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资金  yo^M>^P\N  
    1.比较本年与上一年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期末余额,有无重大变动。 1EiSxf  
    2.计算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比较本年与上年的数据。 jEMnre3/  
   3.一般现金期末结存数额较小,其他货币资金的数额也不会很大,票据保证金如果计入其他货币资金,应结合应付票据进行分析,一般占期末应付的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的30%-70%。 2,'~'  
    4.结合应收票据的增减变动分析期末结存资金的合理性。 T0|hp7
WM  
    5.结合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以及销售收入分析收入是否形成了现金流入还是较多的采用债权结算。 dC>
[[_  
    6.分析各月间的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是否有重大波动,结合物资采购、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进行分析。 4LXC;gZ  
    7.分析各月末货币资金的结存量,比较有无重大变动。 `}.jH1Fx/m  
    8.比较本年与上年收入、支出现金的数额以及各月间的发生额 #kQ1,P6,(  
    9.计算银行存款年度间的平均余额,复核利息收入。 {
Ri6975  
    货币资金的分析性测试旨在关注其他科目审计中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另外应结合现金流量表的列报进行逐项分析。 jI/#NCKE  
    二、短期投资 C[R|@9NI  
    1.计算期末短期投资占资产的比例,股票投资占资产的比例,分析资产的风险性。 %t*KP= @  
    2.比较短期投资总额以及短期投资类别构成的期初、期末的变动,分析投资决策的合 -J":'xCP!  
    分析期末短期投资是否符合流动性以及有明确市价的条件。 O%s7 }bR3  
    3.注意本期减少的短期投资形成及处置价格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关联方之间转移投资或关联方非关联化的现象。 >1BDt:G36  
    三、应收账款 lK Ry4
~O  
    1.比较本年的应收款项余额与上年末的期末余额,是否有重大的波动。 -[}Ah NYK  
   2.比较本年与上一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是否存在较大幅度的变动。如果在结算方式以及信用政策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动,该指标亦无重大变动。 HC!5AJ&+}v  
    3.比较本年应收账款的增减与销售收入的增长比例。 ^^z_[Ih  
    4.分析期末应收账款的账龄以及账龄变动,是否存在不良资产和账龄变动的合理性。 AB+HyZ*//  
   5.分析期末结存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明细户,是否存在经营上无关的往来单位以及和报表单位存在密切关系的单位。 HuLvMYF  
   6.分析本年各月间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结合收入的形成以及货币资金的流入进行分析,关注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否存在债务重组的发生。 b?,''t  
    7.分析应收账款的余额与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本年与上年以及本年各月之间的变化。 BN1,R]	*;  
    8.分析坏账准备与营业收入、应收账款的比率 M#}k@
;L3  
    9.分析坏账损失与营业收入、应收账款的比率 h^v+d*R
N  
    10. 分析各明细户的期后收款情况 O^Y@&S RrQ  
    11. 分析主要客户并与销售收入进行比较,比较本年与上年主要客户上发生的重大变化。 G?+0#?'Y  
   四、应收票据 BD2Gv)?g  
    1.结合收入的结算方式,分析期末应收票据结存的合理性,直接收款、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以及应收票据和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 nTv^][  
    2.比较应收票据的实际收款期与票面收款期。 T
s9go  
    五、其他应收款 ?>Bt|[p:s)  
    1.了解其他应收款各明细户的性质,分析期末结存金额的款项性质; 7Vo[zo  
    2.按款项性质统计期末结存金额并与上年数进行比较,关注异常变动; 3[UaK`/1C  
    3.重点关注关联方、主要领导者、期末结存金额较大以及款项性质异常的明细户; RPw1i*  
    4.关注资金往来以及提供借款的单位,检查有无违规占用资金以及未计算相应资金利息收入的情况; m`&6[[)6~  
    5.分析与关联方之间年度内发生额很大但期末结存金额很小的情况以及11月末结存金额很大但年末结存金额很小或已结平的明细户。 %Y=
   
