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6132
- 学分
- 16242
- 经验
- 2562
- 精华
- 49
- 金币
- 0
|
6R2F,b(_ 第三章战略选择 B0g?!.#23 B_@p@6z '8^cl:X Wa!C2nB 1.安索夫/密集型战略(安索夫矩阵模型) +Lr`-</VF 2.彼德斯和沃特曼/市场渗透战略(坚守阵地) (s+}l? 把这种集中战略称为“坚守阵地”。这种战略强调发展单一产品,试图通过更强的营销手段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J6
A3Hrg 3.安索夫/多元化战略 c?Zi/7 安索夫认为:“在任何经营环境中,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认为自身能够不受产品过时和需求枯竭的影响”。这个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由于市场变化是如此迅速,企业必须持续地调查市场环境以寻找多元化的机会。 "-HWw?rx/ 4.汤普森/对企业或业务状况的判断 T7Y+ WfYh 汤普森(Thompson J.L.)于1989年提出了一个详尽的清单,这一清单对于增强对企业或业务状况判断的能力会有一定帮助。 U$=Z`^< (1)分析企业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以及今后利润和发展趋势 qus%?B{b} (2)分析产品或者单位的当前市场状况,以及竞争优势的机会 ErQGVE;zk (3)识别腾下来的资源应如何运用 -LFk7a (4)寻找一个愿出合理价格的买主 x9]vhR/av (5)放弃一部分获利的业务或者一些经营活动,从而提供资金投资在其他可能获利较大的业务是否值得 9*s:Vff{ (6)关于成本问题 %xXb5aY (7)准备放弃的那部分业务在整个公司中所起的作用和协同优势 ^%1u3 (8)用其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现有顾客需求的机会 $7O3+R/= (9)企业降低分散经营的程度所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 ^= kr`5 (10)寻找合适的买主 L 'e|D=y 5.迈克尔·波特/退出障碍 I,/E.cRV< 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阐述了几种主要的退出障碍: <pFbm
(1)固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 YvUV9qps~ (2)退出成本 7?y([i
\y (3)内部战略联系 =QwT)KRB% (4)感情障碍 /.UISArH (5)政府与社会约束 *]Eyf") 6.格鲁克/企业总体战略选择图 ziQ&M\ 7.迈克尔·波特/并购“吸引力测试” qnU`Q{ 避免决策不当的并购,波特的“吸引力测试”提供了一个分析思路。他认为,收购不可能改变由于行业结构缺陷而导致的长期无利润的局面。由于成本原因,理想的收购应该发生在一个不太具有吸引力但能够变得更具吸引力的行业中。波特提出了两项测试: x45F-w{ (1)“进人成本”测试,事实上,通常有吸引力的行业往往需要较高的进入成本。为收购企业而支付的溢价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GG4FS (2)“相得益彰”测试,收购必须能为股东带来他们自己无法创造的好处。仅为企业利益而进行的多元化并购不能增加股东的财富。资产剥离也只能产生一次性的好处,并不能为长远投资打下良好的基础 `Gg,oCQg 8.尼尔·胡德和斯蒂芬·扬/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 tt&{f <*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几乎没有遇到当地企业的有效竞争,跨国公司反而以其垄断力量,在东道国市场设置各种进入障碍。上述分析事实上阐述了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在克服东道国市场进入障碍方面的重要作用。 eV9,G8 9.科斯和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理论 R,l*@3Q 从经济组织形式来看,战略联盟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科斯和威廉姆森从交易费用理论出发,认为企业组织的存在是对市场交易费用的节约,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组织。战略联盟属于“中间组织”,联盟内交易是既非企业的,因为交易的组织不完全依赖于某一企业的治理结构;亦非市场的,因为交易的进行也并不完全依赖于市场价格机制。战略联盟的形成模糊了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具体界限。 S""F58H n 10.迈克尔·波特/基本战略 w,1*dn 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把竞争战略描述为:采取进攻性或防守性行动,在产业中建立起进退有据的地位,成功地对付五种竞争力,从而为公司赢得超常的投资收益。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波特归纳总结了三种具有内部一致性的基本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
dI&0Z 11.克利夫·鲍曼/“战略钟”模型 k5X-*^U=V} 12.研发技术获取途径选择依据模型 K:$GmV9o 获取企业外部的研发技术还是在企业内部开发研发技术的决策指南: MdnapxuS (Kw%fJT 是内部研发还是外部获取,从上述二维模型可以看出,要跟着技术、市场的步伐走。 QwnqysNx4 13.阿姆斯特朗/人力资源管理定义 $%1oZ{&M 阿姆斯特朗对人力资源管理作了如下描述:它是取得、开发、管理和激发企业的关键资源的一种战略性和一贯性方法,企业借此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目标。 F~GIfJU 14.彼得一圣吉/五项修炼 YCG$GD (1)独立办学培训模式 :?gp}. (2)联合型培训模式 h\6 t\_^\ (3)全面委托型培训模式 bc6|]kB: (4)“学习型组织”培训模式,即以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Senge)提出的“五项修炼”为基本原则的培训模式 #,SPV& 15.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 Rz<'&Z>; 霍兰德认为,最为理想的职业选择就是个体能够找到与其人格类型相重合的职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个体容易感到内在的满足,最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FM}"g<8 16.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 \5#
eBJ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于1969年在其《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的观点,并阐述了这一经典理论。 SS&G<3Ke 17.施恩/“职业锚”理论 ?{1& J9H 施恩认为,雇员个人及其职业锚不是固定不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将停止变化和发展。施恩提出五种类型职业锚: EiPOY' (1)技术或功能性职业锚 @n$/2y_. (2)管理型职业锚 NC"X{$o2 (3)创造型职业锚 ^aqBL (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 DNRWE1P2bg (5)安全型职业锚 T9Y
