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6132
- 学分
- 16242
- 经验
- 2562
- 精华
- 49
- 金币
- 0
|
C) "|sG 第三章战略选择 \#; -C<[b ;/8oP ;X2 XABI2Ex -6KGQc}U 1.安索夫/密集型战略(安索夫矩阵模型) aGY F\7 2.彼德斯和沃特曼/市场渗透战略(坚守阵地) Q@-7{3 把这种集中战略称为“坚守阵地”。这种战略强调发展单一产品,试图通过更强的营销手段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6{r^
3Hz 3.安索夫/多元化战略 $Z;?d@6yI 安索夫认为:“在任何经营环境中,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认为自身能够不受产品过时和需求枯竭的影响”。这个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由于市场变化是如此迅速,企业必须持续地调查市场环境以寻找多元化的机会。 //}[(9b'\ 4.汤普森/对企业或业务状况的判断 Cq,ox'kGl 汤普森(Thompson J.L.)于1989年提出了一个详尽的清单,这一清单对于增强对企业或业务状况判断的能力会有一定帮助。 ;h"?h*}m!\ (1)分析企业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以及今后利润和发展趋势 ,S i23S\ (2)分析产品或者单位的当前市场状况,以及竞争优势的机会 t3)nG8>
) (3)识别腾下来的资源应如何运用 '<C I^5^ (4)寻找一个愿出合理价格的买主 [fU2$(mT+ (5)放弃一部分获利的业务或者一些经营活动,从而提供资金投资在其他可能获利较大的业务是否值得 RqIic\a
D (6)关于成本问题 XHu2G t_ (7)准备放弃的那部分业务在整个公司中所起的作用和协同优势 4S]`S\w (8)用其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现有顾客需求的机会 u8A
u ` (9)企业降低分散经营的程度所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 b1}P
3W (10)寻找合适的买主 4u
zyU_ 5.迈克尔·波特/退出障碍 TB
gD"i-
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阐述了几种主要的退出障碍: /f9jLY+ (1)固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 y+XB (2)退出成本 z6K"}C% (3)内部战略联系 1YA_`_@w (4)感情障碍 VR/>V7*7@ (5)政府与社会约束 4 }l,F 6.格鲁克/企业总体战略选择图 U'nz3 7.迈克尔·波特/并购“吸引力测试” 9LkP*$2"M< 避免决策不当的并购,波特的“吸引力测试”提供了一个分析思路。他认为,收购不可能改变由于行业结构缺陷而导致的长期无利润的局面。由于成本原因,理想的收购应该发生在一个不太具有吸引力但能够变得更具吸引力的行业中。波特提出了两项测试: c D+IMlT (1)“进人成本”测试,事实上,通常有吸引力的行业往往需要较高的进入成本。为收购企业而支付的溢价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S[8w9q (2)“相得益彰”测试,收购必须能为股东带来他们自己无法创造的好处。仅为企业利益而进行的多元化并购不能增加股东的财富。资产剥离也只能产生一次性的好处,并不能为长远投资打下良好的基础 %/:{x()G
8.尼尔·胡德和斯蒂芬·扬/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 %:/_O*~)Yg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几乎没有遇到当地企业的有效竞争,跨国公司反而以其垄断力量,在东道国市场设置各种进入障碍。上述分析事实上阐述了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在克服东道国市场进入障碍方面的重要作用。 p*rBT,' 9.科斯和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理论 CqUK[#kW( 从经济组织形式来看,战略联盟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科斯和威廉姆森从交易费用理论出发,认为企业组织的存在是对市场交易费用的节约,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组织。战略联盟属于“中间组织”,联盟内交易是既非企业的,因为交易的组织不完全依赖于某一企业的治理结构;亦非市场的,因为交易的进行也并不完全依赖于市场价格机制。战略联盟的形成模糊了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具体界限。 a r#p7N 10.迈克尔·波特/基本战略 J>P{8Aw 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把竞争战略描述为:采取进攻性或防守性行动,在产业中建立起进退有据的地位,成功地对付五种竞争力,从而为公司赢得超常的投资收益。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波特归纳总结了三种具有内部一致性的基本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aR8fU 11.克利夫·鲍曼/“战略钟”模型 (L?fYSP! 12.研发技术获取途径选择依据模型 @'DfNka 获取企业外部的研发技术还是在企业内部开发研发技术的决策指南: ;wfzlUBC Z4Nl{
6 是内部研发还是外部获取,从上述二维模型可以看出,要跟着技术、市场的步伐走。 Eg?6$[U`8< 13.阿姆斯特朗/人力资源管理定义 9&=~_,wJd 阿姆斯特朗对人力资源管理作了如下描述:它是取得、开发、管理和激发企业的关键资源的一种战略性和一贯性方法,企业借此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目标。 b:Lp`8Du 14.彼得一圣吉/五项修炼 [e
)j,Q1 (1)独立办学培训模式 bmEo5f~C! (2)联合型培训模式 lK%pxqx (3)全面委托型培训模式 Y?2I
/ (4)“学习型组织”培训模式,即以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Senge)提出的“五项修炼”为基本原则的培训模式 Vc3tKuMsiX 15.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 *f:^6h 霍兰德认为,最为理想的职业选择就是个体能够找到与其人格类型相重合的职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个体容易感到内在的满足,最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B7X~t>8a 16.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 jd$uOn.r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于1969年在其《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的观点,并阐述了这一经典理论。 'w`:p{E 17.施恩/“职业锚”理论 Gw*n,*pz 施恩认为,雇员个人及其职业锚不是固定不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将停止变化和发展。施恩提出五种类型职业锚:
c<j2wKz (1)技术或功能性职业锚 -y{o@ (2)管理型职业锚 gR
uNC=sR (3)创造型职业锚 q&S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