    六、预付账款  AzMX~cd  
    1.结合本年物资采购额以及资金结算方式、货物的市场供应状况,分析期末是否存在预付款行为 ^tL]QE?|  
    2.比较本年与上年预付账款余额有无重大变化。 C]a iu  
    七、待摊费用 8;i'dF:)  
    1.逐项了解待摊费用期末余额的构成及合理性 )1/J5DI	@8  
    2.测算待摊费用的摊销是否正确,分类是否正确。 QfV:&b`  
    3.比较本年与上年余额的重大变动,应为新增未摊销项目的余额。 Zt	\3y	  
    八、长期投资 'tDVSj  
    1.比较本年与上年投资的增减变动以及分类的变动 8Xa{.y"  
    2.按照附注的披露要求检查投资的合理性,投资的增减变动以及收益处理的正确性。 G&q@B`I
  
    3.关注有无长期未收回利润的投资项目以及不正常投资(如收益极少但还持续增资以及通过往来款发生非正常资金往来的项目)。 uQl=?085  
    4.结合行业发展以及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分析投资收益的合理性以及投资价值的合理计价。 \Icd>>)*  
    九、固定资产 _^h?JTU^  
    1.比较本年的固定资产原价和上年数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能力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 ^Sc48iDc  
    2.本年主要生产用设备的产能与本年新增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g$U7bCHG  
    3.本年增加设备与预算之间的吻合程度  U]Fnf?(  
    4.本年新增大型设备与在建工程结转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6FPiASbS  
    5.本年新增设备与主要耗材、动力、修理费、保险费之间的对应关系 %'MR;hQsd8  
    6.本年和上年销售收入、生产成本与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是否发生重大变动 w|U7pUz  
    7.本年减少的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清理之间的对应关系 NchEay;`  
    8.累计折旧占固定资产原价、本期折旧占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与上年间的变动 6$G@>QCBS  
    9.固定资产各月间的增减与累计折旧的计提之间的对应关系 $-uMWJ)l  
    10.各月间累计折旧的计提与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之间的关系。 DI\^&F)3T2  
    十、在建工程 Bgs,6:  
    1.比较本年在建工程的余额与上年数的变动; i9^m;Y)^I  
    2.分析上年未完工程本年完成情况,并于固定资产增加结合比较 Zr|\T7w	3  
    3.分析本年新增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与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进行比较,对已完工项目结合固定资产分析; qf*e2"
~v  
    4.分析本年增加工程项目的支出是否异常(与预算及批准的投资计划比较),资本化利息是否符合要求,结合借款项目分析。 m }\L i]  
    5.关注工程物资的类别与存货是否有明显的界限划分,期末预付款是否存在异常 D
26A%[^O  
    6.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与完成进度以及工程预算是否成对应关系。 *#Iqz9X.Y3  
    十一、长期待摊费用 o(YF`;OhvS  
    1.比较本年与上年的增长变动,一般应呈减少趋势。 "|GX%>/  
    2.分析本年摊销数与上年摊销数以及原始金额/摊销年限*本年摊销期之间的关系 to#T+d.(v  
    3.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资产的定义以及企业会计制度及补充规定对长期待摊费用的规定 nXW]9zC"/  
    十二、其他资产 |DUOyQ  
    1.分析项目构成是否符合定义 i%otvDn1  
    2.结合或有负债、借款等的审计分析是否有遗漏的资产未填报 U=N]XwjVK<  
   十三、借款 W;T(q~XK  
    1.比较本年借款与上年借款余额的增长 d[&Ah~,  
    2.计算借款占权益的比例,借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一年内到期的部分)、借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分析企业是否存在持续经营的怀疑 O7xBMq
Mf  
    3.计算借款的平均余额,分析借款费用的合理性 =UV=F/Af^  
    4.比较本年新增借款与上年数的变化 iI@(Bl]  
    5.分析本年增加的长期借款与在建工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1[Q?e4,0  
    十四、应付票据 ?>iZ){0,  
