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42阅读
  • 18回复

[知识整理]审计精讲班知识点整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3-09-03
审计第一次课
一、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两项
1、合法性:对规则的遵守,有明示的有潜在的,有显性的有隐性。
第一,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第二,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解释公告、相应的专家意见;第三,证监会的有些规定(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第四,行规(例如,中型企业内控差,大型企业内控好,小企业内控不好,微小企业内控好),商业惯例(例如,外资企业,中资企业过端午节,中资企业做“预计负债”发东西,外资企业放在12+1 +2 年薪里)。
2公允性:最核心的概念
对原则的反动:例如,考试总分100分,60分及格,60分叫合规或100分叫合规,公允是40,可以错40,错40的范围内,行话叫公允的,可容忍的误差
审计第一件事做什么?
找到被审计单位的声明。
要是让我找,是相关服务业务,不是鉴证业务
鉴证业务:他先说,我再说。他说我是好人,审计说你就是好人,肯定意见。他说我是好人,审计说你不是好人,否定意见。他说我是好人,审计说是好人,但是xxx,保留意见。
一张纸盖了一个章,本所认为太平湖有800只王八——认定
审计:对被审单位的认定进行再认定的过程。(目标与对象是一个东西)
二、业务的承接
接受委托之前,要做所谓的评估。
首先,要评估找我干这个活的目的,是否具有合理的解释,有没有合理的目的
其次,专业胜任能力:CPA 事务所有哪些能力
第三,评估独立性(8-10分,案例形式,怎样判断独立性)会计中叫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第四,签订业务约定书(1分)碰到未尽事项,友好协商——只有事务所可以承接业务,CPA个人不可以单独承接业务
三、业务委派
1、首先考虑独立性——独立性的第二次评估
2、委派的人员有能力(例如,上市公式,派水平差点的,上市公司一般比较规范;小企业,从没见过的,派水平高的。)——点将
这个人称为“项目负责人”,如果项目很大,一般叫“项目合伙人”
项目合伙人成立项目组,挑选项目组成员,正式员工和实习生统称项目组成员,出去之前人手一个小册子——审计计划
审计项目组负责人在审计开工之前要编制审计计划,审计计划要经过高一级别的人进行复核之后,在审计小组成员出来之前下达至每个成员,知道每天干什么。
质量控制准则,审计需要什么样的人,第一条就是人力资源。
对风险的评估问题,成本效益。采用抽样审计,抽样有风险。抽样一定要看清属性。
信赖过度or信赖不足
审计的具体目标——13
存货:800    是否存在   是否多    是否少     东西是我的吗    金额对不对 计价 分摊 有没有抵押 披露
800说成900——高估  900说成800——不完整
第一个盘点,第二个看看是不是客户的,希望对方有良好的内部控制。资产所有权。
通过抽查10%是查出来的,90%是推断的——审计抽样
声明800只,我只查出700只,无保留意见。如果我只查出500只,无保留意见。(错了是可以忍受的,可容忍误差)
现金讲好100万,查出只有99万,否定意见。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先有框架,每章相当于往里添钻加瓦,最后结果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计划——审计取证——风险导向审计,取证过程中先做风险评估——然后风险应对——之后怎样落实到具体过程中,具体到循环审计
审计中间一定要有大的框架,怎么讲都不要离开这个框架。
审计的一个经线
第一,基本技能(人才的选拔问题)。基本知识的训练。审计中的基本准则。从事这个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至少是大专毕业。
第二,还要有职业道德。审计必须具备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三,审计质量准则:都要遵守
第四,后续教育。定期回来开会讨论新情况
规范这个经线的:
第一,审计准则;第二,质量控制准则;第三,职业道德准则;第四,后续教育。
审计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个过程中一环套一环,一开始是走马观花,先看框架,不要看太仔细了。中间不懂不要紧,先要抓框架,框架很清晰,方向很好。
审计中档案的保存:平时不大用的是永久保存的,天天看的是不会保存的。
前面一张纸是审计业务约定书,后面一张纸是审计报告。不管好不好都要出审计报告。
体系
第一章 职业特点 CPA存在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之后导致的委托代理
委托代理主要解决3个问题:监督;激励;剩余损失的分配
职业形成:标志1853 苏格兰威尔士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成立,现代CPA职业的起点
1966美国  定义审计:是个系统的程序
1、过程中首先找到审计的主体(第一个,审计机构;第二个,审计人员)
审计机构有3种表现方式(三驾马车):第一,中国的国家审计署,各省市的审计厅,审计局,行政单位——政府审计;第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组织——民间审计、社会审计;第三,内部审计,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2分左右)
借力:专家意见,内部审计
2、主体找好以后6个真诀: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收集证据
取证有两个限定词:
充分——代表量;
适当——与目标相关联,又有相关和可靠  10分左右)  也就是方法对不对
例如,第一次上课,点名,100人,来了30人或来了120人,怎么把人查出来,以大的为起点去查,如果100人,来了30人,点名字;如果来了120人,问叫什么名字,答不上来,出去。(每年必考一道题)觉得哪个大以哪个为起点去覆盖,溢出来的就是多出来的。
现在开始牢记
一边是审计目标(13个),一边是方法(7个),要对应。
三种考试题:
第一,一种方法对应一种目标,或一个目标对应一种最佳方法。
第二,一种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目标(多选题)
例如,CPA考过了,在单位地位高了,在家里地位高了
第三,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方法
      例如,考CPA,有人自己学,有人抄,有人买试题
3、并将其与既定的标准进行对照
四个层面:法律(人大)、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规章制度(国部委);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解释公告;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的相关规定;行业惯例
判断其相符的程度,多多少少有不相符的地方。
4、然后确定审计报告的类型,传达给有关用户
事务所到底能做哪些业务?
CPA可以做两件事:第一,鉴证业务;第二,相关服务业务。
什么业务可以界定为鉴证业务:五要素同时具备——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
对相关服务进行改造,使其符合五要素
鉴证业务分为(根据保证程度):审计(合理保证)、审阅(有限保证)、其他鉴证业务(对未来或会计报表有间接关系)
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验资,特殊目的的审计(分立、合并)
根据审计对象: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效果、效率);合规性审计
主要讲通用财务报表审计
审计方法
早期会计只有账项,无报表
第一阶段,对象是账项,目标是账项审计,最早是自己查自己——制度审计,对象:账项,目标:防止舞弊,检查错误
第二阶段,账项放在一张纸上,资产负债表(当时无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审计,对象:资产负债表,目标对资产负债表的公允性(当时没有规范就没有合法性)
第三阶段,定期计算利润成为必要,开始有利润表,形成报表体系,公司变成公开之后,社会稳定,对外筹资,必须按照相同的标准,要有规范——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公允性和合法性
详细审计——抽样审计(抽多少、怎么抽)内控好的,少抽,内控差的,多抽,叫制度基础审计,抽样要看对方内部控制好坏
控制环境有问题,这种情况下,内控好没用,最早的舞弊都是下面人干的。
例如,停车收费,每小时10元,人工收费,10小时,100元,票不要,停一天给对方个人50,原来的舞弊都集中在具体的操作人员;现在一杆一车,计算机化,现在舞弊计算机程序改了。
根本不在内部控制本身,而在控制环境。
——风险导向审计,就看大环境
要知道哪里存在风险,文化、背景、风险领域直接决定审计方向。
风险导向审计大题中必考,最后一道大题一般是风险导向审计。小题一般是制度基础审计(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
6.3审计 &HtTh {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终点是审计报告,起点是该不该接受委托。 |q z%6w=  
A财报的声明 B找出声明的证据,其特征是充分和适当 C看其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a会计标准b审计准则c专家意见d解释公告e良好的内控f行业惯例)判断相符程度以及证据是多少出具审计意见 beSU[  
独立性是三位一体的概念a审计主体b审计对象c审计目标(这三个其实是同一个东西,例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一个东西,都是反映企业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Rd|8=`)  
8@RtL,[d  
教材体系安排:首先讲这个职业,第一章,然后讲这个职业面临的风险,出现风险怎么规避,如果规避不了怎么办,然后要规避风险怎么办,第二篇,职业道德,要十分高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业务层面遵循审计的规范,就相当于第三篇,然后就出去干活了,循环审计,最后审计报告。 > >KCd  
+-,iC6kK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8jQqi1  
为什么CPA会陷入法律纠纷,陷入了怎么办,不陷入有几种情况 [m%]C  
&b7_%,Bx4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环境 5;,h8vW  
CPA的法律环境:都是对方惹的祸,但是并非都是对方的错(替罪羊理论) b6p'%;Y/  
当一个企业发生了危机困难,出问题的时候,最典型的是经营失败,更多找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是没有权限的,仅仅是个中介机构,出了问题没人保护。政府审计有审计署,内部审计也有头。只有事务所是一张嘴巴,你不改我改,你改我也改。对方错了,你不改,我改审计报告,改成否定;对方改了,我把否定改成无保留,不大听话改成保留意见。 ivyaGAF}+o  
当企业经营失败,通常将责任推给了CPA,这中间隐含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审计风险。例如,对方账做对了,我查了半天说你做错了,出具了否定意见,这不是审计风险,误拒风险不是审计风险。对方做错了,我没查出来,叫审计风险。换言之,如果对方不干坏事,我做错了,都没事;对方做错了,我没查出来,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叫审计风险。 RB BmGZ  
对方干坏事——都是对方惹的祸 (z?j{J  
如果我查出来就没事了——但是并非都是对方的错 JodD6 ;P  
e =r  b  
自己哪些事没做好:第一个,违约了,没干好,讲好存货监盘,没时间,人手不够,地方太远不爱去;第二个,过失,又分为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大家都认为重要的没查出来是重大过失,一般过失常常有,怎么区分一般过失还是重大过失,界限十分难以把握,一般有两个标准:重要性(例如,高考把身份证忘了,这个不可饶恕,这肯定是整个事件中的关键事件,如果是笔少带一只,这个还可以忍受,笔没带,这都没有问题,在考场上还可以实行替代程序,谨慎的会带2-3只,可以借。什么叫重要:这个项目的差错会影响到别人的重大决策判断)和内部控制(例如,考前,爸妈会说身份证带了没有,闹钟定好了没有。大家都认为重要的应该要有内部控制。乘车,看看那身份证带了吗,车票有没有,这叫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自身有个评估系统。)以这两个标准来判断重大过失,隐含的意思就是CPA通常情况下不存在重大过失,这是CPA减轻责任的一个重要借口。如果内部控制串通作弊,这不是我责任;第三个,舞弊,明明知道对方造假,跟对方一并造假,明知道对方有问题,不报出来,销毁工作底稿。这三种情况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卷入被审单位的法律纠纷中。(考试多数考过过失) " 0m4&K(3,  
z?( b|v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VCJOWU EO1  
真的涉及法律责任,应当有哪些 $EX(-!c  
第一,民事责任:赔钱 -V;BkE76  
第二,行政责任:CPA——吊销证书,多少年之内禁止准入;事务所——行政处罚,吊销执照,没收违法所得 !a-B=pn!]  
第三,刑事责任:判刑 @BF1X.4-+  
ODhq `?(N  
相关司法解释(8分) c?u*,d) G  
背景:告事务所不受理,没有标准,审计准则只是行业的标准,司法部不认,那只是家法。97年针对验资出53号函做出规定,07年出56号,审计准则具有法律地位,显著提高了法律地位。 X6 N&:<  
1、什么情况下人民法院受理涉及事务所的诉讼:审计业务活动,不实报告,并致使利害关系人遭受损失的事情。 Y]](.\ff  
①审计业务:P17 四项:通用财务报表审计,合并、分立、重组,验资,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仅限于审计业务活动) 4e#$ -V   
②不实报告:第一,执业的原则底线P17——没有执行审计准则,而且审计准则要经国务院财政部批准;第二,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只有30,写了80,高估50,不实。多的叫不真实,少的叫不完整。即不多也不少代表真实。 9 <{C9  
③有关利害关系人:一种是与被审计单位从事交易的,以审计报告作为依据的,另一种是从事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如买卖股票、债券的。 :tI F*pC  
2、诉讼当事人的列置:首先告被审计单位,只告事务所的,法院必须将被审计单位作为共同被告,有些事务所是分支机构,网络事务所,要把相当于总部作为共同被告。相当于后面的赔偿问题,先被审单位赔,要是验资应该是抽逃资金的人赔,再不够才是事务所赔。 %.?V\l  
3、归责原则和举证的责任分配:首先责任应该由被审单位承担主责任,然后是事务所的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过失——补充责任,故意——连带责任 RjVmHhX  
6、事务所的免除责任事由(5条,后面两条是验资的,案例中的简答题)  o?m/  
第一,已经遵守职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错误; Y#tur` N  
第二,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虚假或者不实的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下仍未能发现虚假或者不实; D79:L:  
第三,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 ~!!| #A)W  
第四,已经遵照验资程序进行审核并出具报告,但被审单位在注册登记之后抽逃资金; K,$rG%c zX  
第五,为登记时未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的出资人出具不实报告,但出资人在登记后已补足出资。 /of K7/  
7、赔偿顺位和赔偿责任范围 TlRc8r|  
被审单位赔,不够,验资由出资人赔,再不够,事务所赔,仅以不实金额为限 F= %A9b_a  
e,MsF4'  
规避风险的方式:第一,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在执行业务过程中严格遵守执业标准。 a6^_iSk  
nP]!{J]  
第三章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 第四章 独立性 c38XM]Jeq  
1、职业道德基本原则:6条 #/f~LTE  
第一,诚信 13`Mt1R  
第二,独立性 _]pu"hZz4  
三方关系:被审单位,事务所,委托人,都保持独立。 ~~ rR< re  
包括形式上独立和本质上的独立。本质上的独立是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形成审计意见过程中保持一种独立的形态。更多关注形式上的独立,不应该与被审单位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或重大的间接利益关系,并且与主要的当事人他的直亲属不应该在被审单位担任要职或关键的位置。去年账我做的,今年跳槽到事务所。 \6JOBR  
第三,客观和公正• ?1a9k@[t  
第四,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r[u >7I  
有没有能力从事这个职业。 5<R m{  
专业胜任能力:能力的获取和能力的保持。获取——前段知识积累和经验的积累。保持——后续教育。 s&(;  
应有关注:一般叫职业怀疑态度 6CIzT.  
第五,保密(做一个聋子哑子瞎子,把事情烂在肚子里) ]L7A$sTUQ  
第六,良好的职业行为 9;?u%  
把自己做好,不要讲是非(不要管别人) c$%*p (zY  
n=vDEX:'  
2、职业道德概念框架 }$4z$&  
首先必须意识到什么情形会对这个职业带来潜在的威胁,然后知道潜在的威胁找到怎样的防范机制 S!.&#sc  
有哪些威胁: !W9:)5^X  
(1)自身利益(P49  13条)(第三章讲框架,第四章具体的) z+yIP ?s}(  
例如, .  yg#  
第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主要近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NkCki"W  
近亲属: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考试外婆不算) $?G@ijk,  
防范措施:直接经济利益——调离,不接受;间接经济利益——要把重大变成非重大可以干,原来持有10%,现在持有1% Qop,~yK  
要么调离,要么减持 m(6d3P  
第二,审计项目组某一成员的其他近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A>1$?A8Q  
其他近亲属:配偶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配偶 .'gm2  
第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主要近亲属在对审计客户施加控制的实体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HdJ g  
第五,项目合伙人所在分部的其他合伙人或其主要近亲属在该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uqI}6h.  
Q>Zc eJ;  
(2)自我评价 Y}N\|*ye-  
给对方提供会计报表服务的,声明是CPA做的,认定也是CPA做的,不可以,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整个事务所都不可以做;另一种是同一家事务所的不同人可以做。例如,一个上市公司资产评估,就不能做审计,但是非上市公司可以做,要求不是一个人。一个事务所提供财务报表的编制服务,同时事务所的其他的CPA可以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m^  
导致对独立性和职业道德规范的潜在威胁 c{BAQZVc  
7MLLx#U  
(3)过度推介 dD=$$( je  
事务所做单位的保荐人,推介公司股份 L ,dh$F   
.4)oZ  
(4)密切关系 )ffaOS!\  
存在长期的雇佣关系,会产生关系密切的关系,对职业道德的损害,签字注册会计师一般是5年轮换。 hx$61 E=  
H. @$#D  
(5)外在压力(比如利用黑恶势力施加的压力) \}s/<Q  
*WQ?r&[_'  
持有客户5股股票,直接经济利益,要回避 Pc`d]*BYi  
直接经济利益:全部处置,回避 Qs6Vu)U=  
间接经济利益:处置,回避 3I_ ^F&T  
防范:事务所层面中的质量控制(7个方面)——最后一章 a (~Y:v  
具体业务层次方面 Pwl*5/l  
<gkE,e9  
专业服务委托 m-vn5OX  
第一,客户委托:要对被审单位的诚信程度、道德做评估、合理的商业目的 =cS&>MT  
第二,接受业务,看自己能力,十分关注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ZH_$Q$9  
第三,与被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业务变更要遵循对方意见,告知被审单位 ,,gMUpL7_8  
>.d/@3 '  
客户寻求第二次意见 5@w6pda  
前后任CPA的问题,客户对前任意见不满意,想让后任签署与前任大致不相同审计意见,后任首先要被审单位同意,同前任沟通,接的时候要沟通,审计的时候也要沟通,如果被审单位不愿意,要提供什么意见 usB*Wn8  
A'DFY {  
收费 ]?tRO  
事务所一般按日工资或小时工资收费,不能按审计结果收费即或有收费,大部分情况下是被禁止的。 / \w4k  
有些业务本身就是或有收费的,例如资产评估,根据标的物大小收费。 +[!S[K E  
法规规定之外不得或有收费。 tQ|c.`)W  
Y 3BJ@sqz  
独立性一般也是8分(这些分要求一定要全部拿到) dFy$w=  
在独立性中一定要区分事务所、项目组成员及其主要近亲属与被审单位直接重大经济利益关系与正常商业活动区分开。例如,在建行贷款买房子,去审计建行,正常的商业行为。 4,I,f>V  
CUu Owx6%  
第五章 审计目标 _x,X0ncv]@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总目标与审计工作前提 [iub}e0  
mgAjD.  
