心被审计单位提供带有偏见、不公正的财务报表,他们便向外部独立人员寻求鉴证,以维护其自身利益。 > N bb0T
第二,重大性。财务报表是其使用者们进行投资、贷款及其他决策的最主要的资料来源,其使用者需要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按公认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uHQf <R$:
第三,复杂性。会计业务的处理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日趋复杂,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因缺乏会计知识而难以对财务报表的质量作出评估,他们只能求助于CPA对财务报表的质量进行鉴证。 rYKGBo8"
第四,间接性。距离遥远的会计报表使用者往往难以直接评估会计报表的质量,基于对经济决策的考虑,他们只能依靠CPA的审计。 zbL8
pp
yKhN1kY
§2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L ; P)
.7K<9K +P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6OPYq*|
2?}5U)Hg
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RxB9c(s^@
管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具体包括: l ~C=yP(~
(1)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AE@N:a
(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7V4mF!u
(3)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7wN
S
w9aLTLv-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HZl//Uq
vU9j|z
按照中国CPA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CPA的责任。 eh6\y79g
为履行这一职责,CPA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收集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
X9D( ?O
DkA@KS1Dq
三、几个重要概念 K\VL[HP-
05ZF>`g*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一般原则 Vb++K0CK
#wS/QrRE
1.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遵守质量控制准则 3.遵守审计准则 45(n!"u65
P 5_l&
(二)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 ?.~hex#M@
GE!fh1[[u
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是指为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CPA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恰当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是恰当的。 %NH{%K,
-L6V)aK&
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是指由于客观原因或者被审计单位施加的限制,CPA未能实施其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从而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Z1Pdnc7S[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审计准则中的“审计范围”并不是指CPA审计的某年(年度)的财务报表,也不是指CPA审计的某张财务报表。 c?t,,\o(}
U?e.)G
(三)职业怀疑态度 Z[GeU>?P
zf.&E3Sn
职业怀疑态度是指CPA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的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 sMDHg
职业怀疑态度并不要求CPA假设管理层是不诚信的,但是也不能假设管理层的诚信毫无疑问。职业怀疑态度要求CPA凭证据“说话”。 }{S pV
2JR$
(四)合理保证 -RBH5+SS2
@\?QZX(H
合理保证与绝对保证是相对应的概念。绝对保证是指CPA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百分之百的保证。合理保证要求CPA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它提供的是一种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 mhi^zHpa
XNaiMpp'
§3财务报表循环(略) s;Sv@=\
tg"NWp6
§4确定具体审计目标 TD^w|U.
N#&/d nV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 XdV(=PS!a@
x*a^msY%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CPA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1dnp]r
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例如,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存货及其金额,意味着作出了下列明确的认定:(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同时,管理层也作出下列隐含的认定:(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Ae o9}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均作出了认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就是要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 LEJn
1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主要针对利润表而言) 5-B % 08T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列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A
1Ohl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发生和完整性两者强调的是相反的关注点。发生目标针对潜在的高估,而完整性目标则针对漏记交易(低估)。 D:.1Be`Tv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cz.,QIt_
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存在区别。例如,若已记录的销售交易是不应当记录的(如发出的商品是寄销商品),则即使发票金额是准确计算的,仍违反了发生目标。再如,若已入账的销售交易是对正确发出商品的记录,但金额计算错误,则违反了准确性目标,但没有违反发生目标。在完整性与准确性之问也存在同样的关系。 \eoJ6IRE\T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pOJ M&I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v[!ZRwk4w3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主要针对资产负债表而言) |S.;']t+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McRtxq?~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lEr_4!h$rZ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cqZuG}VR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0UN65JBuD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L(y8b}F(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针对会计报表而言)
:&\^r=D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P0O=veCf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0~=>:^H'`q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lCxPR'C|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IRY/0v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9`|~-b
gK",D^6T*Y
二、具体审计目标 N}X7g0>hV
+I[Hxf ~
CPA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R,P
Ow-
:#nv:~2]
掌握教材142页相关内容,理解并会运用。 Q)%a2s;
'E_~>
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存在区别。例如,若已记录的销售交易是不应当记录的(如发出的商品是寄销商品),则即使发票金额是准确计算的,仍违反了发生目标。再如,若已入账的销售交易是对正确发出商品的记录,但金额计算错误,则违反了准确性目标,但没有违反发生目标。在完整性与准确性之间也存在同样的关系。 Tp&7CN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