    1.比较本年与上年的增减变动 eB5<N?;s	  
    2.结合本年物资采购、结算方式,分析期末结存的合理性 yHxi^D]  
    3.结合银行存款中的票据保证金的期末结存数分析银行承兑汇票的合理性 u4~(0  
    十五、应付账款 70E@h=oQ  
    1.比较本年与上年的增减变动 J
Sms
\  
    2.计算存货、销售成本与应付账款之间的比率关系,比较本年与上年数间的差异 oI9-jW  
    3.结合现金流量,分析实际支付现金,结存余额,以及非现金资产抵债等其他方式结算应付款的现象有无披露 &\Yd)#B/  
    4.比较各月之间应付账款的余额变动,并和当月采购量进行核对,计算支付比例,注意有无重大变动 eQsoZQA1  
    5.应付账款的增加、预付账款的减少及存货采购的增加应大致相同 ZowPga  
    6.分析结合预付账款分析期末结存的前十名、全年发生额的前十名、比较本年与上年在采购方面有无重大的变动。 O;RNmiVoq  
    7.结合收入确认及销售结算,分析有无对销对购。 baib_-$  
    8.分析本年暂估及期后支付,期后入账的应付账款 % ^&D,  
    9.分析应付账款的账龄情况,注意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 6'JP%~QlS  
    十六、预收账款 $F~hL?"?  
    1.比较本年与上年的增长变动 	l]mn
4cn3  
    2.比较主要客户的期末余额与上年间的重大变动 qR8	BS4q_p  
    3.结合收入的增减变动,并核对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之间的变动 7.(v
og"I)  
    4.分析各月间的变动,重点分析期末前两月的增减变化 F>rf
cW2  
    5.分析预收账款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对应关系。首先应将成本转化为产值,在确定预收比率,判定其合理性 ~f[91m!+  
    十七、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 hP=z<&zb/  
    1.比较本年与上年末余额及发生额的增减变动 mG+hLRTXP  
    2.分析各月之间的工资费用的增减变动 OuU ]A[r  
    3.分析工资费用与成本、制造、管理、营业费用之间的钩稽关系 Clzz!v  
    4.取得平均人数以及平均工资水平,估算全年工资费用的合理性 BX
X1G  
    5.测算单位产品包含的人工与上年有无重大变动 
+( V+XT  
    6.比较制造费用以及管理费用中的工资与上年有无重大变动,分析变动的原因是否为人数变动、工资率增长或是绩效考核导致 ATf{;S}  
    7.测算福利费、职教、工会以及社会保险费计提的合理性 .E0*lem'hE  
    8.了解期后支付工资的情况,有无未入账的工资费用 Ujss?::`G  
    十八、应交税金 }NETiJ"6  
    1.分析本年应交税金的增加额与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 l|K`'YS!<{  
    2.分析期末结存未交税金与期末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  U4,hEnJBT  
    3.结合收入测算税金计提的正确性 gfAVxMg  
    4.分析原材料发出及库存转出与进项转出和销项之间的对应关系 M^~  
    十九、其他应付款 T(6B,  
    1.比较本年与上年之间有无重大变动 k<\]={|=  
    2.了解余额构成以及本期发生额的款项性质,有无重大异常 aoS]Qp  
    3.比较各主要明细户的余额变化,关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款项性质以及融资性质的款项 |cq%eN  
    4.分析其他应付款的账龄变化,注意长期挂账的其他应付款项 1@A*Jj[R%
  
   二十、预提费用 ~*uxKEH  
    1.分析本年与上年之间有无重大变动 m#(ve1E  
    2.了解预提费用的项目构成 Ow7I`#P  
    3.结合财务费用,借款,分析期末结存的合理性 c}g:vh  
    4.分析预提费用的期初数、本期增减变动以及期末数,注意有无长期为结转的费用 d
3}'J  
    二十一、所有者权益 5zsXqBG	  
    1.股本一般在不涉及资本变动的情况下,应无变动 $;t#pN/`  
    2.资本公积应逐项分析,注意拨款转入以及其他资本公积形成的合理性  N0G-/  
    3.结合关联交易的审查,分析关联交易差价的合理性 2\=cv  
    4.结合股权投资,分析股权投资准备形成的合理性 }V
%b  
    5.注意资本公积转赠资本应符合法规的要求 Y&_1U/}h  
    6.法定盈余公积与法定公益金之间的比例对称 hy|X(m  
    7.未分配利润与期初审定数的衔接 2F#R;B#2  
    二十二、收入 _G5MQ%z  
    1.比较本年与上年收入总额的变动,结合产量、销售的宏观形式分析其合理性 IWcYa.=tZ  
    2.比较本年各月之间收入的变动情况,比较本年与上年各月之间收入的变动情况,注意季节性变化、行业总体形式以及当年发生的特殊事项对收入产生的影响 me`(J y<  
    3.按类别、地区比较收入的变动,比较收入的总体构成与上年的变化,比较各品种的销售状况与收入构成的对应关系 )SYZ*=ezl.  