一、财务报表的编制 'f\9'v  
通用财务报表审计的对象是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中有两种表现方式: "GO!^ZG]  
第一,通用的财务报表(适用财务报表的一种编制基础: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上市公司执行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更多企业执行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执行2001年版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还有不少企业执行1993年的行业会计制度。还有一些奇怪的会计制度:典当行会计制度,另外3个国家单独批准的:奥运会会计制度,三峡工程会计制度,上海世博园的会计制度。) G% tlV&In  
第二,可接受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有些特殊目的的,根据管理层、治理层编制的特殊目的,例如,税务会计,清算会计,现金收支基础的,管理用财务报表) 79v+ze  
_;j1g%  
一般不加说明的指通用财务报表 TTz=*t+D  
eiKY az  
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与会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判决(例如,单位接收捐赠,借:银行存款,不能分配,贷:资本公积,还可以贷:营业外收入),职业道德的要求,财政部准则制定机构颁布的具有不同实用性的会计解释(4个解释公告),针对新出现会计目的发布的具有不同实用性的意见(4部专家意见 轻轨折旧:倒年限总和法,5年,第一年1/15,第二年2/15。折旧越来越多叫递增折旧法,前面20分一班车,人少,后面5分钟一班车,人多,后面损耗大),得到广泛认可的、普遍使用的行业惯例(例如,煤炭企业的折旧提取,根据煤炭的产量每吨提2.5,惯例是不贷记累积折旧,而是贷记资本公积;还有很多行业成本计算,借:库存商品,贷:原材料) .~f )4'T 9  
'x*C#mt  
特殊目的的编制基础:公允列报的编制基础和遵循性的编制基础 Z7a@$n3h  
公允列报的编制基础:哪些应该报进去,有些没有所谓的标准,只能是公允表达,一种合法,一种公允,当没有标准的时候,商定的时候,一般用公允表达。例如,现金制 nqj(V  
e*7O!Z= O  
二、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 )QE6X67i  
总体目标:合法性(被审单位财务报告编制是否遵循了所适用的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和公允性(最核心,对合法性的背离程度,是可容忍的程度,考试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不合法最大可以40分,定义为可容忍的误差) &Hb%Q! ^Kb  
D$hQ-K  
怎样评价被审单位编制报表的合法性:第一,要找到会计政策是否符合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符合被审单位的具体情况;第二,管理层做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例如,折旧年限,房屋建筑物折旧10年,应该不恰当;矿山10年,可以;电脑,3年);第三,信息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第四,财务报表是否做了充分的披露。 1K#>^!?M  
NfV|c~?d  
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CPA对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有些方面要匡算有些方面要细算,账细算出来的比不上匡算。例如,应收大概多少,毛利多少,历年的管理费用占应收的百分比多少,匡算下来八九不离十。分析程序。 }?s-$@$R  
4z0gyCAC A  
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合理 "cKD#  
3Z XAAV  
三、审计工作前提 gk%nF  
1、前提:要求被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做3件事,第一,按照会计规则编制会计报告——声明;第二,应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包括设计,执行和维护,以保证编制的财务报表不会出现重大的错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防止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第三,为审计工作配备必要的资源。 |>;PV4])(  
q`*.F#/4c  
2、CPA的审计责任,做两件事:第一,保证审计报告是真实的,审计报告要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做支撑的,得到恰当的表达;第二,要保证审计报告合法性,出具的意见要按照准则出,报告要有依据可循。 r mX*s} B  
;g0Q_F@;p  
被审单位的治理层、管理层的会计责任与CPA的审计责任不能相互抵免,出问题了不能相互减轻。 n n7LL+h  
|?T=4~b  
四、执行审计工作有一个基本要求: {A0jkU  
第一,遵循相关职业道德的要求(6个); ?^Rp" H   
第二,有关职业怀疑(4条) s2O()u-  
①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一种程序结果是A,另一种程序结果是B,应当采取的措施:追加或者替代审计程序(优先选择),如果不能追加、扩大、替代审计程序只能是无法表示意见。 \l GD8@,x  
②引起对审计证据的文件记录和对询问的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例如,征求律师意见,看都不看就签字) Msqqjhoy  
③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况 C+ NN.5No  
④表明需要实施除审计准则规定外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情形(比如一起吃饭观察得来的信息) 8^UF0>`'  
没有保持职业怀疑导致风险增加的情况:忽视异常的情形,从审计观察中得出审计结论时过度推而广之 )U %`7(bN  
d{S'6*`D  
第三,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每年一道):反向关系 m _)-  
例如,考不及格的风险就是审计风险,要想把风险降低就要多看书 ZNBowZI  
4Zbn8GpC  
第四,审计的固有风险 )'+[,z ;s  
根源:财务报表的性质,注意现金的账99%的单位都是不对的,存货,计价方法不一样有显著差异。 3``JrkPI  
①抽样审计有风险,②对方串通作弊 _E C7r>V&  
^~~Rto)Y  
第二节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e 2zH  
}4C_r'd6  
将总体目标细化为具体目标,连接天堂到地狱的阶梯。考CPA就是一张纸,非常6+1 vbid>$%  
审计对对方的认定进行再认定的过程 50_[hC&C)  
首先找到被审单位的认定,然后根据既定的标准对认定进行再认定 jFN0xGZ  
认定:是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做出的明示或者暗示,显性或隐性的表达,CPA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现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Nc\DXc-N  
~B;}jI]d[  
认定分3个层次: xuXPVJdi  
第一,        审计期间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认定,交易一般被界定为两个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财富的交换,一般产生损益;事项是一个利益主体之间的资源变动,一般不引起损益的变动。例如,东西卖出去是交易,进利润表;车间里领用原材料是事项。 a=MN:s?Fc0  
交易或事项的相关认定:5点 Q!l(2nva  
1、发生(没卖出去说卖出去了,代表发生认定是有问题的) ;Nn(  
2、完整性(明明发生过说没发生,证明完整性有问题。例如,明明销售了1000件,他说销售了300件,完整性有问题。) Ae>+Fcv  
3、准确性(金额是否准确。小计,合计,勾稽关系是否清晰) o/{`\4  
4、截止(东西销售出去了,说没有销售,不完整,库存商品也不要结转成本,截止才没有问题,盘点的时候既然没有做销售,也要盘点进去,三者一致才是截止。多算少算也算截止,那是广义的截止,与发生和完整重叠;狭义截止:如果算出去了,成本算出去,盘点不能算,如果没出去,成本没算,盘点也有,三者要一致。例如,去上课,人到心到。如果人到了,去上税法了,代表截止有问题。) u@_|4Bp,"  
5、分类(怎么摆在报表的项目中,实际上是确认的问题。例如,1000万股票,借:目的是成立子公司,合营企业共同控制,参股对被审单位形成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三个都没有,看是否有活跃的市场报价,如果没有不管何总目的都是长投,如果有,短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的确认问题就是分类,何时记是截止) #/YS  
IBa0O|*6  
第二,期末账户相关的认定。4点。 y0xBNhev  
1、存在(账上有,实际没有,存在有问题) r&LZH.$oh  
2、权利和义务(权利不同于法律,固定资产还包括控制权,不只是所有权,存货无控制权;义务也不同与法律,会计上有个推定义务,例如预计负债) _lv{8vf1B  
3、完整性(仓库1000件,账上只有800件,不完整) fI`Ez!w0  
4、计价和分摊(留下来的叫计价,死掉的叫分摊。涉及很多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例如长投成本法和权益法) KrGl}|  
yj:@Fg-3g  
第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4点, ?}?"m:=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 ,WyEwc]  
2、完整 IWo'{pk  
3、分类和可理解性(报表使用者能否看得懂) BE0l2[i?  
4、准确性和计价 l[E^nh>  
c,1  G+.  
区分两个概念:发生,高估,明明只有100,说有1000,明明1000,只写了800,完整性有问题,防止低估的,发生针对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是权利和义务 w9| x{B  
管理层13个认定,三个层面相辅相成,交易和事项是起端,最终结果是会计表达,表达的基础是账户。
第三次课 Biv)s@"f-Q  
审计目标要了解4个方面 [c B^6v  
目标讲到底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声明进行再认定的过程。 $FPq8$V  
首先必须知道被审单位的声明包含哪些方面——行话就是对被审单位的认定进行再认定的过程——被审单位的认定:三个层面,13点 _HwA%=>7  
然后,总体目标:合法性和公允性(对错报的可容忍度) T_*inPf  
一句话:在审计考题中,金额越大的越往无保留意见方向走,金额越小的往否定意见方向走。 n-9xfn0U~#  
第三,具体目标:三个层面,13点 Kd oI  
发生、完整性——讲数量,不涉及金额,有些个别涉及金额(例如,库存现金,1枚硬币1元钱,涉及金额;存货,非货币性项目,不涉及金额)明明是100,他也是100,是对的;如果是110,发生或存在有问题;明明100,他90,不完整;如果单价是1块钱,他写1块1,这是不准确。折扣2%写成3%是不准确。 =;Q/bD->  
会计中大部分项目金额是数量*单价 :ts3_-cr  
分类——贷方发生了,找借方,借方首先要区分是利润表还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叫死,资产负债表叫生,资产负债表的最终是要归到利润表的。 <+*0{8?0  
会计中涉及控制权:融资租赁、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的转移、应收账款 y.Z_\@  
KYiJXE[Q-  
第四,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具体目标,通过一个系统的过程来实现的——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流程 FAM{p=t]HT  
①接受业务委托 ?M:>2wl  
事务所与客户签订业务约定书 7hk<{gnr  
要做很多判断:第一,能力够吗;第二,对方是否诚信;第三,独立性 ;^N lq3N  
②计划审计工作 Z1 fY' f  
一般做3件事:第一,编制计划之前要做初步业务活动(调兵遣将的问题,包括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被审单位潜在的风险在哪);在资源(人员配备和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在做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V*n$$-5 1-  
③实施风险评估程序(11章) kZ5#a)U<  
必须的程序。通过对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找到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以配备资源,做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 $#rkvG_w  
有些直接涉及报表层,例如,管理层舞弊,领导人59岁,风险很大。 w+6P x#  
程序是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然后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中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特别风险,包括仅靠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凤险。 )WoH>D  
a.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整个环境出问题,每个报表项目被审单位都可能出错,12章应对措施。 yEWm.;&3=  
b.具体认定层次中的重大错报:有一两项目可能出现重大错报,其他的没问题,专门有应对措施。 |^1g*f y?  
c.特别风险:必考题,涉及舞弊的,涉及到判断估计的(例如,套期保值,一张合同摆在那,是投机还是套期呢),涉及期末异常交易(例如,12月31日突击开票)。 .))g]CH  
d.仅靠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特别是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第10章)账上没错,系统错了。 c'Z=uL<Rm  
40分左右,4个风险,4种应对措施,要踩点踩对(总结4种风险的情况及应对措施) $NR[U+  
④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ZLzc\>QX  
控制测试并不是必须的程序,只有两种情况下才实施控制测试:一种是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估后,预期内部控制是有效的,才对内部控制进行进一步评估;另一种是仅靠实质性程序无法确定的问题。内部控制主要通过信息系统来实施,必须进行控制测试。 N}#Rw2Vl  
实质性程序:非常6+1 tdK&vqq  
1叫分析程序 |:C0_`M9  
6叫细节测试: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执行、重新计算 =][ )|n  
即做控制测试又做实质性程序——综合程序     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KJ+6Y9b1  
⑤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t/j6 e]  
过程十分漫长,完成审计工作之前要瞻前顾后:瞻前——期初余额审计,顾后——包括3个方面,考虑持续经营能力,或有事项,期后事项。 C+' -TLeu  
过去的事,我是能查得出来的,未来的事是不清楚的。但是会计报表为未来所用,关注未来。未来搞不清楚,找两个救命稻草——管理层声明和律师声明(两根救命稻草,但千万不能当真)。汇总审计差异,提醒对方调整或者披露,对方调不调无所谓,我意见摆在那,经过调整后的会计报表复核汇总,与被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沟通,形成审计意见,最后撰写审计报告。 aL:|Dr3SX  
nXn@|J&z~U  
计划的目的:效率,效率代名词是审计证据的数量;中间阶段的目的:效果,效果代名词是审计证据的质量。证据数量够了,质量不够,追加审计程序,实施替代程序。 !yv>e7g^  
XR..DVab  
第六章 审计计划 $IQPB_:  
"s|P,*Xf  
前端:有事务所接受业务,假设前端发生过 6>]  
审计计划谁编:项目经理、项目很大(例如,中石油的项目),一般是项目合伙人 +6uf6&.@~  
经常使用的3个词: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项目合伙人(项目很大) ]$ d ;P  
4w+AOWjd  
第一节  初步业务活动 _;3 ,  
A l? %[-u  
一、这些人在编制审计计划的时候第一件事要做初步业务活动(在编制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之前) 4FzTf7h^  
主要做3件事: s~{rC{9X  
第一,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讲到底依然是独立性的问题); tU?BR<q  
第二,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形; |tAkv  
第三,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g(pr.Dw6  
然后和对方谈清楚责任,回到第五章。基本前提:被审单位认可其责任 jSpj6:@B  
被审单位责任有三条:按照会计准侧做账;建立内部控制(有3条:设计、执行和维护);配备必要的条件(P82) CcUF)$kz  
R3G\Gchd  
我们的责任: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有审计证据支撑)和合法(你的意见我是理解了) ?EC\ .{  
}Nr6oUn  
二、审计的前提条件 ZbC$Fk,,I&  
1、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合适的编制基础 ;j9%D`u<  
2、就管理层责任达成一致意见 W(]A^C=/  
x\'3UKQP+^  
三、审计业务约定书 H5 z1_O_+  
(一)是一份商业合同,从事审计工作以合同作为依据,约定这些内容: wn@~80)$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kR NqfX  
范围:4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结果沟通的时候,合并报表是不是在范围内,集团报表审计,网络事务所,内部审计报告是否包括在内,实务中与收费有很大关系。例如,一年给固定70万,总给报告,其实应该要单独收费的。 (nQm9 M(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LF7 }gQs ^  
两条:合法性和真实性 HN7tIz@Frc  
3、管理层的责任 QqQhQGV  
三个方面 |fKT@2(  
4、对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d.h;^T  
是适用还是适当。适用是刚性的,上市公司只能是采用06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适当的是量身定做的。如果采用适当的编制基础,必须做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因为标准本身具有争议,例如,考了5年,最后一门57分,复查给及格,其他人基本没有多大的嫉妒性,都可以忍受,可接受,叫适当)注意适用适当出考试题 R[zN?  
5、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 sl-wNIQ  
带一些强调事项段。 UJ,vE}=_{  
vu)EB!%[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特殊考虑 >/74u/&  
1、比如考虑一些特定的需要,被审单位可能要求对某些项目专门做审计报告,如存货在报表中所占比重较高,可能希望对存货单独出审计报告,叫特殊项目审计。 ;SE*En  
2、组成部分的审计 #M~yt`R~  
3、连续审计 i!%WEHPe  
签字注册会计师5年轮换一次(实务中,5年以后,工作没换,只换签字) by+xK~>  
初次做审计,重点在实质性程序,时间长了为什么更容易出事,就是因为在后面更加依赖内部控制,给你骗了都不知道,要强制进行轮换。 .#~!w!T  
4、审计业务的变更 pnuo;rs  
专门有期初余额审计。事务所做了一半,不让做了,涉及很多问题,包括被审单位存在收买会计政策的可能性,同时在审计规范中与下一个事务所沟通。 dDA8IW![S  
LBq2({="  
涉及上一章,审计期间,都与这个主题有关系 SZTn=\  
VWzQXo  
第二节 编制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kxKb}> =  
eGT&&Y  
一、总体审计策略——是一个战略问题。 6:wk=#w  
考CPA总体目标,计划一般3-4年,最好3年,底线4年。策略:先考难的还是先考简单的?策略就是审计的方向问题。 W!$U{=  
1、审计范围 ?5CE<[  
代名词就是审计对象,有些章节中范围还包括样本量。 ?#GTD?3d  
2、报告的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事项 7>z {2D  
3、审计方向 8o+:|V~X  
怎么做?到底依赖不依赖内部控制?还可能涉及实质性测试。还有更加细节的方向:顺查or逆查,高估——逆查——从报表到凭证;例如,50人,来了60人,第60个人,叫什么名字,学号多少;如果60人,来了30人,点名,低估——顺查——从账簿到报表。(每年必考) 2T}>9X  
会计:先看财务报告那一章,然后往里面填东西,货币资金怎来的,应收账款怎么来的。 =~JVU  
4、审计资源 l7uTk5  
人员、时间 2OpA1$n6  
CKH mJ]=  
二、具体审计计划 oU n+tu:  
第一个阶段,现场阶段,叫出外勤。 p>eYi \'  
1、风险评估程序 @?e~l:g})g  
包含内容——两句话解决:通过对被审单位及其所属环境的了解,评估四个层面中的重大错报风险 EC5 = 2w<  
四个方面:报表层次,交易认定层次,特别风险,仅依赖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ZpK@Luk  
了解以后在展开七个方面 uDND o  
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d`GNE  
控制测试并不是必须的,不能统称进一步审计程序,展开有两种:一个是直接到实质性程序;一个是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综合方案 D} B?~Lls  
3、计划其他审计程序 E[#VWM I  
实质性程序有非常6+1,那是写在台面上的,还有很多方法不能写到台面上的。比如,约谈,酒后吐真言,看报刊杂志,网络中的负面消息——看股民评论,关联方(结婚典礼能搞清,大公司开年会的时候,潜伏的都出来了),教材不好写,都叫其他审计程序。 0R? @JC  
_IdW5G  
三、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w%-IhP  
一定要经过上一层级中的合伙人进行复核 Io*H}$Gf  
审计计划必须在出外勤之前下发给小组所有成员 ^[.}DNR95(  
L754odc  
四、指导、监督和复核 D N)o|p  
对审计项目的管理:项目质量控制尊则要求对出门在外的项目实施3个动词——指导、监督和复核。(最后一章) =8#.=J[/  
9QX!HQ|5y8  
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 VoYL}67c  
9]Ue%%vM  
不同事务所中最核心的商业机密 JwxKWVpWv  
OqS!y( (  
一、概念 ML'y`S  
1、含义: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错报漏报程度,在特定的背景下会影响到报表使用者的判断,这个严重程度称为重要性。 DzMg^Kp  
2、重要性的特征: &k,DAx`rN;  
①针对会计报表有高估有低估,有错报漏报,错报代表高估,漏报代表低估。 pTGGJ,  
为了以后方便,通常以错报表达。数学上是以绝对值表达的,实际上是加总起来的。 "p3<-06  
一个项目可能错了,但是只要会计报表瑕不掩瑜就行,例如,报了6门,过了5门。要看整体是否可以接受。报表中某个小项目有问题,性质大的可能影响报表意见,考的很好,但是审计没过,保留意见,再加个强调事项段,钱老师忽悠我。 5?H wM[`  
②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背景下,不同的背景是不一样的。同样100,别人考90,批考卷批错10分,没问题,及格赛没问题,如果是选拔赛就不一样了,考90和考80就不一样了。 N$e mS  
例如,固定资产错100万和现金错10块钱,现金可能要比固定资产100万敏感 ]B;`Jf  
③影响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 n%29WF6Zf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要站在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 a9;KS>~bq  
本科会计,考了30分,丢人,本科不是会计,考多少算多少,无所谓。  :QP1!  