rB 18.金斯伯格、萨柏、格林豪斯/职业发展周期理论 cZ,}1?! 19.企业生命周期模型 G4EuW *~ 20.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搭配矩阵模型 6^ ,;^ 21.财务战略矩阵模型 Nfd'|# 22.信息系统开发框架模型 I7;|`jN5K 23.海默/垄断优势理论 !!)NER-dv (1)垄断优势理论是在批判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关于各国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这一假设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海默主张利用产业组织理论来解释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即从不完全竞争或寡头垄断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p%+'iDb (2)海默和金德尔伯格认为,是市场不完全导致了对外直接投资。跨国企业在不完全竞争下取得了各种垄断优势。垄断优势理论还试图解释美国企业选择直接投资,而不是出口和许可证交易方式来利用其垄断优势的原因。 PSU}fo 24.索思阿德和艾萨德/区位理论 :f0
#4'f 1953年,索思阿德提出区位理论,用以研究国内资源的区域配置问题。后来,艾萨德等用此理论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区位理论认为,市场不完全性不仅存在于一国市场上,同样存在于国际市场上。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会导致各国之间的市场差异,即在生产要素价格、市场规模、市场资源供给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如果国外市场这些差异为准备投资的一国企业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企业就会发生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区位优势的主要因素有生产要素、市场定位、贸易壁垒、经营环境等。区位优势理论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SSkCw 25.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6pVt_f0/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从技术创新人手,分析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与产品寿命周期的关系。事实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将垄断因素与区位因素结合起来的动态分析。 nR,Qq
IFFw 与本书第二章“产业环境分析”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有所不同,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角度进行考察,他认为,企业的各种优势最终体现在产品上。随着产品寿命周期阶段的变化,企业产品生产的地域也会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以寻求最佳的区位优势,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 NqN}] nu6 弗农随后的著作修正了他最初的理论,而强调了跨国公司的寡头垄断行为,以弥补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弗农的寡头垄断产品周期理论将国际生产要素组合与寡头垄断市场特征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国际投资决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4rXZN0 26.巴克利和卡森/内部化理论 x.q "FXu 为了寻求对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解释,1976年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发掘了科斯在1937年对企业的起源和均衡规模提出的内部化理论。 \|
'Yuh 内部化理论是从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理论发展起来的。在巴克利等新创的内部化理论中,市场不完全并非是指规模经济、寡头垄断或关税壁垒等,而是指由于某些市场失效,以及由于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增加。 &Y2Dft_K 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理论的区别在于,内部化并不是给予企业特殊优势的这种财产本身,而是指这种财产的内部化过程给了跨国企业以特有的优势。 6&"GTK 27.邓宁/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rotu#?B (1)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1976年,英国里丁大学教授邓宁首次提出了综合理论学说。以后,邓宁又多次发表论文,系统阐述“综合主义”理论,并将其动态化,从而形成了至今仍然是对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影响最大的理论框架。 ]4,eCT (2)邓宁的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可以概括为一个简单的公式: TV?MB(mN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 =DXN`]uN (3)邓宁还指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所具备的不同优势,分别采用不同的国际经营方式。 Eg_ram`\R 28.海默/论跨国企业的寡头垄断反应行为 OyIIJ!( 对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向或交叉直接投资来说,海默认为,必须利用寡占反应行为来加以解释。海默所说的寡占反应行为是指各国寡占企业通过在竞争对手的领土上建立地盘来加强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海默认为对向直接投资只是国内寡占竞争行为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但基础仍在于各国企业所拥有的技术等垄断优势,各国企业在技术、管理及规模经济方面的相对优势决定了直接投资的流向及多寡,决定了一国是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国还是主要的直接投资接受国。海默对跨国公司寡占反应行为的解释只是作为垄断优势理论的补充。 1-sG`% 29.尼克博克/“寡占反应理论” E_#?;l> 尼克博克沿着与海默不同的思路,对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新的解释。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由寡占行业少数几家寡头公司进行的,它们的投资又大多在同一时期成批发生。由于这个特点,尼克博克认为,垄断优势理论不能作为全面解释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必须用寡占行为理论加以补充。 &[5pR60 尼克博克将对外直接投资区分为“进攻性投资”与“防御性投资”。 OgCz[QXr_ 30.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 m(^nG_eX 1990年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试图对能够加强国家在产业中的竞争优势的国家特征进行分析。他识别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4个决定因素,并以钻石图来显示。 Am"&A
pK 31.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类型 U<6+2y P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基本上有四种类型,即国际战略、多国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与跨国战略。这四种战略可以通过“全球协作”的程度和“本土独立性和适应能力”的程度所构成的两维坐标上体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