    4.分类汇总销售的主要客户,比较本年与上年的重大变动 wuTCdBu6hU  
    5.结合存货的各月产量,发出数量,结存数量以及销售的入账数量进行分析 iXDQ2&gE*  
    6.计算各品种的毛利率,比较本年与上年的重大变化。毛利率的变动=(1-上年毛利率)*(1+成本变动率/1+单价变动率━1) P
=9Zm  
    7.列示各主要产品各月间的加权销售单价,以及选择主要客户计算其销售单价,关注计价的合理性 O[fgn;@|  
    8.结合各月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的发生额与余额分析收入的合理性 DeTZl+qm1E  
    二十二、成本 _;+N=/l0  
    1.比较本年的成本与上年的增减变动,结合收入的变动趋势 |_;Vb  
    2.计算主要产品的毛利率进行比较,在产量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下,该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Ll  
    3.结合生产成本的审计,分析主营业务成本的合理性 D?_#6i;DJ  
   二十三、费用 |79!exVMBp  
    1.比较本年与上年的费用变化 c=p @l<)  
    2.计算费用的构成比重,与上年进行比较,比较增减变动率以及增减变动额 l7r!fAV-f  
    3.比较各费用项目本年各月之间的变动有无异常 '3@WF2a	  
    4.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逐项比较,固定成本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变动成本应与产量的变动呈比例关系 d/ OIc){tD  
    二十四、存货与生产成本 GX
lFS#`  
    1.比较本年存货各类别的构成与上年是否存在重大变化 S
Yvifgp  
    2.比较本年存货采购与上年存货采购的变动(指增加额),并结合产量,销量进行分析 kM?p >V6  
    3.比较本年与上年存放地点、产品、区域的采购额 M('
cG  
    4.比较存货的主要采购项目的采购数量,采购单价,注意比较采购价差 S:"t]gbF =  
    5.比较主要供应商的改变以及由此导致的财务影响 +xlxhF  
    6.结合物资采购分析原材料入库的合理性,注意入库数量及入库价格的正确性 :=tPC A=  
    7.计算原材料的发出,编制发出汇总与生产成本耗用进行比较 ; (+r)r_  
    8.计算单位产品的成本构成,与上年比较有无重大变化 <`q|6XWL  
    9.计算单位产品的单耗,与上年进行比较 0Fh*8a}?b  
    10.计算单位产品耗材的价格差异,分析成本变动的合理性 (dF4F4`{  
    11.与独立部门料、工、费的用量记录进行核对 Mr(~
*  
    12.比较新增产能与产量增加之间的对应关系 *<! W k\  
    13.成本项目与相关项目之间的交叉钩稽核对 VPTT*a`  
    14.比较各月之间成本项目的变动,注意重大的增减幅度 , &HZvU&  
    15.完工数量与产成品的入库数量应相互核对,产成品的发出数量应与销售进行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