复旦大学法律系,经济法考不过,丢人。 . ]h/M,xg  
④最终的重要性水平是账户层次中的可容忍误差 y+k^CT/u  
最终的重要性是落实在具体账户或交易层次 )bih>>H  
例如,100分,60分及格,第一题最多丢5分,第二题最多丢6分 Bk3\NPa  
账户指资产负债表,交易指利润表 _f";zd  
最终的结果表现为错账的更正 awo'#Y2>  
~n@rX=Y)]0  
二、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BFw_T3}zn  
总分100分,60分及格,重要性的量度标准叫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40 `1P|<VbZ  
重要性是定性,重要性水平是定量 0sU*3r?  
40和30比,30的不及格概率高,重要性水平是30,70分及格,如果80分及格,重要性水平20是不及格概率大——方向关系。如果是100分及格,不考了,如果重要性水平是100,还用考吗,一边交报名费一边拿成绩单。——要权衡 L!*+: L DL  
w!H(zjv&(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反向关系 t qpO3  
wdP(MkaV  
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会计报表层次,具体认定层次 N,K/Ya)1  
特别风险和仅靠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一般也只具体认定层次的,例如,估计有问题,应收账款,估计有问题,资产减值。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减值准备不叫资产减值,长期非货币性资产才叫资产减值。资产减值是不可以恢复的,坏账和存货跌价是可以恢复的。 n"RV! {&  
L(C`<iE&3  
三、3*2法 w>9d^kU'  
3——两阶段的应用,两方面的考虑,两层次的确定(每个中间又含着另外两方面的内容,一共6句话) z]rr Q=dAA  
(一)两阶段的应用 r@C~_LgL)  
1、计划阶段 7^#f)Vp  
要运用重要性水平:目的是提高效率,效率代名词是样本量大小。确定所需要审计证据数量的高低,具体表现有三句话: hsY?og_H  
①重要性水平和所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之间是反向关系 L$3lsu!4n  
②容易出错的项目,重要性水平定的高一点(考点) Le?g ,c  
例如,小男孩打架,父母不管,正常,要是小女孩打架,就不正常了 #0T/^ #  
常在河边走,鞋湿了很正常,在沙漠中走,鞋湿了,这有问题,这水哪来的,要查明白 oDu6W9+  
存货出错,正常,天天发生,大家都觉得这个错正常,就不用在这上一直查,站在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V:L%GWU  
哪些容易出错:经常发生的,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重要性水平定的很高。例如,错了100万,标准无保留意见。 2`riI*fQ  
③计划阶段重要性水平定的低一点 (o IGp  
将来出现意外有一个缓冲的余地。 V6P-?Nd  
例如,60分及格,重要性水平是40,按照70、75分来复习 uU3A,-{-  
计划阶段重要性水平定的低一点,跟最终结果的重要性水平去比,多出来的叫安全边际,提前量。60分及格,重要性水平是40分,要按照70分去准备,重要性水平要定为30,30和40的差额部分叫安全边际,边际越小,考试越敏感,越容易错乱。 9o5D3 d K  
主要讲定量的,还要讲定性,审计证据数量的大小,量度到底怎么定在第十章审计抽样。 /a^ R$RHl'  
2、终结阶段 HdxP:s.T  
重点关注审计效果,证据量够不够,涉及到审计意见的类型。其中的关键判断: 'o}[9ZBjn  
第一,我们所希望终结阶段的重要性水平比计划阶段的高一点 % Q6 za'25  
第二,如果终结阶段发现重要性水平比计划阶段还要低,怎么办?(按原计划程序得到的审计证据数量不够) MAkr9AKb,  
可以做单选也可以做多选题 R`c[ ?U  
单选题:一定要做扩大或追加审计程序(样本量不够)。 <skqq+  
潜台词:什么情况下会低于计划阶段,检查,网上有很多负面消息,舞弊,管理层不诚信,要当真,把重要性水平修改的低一点。 pml33^*<U  
例如,在4大,随便报了5门考考,经理说考出加工资,当场修正重要性水平 9}9VZ r?  
多选题:考虑发表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证据不够。简答题可以考虑答考虑发表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只有一个要写无法表示。 1}a4 AGAp  
第三,终结阶段的重要性水平确实高于计划阶段的重要性水平,要做三个参数的比较 RV  V`  
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A,终结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B,汇总的错报漏报C(通过审计程序查出来的再加推断的金额大小,错报漏报) 1b1Ab zN  
例如,应收账款,抽查10%,发现100万错报,最后C是1000万,其中推断是900万,100完是通过实质性程序查出来的。900万有无数的变化,结合审计抽样,有可能不是900万,也可能大于900万,比例法,差额法,PPS,减少审计误差的分层抽样。 #PD6LO  
~ C%I'z'  
C与B比较:有三种结果 SC~k4&xy  
?< b{  
第一种,C<B =w+8q1!o  
讲好考70分,错30,结果错25,得75分 ?nW>' z  
如果没有其他意外,标准无保留,干净的审计意见。 %\<b{x# G  
如果C=0 恐惧,审计考100分,马上被查,本科上财学会计的,钱老师辅导的,回家吧。 GKo&?Tj)  
一个单位账做的再好也要有意做错几笔,让事务所查出来,不要做太好。 =XR6rR8  
如果真没问题,也一定要找出点问题。哪有不错的账,都是对的很恐惧。 A811VL^  
借款费用资本化,加权平均,1月1号,算一年,1月31号算11个月,1月1号早上还是晚上,要是半夜呢。 ;9OhK71}  
一个单位账全是对的,给否定意见,哪有没有问题的账,肯定是假账。 b*?u+tWP_  
Oh$:qu7o0&  
第二种,C>B ?'P}ZC8P  
C是绝对值概念,包含发现的加上推断的。推断的细分为两种:抽样和分析程序。 =^u;uS[IW  
毛利率是20%,突然变40% "QdK Md  
注意一个临界点:比如B是1000万,C是1100万,如果是现金叫超过,如果是存货充其量叫接近。 u5A?; a  
超过是对性质的领悟。要区分不同的背景,确定是超过还是接近。 i$E [@  
假定是超过,优先采取的措施是:扩大审计程序,样本量不够。 Q"qI'*Kgt  
追加不涉及样本量 `?Q p>t  
~)ys,Q  
在本章追加和扩大区分的很清晰,以后章节扩大和追加用在一道的。 'M>m$cCMZ  
追加是替代,同一个对象上用别的方法。比如应收账款,最好的方法是函证,对方不回函,找替代,把业务中的所有分类写出来 O<cP1TF  
借:应收账款 Gf\h7)T\  
  贷:主营业务收入 uTR^K=Ve  
借:主营业务成本 uem-fTG  
  贷:库存商品 P'U2hCif  
借:银行存款 3>1^$0iq  
贷:应收账款 W\kli';jyC  
替代审计程序:最好的替代方法是查销售发票,贷方的主营业务收入,第二个是找出库单,第四个期后的收款 {3 `385  
y+ze`pL?  
扩大审计程序,样本量,相当于最终的C包含十分大的推断,推断意味着抽样风险,样本量小,错一个无限放大。抽查5%,错一个放大20倍。 \Vf:/9^  
第一条,把分母做大一点,减少抽样风险,扩大审计样本,优先选择。(实际上是自己有问题) 1'<C-[1  
第二条叫掩耳盗铃,把分子上改一改,提醒对方调整或者披露。改掉了不算。 jCJcVO>OZ  
第三条,在意见中改,考虑发表保留或否定意见。 Zigv;}#  
标准:影响大部分报表所有者——否定,只影响部分报表使用者——保留 7l69SQo]?  
~'_cBJ 'XD  
第三种,C接近B tNT Sy =  
考了30,错了70,重新考——扩大审计程序 }'x;J   
考了59,错了41分,大四上学期,再翻翻考卷,加1分——追加审计程序 \2s`mCY  
优先选择:追加审计程序 Ax=HDW}  
次之:建议对方调整或披露 %rptI$^*X  
再次之:应当在审计意见中有所反应 >-A@6Qe_  
a<G&}|6  
重点是怎样区分超过和接近,不同场景超过和接近是不一样的 Q|AZv>'!  
[7v|bd  
(二)两层次的确定 F]3Y,{/V  
1、报表层次 yU v YV-7  
2、认定层次 qG6s.TcG  
考试100分,考了60分,这个是报表层次。 /IpCo  
40分的重要性水平要具体到账户,具体认定层次中还有额外的规定。 v(2N@s <%  
rR.It,,  
第一,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比率法 {]^Ixm-,f  
两个参数的乘积,基数乘以百分比 ss)x fG  
基数:资产负债表基数(表现形式:总资产和净资产)和利润表基数(表现形式: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gN=.}$Kfu  
百分比通常是已知的,与基数是跷跷板的关系:基数高,比率低;基数低,比率高。 ^AP8T8v  
9wWBE<}>u  
不同基数乘以不同百分比得出的这些数中,通常差别不会太大,取最低的作为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 Z4VFfGCTL  
vamZKm~p  
具体到账户层次,考试不大涉及,两种方法: @z@%vr=vX  
第一种,分配方法——整个资产最多错1000万,根据总资产的5%确定重要性水平,存货分配超过5%(容易出错的项目多分一点),现金不分就是0,不许错。 aas.-N T  
对资产负债表排序,前后不能错的,中间错点无所谓 .Fn|Okn^gr  
会计报表整体是这些数字,怎么分配到具体的报表项目:容易出错的多分一点,不允许出错的少分一点,严格不允许出错的不分,例如,现金就是0。这种方法,每个人干每个人的活很清晰,但是每个人都会去跟对方谈,应收账款不对,错了5钱要改,不改就超过了,存货又多了,没用掉,可以分给应收账款,所以要动态的管理。 KMRPleF  
第二种,不分配的方法——讲好应收账款可以错500,结果错200,还有300可以分配给其他项目,动态的。 y"q aa  
涉及到审计调整,审计调整中只能用分配的方法,讲好存货错100万,如果错150万,建议对方调整。总共允许错500万,存货错很多,应收账款匀给了存货,总体不超过都可以不调整。如果是单项就必须要调整。 Ha@; Sz<R  
@gI1 :-chB  
(三)两方面的考虑 `$T$483/  
金额(回归到两阶段)和性质——即数量(第八章审计抽样结合)和质量 PE%$g\#?  
性质:P107 16条(必考) V"4Z9Qg}  
1、对财务报表需求的感知 !__0Vk[s  
2、获利能力的趋势(考点)——两种表现方式 @ma(py  
第一,影响收益的趋势。说赚了500万,错了600万,改后亏了100万,不改否定意见。 rpT.n-H>%A  
第二,影响方向。还是盈利,每年增长12%,增长8%,回调。 dVQ[@u1,  
3、计算管理层报酬的依据(股权激励) p>B2bv+L  
4、舞弊 VPUVPq~ &  
6、重大或有负债 s\ -,RQ1  
7、大量复杂的和相同性质的个别交易事项(不管应收、应付、其他应收、其他应付都摆在应收账款,并且对冲) po*G`b;v  
常考的:影响收益趋势的,影响到合约的拟定(包括奖金,合同)
_VrY7Mz:r  
)j_El ]?  
下载: 审计精讲班知识点整理.doc (301 K) 下载次数:59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9-03
第四次课 U84W(X  
上次课回顾 j0jl$^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方法是一个东西的不同讲法,串在一起,见到目标大概就要知道采用什么方法,看到一个方法大致可以实现哪些目标。 |{jT+  
一个目标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必须会) s27IeF3  
一个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目标(比较难的,如果不懂可以先放放) nB[-KS  
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 YO6BzS/~  
如果最好的方法没有,怎样找到替代审计方法 =bVPHrKNQ  
会计中披露考试很少涉及,审计中披露与会计处理同等重要——对方调整过的披露 .6B\fr.za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是通过一个理性的程序来实现的 vqf$("  
Hvl n>x@  
评估风险:通过对7个方面的了解,知道两个层面中的重大错报风险。两个层面在考试中体现4个层面:会计报表整体层面 ;具体认定交易层面;特别风险;仅靠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风险。要知道这四个层面的表达方式是什么,然后去配。评估两个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的目的是决定进一步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又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控制测试不是必须的,还有两种情况下是必须的:通过初步评估认为对方内部控制预期是有效的;仅依靠实质性测试无法应对的。实质性测试是必须的,又分为细节测试和分析程序。细节测试有六项: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 6% D9;-N)  
niVR!l  
审计计划十分重要,很多题目的出处来自本章 W :w~ M'o  
初步业务活动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交给项目经理(项目合伙人,项目负责人),由他来调兵遣将,编制审计计划,在编制审计计划之前编制一个总体审计策略,与第三章结合在一起,都涉及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以及最后一章质量控制的要求,特别是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怎样指导、监督和复核。教材是一章一章,头脑中要形成一个立体的概念。编制审计计划中决定方向感的叫重要性。 aQk&#OQy  
=W(*0"RM  
重要性的上次回顾部分补充在上一节中 <=uYfi3,  
ab0 Sx  
四、审计风险 lW bu`y  
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q2GW3t  
风险导向审计讲到底就是做两件事:第一,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二,确定检查风险。 a QH6akH  
制度基础审计: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vDy&sgS$<  
首先评估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个常量,重心在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内控的评估直接决定审计的效果和效率。 }x8!{Y#cF  
审计风险代名词叫审计效果,审计风险越低,说明效果越好。 s?SspuV  
检查风险代名词叫审计效率,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效率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效率越低。 I7f ^2  
当固有风险是个常量时,审计风险=C×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假定审计风险一定,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反向关系,控制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审计效率越高;假定检查风险一定,控制风险和审计风险是正向关系,控制风险越低,审计风险越低,效果越好。 jvT'N@  
;"3B,Yj  
综合性题目都是风险导向审计,小题目都是制度基础审计,考内控的。 D}-.<  
:5d>^6eoB?  
第七章 审计证据 S63 Zk0(25  
nK&]8"  
真实性:审计报告是靠审计证据支撑的;审计报告合法性:审计的意见类型是有据可依的。 L9x-90'q,  
审计过程讲到底就是取得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过程。 3} A$+PX  
U=>S|>daR  
要掌握两件事: @KG0QHyiU  
第一,什么叫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具有哪些特征。 t6+m` Kq  
第二,审计证据的取得方法 _IH" SVub  
展开有两种大的方法:函证(4-6分的小题目,银行存款函证,股票投资函证)和分析程序(必考题,与风险评估和重要性的初步评估相结合,30分);还有一个是存货监盘(8分左右的简答题,也可以改成现金监盘) yPyu)  
gcLz}84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性质 Z$oy;j99y  
@hLkU4S  
一、审计证据含义 YJi%vQ*]  
所有有助于审计目标实现的都可以作为审计证据 ]rcF/uQJ<n  
1、直接可以形成会计报告的依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附注,直接生成报表体系的 qnm_#!&uHT  
2、有助于报表审计的,与报表生成相关联的这些文件,记录也可以作为审计证据 JAbUK[:K  
例如,去听课,老师讲好不好关系不大,还有重要资源,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都是有助于考试考及格的。 Vej$|nF  
3、还有其他与报表生成没有关系,但是对报表有影响的。例如,场景,宏观大环境,酒后吐真言。 Zg;$vIhn  
UHBXq;?&q  
审计证据有四种表现方式:把宾语先锁定,然后找动词,动词就是审计方法 V\~.  
①书面证据 `-NK:;^  
最好的方法:检查 ?^|`A}q#  
②口头证据 +A9~h/"kt  
③环境证据 %p Wn9  
最好的方法:观察 AerU`^  
④实物证据 %>_[b,  
8^mE<  
管理层声明书——口头证据,我问你单位有没有未决诉讼,领导说没有,真的没有,写下来,你说的,领导签个字,拿过来就是管理层声明书 [^H2'& ]  
这四种证据最终都表现为书面的 E-Lk P;  
A~ya{^ }  
二、审计证据的特性:两个副词——充分和适当 ~zp8%lEe  
1、充分性:回到第六章——定性和第八章——定量 Z%T Ajm  
到底需要多少的证据才能保证审计风险在可接受的水平。审计取证的目的是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j ;x()iZ<  
需要多少审计证据数量,哪些多哪些少,回到第六章,到底是多少呢,到第八章,控制测试样本量怎么测定,再分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样本量怎么取得,细节测试又分传统变量抽样和PPS。 *4,Q9K_  
2、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Uj@th  
(1)相关性:讲13点。目标有13个,审计取证应当与目标相关联,如果目标是往这边走,我往那边走,是肯定不能实现目标的。我要达到这个目标要怎么办。 ]5!3|UYS  
一个目标要找一个最佳方法是什么 VK}4 <u  
存货存在——监盘;应收账款——函证,应收账款的完整性函证不行,应收账款的完整性最好的方法是检查原始凭证,真实性最好的方法是函证。(认为哪个地方大,以哪个地方为起点) $-4](br|  
应收账款函证能实现的目标:存在,权利,计价 +X?ErQm  
存货监盘能实现的目标:存在,权利,计价,分摊 igO>)XbsM  
例如,CPA考出来能同时实现哪些目标,口袋钱会流出去听课,有时间找对象了,可以跳槽了,头可以抬起来,考过了 6W1GvM\e  
同时报会计和审计,会计复习的好可以顺带能够实现审计的目标,审计有一道题是考会计的,审计和战略一道考 k.@![w\ea  
在这个点不要纠缠不休,懂与不懂,得分率也就30% Q PH=`s  
(2)可靠性:5句话,每年考1分 %1z;l.c  
①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相对可靠;②内部控制好的比内部控制差的内部证据相对可靠;③经过第三方流转过的相对可靠;④正式的版本比复印件传真件相对可靠;⑤注册会计师自行控制的证据比被审单位提供的相对可靠。 P8 X07IK  
具体化为一些凭证 4W T[(  
有三种chuanpiao:法院传票,船票,记账凭证也叫传票,原始凭证和账簿之间传递 b UG,~\Z  
例如: sEhvx +(  
原材料的入库凭证与销售发票——销售发票可靠 %L|fTndKH  
销售发票与应收账款回函——回函(注册会计师自行控制) \Lx=iKs<  
原材料入库凭证与银行存款付款凭证——原材料入库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在会计中叫记账凭证,做错了当场撕掉的,转账凭证,银行收款凭证,银行付款凭证,是记账凭证,外面摊子可以买的。我们脑海中的银行收款凭证叫银行进账单。 4vhf!!1  
Y$'j9bUJ  
三、审计证据的取证方法(程序) .ZXoRT  
7种方法:非常6+1 .35(MFvq!  
①检查有两项:检查书面文件——书面证据和检查有形资产——实物证据 nep#L>LP$x  
看固定资产在不在是检查,不能叫观察 *X5)9dq  
②询问——口头证据 bzN[*X|  
③观察 )|gw5N4;  
想知道内部控制怎么样,一般用观察的方法,如果内部控制形成文件,有记录的,用检查的方法。 ]lWqV  
④函证 [-~pDkf:  
⑤重新计算 1v@#b@NXM7  
⑥重新执行:一般仅指内部控制 xJq|,":gj  
以上六种方法统称细节测试 dwj?;  
⑦分析程序  *7m lH  
要实现准确性的目标分析程序肯定不行 <T 2O^  
2a d|v]  
四、分析性程序 (qn=BP I  
审计大题目不连错 CTMC78=9}  
1、分析程序贯穿于审计全过程 LF|0lAr  
例如,简答:请说明分析程序在审计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XM'tIE+|  
不懂答三阶段 A U~DbU0O  
2、在风险评估阶段要运用分析程序,确定重大错报风险领域,以确定审计的重点,提高审计效率 i'Y8-})  
除了讲重要性在计划阶段,另外的三阶段:风险评估阶段,实质性测试,终结阶段 Q_mphW:[  
3、怎样运用分析程序——变成具体考题 .Rr^AGA4  
第一,找到揭示对象本质特征的一些比例关系 +VwQ=[y]  
比例关系有很多表现方式:比率法,趋势法,因素分析法 y^2#;0W  
看到题目应该能想到一些隐藏的关系:①只告诉一张资产负债表,只能是比率法,左边除右边,右边除左边,资产负债率,偿债比率,现金比率,速动比率;②只告诉利润表,毛利率,获利能力;③同时告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还要加一个营运能力,分母是资产负债表,分子是利润表,利润表是个期间,资产负债表是个点,要怎么摆平,分母(A+B)/2。 z?/_b  
报表中有一个利息费用——资产负债表有没有借款,如果借款没有减少,利息费用突然增大了,那就是审计重点,然后马上查有没有在建工程停止资本化。 ?Uql 30A  
看到有坏账准备——资产减值损失和坏账准备以及账龄长短是否存在和谐的关系,应收账款减少了,坏账还多提了。 Om3Ayk}  
看到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马上除一下,房屋建筑物,一年的折旧率20%,正常是5%,20年;电脑折旧居然20年。(翻税法书找一下各种固定资产的折旧率) Pz)lq2Zm9  
本期折旧增加了——上期固定资产有没有增加,与本期增加没有关系,当月增加当月不提折旧。 !gh8 Qs  
{3Inj8a=?A  
第二,拿计算器把结果算出来,不管对不对把结果算出来,审计批考卷很在意流程 yT ^x0?U  
第三,有些要做两个,有些只做一个,做一个的要推出第二个。如果题目给上年和本年,本年做一次,上年做一次,不管上年干了什么坏事,都认为上年是正常的,今年是不正常的。上年没有就说明考的是一些隐含的必须知道的。 (s8b?Ol/  
有些是财务管理必须知道的一些基本指标:流动比率(2:1),资产负债率(46,37)银行的资产负债率95%-97%,企业的钱都变成了自己的资产,不干活都能升值,银行的钱是金融资产,不干活就是废纸。 T(|'.&a  
把今年的和上年去比较,上年没有,就跟心中理想的作为标准值 2mLZ4 r>WE  
第四,找到异常差异 >ohCz@~  
区分两段:常规业务,与上年差距过大,叫异常;非常规业务,与上年大体差不多,叫不正常 ay"jWL-  
营业外收入去年3000万,今年也是3000万,当场下结论不正常 @ @[xTyA  
营业收入去年3000完,今年300万,异常 x&B&lFmo 8  
第五,排除那些可以解释的异常 0U42QEG2  
例如,收入下降了80%,本季遭受地震,正常的,可以解释 q,v<:sS9T  
最后,剩下来的,不能解释的异常差异,就是审计重点,要配备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提高审计效率。 wt($trJ  
回应的第三句话:分析程序到底是什么样的程序 \gA!)q.;  
4、用作实质性测试的分析程序,但并不是必须的 Gp%po@A&  
第一阶段和最后一个阶段都是必须的 wAh]C;+{  
有些目标可以通过分析程序来实现,有些目标分析程序实现不了,比如准确性,权利和义务,披露,都分析不了。更多的是发生,存在,完整性,计价。 }[+uHR6L  
5、用作终结阶段的分析程序,(用于总体复核的分析程序),到完成审计工作这章要对整个审计报表做最终的总体复核,目的是确定审计证据是不是存在冲突,以决定审计证据的数量以及审计意见的类型。(总体合理性,例如,营业收入对,营业成本也对,营业利润却为0,也认为有问题,尽量出具不同的意见) ;lObqs*?>  
行话:通过分析程序在最终阶段所得到的推断结论如果跟细节测试得出的结论相一致(相互印证的证据具有可靠性)假定分析程序得出结果是A,细节测试得出结果是B O9ex=m `L  
AB不相等,采取的措施:优先考虑扩大或追加审计程序,做不到就是无法表示意见。 qS?o22  
xGs}hVlZiC  
终结阶段,如果答不清楚,就答考虑扩大追加审计程序,不行就考虑发表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9-03
五、函证 /8; m.J>bf  
最常见的是应收账款,还会涉及应付账款,债权债务,股份,银行存款 uV:R3#^  
1、首先要做函证的决策:要不要用函证 XG|N$~N+2  
项目很重要,例如,应收账款占资产的30% )rEl{a  
替代程序是否可行 O)jD2X?  
2、如果要做函证,涉及哪些认定:权利和义务,计价,真实 Y`~B> J  
3、哪些可以进行函证:权利在我这,东西在别人那里,或者相反的都可以实施函证,应收账款,银行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股本,应付债券,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其他应收,其他应付 h,c*:  
防止低估函证做不到 Kq[4I[+R  
4、具体的规划 "_/ih1z]  
①函证的范围:指样本量 (z sG!v  
注意记住这些话: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的性质(最恰当的程序),时间和范围(样本量) jG>W+lq  
第一,项目重要,函证数量多一点,可以多到100%,银行存款要求100%函证, `W86]ut[  
第二,金额大的多函证一点,金额小的少函证一点;但是如果存在争议的要100%函证,长期挂账,余额很小的,有纠纷的,肯定要100%函证,这是风险领域。不大不小的要分层。 Pd7\Q]of  
第三,积极式的少函证一点,消极式的多函证一点 SKC;@?  
②时间:最好是截止到12月31日,这一天十分不靠谱。 _}R9!R0O  
如果目标是防止高估,时间可以往前走,例如,应收账款,一般不最后一天高估,一般会提前做的,时间截止可以往前走。 >YI Vi4''  
如果目标是防止低估,要藏,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1月15号以后查,一查一个准 3\W/VBJJ  
例如,应收账款截止到12月15,12月15到31还有应收账款,要找替代审计程序,通过检查的方式,查出库单、销售发票、销售合同。假定应付账款查1月15号,但毕竟要查12月31的,要倒推回去,增加减掉,减少加上。 [9 MH"\  
内控制度好的尽量往前走,内控差的尽量接近12月31日 5W)ST&YPL*  
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是跷跷板的关系,前面多,后面就少。 "Z&.m..gc  
③如果对方不想让函证 <0d2{RQ;  
一定要知道对方为什么不让函证,理由是否恰当(国家秘密),对方是否诚信 M5{#!d}^D  
必须要找到替代审计程序 +2`BZ}5y  
④方式的选择:积极(有没有应收账款都要回函)or消极(如果有就不用回函,如果没有就要回函) TuQGF$n@  
我欠事务局的钱,要做负债;税务局欠我钱,是不能做资产的,在负债中用负号列示。 m-t: ' B  
欠老百姓的叫应付,欠国家的叫应交。 ` <1Wf  
积极式的函证样本量少一点(毕竟成本比较大),消极式的函证样本量多一点。 d+,!>.<3  
⑤要对询证函回函进行控制:回函由事务所收,盖的章是被审单位的, VcKB:(:[  
寄信,速度很慢,丢失率大,等对方把信寄回可能来不及:可以先要求对方以传真件,电子邮件方式。跟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有关,有正式件了可以把以前的替代,传真件最好复印一遍 }{R*pmv$bN  
未回函的,不能直接作为误差 '=0}2sF>  
⑥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 8m"k3:e^  
银行存款函证要100%,即使没有余额也要函证 mB-,\{)  
函证对象选择:应收账款直接函证给债务人,股本的存在函证找交易所函证 Mj;V.Y  
rZ?:$],U!  
第十章 审计工作底稿 ^+x?@ $rq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一起复习 Et3I(X3  
承载审计证据的载体叫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叫审计档案。 t@!n?j I  
底稿很重要:①控制审计质量(看工作做的好坏要看底稿);②当出现打官司的时候,回到第二章,解释责任的一种重要手段。 Z:9Q~}x8  
3en 9TB  
审计工作底稿分类:业务类,综合类——审计报告,备查类,作为审计档案时分为永久性和当期的。更多的是业务类(应收账款函证,存货监盘)当期保存;内部控制单选题一定是业务类,都讲具体认定的内部控制,仓库内部控制,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也可能是综合类,内部控制的环境,信息化还是手工;备查类——公司章程,管理制度(到单位实习,要会计制度手册,找制度自己看,不要问别人),正常都是永久保存。 {KgA V  
综合类和备查类通常是永久保存,业务类的一般是当期保存。 w(@r-2D"  
coAXYn  
审计工作底稿包括:审计策略,审计计划,分析表,回函,核对表;还包括那些跟未来有关系的,审计业务约定书,管理层声明,律师声明;将来可能取代的不需要。 =zFROB\  
对内部控制评价依据要做审计工作底稿,但是,如果直接决定不依赖内部控制,直接到实质性程序,内部控制初步评价依据可以不要,如果要信赖内部控制,初步评价必须要。 n#+EG3  
]s=|+tz\V  
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考点,改错,选择 6:5K?Yo  
审计过程的记录:具体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重大事项及相关重大职业判断;彼此之间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所作的沟通。 m?kiGC&m  
? Ek)" l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6U{A6hH]  
第一,哪些要归档:归档前要整理审计工作底稿,以决定该不该进行归档。 `#$}P;W  
会计报表的草稿不要,正式件来了传真件、复印件不要 dk&e EDvfd  
第二,归档时间:审计报告日后60日内归档(含60天) &vrQ *jX  
例外,中止审计没有审计报告,中止后60天内 2|;|C8C  
如果没有其他变故,审计报告日起至少保留10年(包括归档日) AERJ]$\  
归档好以后审计档案可以变动,但是,只能增不能减。审计工作底稿在归档的时候可以增删。 0j@mzd2  
归档后还可以调整:期后事项(最多P484 图22-1),追加扩大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多了,要增加工作底稿 [NSslVr  
m|q,i xg  
第一个阶段:12月31日—审计报告日 h]<S0/  
第二个阶段:审计报告日—财务报告报出日 j*>J1M3E  
第三个阶段:财务报告报出日—下一个会计报告报出的日期 j4IVIj@$ `  
iaL@- dg  
第一个阶段考会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准则,主动识别 E`TZ:W]r,  
第二个阶段考审计——被动识别 * BM|luYL  
第三个阶段——关注的事实,可以不识别  e)uC  
s!(R  
永久档案:事务所关门了要移到档案馆;当期档案:10年以后可以销毁的,但是要备案。 `N\ ^JAGW  
现金日记账保留:15-20年 P}4&J ^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5年 EL~ $7 J  
zyS8LZ-y9  
审计档案什么情况下会用: S"!6]!~^  
第一,自给自足,连续审计业务,审计工作计划,初步业务活动更多的要看以前的档案; "L2*RX.R  
第二,公检法机构调阅(不需要对方同意); y`RzcXblIZ  
第三,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要征得被审单位同意。 XO]^+'U}p  
还有一个:中注协来检查。检查审计质量。 R&cT Md  
)M0`dy{1  
审计质量控制,涉及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项目组复核,独立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9-03
第五次课 8/34{2048  
一上次课回顾: qmnCa&C9  
分析程序 GLl@ 6S>v  
复核已审计财务报表 BJ/#V)  
分析程序的结果与细节测试的结果是否出现偏差:扩大追加审计程序;考虑发表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bJgSCfo  
自己添加的:(审计证据的不足以支持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 a7NX~9 g  
nfvs"B;  
看题目就要知道计算什么,看清题目的背景。找分子和分母,比率关系——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周转率,毛利率,折旧率,利息率,都是需要牢记的。计算出来,如果时间不够,瞎计算,结果多少无所谓。实在搞不清楚就说异常。 yC=vTzzp  
最难的是隐藏在题目中的,例如折旧率,折旧多了,马上找上年的固定资产增加情况。 uP ?gGo  
Y@'1}=`J  
标准有两种表现方式 6 ud<B  
一种是上年度的,一种是标准制度(例如,利息率) tX *L_  
大致匡算出一个异常的概念。一般来讲增减幅度10%为正常,但是那些非正常项目10%之内的是异常。要有一个参照体系。例如,数学考100分正常,语文作文满分,一般认为异常。然后在通过字里行间找到那些可以解释的差异。剩下来的那些不能解释的异常,就是我们的审计重点,行话:识别到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在分析程序中分为财务报表整体层面和具体认定层次,更多的考认定层次,要与其他章节结合,例如,营业收入,去年1000万,今年一个亿,我们认为增长的没有这么快,认为异常,如果你认为是异常请写出审计程序,结合销售循环,高估,取得明细账,编制明细表,进行函证,找替代程序。 j1toV$)P  
.uagD[${  
函证 ]*;+ U6/?  
函证首先要抉择要不要函证,这个东西很重要,在别人那,需要函证。 {&(bKQ  
第二是有关函证的范围问题,样本量的问题,涉及到判断,哪些多函证,哪些可以少函证一点,一般来讲依然看项目的重要性,金额大小,是否存在纠纷。有的100%函证,例如货币资金。如果对方不希望函证的,我们要做哪些考虑。 [dL?N  
第三,可以函证,就要确定时间问题——考试要点 aEZn6k1  
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决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性质就是方法,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涉及到单选择题,找不到怎样找替代审计程序) e;}5~dSi  
范围就是样本量 .Lu=16  
时间最好是12月31  防止高估一般往前走 还要看内控的好坏 A[':O*iB  
cfe[6N  
方法:积极式和消极式。方法没有好和坏,要讲适用的环境。 FkE CY  
.'AHIR&>  
承载审计证据的是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归档以后就变成了审计档案。(有些东西是一个东西,只是讲法不一样,审计证据实际上就是审计工作底稿) ;/{Q4X{  
底稿意义一般有三点 R}+/jh2O|  
1 支持审计报告的依据(没有审计工作底稿的支撑,报告被认为是不真实的) g9"_BG  
2 事务所要使得不同项目组按照相同的质量体系来评价,是通过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成,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 v DOeBw =  
3 打官司的时候使用,规避责任的东西 dl$l5z\  
*&2#;mf3  
类型:综合类,业务类,备查类 lB\j>.c  
基本要素:8个,那个凭证从头看,什么编号,日期,签名 Z*e7W O.  
①审计工作底稿标题;②审计过程记录;③审计结论;④审计标识及其说明;⑤索引号及编号;⑥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⑦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⑧其他应说明事项。 "AVj]jR  
C1rCKKh  
审计工作底稿怎样进行归档 E 0pF; P5  
时间:审计报告日后60天。中止后60天。归档后审计报告日后保存10年。追加审计,要对原来的工作底稿增加,但是不能删。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时候可以增删,归档成底稿以后只能增不能删。例如,毕业,字典要带走,大学英语,会计不一定要。(看书,哪些是归档的,哪些是不要的)归档以后,前后注册会计师沟通,方式可以是书面的或是口头的,怎么利用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审计期初余额审计,又涉及前后任沟通问题。 s*#|EdD6@  
a m zw  
第八章 审计抽样 +ow ^xiD  
"RX ?"pB  
审计抽样本身的概念,本身也是一个流程 \M532_w  
要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运用(分析程序不能用审计抽样),目的:通过样本推断整体 8"* $e I5  
控制测试推断整体的目的:决定早期对内部控制的评估结果是否可以接受,以修改原计划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例如,在初步评估时,对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是控制风险不高,意味着必须依赖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通过样本推断这个不高的风险是否可接受,不接受就证明原来的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小了;假定比原来还要好,原来计划的样本量大了一点,效率不高。 K :q-[\G  
细节测试是直接得出结论恰当不恰当,建不建议对方调整,直接涉及意见类型 ?h3Ow`1G  
!<6wrOMaO  
一、审计抽样的一些基本概念 80]TKf>  
1、审计抽样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w./EJk KI  
①不是百分百的选取样本 `Zi#rr|)L  
②每个样本都有机会被抽到 OB^2NL~Q~  
③以点带面,这个点找到了,是不是可以放大到整体。评价该账户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0j/81Y}p  
jh0$:6 `C  
2、审计程序 2nie I*[  
风险评估——一般不涉及审计抽样 mVL,J=2  
控制测试——控制留下轨迹可以采用审计抽样,未留下轨迹不涉及审计抽样。例如,回学校有保安盘问,没留下证据,只能通过观察法,回来晚了要登记,留下痕迹了,可以抽样。特征是不是很确切,大一和大四晚回校是完全不同的概率。 q(p0#Mk,E  
实质性程序——用于细节测试 gX _BJ6  
^{K8uN7  
抽样就存在抽样风险,抽好样后还不一定代表都做对了,还有非抽样风险。 kL|Y-(FPo%  
4K;j:ZJ"x  
3、抽样风险 l?1!h2z%  
①控制测试的抽样风险:样本和整体的离异程度叫抽样风险 (MIw$ )#^  
一般假定100个中抽10个,如果10个中有2个不对,100个中也有20个不对,很牛;10个中只有1个不对,加总10个,推断9个 S'JeA>L  
ipp_?5TL  
控制测试的风险有两项:信赖过度风险;信赖不足风险 EXFxiw  
;Gs**BB&  
例如,把老师讲课理解为控制风险,如果老师说这题一定考,结果该考的没考,不该考的全考了,完全信赖老师,考试不及格,信赖过度风险是最危险的风险;如果老师说这题一定考,还真考的这题,却把所有的都复习了,考试及格了,但是效率很低,信赖不足风险。 J3.Q8f  
去年没买考题——信赖不足 4vQHr!$Ep  
@YB\ PVhW  
信赖过度风险意味着实质性测试样本量太少,会导致审计失败;信赖不足风险意味着实质性测试样本量很大,效果很好,效率低下,但是不会损害审计职业形象。(重点必须记住) l=]vC +mU  
YPy))>Q>cK  
②细节测试的抽样风险 enzQ}^  
细节测试的风险也有两项:误受风险;误拒风险。 `pMI[pLZe  
误受风险是真正的审计风险。对方账做对了,你说做错了,不会被伤害,只能说明水平太差;别人做错了,还说做对了,很危险。 ">QY'r  
(Sv%-8?gs  
一个是审计的效果,一个审计的效率,牺牲效率可以接受,牺牲效果不可以接受。 `^ _:  
_Usg`ax-  
        影响效果        影响效率 '> Q$5R1  
控制测试        信赖过度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 ~&/Gx_KU  
细节测试        误受风险        误拒风险 a*[\edcHU  
Lb{D5k*XU  
下面之后即便样本能够代表整体,很可能因为能力,方法,流程,判断等出问题,没能查出来,非抽样风险。原因有很多,教材讲了五条P139。记录下来。这个是多选题。 KUyJ"q<W  
(1)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w;$+7  
例如,应付账款的审计,审计目标防止低估,常常看到应收应付下意识就想到函证,函证是相当于把账簿作为起点,总体就错了,应该以原始凭证为起点。 FOA%( 5$4  
(2)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包括控制偏差或错报) oCYD@S>h  
例如,查应收账款的完整性,结果把欠张三4000万写成欠李四了,这不是误差;目标要是准确性,这就是误差。 *n'x S L  
(3)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r?I(me,  
例如,吵架,目标是把他们拉开,结果火上浇油了 "\[>@_p h  
要查质押的存货,函证,只能证明存在,但不能证明所有权。函证就说明已经有所有权了。 Pvw%,=41O  
(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R*0F)M  
例如,手下找到了,你却给放了。 EG.C2]Fi  
(5)其他原因。 T_Y}1n|7[  
这些都导致了非抽样风险。 x+e _pb   
=x'%zUgE  
4、抽样中有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R =VzP&  
(1)统计抽样要求具备两个条件: [AzN&yACE  
①每个样本都会被抽取,随机的抽取。  \(FDR  
②但是他的最本质特征通过概率的方式评价样本的结果,也就是说通过概率统计的方式尽量减少样本和总体的离差,提高效率。 K-u/q6ufK  
属性抽样——控制测试,判别问题,对啊错啊好啊坏啊 3T/j5m}+!  
变量抽样——细节测试,金额大小 &zcj U+n  
(2)非统计抽样 o {LFXNcg[  
vNSf:5H$  
二、审计抽样的流程 A%2}?Ds  
第一,确定样本的设计问题。 |pR$' HO  
1、确定测试目标:到底想干什么,一般划分两个阶段: $@k w>2  
一个是控制测试,目标是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Agg6tY r  
一个是细节测试,目标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6w;|-/:`  
" G6j UTt  
重点听下这部分 }2,#[m M  
内部控制概念在11章,测试的精华在12章,基本理念在8章 ?|GxVOl  
内部控制的框架:内部控制评估叫三阶段评估         [9_ (+E[}  
例如,简答题怎样在审计过程中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测试? [1^wy#  
第一阶段:风险评估阶段。  Vb 9N~v  
行话叫初步评估,主要是讲内部控制在不在,不在就不要谈了,到此为止了;如果存在,评价设计的合理性以及预期执行的有效性(没看就知道这个措施能不能管得住)。 Ds_ "m,  
这三个同时具备——存在,设计合理,预期有效,行话就是找审计证据,找3个东西,找到以后就要评价,这叫初步评估,评价以后内部控制会有几个结果: DZ.trtK  
(1)控制风险高——直接到实质性测试 3]es$Jy  
(2)控制风险不高(初步评估不能把控制风险评估为低的,要叫不高,与重要性水平的初步评估大致一致)——必须进行控制测试,最典型的是对方有很好的信息处理系统。 +yH~G9u(  
必须做控制测试的情形:预期有效;仅依赖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J6ShIPc  
控制风险不高中还分: .b oizW1+  
①实在是不高(相当于接近低的水平):扩大的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样本量大点),较小的实质性测试 \=_q{  
②不高中往较高的偏一点:扩大的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样本量大,控制测试样本量小。 <,4(3 >js  
SqF.DB~  
最害怕控制测试初步评估认为控制风险不高,然后进行了扩大的控制测试,结果发现内部控制很不好,变成扩大的实质性测试,两个都做了,真冤啊。 ~J{[]wi  
a3O_#l-Z  
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估,以决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可能同时有可能只有一个,其中实质性测试是必须的。 by[i"!RCu  
f94jMzH9z  
第二阶段:进一步评估阶段 arKmc@"X  
在两种情况下要进行控制测试 O f@#VZ  
控制测试目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_lv:"/3R  
怎么样能体现有效执行,要找3-4个方面的证据:第一,在审计期间是怎样运行的;第二,是否一贯运行;第三,以何种方式运行(12章),是人工还是自动化,只要人做都有偷懒的时候,机器一般会一贯执行。 /t)c fFM  
控制测试的目的真的只是测试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吗?——通过评估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以判断初步评估的结果是否靠谱,以修改原计划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D2_Z]  
B~z g"  
例如,初步评估控制风险为不高,控制测试结果为很高,内控形同虚设,原计划实质性测试样本量少了,需要修改,报告方法也要改,报告时间也要改。初步评估控制风险为不高,原计划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是期中,如果发现根本不是这回事,马上把时间要往后改。 E2H<{Q   
vcO`j<`  
进一步评估 本章叫控制测试 离开本章不讲测试 /.YAFH|i)"  
s[@>uP  
第三阶段:终结阶段 zf>^2t*\  
做最终的评估,都是必须的程序。 6n\z53Mk  
目的是看效果。很多内部控制通常是通过实质性测试找出来的,通过实质性测试知道内部控制是不是想象的那么好,叫双重目的测试。 '#PqI)P  
例如,你说你内控好,考试考30分,考50几也罢了,结果考了20几,不会也能考20分啊。 YQdX>k  
通过最后的分数去反推内控好还是不好。 cievC,3*  
实质性测试结果能够反馈内控怎么样,倒推内控评估高了,原来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还是不够的。 hUvuq,LH_  
又如,表面看天天玩,用功的时候不知道,每次考试考的都很好 `Uj?PcS_  
原来评估的内部控制比实际结果要评估的高,证明实质性测试样本量太大了,做最终评估,以修正原来的。 I''R\B p  
如果最终评估发现,比原来内部控制还要好,比控制测试结果还要好,没问题 !LOors za  
如果最终评估发现,内控比想象的要差得多,扩大追加审计程序,考虑发表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 Guw|00w,Q$  
'F"Y?y:!  
在样本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测试的目标,是针对具体认定中涉及到会计报表认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测试。注册会计师是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所关注的内部控制仅仅是涉及到与会计报表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计报表认定有13个 ,更多的是交易和账户,内部控制列报一般不涉及。 bTQa'y`3  
i6#]$B  
2、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 E+ 3yN\X(  
测试交易发生还是不发生,内部控制中所有的权限是来自授权的,例如赊销,要有授权,授权谁签字,这就是定义总体,哪些可以作为总体。 k+#l;<\2  
]Bd3d%  
(1)确保两个方面:适当性和完整性 #3yw   
例如,发生不发生主要是授权,授权掌握好,测试总体一般是适当的;完整,授权中有很多种表现方式,一般授权,特殊授权。超过多少百分比的时候,授权中也要授权,是否涵盖所有授权。 Vy^yV|`v  
(2)定义抽样单元:我们找哪些东西,找到以后哪些可以作为分子,分母是样本量,就是偏差率,有了偏差率然后就是推断总体。 qJXsf M6  
pNE\@U|4E  
3、怎样定义误差的构成条件 uV}WSoq[  
0$L0fhw.  
第二,选取样本阶段 1~5q:X  
找多少样本,样本量的确定,定性在第六章,定量在第八章 14n="-9  
这个表格必须记住。P143,至少4分。 =Cy>$/H64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P143) tG2OVRx8u  
影响因素        控制测试        细节测试        与样本规模的关系 k3>ur>aW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可接受的误受风险        反向变动 v<3o[mq  
可容忍误差        可容忍偏差率        可容忍错报        反向变动 0SY f<$  
预计总体误差        预计总体偏差率        预计总体错报        同向变动 `o8{qU,*]N  
总体变异性        —        总体变异性        同向变动 G</I%qM  
总体规模        总体规模        总体规模        影响很小 V l~Y  
b?]ly(  
例如,准备抽查80个,怎么能找出来呢 f UF;SqT  
1、随机数表法(乱数表法) YP#AB]2\}  
2、任意抽样 |[owNV>  
3、判断抽样:大的多选一点,小的少选一点 Yl&tkSw46  
4、系统选样——间距法 leES YSY:  
k'ZUBTRq!  
过程:先考虑取多少样,有5个方面的考虑(确定样本规模);知道取多少了,然后怎么能找出来(选取样本);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四种方法,12章,观察,检查,询问,重新执行) 2'<=H76  
od}E M_  
?)mhJ/IT  
注意这个区分: jxnQG A  
风险评估程序:观察,检查,询问,分析程序 UhSh(E8p>  
控制测试:观察,检查,询问,重新执行 @bW[J  
初步评估时(了解内部控制):观察,检查,询问,穿行测试 RJRq` T|m  
kUg+I_j6*  
如果找不到,而且很重要,要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cF_ ;hD|YZ  
:Dk@?o@2;C  
第三,评价样本 uqa4&2(I=j  
目的:对初步评估结果进行验证 iL0jpa<}  
判断原来对内部控制风险高低的评估是否可接受,如果可接受,按照原计划做;如果不可接受,修改原计划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i'Y'HI  
_[TH@fO6:  
怎样评价:涉及一些计算 C^/ -lc  
1、控制测试样本结果的评价中应当将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进行比较,但必须考虑抽样风险。该偏差率上限为总体偏差率与抽样风险允许限度之和。在统计抽样情况下 S"P9Nf?9  
(1)如果估计的总体的偏差率上限低于可容忍的偏差率,初步评估的内部控制评估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S?Bc~y  
(2)如果是大于或接近时,是不可接受的,又分为两种 %R5Com  
①如果是大于,修改原计划的实质性测试 U EEBWzH  
②如果是接近,为了提高效率,可以追加一些审计样本 xi?P(s A  
(3)当感觉控制风险与原来相比确实高一点,但实质性测试样本量实在太大,要不要进行控制测试又三种讲法:第一种是当真了,初步评估控制风险不高,一定要进行控制测试;第二种叫走过场,内部控制初步评估很好,但实质性测试样本量很少。(上市公司没有什么业务);第三个叫不死心。内部控制初步评估比较差,还是要信赖内部控制,没有办法,这个时候不提高效率肯定没效果的。样本量太大,一定要依赖内部控制。宁可控制测试多花些精力,也要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 %9QMzz5  
29Z!p2{hk  
例如,教材1500页,老师上课讲的很烂,第一堂课这老师讲的真烂,第二堂我肯定不来了,结果第二堂又来了,自己看不进,我坚决不来了,第三堂又来了,没办法,这么厚的书自己不知道考哪页,讲课烂不代表猜题不对。 i!Dh &XT  
r*6"'W>c6  
非统计抽样不要涉及了 8 )mjy!,  
*b Ci2mbm@  
2、细节测试也是一样的,怎样通过样本量结果推断出整体会计报表是否可接受,涉及会计报表意见类型 ,G[r+4|h  
当总体错报上限经过调整(先提请被审单位调整和披露)之后低于可容忍错报时,认为发表无保留意见没问题,总体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大于或等于时,考虑发表保留或者否定意见。 m%oGzx+  
oNuPP5d[]  
三、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 \-Iny=$  
1、样本的设计阶段 ~JwpNJs  
(1)确定测试目标 }z%OnP  
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对会计报表具体认定层次的有效性,涉及本章的都是讲具体认定层面的。一个内部控制的措施会影响到居多会计报表的认定,我们是对报表发表意见而不是内部控制,之所以关注内部控制,是因为他是隔山打牛的。最终结果是会计报表的某一认定涉及具体的某一内部控制措施。 ~5r=FF6  
(2)定义总体和抽样单元 ?{ B[ ^  
定义总体考虑:适当性和完整性 w.J%qWJq  
进门是不是高估了,进来以后出去再进来是不是查过,评估完整性,就不要打勾了。这个控制措施和总体目标是不是一致。 a{]g+tGH  
2、选样阶段 ='dLsh4P2N  
(1)怎样确定计算样本规模——P153表格 83KfM!w  
(2)选样 a[1 sA12  
(3)实施审计程序:观察,检查,询问,重新执行 w0Fwd  
考试中不能重新执行 1z~k1usRK  
IjG5X[@  
四、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xdd:yrC   
1、样本的设计阶段 9W1;Kb|Z<  
(1)怎么界定测试目标:13点,更多的是账户和披露,内控主要是交易。 p!+L  
(2)定义总体和抽样单元:界定错报 wv, GBZ-f  
应收账款的存在,函证,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款,都涵盖总体,不要说只有函证 [ 8F \;  
2、选样阶段 y#S1c)vU  
(1)选取样本规模 O9t=lrYV!  
属性抽样:只要把抽样找到,可以等比的放大到总体。 j|VXC(6 P,  
变量抽样:放大存在风险,应收账款错100和存货错100和现金错100,性质是不一样的,放大,风险很大。所以,通过一种差额推断总体的方法存在比较大的抽样风险。为了减少抽样风险,有两种方法: ug^om{e-  
第一,为了减少金额中间的变异程度,使用分层的概念,依然不能解决不同对象中的属性问题;采用另一种方法,PPS抽样,这种方法中,在样本量确定中乘以一个扩张系数P170。 8To7c  
PPS在样本上是有差异的,分层样本量也是有差异的,最上层、最下层样本量要大一点,金额大的、金额小的样本量大一点,金额为0的要100%选样 :O9P(X*  
 d?:`n 9`  
区分概念: p`>AnfG  
风险评估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估,是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 YXF#c)#  
控制测试的目的,是修正初步评估的结果,以修改原计划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GXkPF2;A  
要清晰流程,进一步审计程序有可能有控制测试有可能没有,控制测试后面只有实质性测试。 O6yP qG*j  
paW'R+Rck  
;#3ekl{-g  
第九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J~aAB  
C/F@ ]_y  
考试基本不涉及 9c#lLKrzG  
审计环境发生了变化,会计教材是按手工编织的,实务中大型公司是计算机操作。两者显著不同,手工方式,人会出现误差,计算机操作方式,程序会出现误差,程序对了结果就是对的。审计流程都会发生改变,样本量也会不一样。计算机审计样本量不是问题,批处理。 MWM +hk1fs  
&&;ex9  
但是有一点不影响:不影响审计目标,依然是对财务报表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 jEUx q%BH  
最主要的影响是我们原来关心对结果的审计,现在关心对过程的审计,对系统的审计,系统对了结果查都不用查。 -NAmu97V}  
y0,Ft/D  
现在审计称为第四代审计,最早是账项审计,后面是资产负债表审计,然后是会计报表审计,现在是连续审计或者是持续审计。 +x(YG(5\w  
1'NhjL  
事务所审计系统内嵌在被审单位的软件上,自动生成审计工作底稿。不间断审计。 7egq4gN]2Y  
__ 8&Jv\  
信息技术和财务报表的关系,准确性,完整性,授权,访问权限四个方面的问题。 :I2H&,JT  
信息系统深刻的影响了会计报表的生成过程。 Ll,I-B Q 9  
第一,线索的影响:从源头查起,系统本身出错 T` uDlo  
第二,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只能从程序去查,一般程序和应用程序 {3_Gjb5\\4  
会计一般做三件事,①确认,②把过程变成会计报表然后报出来。原来主要工作集中在第二阶段,即从原始凭证到账簿,账簿到报表。信息技术下都是一键解决的,确认也被取代,一线工作人员变成了会计人员,销售人员把单子输进去,凭证自动出来。最终人员高端人员,数据挖掘。 Q}=fVY  
第三,对内部控制影响 x'@W=P 7   
很多内控都是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的,ERP,是个管理的理念。 !?jK1{E3  
第四,对审计内容的影响:原来是对报表审计,现在关心系统审计 .+OB!'dDK^  
第五,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要求懂计算机语言 aZ$/<|y~:_  
u[)_^kIE(n  
信息技术审计范围的确定不要看了 R0{Qy*YQ`  
Gc wt7~  
我们关心信息系统仍然关心与会计报表具体认定相关联的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 v' C@jsx M  
> 84e`aGE  
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包括程序开发、程序变更、程序和数据访问以及计算机运行四个方面。 +6 ho )YL  
信息技术应用控制审计 o WI!u 5  
知道四个方面,有个框架,内容不用详细展开看 N8VVGPa  
1.完整性:看到编号,潜台词就是完整性 bV_j`:MD  
  (1)顺序标号,以保证系统每笔日记账都是唯一的,并且系统不会接受相同编号,或者在编号范围外的凭证[这是计算机进行比对的基础,很像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 Z%#^xCz;w>  
  (2)编辑检查,以确保无重复交易录入,比如发票付款的时候,检查发票编号。 G(3;;F7"  
  2.准确性 d [r-k 2  
  (1)编辑检查,包括限制检查、合理性检查、存在性检查和格式检查等。 G%;kGi`m  
  (2)将客户、供应商、发票和采购订单等信息与现有数据进行比较[包括代码、金额比较]。 C#0brCQq3  
  3.授权 n[|6khOL-  
  (1)交易流程中必须包含恰当的授权[设置密码:定性审批]。 sM P:sCRC  
  (2)将客户、供应商、发票和采购订单等信息与现有数据进行比较[赊销审批:定量审批]。 &Y+e=1a+  
  4.访问限制 )Bo]=ZTJ^  
  (1)对于某些特殊的会计记录的访问,必须经过数据所有者的正式授权[注册、登陆]。 n,CD  
  (2)访问控制必须满足适当的职责分离(交易的审批和处理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 +s ULo  
(3)对每个系统的访问控制都要单独考虑。密码必须要定期更换,定期生成多次登录失败导致用户账号锁定的报告,管理层必须跟踪这些登录失败的具体原因。 "v5ElYG  
sZKEUSFD #  
第四节不要了。 JRXRi*@  
u\f3qc,]F  
第十一章 风险评估 %yfE7UPS]  
大的综合题在这一章 J smB^  
现在审计叫风险导向审计。首先要对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俗称环境)进行评估,评估两个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表达出来是四个方面:把具体认定分为一般性的、特别风险、仅靠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是为12章怎样做风险应对提供基础。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9-03
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 Gquuy7[&  
SSA W52xC  
讲到底是为什么要做风险评估 lm0N5(XP  
应当通过了解被审单位及其所属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面重大错报风险,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做进一步流程,包括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 0xMj=3']  
{y-^~Q"z  
一、了解被审单位的情况 -t-tn22  
1、了解的方法:观察,检查,询问,分析程序 ^3~e/PKM  
①有陷阱:了解中有一个内部控制的了解也有4个方法——观察,检查,询问,穿行测试 8Vn4.R[vE  
②信息来源:除了这四个方法之外,还要特别注意一些东西。 VR0=SE  
有些证据要生成一个证明力的过程,除了提到台面的方法外,另外加上两项: bw S*]!*  
一项是专家组、项目组讨论 46No %cSiG  
一项是其他审计程序。其中这部分又分为两项,一项是与环境有关系的,内生出来的P207,还有项目讨论。 5?u}#zO  
与被审单位有关的,但并不是从被审单位内部直接取得的,与法律顾问沟通,网上负面消息 n}nEcXb  
这个叫其他信息来源,还有一个是间接性询问,例如走访证监局,律师事务所。 'i|rj W(  
走访地方证监局,证监局的每年做检查都出整改意见。看整改意见多少?建议越多,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侵犯消费者权益,会计处理,内部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缺陷,这个是重要的审计线索。 }NCL>l;q  
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对象:六个方面,很多分出去了变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E gM*d)X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02m%rhuW  
①行业与风险直接相关联——系统风险 JAjku6  
例如,制造业和养鱼,哪个风险大。鱼,存货盘点数量太难,大众汽车一辆是一辆。生物、高科技行业风险扑面而来。但查错了风险不大,点汽车点错了风险太大。 L%\b'fs  
还有的行业是受国家管制的,当然风险大,压力大。比如钢铁,核工业等高风险行业。将来被关停的风险大。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l#qv 5f  
②法律环境:珠三角、长三角是契约性,北方更多是面子。面子很不靠谱的,风险大。 [V}, tO|  
③监管环境: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审计风险一点不大,那么多婆婆管着,审计基本没风险。 P'$ `'J]j  
④其他外部因素 I 3$dVls}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nJFg^s 1  
①所有权结构:一股独大不好;42%左右,叫倒U型结构是最好。股权制衡度,前五大股东所占的比重。 |ys0`Vb=$  
②治理结构:第一,内部治理;第二,外部治理——监管 (6gK4__}]  
比如说股份有限公司和责任公司有什么差别?责任公司没有独立董事,股份公司有独立董事,监事会都有。 zfI}Q}p  
③组织结构:垂直型和扁平式 H9 tXSh  
扁平式风险大,错一个,整个都错 WF2-$`x  
信息化之后管理被扁平化了,一个中层经理的压力突然变大了。以前侦查式的,上传下达,中间最大的风险是信息与沟通。扁平化之后最大的问题的是一个人出问题,下面的人都出问题。 lB;FUck9  
④经营活动:企业从事不同的经营活动风险是不一样的 .*/Fucr  
投资公司正常业务是资本市场,风险肯定大 -:Rp'SJ  
经营活动并不一定会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要注意剥离,有些活动不一定会影响财务报表 g@ith&*=h  
⑤投资活动 wdas1  
⑥筹资活动 K_&MoyJJ9f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tkKJh !Q7  
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适用的会计规范 kxB., '  
①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 'MxSd(T =  
规范的公司常规的交易一般不会有问题 aX6}6zubr  
例如,矿业,矿藏的会计处理,异常交易,准则找不到的 8|g<X1H{M  
②在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有争议的或新兴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1DJekiWf  
例如,矿,挖出来之后做标价,有长期合同,计价按照下个季度平均加权价倒退,会计报表就傻眼了,有数量,价怎么定,不上市没事,上市了中期报表怎么办。事务所说这好像是套期保值,价格锁定在下期。证监局又说不是套期保值,要求80%-120%是有效套期,不符合。完全乱套。观念不一致就是离差。 obH; g*  
③会计政策变更 Yl^mAS[w&  
④新颁布的财务报告准则、法律法规,以及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如何采用这些规定 Xrq x\X  
第一次执行都乱 $'wq1u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i@P }{   
直接影响报表  iThSt72  
①目标 l.=p8-/$'7  
例如,考试目标80分,风险很大;目标40分,基本没什么风险 K\?]$dK5  
②战略 Dm0a.J v  
做强做大,战略有两种:兼并(风险大),自己做 <i. a pBH  
③经营风险:不一定会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 YTaLjITG  
④被审单位风险评估过程 vGd1w%J-  
一个单位缺乏风险的自我评估过程,一般认为存在特别风险 zTm]AG|0  
⑤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考虑 y/_XgPfWU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Dl\`  
被审单位有业绩衡量的体系,直接影响报表的错报风险 bn9;7`>.  
例如,原来离500强很远,现在进入了500强,可能存在高估的风险。 m_NCx]#e   
①管理层的业绩衡量和报酬 mI1H!  
例如,有股权激励计划,行权条件是股价多少或利润增长30%,都能符合条件,报表可能会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C|  
行权条件:股价,例如增长多少, 2umv|]n+l|  
②与竞争对手的业绩比较 L"+$Wc[|  
③外部机构评价报告 I:j3sy  
(6)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R}ii}&  
t#E}NR  
第四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2\<.0  
虽然叫风险导向审计,但很多题中的基本依据是制度基础审计。 % ZU/x d  
一、内部控制目标和要素 -0uV z)  
1、目标 y' C-[nk  
首先要知道被审单位内部控制是什么:政策和程序的总称,是要实现一定的目标,有三个,这三个中有很多与审计目标重叠,所以要依赖被审单位的内控。 |UUdz_i!:  
第一,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部分重叠) 5 g5'@vMN  
第二,经营的效果和效率;(部分间接影响审计目标) kL*0M<0 (  
第三,遵从性或符合性,对规章制度的遵守。 $7Jo8^RE  
2、要素 V*[b} Xew  
①控制环境 W8WXY_yJt  
直接影响内部控制,例如,寝室4个人,都想学习就很好,还一个寝室天天玩,考试都是红灯。环境不一样。 pW\'Z Rj  
②风险评估过程 i b6^x:HGU  
③信息系统与沟通 [1G^/K"  
④控制活动 ;3'NMk  
⑤对控制的监督:内部审计(银行一般叫稽核) <'U]`L p  
j Ch=@<9  
二、与审计相关的控制 .p` pG3  
1、为实现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设计和实施的控制 ,El!fgL  
2、其他相关的内部控制(间接影响) "y?\Dx   
E+95WF|4k"  
三、了解的深度 uzr\oj+>  
1、评估设计是否合理 ?9+@+q  
合理性有很多讲法,例如,一个东西经过4个部门,凭证只有两张,行话叫穿行测试走不过去,设计就有问题。 )u:Q) %$t  
2、预期执行是否有效 '-$XX%TOAc  
3、了解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运行有效性的关系 QCOo  
预期有效,结果是否真的有效,如果不能判断,就要绕开内部控制,直接到实质性测试 |,C#:"z;  
m:QG}{<.h  
四、内部控制人工和自动化 V >-b`e  
直接涉及特别风险 giY80!GX  
日常重复发生的,常规性的,最好的控制是自动化控制,如果采用人工控制就会出现特别风险;相反,如果需要人工估计的,采用自动化控制就会产生特别风险 k"UO c=   
)(M7lq.e7  
五、五要素展开 /u<nLj1  
1、控制环境 YNdrWBf)  
控制环境,管理层诚信——涉及整体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 [tT8_}v$LN  
胜任能力 _u0$,Y?&|  
管理层参与程度 )eeN1G`rDE  
2、风险评估过程 ] ,etZ%z&  
①监管及经营环境变化:风险马上变大,外部环境 ~EiH-z4U  
②新员工的加入 [IZM.r`Z  
③新系统的引进以及升级 ~"x5U{K48S  
④业务快速发展:潜台词就是管理储备跟不上 OR6ML- |  
⑤新技术 ,~PYt*X4  
⑥新生产型号、产品和业务活动 ZfAzc6J?\  
例如,李宁,业绩下滑,logo改了,做高端时尚 JtKp(k&  
⑦企业重组 M)-6T{[IT  
⑧海外经营 . RVVWqW  
⑨新的会计准则 SuBeNA[&  
一个单位在这些情况下,有没有对风险评估,考试时看到这些就要想到特别风险 `(y(w-:W1  
3、信息系统与沟通 l~:v (R5  
信息系统: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财务报表的生成系统 &7mW9]  
具体细节不要展开 ff? t[ GS  
沟通:上面的意思下面是不是能知道,一个企业最强的是沟通问题 TA18 gq  
例如,华为,最经典的文化管理就是喝咖啡,很多创新都是喝咖啡想出来的 x+5k <Xi}  
4、控制活动(最核心) jR ~DToQ  
①授权:包括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 uLeRZSC  
涉及很多认定:最核心是发生(高估) X?r48l??  
内部控制与目标的关联,回到第五章 *hhmTc#  
②业绩评价 |`k .y]9  
③信息处理 66&EBX}  
④实物控制 pE]?x $5U  
⑤职责分离(考的最多的):不相容职务不相兼,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职务由同一个人办理,出现错误的可能性突然增大,这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职务称为不相容职务 % ~ ]xuP[  
不相容职务应由不同人办理,一个人办理,会显著增大风险 BcWcdr+}9  
考试中如果不知道,就说这两个职务应该分离,综合题中一般会有一道 Ue:z1p;g  
内部控制表达方式:调查表法;文字说明;流程图法 >T3H qYX5W  
5、对控制监督 G`h+l<  
^WYQ]@rh3  
对小型企业的考虑 S:Q! "U  
一般来讲,小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原则上不依赖内部控制,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不是所有的小企业都没有内部控制。小企业也并不一定太小。金融行业不区分小企业。信息产业一般也不区分小企业。 zR6siAV9  
}3 m0AQ;K  
六、整体层面了解内部控制 _m E^rT  
四种方法:观察,检查,询问,穿行测试 | $^;wP  
穿行测试:例如,领料单,没有领料人,发料人也没有,日期,章,凭证只有一联,存根没有,编号也没有,肯定走不下去。 c~,23wP1  
考CPA,报6门,工作了,很忙,走不下去,穿行不下去 AnsjmR:Jv  
这段时间不上班,就考试,认为穿行可以穿行下去 +%>:0mT  
Lm*VN~2  
初步评价和风险评估 *O$CaAr\s  
首先,识别哪些会涉及重大错报风险 `g ''rfk}  
第二,内部控制是不是防止、发现并纠正了这些风险 k8nLo.O  
第三,执行过程中预期是不是能做到,然后在判断怎样影响了后面的流程 . 9G<y 4  
$P o}  
评估以后的结果: F!!N9VIC  
第一,内控没有设计——直接到实质性测试  NW9n  
第二,有设计,运行不有效——可以直接到实质性测试,也可以做进一步控制测试,看公司规模大小(有限的控制测试,扩大的实质性测试) 7k%T<;V  
第三,设计合理,运行有效——必须做控制测试,然后在到实质性测试。扩大的控制测试,减少实质性测试(有限的实质性测试) [U =Uo*  
OKOu`Hz@  
控制测试不一定要做完,12章,如果发现舞弊,马上到实质性测试 zJlQ_U-!  
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时,一般来讲不要求过多的证据支撑,直接写结论,可以不要写原因,因为我们相信实质性测试样本量是够的。假定不是这个水平,不只要写结论还要写原因,因为后面实质性测试样本量是有限的。  l]!9$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9-03
第六次 k4J8O3E  
上次课回顾 [ Mg8/Oy  
QA!_} N4n  
对成本的考虑——起端。减少成本的方法是减少样本量——抽样。抽样中隐含风险,要在收益和风险间权衡。 iSRpfU  
第一,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抽样中有不同的方法。         Eq% @"-m o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叫抽样:1、不是百分之百;2、每一个对象都有被抽到的可能性;3、通过样本来表达整体。 Y+%sBqo @  
使用现代统计技术叫统计抽样 n7aU<`U  
存在的风险: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CPA自身能力问题,样本本身有问题,判断中出现问题),多涉及抽样风险 E&$_`m;  
抽样风险——样本和总体的离异程度 4] > ]-b  
减少抽样风险,提高样本量——表格 )-rW&"{U  
属性抽样——信赖不足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 tU wRE|_  
变量抽样——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i'Nqe_  
影响审计效果的风险是最危险的风险,影响审计效率的风险是一般的风险。 q=HHNjj8  
第二,抽样技术的流程 rf+:=|/_3  
1、样本的设计 YEu1#N  
要界定总体:适当性和完整性 Z]w# vLR  
定义单元 pV p:@0h  
定义偏差、误差 8cx=#Me  
抽样:确定样本量;控制测试——有公式和表格;细节测试——传统抽样和PPS Cm$1$?J  
2、选取样本 t,)N('m}=  
3、评价样本 wbyE;W  
通过非常6+1(分析程序不好用)找到需要的审计证据——什么叫偏差,什么叫错误 ;#GoGb4AM  
分子——样本中找到的,控制测试叫偏差率,细节测试叫错报 p4>$z& _  
分母——样本 u),Qa=Wp  
推断总体:要放大到整体,控制测试整体可以无限放大的,细节测试放大有两种——传统(均值,比率,差额)和PPS 1x J TWWj-  
表达意见:控制测试——对初步评估结果,判断原来的判断是否可以接受,不行就要修改原计划的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与12联系一起复习。(三阶段评估)很差,扩大的实质性测试;比原来还要好,执行有限的实质性测试。  q}Z3?W  
细节测试——通过放大的方式发现对方的分子不能接受,扩大,建议对方调整,扩大和调整以后还不能接受才涉及审计意见。(与6章相联系) iL{M+Ic  
!33#. @[  
信息技术下审计目标没有变化,审计对象发生变化 hlZ@Dq%f  
要区分内部控制是自动化控制还是人工控制 {Ee>n^1  
Q "r_!f  
风险评估为风险应付提供基础 " }gVAAvc7  
什么是风险评估:是必须做的 _STB$cZ  
目的:确定进一步审计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ExSe=4q#  
怎样确定:通过了解被审单位及其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确定两个层面上的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和认定层(还分交易和具体账户,实质上是4个,还有特别风险和仅依靠实质性测试无法应对) +!-~yf#RE  
怎样了解:首先了解六个方面 F,Xo|jjj  
需要展开的只有内部控制:包括五个方面(与循环审计相联系,看到一个内部控制就要想到与哪个认定相联系,表13-3,14-2,15-2) \b'x t  
信息怎么得到——方法:提到台面的是4种方法,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程序,其他审计程序(还分两种) u D 5%E7  
项目组讨论,专家 pb60R|k  
流程:宽泛的考——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风险导向审计。 C9n}6Er=,  
                  怎样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这个交易事项风险概率多大,是具体的还是整体的。(具体的内部控制——具体;管理层不诚信,控制环境薄弱——整体)一般考分析程序 8?t"C_>*e  
题目较小——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制度基础审计。 t -u|U(n  
                  第一,评估这个对象风险多大,是否有重大的固有风险; 3LR p2(A  
                  第二,被审单位有没有制度防止发现并纠正这种风险(11章); d<w~jP\  
第三,这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防止发现并纠正这种风险(12章)。 "yz iXT@V  
                  重心放在内部控制 R)?{]]v  
通过4+2+1找到所需要的证据 jcCoan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两个层面中评估,了解被审单位的环境看是否有风险,将所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可能错报的领域相联系,看是否重大,在看对会计报表的影响是多少。 I0AJY )R  
直接讲某业务,某一内部控制措施——具体认定 qJ!Z~-hS  
环境不好,管理人员不好,整体层面的压力,控制环境薄弱——整体层面 L gmvKW|  
财务报表层面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 |4)  
具体认定层次要和13,14,15章表格相联系,每个措施对应哪个认定,每年考。例如,授权——发生,连续编号——完整性 yDb'7(3 -  
M x5`yT7  
第五节   特别风险 (LvS :?T}  
一、分类 z> <5R|Gf  
1、涉及舞弊(单独成章) 31^cz*V  
2、关联方(单独有一节,叫关联方审计) @4~=CV%j  
3、需要判断的(单独有一节,会计估计审计) F1;lQA*7K.  
4、异常交易(不单独成章成节的在11章。包括需要做人为判断的复杂的环境,本章主要讲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或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例如,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意味着存在特别风险;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没有合理商业目的的解释) <[aDo%,A  
JN/UU fj  
还涉及12章,要注意,当一个单位存在特别风险时,一定要找到被审单位内部控制中有没有对特别风险的评估过程,如果没有,意味着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特别风险本身是一种异常情况,非常规性的业务,在进行控制测试的时候,每年必须做控制测试,常规性的非特别风险每3年至少做一次。 3OyS8`  
`i ,_aFB|  
最终结果散落在以后章节中,除控制测试有点差异,以后回到具体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_eSd nHWx  
特别风险通常情况不适合自动化控制,中间还引起更多的特别风险,死循环,重视人工控制。 "\"DCDKmG  
n>,L=wV  
二、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导致的特别风险 4:3rc7_ 1  
不经常发生的交易:一个单位处置固定资产,提前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下意识的考虑有重大错报风险。换言之,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折旧,营业收入,这些项目以外的,下意识考虑特别风险,一般涉及长期项目的都归为特别风险。 F+UG'4%  
1、非常规交易 e/_C  
①管理层更多的介入会计处理:考试时会以另外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企业在IPO,在兼并,收购,企业合并中,一般管理层会过多的介入会计处理过程。  GJi~y  
②数据收集和处理进行更多的人工干预:例如,公允价值确定,在活跃的市场(美国改成在有序的市场。有公开市场的,按公开市场;没有的,找同类市场为参照物;啥都没有,模型) vq*Q.0M+  
③复杂的计算或会计处理过程:例如,合并报表 r r`;W}3  
④非常规交易的性质可能使被审计单位难以对由此产生的特别风险实施有效控制 C# rc@r,F  
2、判断事项——会计估计:例如,资产减值,坏账准备 %OR|^M  
8r Z!ia!  
三、考虑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 S|V4[ssB  
特别风险很难有常规性的内部控制来解决,十分在意被审单位是否有针对特别风险的专门的措施,对风险的评估过程。 cxeghy:;U  
如果管理层未能实施控制以恰当应对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认为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D'<VYl"/  
4rK{-jvh>m  
四、对风险评估的修正 tary6K9K+  
初步评估,对内部控制评估认为预期是有效的,进行控制测试,控制测试不一定会走到底,如果发现舞弊,要尽快停止,做实质性测试。 pY)5bSA  
=d 2r6%v  
进一步审计程序中对原来的评估结果进行修订,花开两朵,考试会考不好的那朵。一朵,控制风险比原来还大,扩大追加,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另一朵,风险比原来还要低的多,一般指控制测试做完了,实质性测试也做的差不多了,效果很好,效率很差,一般不会考(与8章结合,误拒,误受,信赖不足,信赖过度)。 @K223?c8l  
lLq<x f  
第十二章 风险应对 C-eA8pYY/  
zr v]  
一般是简答题 !"Yj|Nu6  
报表层和认定层的应对措施,在具体认定层中还想依赖内部控制,以制度基础审计为基准。 h!@|RW&}qX  
/gcEw!JS  
第一节 总体应对措施 yfQ5:X  
5  *}R$  
11章中讲到什么情况会导致会计报表整体层面重大错报风险:控制环境薄弱,新的会计准则运用,管理层不诚信,综合性指标的异常压力(例如,收入的异常压力。业绩评价,KPI是销售收入增长率——具体认定,利润增长率——整体层面),管理层整体有舞弊。 n>3U_yt6b  
<>eOC9;VY  
一、总体应对措施         F+ <Z<q  
1、        质量控制的要求:事务所必须有质量控制(24章,17章舞弊) $yDWu"R8  
①项目经理要在项目组中强调在证据的收集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应有的职业关注 iF5'ygR-Z  
②分派更有经验的人员从事审计工作 -hcS]~F  
③提供更多的督导 w1x" c>1C  
2、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前应当注意某些审计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t=kdc0=_  
例如,现金监盘正常在下班时,早上9点查个措手不及 2=0DCF;Bv  
以存货为例怎样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P252 表格 %)jxW{  
3、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总体修改 ]=rht9),"  
方法,时间,样本量(改多一点) 'AGto'Yy;  
N/YWby=H  
二、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方法 Z 2}ah  
1、对某些以前未测试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 !J1rRPV  
原来不查的也要查。例如,查卫生,来个个子高的查门框 M j-vgn&/  
2、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其超出被审计单位的预期。 X5f mz%VK@  
3、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使当年抽取的测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 |@?%Ct  
4、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单位所选定的测试地点。 7qOa ;^T  
rt3qdk5 U  
三、总体应对措施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审计方案的影响(不大会涉及) .LVQx  
发现会计报表整体有重大错报风险,更多的会依赖实质性测试,更多的依赖细节测试,重要项目可能还会有分析程序 3P~o"a>  
整体层面有问题,依赖内部控制肯定有问题,进一步审计程序正常是直接到实质性测试 o56`  
yNW\?Z$@q  
第二节 可以不看,相当于对三四节的转换 ,jA)wJ  
Dih6mTP{  
具体认定层有重大错报风险时:1、错报风险概率有多大;2、项目很重要,一般认为被审单位应当有内部控制,然后查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第二是否有效,来决定进一步审计程序,如果没有内部控制,直接到实质性程序,有内控则要关心控制测试。控制测试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 7p lM  
-m'j]1  
第三节 控制测试 ` 8W*  
一、什么情况下进行控制测试 'ckQ g=zPR  
1、经过风险评估过程对内部控制初步了解,预期运行是有效的(存在,预期有效) eAUcv`[#p  
2、仅依靠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对方的控制是自动化控制) 5Dp #u  
本章中所讲的控制测试都是针对具体认定层面的。(如果是整体层面有问题,一般会绕开控制测试的) sb:d>6  
}7fZ[J3  
二、测试的目的 EcIE~qs  
最终的目的是修改原计划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U~{du;\  
必须找到一个中间变量——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怎样叫运行的有效有三方面: bn 6WjJ~Z+  
是否一贯执行;谁执行,以何种方式运行;在整个审计期间是如何运行。 WPZ?*Sx  
5vo.[^ty  
测试内部控制的三个方面看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把结果与初步评估的结果进行对照,以修改原计划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rG?>ltxB  
R(.}C)q3  
内部控制初步评估阶段,有两个或三个结论:高,不高(不能说低),不高中再分较高和真的是不高 IcP)FB 4  
较高:内部控制测试走过场,重点在实质性程序(有限的控制测试,扩大的实质性测试) wIkN9 f  
真的是不高:扩大的控制测试,有限的实质性测试 yJuQ8+vgR}  
较高又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对方业务量很小,但是内部控制的流程不能为了这次而是为了下次,要飞过去,走过场;另一种,对方业务量很大,内部控制可能比较差,扩大的实质性测试效率很低,还希望死马当活马医,叫不死心,例如,IPO审计,一般单位内部控制没有,虽然没有内部控制,但内控很好,靠人治,都是自己家亲戚,虽然没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内控滴水不漏,要是有风险就是大风险。做大了要学会放手。 _0+0#! J!  
!-s!f&_  
三、控制测试的性质 *"9>< lJ-!  
检查、询问、观察、重新执行 fA'qd.{f^  
重新执行与穿行测试的差别: 8eA+d5k\.  
穿行测试——是静态的概念,例如,一张原始凭证,上面记账,出纳,主管,复核,走得过去,就代表预期是有效的。例如,上班了,报6门,走不过去,摊薄了分子;大四刚毕业,9月上班,能走得过去。一个业务走过三个部门,凭证要四联(N+1,一定有存根)。 tg^sCxz9]  
_X ~87  
性质的潜台词,要针对特定的环境去碰恰当的方法,而不是静态的四种方法。例如,系统是计算机操作的,生成文字方式的做检查,不形成文字的要观察,人在中间操作的要询问,实 V)Z70J <'  
在关心这个系统重新执行。要把方法放到环境中。 EM>}0V  
(mxT2"fC  
四、控制测试的时间 I%|>2}-_U  
不能光看这一章,根基在11章 80A.<=(=.  
1、对内部控制初步评估是不高的水平,控制测试的时间靠后,接近期末,要依赖的时候到后面比较好。 &`b "a!  
要是走过场,中间走一遍,重点在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临近期末。 Cs2;z:O]  
N@B9 @8h  
2、当不是期末进行控制测试时 R.7:3h  
例如,10月30-12月31,中间有风险,只能找替代审计程序——双重目的测试,将来做实质性测试的时候顺便把控制测试一道做一下,看看控制措施在最后是否与前面没有多大差异,一贯执行。 (F7(^.MG  
Y@'8[]=0  
控制测试有两个讲法:同步控制测试和双重目的测试 f3`7tA  
同步控制测试:把初步风险评估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估与控制测试的进一步评估结合在一起一道做,一般特指首次接受委托,前面没有内部控制资料可依赖的时候,同步的宾语都是控制测试。 sL E#q+W  
双重目的测试:把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放在一道做。拿一张原始凭证,数量×单价是实质性测试的准确性,凭证日期、章、编号、多少联是内部控制,显著提高效率。 2VW}9 O  
u3Gjg{-N7  
3、一般认为内部控制具有稳定性,以前的经验可以复制过来,如果系统不改,一般不大会出乱子,对内部控制测试并不是每年做的,常规性的、稳定的,内部控制3年至少做一次。针对特别风险的内部控制每年必须做一次。假定内部控制改变了,肯定要做。系统调试过程肯定要出乱子。 !4]9!<.k  
{M,,npl  
五、控制测试的范围 .ROznCe}  
样本量——8章      前提在11章 9&<x17'  
样本量影响因素:初步评估的结果,预期有效,控制测试样本量最大,要依赖控制测试;初初步评估内部控制比较差,还想依赖,样本量要小,实质性测试样本量大。 }68i[v9Njk  
?UM*Xah  
最后一节可以不看,结合13章以后 TAjh"JJIV  
~>9_(L  
循环审计 t 6v/sZ{F  
j*xV!DqC  
以13章为范本 8* Jw0mSw  
Z{?G.L*/  
销售与收款循环 @p\}pY$T  
交易或循环中所涉及的东西 Dk48@`l2  
1、收入:不同行业收入不同 \EseGgd21  
会计中: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银行贷款利息收入) Vh>Z,()>>@  
商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一个企业真正赚钱的是其他业务收入 bLt.O(T}  
mN8pg4  
(1)以商品销售收入为例,涉及到的流程——形成的凭证或会计记录 h gJ[LU|>  
客户订单,合同 f6$b s+oP  
销售单证 <w3!!+oK"  
发运 _X?^Cy  
开票 \9-"M;R.d  
价目表:打多少折,授权,什么水平可以赊销 8,dBl!G=  
贷项通知单 $XoQ]}"O  
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明细账 vq34/c^  
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 vloF::1  
折扣与折让明细账:折让——发运商品因质量;提前付款给多少折扣,这个折扣指现金折扣,商业折扣在价目表中有 $1SUU F\.  
汇款通知单 !A48TgAeE  
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1ndKB8)`J  
坏账 ON+J>$[[  
月末对账单 >:lnt /N3  
转账凭证 LdJYE;k Ju  
收款凭证 ws4cF N9P?  
arf8xqR-U]  
(2)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L5MzLE&~  
接受客户订单 _V`DWR *  
批准赊销信用 (5\N B0  
按照销售单供货 m.,U:>  
按照销售单装运货物 0Won9P  
向客户开具账单 w3$   
记录销售 eF2|Wjl``;  
会计:借方一个,贷方一个,以及借方贷方的修正。借方:银行存款,现金日记账,贷:主营业务收入,有折扣(不涉及主营业务收入,只涉及财务费用),折让(涉及主营业务收入),坏账(注销条件:自然人死亡,没有遗产可以支付;法人破产,根据清算程序不能得到;职业判断,一般是3年以上),要修正 Y`?-VaY  
J=/5}u_gw  
每个业务活动都会留下痕迹,先看业务活动,留下的痕迹要么是会计的记录,要么是业务的凭证。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9-03
到制度基础审计阶段 uyY|v$FM  
常规业务应当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 b3VS\[p  
28=O03q  
2、良好的、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F_4n^@M  
P279表格13-3  以范本看  特别是第一列 {,L+1h  
内部控制目标:关注内部控制是假,关注报表审计目标是真(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会计报表审计目标基本一致,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会间接影响会计报表审计目标) _(KbiEB{  
wT{nu[=GH*  
内部控制目标        关键内部控制        常用的控制测试        常用的交易实质性程序 5v6Ei i:  
1.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确系已经发货给真实的客户 y.Z?LCd<  
(发生,账户存在)        A.销售交易是以经过审核的发运凭证及经过批准的客户订购单为依据登记入账的 n-@j5w+k4  
B.在发货前,客户的赊购已经被授权批准 o-Ga3i 8  
C.每月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对客户提出的意见做专门追查        (1)检查销售发票副联是否附有发运凭证(或提货单)及客户订购单 yR\btx|e5~  
(2)检查客户的赊购是否经授权批准 ',S'.U  
(3)观察是否寄发对账单,并检查客户回函档案        A.复核主营业务收入总账、明细账以及应收账款明细账中的大额或异常项目 rX1QMR7?  
B.追查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的分录至销售单、销售发票副联及发运凭证 YSe.t_K2C  
C.将发运凭证与存货永续记录中的发运分录进行核对 ;"m ,:5%  
2.所有销售交易均已登记入账 >_LDMs[-p  
(完整性)        A.发运凭证(或提货单)均经事先编号并已经登记入账 qQH]`#P  
B.销售发票均经事先编号,并已登记入账        (1)检查发运凭证连续编号的完整性。 5;{H&O9Q  
(2)检查销售发票连续编号的完整性        将发运凭证与相关的销售发票和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及应收账款明细账中的分录进行核对 $ O5UyKI  
3.登记入账的销售数量确系已发货的数量,已正确开具账单并登记入账 wLH] <k  
(计价与分摊,准确性)        A.销售有经批准的装运凭证和客户订购单支持将装运数量与开具账单的数量相比对 D~\$~&_]=  
B.从价格清单主文档获取销售单价        (1)检查销售发票有无支持凭证 y? co|  
(2)检查比对留下的证据 YGsWu7dG  
(3)检查价格清单的准确性及是否经恰当批准        A.复算销售发票上的数据 L{`JRu  
B.追查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的分录至销售发票 IOV(seEY  
C.追查销售发票上的详细信息至发运凭证、经批准的商品价目表和客户订购单 Dmu/RD5X:  
4.销售交易的分类恰当(分类)        采用适当的会计科目表。 AoI/n4T^  
内部复核和核查        (1)检查会计科目表是否适当 mOlI#5H  
(2)检查有关凭证上内部复核和核查的标记        检查证明销售交易分类正确的原始证据 }_68j8`  
5.销售交易的记录及时(截止)        A.采用尽量能在销售发生时开具收款账单和登记入账的控制方法 "^]cQ"A  
B.每月末由独立人员对销售部门的销售记录、发运部门的发运记录和财务部门的销售交易入账情况作内部核查        (1)检查尚未开具收款账单的发货和尚未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 "l*`>5Nn9  
(2)检查有关凭证上内部核查的标记        比较核对销售交易登记入账的日期与发运凭证的日期 ?%y?rk <  
6.销售交易已经正确地记入明细账,并经正确汇总 ^R@j=_8}  
(准确性,计价和分摊)        A.每月定期给客户寄送对账单 uF3qD|I\  
B.由独立人员对应收账款明细账作内部核查。 'u1?tQ=gmk  
C.将应收款明细账余额合计数与其总账余额进行比较        (1)观察对账单是否已经寄出 8M`#pN^  
(2)检查内部核查标记 Z LD}a:s  
(3)检查将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合计数与其总账余额进行比较的标记        将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加总,追查其至总账的过账 v7`HQvQEz=  
关键内部控制: ..R-Ms)k=  
完整性——连续编号,事先编号 RSfzRnhmr  
交易发生——授权,定期寄送对账单 : 7`[$<~E  
数量×单价——计价与分摊,准确性 BV[5}  
记什么科目——分类 B[ 4KX  
期末——截止 =Yt R`  
;{%\9nS  
常用的控制测试:非常6+1,先找动词(审计方法),然后去找宾语。例如,检查出库单,检查销售发票,询问有关人员,观察发货过程。一般不大会讲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总体概念。看到人员——询问,看到凭证——检查,看到环境——观察。 A`}rqhU.{-  
}I2@%tt?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与11章相联系,通常与分析程序联系在一起考 byfJy^8G  
给个背景,通过分析程序,出现收入,就有风险,如果认为有风险,怎么做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有两个起点,一个是以风险为起点,一个是以内部控制目标为起点。常规情况,效率比较高的,以风险为起点(P287表13-6)。 a)'5Nw9*  
风险最大的,都是赊销惹的祸,市场营销,信用政策,信用管理5C,表可以不看。 ;{" +g)u  
K]9"_UnN  
3、交易 n0 e1k.A  
(1)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jE/AA!DC#  
是综合程序——先必须做分析程序(回到第8章),最后落在11章风险评估  pn5Q5xc  
收入:通过分析程序发现有重大错报风险,临近期末是否有异常交易,要往特别风险上靠 wD]/{ jw  
os]8BScx  
(2)交易的细节测试(重点) V:c;-)(  
最核心目标是真实性——高估 EL9]QI  
高估有三种表现方式,然后对症下药:未发货就记录了交易——查发货单,重复记录——查编号,虚构交易——查合同 #: [<iSk  
发生为目标一般的逆查法:从账簿追查到原始凭证 W!>.$4Q9  
完整性顺查:从原始凭证到账簿 oT>(V ]*5  
计价与分摊:数量——出库单,单价——商品价目表 =^5Alb a/  
9Q+'n$s0^  
4、营业收入 vCw e'q`1  
①审计目标主要是发生:起点是明细表,获取或编制营业收入明细表 6Z%U`,S  
以高估为目的,起点:取得明细账,编制明细表 y`XU~B)J1  
②合规性的审计,讲到底是会计问题 ikSt"}/hd  
销售收入的确认问题是考点 P294    如果搞不清楚就对着干 ]@Uq=?%  
I]EbodAyZ,  
防止高估有三种方法:第一,从明细账追查至发运凭证,如有疑问在追查至存货记录;第二,检查销售单证有无同号或缺号;第三,有关授权。(多选3个都选,单选只能选第一个) Gnq?"</  
完整性:一般是顺查,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着再到账簿 X'qU*Eo  
存在,发生:最有效的是账簿为起点 uD @#  
函证:决策——应收账款要函证;对象确定——大的和小的要关心;范围——金额大的100%、中间的分层;方式——消极(内控好,对方很当真的)or积极(很重要的,对方又不当真的);询证函的控制——注册会计师自行控制;没回函的、有误差的——应收账款3000万,对方说没有,不一定是我错了,银行可能有未达账项,要做具体分析,有差异有不符不一定有错报,要追加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时,还要调整,后面证据到了,原来的传真件、复印件,e-mail(与10章结合)。 SF<c0bR9  
未入账的应收账款的完整性,题目恶劣会出,注意看清题目 pj?f?.^  
x }8yXE"  
cs W43&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15N7=wCM  
1、怎样查未入账的应付账款(隐含完整性,真实性一般不大讲):防止低估 3skC$mpJHw  
起点原始凭证——入库单,购货发票,合同,付款单证(单选:入库单) n*{sTT  
2、固定资产——注意会计问题  V N\W]jT  
①固定资产现金流量表是投资活动——特别授权 D5*q7A6  
②预算问题 -3=#u_  
c:o]d)S  
会计问题一般不大考起点,初始计量要是涉及到的一般是利息资本化问题;主要考后续计量,折旧(不提折旧——持有待售;提足折旧;单独作价的土地;安全?矿山企业,先提后运转,专项储备),使用过程中的后续支出(更新改造;改建扩建;日常维护;修理除定期检查大修理并有确凿证据证明能资本化以外,其他进当期管理费用),减值(减值以后要重新算折旧) :dQ B R  
?3.b{Cq{-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kaY0M  
例如,将应该计入制造费用的计入了管理费用——制造费用不完整,管理费用不真实 OD6\Mr2=  
产品成本计算流程:先确定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然后归集要素(贷方:外购原料,外购材料,动力,工资,折旧,修理,税金,利息及其他),然后找借方,再分直接和间接,直接间接都叫产品成本项目,间接叫制造费用,直接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动力,然后在产品,完工产品,完整性问题。 "\o+v|;  
U5.LDv;  
最核心是存货的真实性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9-03
第七次 A )^`?m3  
Izhee%c  
上次课回顾 A?CcHw rT  
? WF/|/  
涉及相关固定资产的问题(集中在会计问题) jhXkS j  
确认,初始计量:重心在贷方,要区分是外购,自建,融资租赁,投资,自建中的利息资本化,外单位投资,非固定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不同情况下的计价是不一样的 |]J>R  
后续计量(考试比较多见):折旧(必考),后续支出,减值(不大涉及) 'MEz|Z  
处置 c_-drS  
0y 7"SiFY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lsNrAA%m  
+=q$x Ia  
生产循环考试基本不涉及 ofPHmh`  
生产成本包括哪些内容:明细科目,成本对象的确定,直接决定归集和分配的问题,品种法, :"=ez<t  
分步法,分批法。贷方有9条,称为生产要素(费用要素),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折旧,修理,税金,利息,其他。借方,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又分直接间接,间接记制造费用。贷方确定好,借方生产成本记少了,一方不完整,另一方一定不真实。例, XWA:J^  
借:生产成本 50 J)`-+}7$v  
    管理费用 50 (eCJ;%%k  
  贷:银行存款 100 /4a._@1h[y  
如果生产成本记60,生产成本不真实,高估,管理费用不完整。(一种方法实现不同目标) @6{~05.p  
(@%gS[]  
存货审计(重点,必考题) ::ajlRZG  
利润表是不能验证的,只有发生额——能够证明利润表的一定是资产负债表(你说挣钱了,债也没还,资产也没增加;你说没挣钱,房子买了很多,债也还了,你说没挣钱不见得) ue4Vcf  
利润表很重要,但又不能验证,靠资产负债表——存货,换言之要计算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虽然账户中有永续盘存,但是不大会相信。期初+本期增加-期末=本期发出,期初余额从来不怀疑,除非是首次接受委托,本期购货是外部交易,可以验证,期末在,倒挤出本期的主营业务成本。 2_n7=&  
证明存货存在的最好的方法是存货监盘(必考题) o*DN4oa)  
1、监盘能实现的目标 Y%PwktQm  
第一,存在 zA$k0p  
第二,完整 :bz}c48%  
第三,权利和义务 e?7& M  
第四,一般不大讲,就是计价。不同于一般的计价,一般意义上的存货计价指的是先进先出,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计价;监盘计价一般指存货跌价准备,通过监盘观察存货的状态。 5jd,{<  
存货审计两方面:一方面是数量——讲监盘;另一方面×单价,单价的审计叫计价,看商品价目表,看产品成本计算单。 R_sr?V|"  
2、监盘的计划 62O.?Ij  
计划的编制,时间安排,人员配备,对方的配合,特别注意的事项——监盘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V n*  
3、实施监盘 zaah^.MA|  
监盘是多种方法的结合 T(f/ ?_%  
盘点是被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只能监督盘点,简称监盘 ]z l [H7  
(1)了解对方内部控制:P348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性质  购货主要看什么,验收主要看什么,出货主要看什么,集13,14,15章的大成,比前面写的要好。 B$b +Ymu  
存货采购:授权,风险是发生 AWP"b? ^G|  
存货验收:记录,东西有而没有记录,是不完整,查原始凭证 a^`rtvT  
仓储:职责划分,实物控制(11章,控制活动的第三条 实物控制)实物资产接触的人越少越安全,接触的人越多越具有风险 POvP]G9'"  
领用:授权,批准(防止高估),记录(防止低估) RLb KD>  
加工:记录 n^z]q;IN2.  
出库装运:编号,定期清点 &?q/ 1vLa  
B[V+ND'(  
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涉及被审计单位供、产、销各个环节,包括采购、验收、仓储、领用、加工、装运出库等方面。 'yL%3h _@  
——与采购相关的内部控制 !P)O(i=  
总体目标是所有交易都已获得适当的授权与批准。 8g&? Cc  
使用购货订购单是一项基本的内部控制措施。 &K.?p2$X  
购货订购单应当预先连续编号,事先确定采购价格并获得批准。此外,还应当定期清点购货订购单。 i%/Jp[e\W>  
——与验收相关的内部控制 Zn ''_fjh  
总体目标是所有收到的商品都已得到记录。 c2&q*]?l;  
使用验收报告单是一项基本的内部控制措施。 vU767/  
被审计单位应当设置独立的部门负责验收商品,该部门具有验收存货实物、确定存货数量、编制验收报告、将验收报告传送至会计核算部门以及运送商品至仓库等一系列职能。 ~NQ72wph{  
——与仓储相关的内部控制 NMa} <  
总体目标是确保与存货实物的接触必须得到管理层的指示和批准。 WN01h=1J_  
被审计单位应当采取实物控制措施,使用适当的存储设施,以使存货免受意外损毁、盗窃或破坏。 _~piZmkG$  
——与领用相关的内部控制 }HY-uQ%@g  
总体目标是所有存货的领用均应得到批准和记录。 c&AygqN  
使用存货领用单是一项基本的内部控制措施。 ]`kmjn  
对存货领用单,应当定期进行清点。 ,QcF|~n  
——与加工(生产)相关的内部控制 @7?#Y|`  
总体目标是对所有的生产过程做出适当的记录。 Y8o)FVcyNy  
使用生产报告是一项基本的内部控制措施。 .Yf:[`Q6g  
在生产报告中,应当对产品质量缺陷和零部件使用及报废情况及时做出说明。 ?)u@Rf9>  
——与装运出库相关的内部控制 `-3O w[  
总体目标是所有的装运都得到了记录。 D'J 0wT#  
使用发运凭证是一项基本的内部控制措施。 <$X3Hye  
发运凭证应当预先编号,定期进行清点,并作为日后开具收款账单的依据。 j!]YNH@  
——与盘点相关的内部控制通常包括: Z@3i$8  
制定合理的存货盘点计划,确定合理的存货盘点程序,配备相应的监督人员,对存货进行独立的内部验证,将盘点结果与永续存货记录进行独立的调节,对盘点表和盘点标签进行充分控制。 k&,~qoU  
(2)观察法:观察管理层怎样制定盘点的决策程序。直接涉及到管理层偏向的问题。例如,有些单位有专门的车间用来接待人的,都往好地方领,肯定有高估的风险,扶贫的来了肯定往不好的地方领。(没进门之前就知道这个单位怎么样,高明的审计) ~g5[$r-u-u  
(3)检查存货:两个检查——一个是检查有形资产,一个是检查书面文件 ^~3SSLS4"  
这里是看看存货,这个检查是目测,看看在不在 [N/"5 [  
(4)抽盘: P/Q!< I  
与前面大致相近的:观察对方的盘点过程,对方是不是按照计划执行,是否将结果记录盘点表中。 k~jP'aD  
抽盘涉及理念问题,一边是存货,一边是盘点表,涉及职业判断。如果认为盘点记录被高估——以盘点记录为起点,盘点记录是30件,东西只有20件,高估10件;如果认为对方有意隐瞒存货,东西有30件,盘点记录只有20件——一以实物为起点,存货期末少20件,利润表利润低,存货少了,计入利润表成本就多了,利润就少了,期末存货价值与利润表是一个东西,期末存货价值低,利润表价值肯定低。 [/e<l&y  
当期初存货一定,本期购进很多存货,物价上升,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相比,期末存货价值先进先出法大,利润表先进先出法利润大。 :E:38q,hG  
(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是一个东西,看企业的状态,只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而已) XDFx.)t  
3?1`D/  
抽盘后如果不相符:第一,调整;第二,如果对方不调,至少评价内部控制有问题,风险大,要考虑审计意见类型。 H^s<{E0<  
Y*H|?uNF  
存货实在太重要,很多存货监盘做不到,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是敞口的,处在风险中,罗列下来大概有这几种: /+@p7FqlE  
第一,常规的盘点程序可能无法取得存货盘点结果的一些存货 fpFhn  
煤堆:几何的概念,圆锥体 hRK/T7v  
奶牛: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牛肉厂,生物资产,报表中做存货),拍照 l]8D7(g  
珠宝:专家意见 `NgAT 3zq  
液体,化学产品:检测 _Em.  
%k'!Iq+  
下面这个表格多看看 v 8$>rwB  
特殊类型存货的监盘程序 =y0C 1LD+  
存货类型        盘点方法与潜在问题        可供实施的审计程序 ~v6OsH%vx  
木材、钢筋盘条、管子        通常无标签,但在盘点时会作上标记或用粉笔标识。 @te!Jgu{  
难以确定存货数量或等级        检查标记或标识。 ~ xft  
利用专家或被审计单位内部有经验人员的工作 /f|X(docI  
堆积型存货(如糖、煤、钢废料)        通常既无标签也不作标记。 Tl2C^j  
估计存货数量时存在困难        运用工程估测、几何计算、高空勘测,并依赖详细的存货记录。 P] UJ0b  
如果堆场中的存货堆不高,可进行实地监盘,或通过旋转存货堆加以估计 z@B=:t f  
使用磅秤测量的存货        估计存货数量时存在困难        在监盘前和监盘过程中均应检验磅秤的精准度,并留意磅秤的位置移动与重新调校程序。 I?ae\X@M  
将检查和重新称量程序相结合。检查称量尺度的换算问题 &NH$nY.r  
散装物品(如贮窖存货、使用桶、箱、罐、槽等容器储存的液、气体、谷类粮食、流体存货等)        盘点时难以识别和确定。 xwJH(_-  
估计存货数量时存在困难。 cp#JBH O  
确定存货质量时存在困难        使用容器进行监盘或通过预先编号的清单列表加以确定。 ha(Z<  
使用浸蘸、测量棒、工程报告以及依赖永续存货记录。 t.`@{R$hoA  
选择样品化验分析或利用专家工作 f;1K5Y  
贵金属、石器、艺术品与收藏品        存货辨认与质量确定方面存在困难        选择样品进行化验与分析,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G0^2Wk[  
生产纸浆用木材、牲畜        存货辨认与数量确定方面存在困难。 <8d^^0  
无法对存货移动实施控制        通过高空摄影以确定其存在性,对不同时点的数量进行比较,并依赖永续存货记录 SVO3821  
D"ND+*Q [X  
放羊的故事结论:专业人员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定位数量 7z!tKs"TMT  
完整性: E )5E$  
第一个特征:从来不请自来。第二个收费贼贵,第三条结论都知道,搞的很神秘。 (`sH3&Kl  
]3KhgK%c8  
第二,无法按时盘点 ~%SH3$  
讲好3月15号盘点,台风来了,行话叫遇到无法预见的原因导致的无法按期盘点,一个是推迟,一个是替代审计程序,一个是网络所代行盘点。 ,PWgH$+  
l zYnw)Pv  
第三,现场实施盘点不大切实可行的 @8;W\L$~1  
例如,液化气,都在罐子里,这个罐子里面很多存货可能有别人的。这种怎么办,很显然是找替代审计程序。 fO0XA"=  
/+\uqF8F  
除这些之外,还有,存货是我的,东西在别人那里,只能是函证;还有些存货在报表中是存货,东西八字没一撇,比如在途物资,这个只能执行替代审计程序,查原始单证,查付款凭证,查合同。 &!/}Qp  
=gJb^ Gx(w  
每年必考,都不重复。 2\7`/,U6  
.zn;:M#T  
在会计报表中间虽然只有存货一个项目,但是存货的构成内容很多,涉及22章中有关重分类的问题,存货到底包含哪些具体项目: %2XHNW  
从左往后背——在途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进仓库时,材料包括原料(没有加工过的)及主要材料(被加工过的),还包括辅助材料(包装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脚手架),采购的时候统称原材料,进来要区分具体项目;进来以后,还可能出去,叫委托加工材料,生产车间叫在产品,账户名称叫生产成本,有的叫工程施工;产成品,库存商品,库存商品离开的时候一种到利润表,一种叫发出商品;实物资产中消耗性的;建造合同中的工程施工,劳务中的劳务成本账户余额。但是不包括工程物资和在建工程。 ;)!Sp:mHX  
X_$Cb<e  
第十六章 货币资金审计 W!6qqi{  
$+>M{fg?  
选择题,银行存款的函证可能考大一点 Gcig*5   
货币资金流动性最大,所有权最容易被改变的,所有的企业对货币资金都应当有良好的内部控制。 D (h18  
货币资金包括三项内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Bc6|n :;u  
一、库存现金审计 V{^!BBQ  
现金内部控制包含很多内容,进来,出去,余额,收支,记账,内部审计 XI22+@d6  
1、借方记现金是受严格限制的。正常应该采用银行存款结算的方式。 O'W0q;rT  
2、现金的支出必须有限制,叫现金的开支范围。只有特定情况下贷方才能记现金,例如,工资,奖金,津贴,差旅费,预付定金;其余的用银行转账支付。 yjhf   
3、不能坐支。不能已收抵支,除非经过开户行批准。 }MHCd)78b  
4、库存现金期末余额不能太多,最多只能是保证2-3天正常需要量的现金。最多不能超过半个月的除工资之外的正常现金需要量。 $D}{]MN.  
" QWq_R  
现金的审计主要是现金的盘点,与存货盘点没多大差别,注意细节问题: &<UM BAS  
第一,盘点的时候必须有第三方在场,出纳盘点,财务科长看着,CPA监督盘点; lsy?Ac  
第二,现金盘点时间,尽量接近期末。每天下班的时候; (Nx;0"5IX  
第三,盘点之前应当把相关的业务登记入账; OU/MiyP2  
第四,不同时点的现金盘点。不同部门都有现金——去了之后把所有的保险箱都贴上封条,停止在同一个时点,然后慢慢盘。 .8P.)%  
第五,白条抵库。督促对方办妥相关手续,业务中常见的,并不一定都是违规行为。 Er+nk`UR_  
L (khAmm  
监盘的目的:验证资产负债表日现金金额的大小。 q~*t@  
监盘通常不是12月31日,如果是12月15日,必须通过替代审计程序推断到12月31日。加上这段时间增加,减去这段时间减少。如果是1月15日,加上这段时间减少,减去这段时间增加。(单选) WV#%PJ  
Vv8jEZ8  
二、银行存款审计 1;mW,l'`  
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增加,减少,使用,及时入账,内部审计 \U[ {z&]~  
银行存款审计重心在银行存款的函证 il \$@Bn  
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一般银行存款有基本账户,一般账户,专门账户,临时账户。一般账户只能进不能出,基本户即能进又能出。 Pri`K/  
AiK  
银行存款函证注意几点: w Axrc+  
第一,要求是100%函证; T`Mf]s)*  
第二,只要是开过户的都要函证(包括零余额和本期注销账户的),完整性; k&. Jk B"  
第三,函证的差额。银行存款的未达账项是个常见的事项。应当以企业银行存款余额加上银行已收企业未收,减去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才能得出正确银行存款的余额。一直有争议,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调节后相等账就是对的,依据是银行对账单,在中国,银行对账单是不能作为原始凭证的,不能作为记账依据,只能用来验证做的对不对,做账是以企业账面上银行存款余额为余额的,但是审计中不认可,审计是对报表的,所以做账中可以不做,但是报表中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是要认定的。 [&nh5 |f  
Hrzf'a|^  
第十七章 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 kn>$lTHQ  
86\S?=J-b  
大的框架,概念问题 uvV;Mlo]  
审计准则当时有两个准则:错误和舞弊;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简称“违法行为”)。 l?Fb ='#  
违反会计规则的,导致会计报表错报漏报的,有意的叫舞弊,无意的叫错误。 `/~8}Y{  
违反会计规则之外的其他的法律法规叫违反法规行为,简称违法行为。 .F(i/)vaq|  
16章之前,偶尔在某些章节中,特别风险时提到舞弊之外,都假定是错误,是无意形成的,不讲性质,如果性质严重的,要更加注意。 mGGsB5#w>  
换言之,对错误和舞弊是必须去做的;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又分两种,一种会计规则之外的法律法规直接影响会计报表,要努力做,间接影响的,碰到去做,碰不到不做。 m q{];  
V 2i@.@$j  
注意上面这个底线,通了这一章就通了。 ]- 4QNc=  
ijdXU8  
第一节 舞弊 HfvTxaK  
61j I  
错误:16章之前一般不涉及舞弊,只是概念中会讲到——特别风险,第6章重要性16条有一个涉及舞弊,除此之外都假定被审单位的错误是善意的错误,而非恶意。 ^pe{b9c  
Hx\H $Y  
一、本章开始真的是舞弊怎么办,舞弊是有原因的,主流叫舞弊的三角理论,同时具备3个条件: ~I799Xi  
第一,压力或动力。有意,主动叫动力,被动叫压力。 a\:VREKj,  
例如,考试想到抄,有两种人,一种是学习成绩好的,想考100分,拿奖学金,主动的,是动力;还有考不及格的,没学位的,那是压力。 Vw&HVo  
一个公司想上市,作假是动力;上市以后要保牌那是压力。 D*YM[sN`  
综合题中,看题目就要知道考什么,单位上市就有压力,考舞弊,单位连续两年亏损,第三年要保牌了,舞弊。 |)K]U  
第二,机会。 (>I`{9x>6  
第三,借口。 E4W zU  
一个班五十人考试,49人抄,一个党员同学不抄,去告状。结果别人都说他抄。刑不责众。 X0M1(BJgGo  
BY o/57&:  
二、舞弊的结果 dGFGr}&s  
1、导致会计报表错误 *L'>U[Pl7  
2、使企业资产减少 /M*a,o  
ZU9c 5/J  
三、审计流程 {nvLPUL  
1、首先评估出现舞弊的可能性。行话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回到风险评估11章,四种方法(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程序)。 f4guz  
2、这三个条件在了,压力,机会,借口,有没有,有肯定存在比较高的舞弊可能性。通过分析程序,通过专家、项目组讨论,通过其他审计程序,知道相关背景后大概就知道什么地方容易出现舞弊。 sPb=82~z  
3、然后识别三个层面中的重大错报风险 QtJg ^2@  
第一,因为舞弊可能导致的整个会计报表层面出现重大错报风险,例如,内部控制薄弱,把12章的整体应对措施5句话写上(P250实施更多的督导,安排更有经验的人,做更多复核,增加程序的不可预见性,修改原计划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z1M 2P  
第二,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别风险(最核心,考试概率最大),希望对方有内部控制,但是内控被架空了,管理层凌驾之上,会产生特别风险,我们应当采用的应对措施,有三句话,P383 4|`Bq}sjZf  
①测试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做出的会计分录以及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做出的其他调整是否恰当;(东西没有,硬调报表) K&U7H:  
②复核会计估计是否存在偏向,并评价产生这种偏向的环境是否表明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蓝天股份,第一年亏损,第二年亏损,第三年怎么办,存在压力。压力解决办法是什么,第二年一次亏个够,第三年减值转回。第二年存货百分之百提,第三年转回,滥用会计估计。比如宝钢,宝钢很聪明,财务总监很厉害,代理研究生还干活。他知道钢铁行业盛极必衰。在日子好过的两年。固定资产提前折旧了。提前消化未来的损失。宝钢很聪明,先跟证监会和财政部沟通,我这么做,你们看着怎么办?我是央企,提前折旧,改变折旧方法,当年就能影响报表。财政部怕模仿,改了会计规则折旧方法改变是会计估计变更吗,叫未来适用法。) x"CZ]p&m  
③对于超出被审计单位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或基于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以及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其他信息而显得异常的重大交易,评价其商业立理由(或缺乏商业理由)是否表明被审计单位从事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或掩盖侵占资产的行为。(一个大单位一仓库全是信封信纸,那肯定是领导干了坏事。明显超出被审单位需要。) }QsZ:J.  
{M?vBg R\B  
本章最核心的就是这三句话,百分之百背诵下来。 Iy.rqc/86  
zBP>jM(8  
第三,具体认定层次中因为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2HN>{F^Y  
两句话: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修改原计划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11章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9-03
4、沟通 /i)Hb`(S  
wVq\FY%  
第二节 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考虑(考试基本不涉及) &)pK%SAM  
AA:no=  
违反会计规则之外的行为,首先必须区分两种不同影响——直接影响会计报表,例如,违反环境污染法,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直接影响会计报表,如康菲,渤海湾溢油,罚30亿,直接影响预计负债;间接影响会计报表,例如,本来罚款50万,一顿饭,罚3000,寻租行为,显著提到效率,带来经济效益。 ^I]{7$6^  
f '6|OsVQ  
对直接影响会计报表的——应当有必要的审计程序,询问,检查等动词 8#` 6M5  
对间接影响会计报表的——碰到或怀疑的时候才当真,否则就是走过场 )uLr?$qe  
我们一定要注意评估识别的行为对会计报表的影响——①如果评估后没什么影响,走过去,告诉别人我是注意过的,就是沟通,要说出来,但这件事跟我没关系;②如果有影响,追加更多审计程序;③如果影响不大,我们是对报表发表意见,不是对舞弊或违法发表意见,只是做适当的沟通。 {?{U,&  
nVD Xj  
第十八章 审计沟通 d/7lefF  
Bfd-:`Jk  
小题目,沟通是个能力,沟通是重要的治理机制,内部控制中有信息处理与沟通,如果不沟通会导致很多误差。 %TrF0{NR90  
s{/qS3=  
会计不讲真实性,审计讲真实性。会计深知真实性有问题。会计中有三方面影响真实性:第一,对一个东西的理解,不同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很难沟通;第二,即便大家没有争议,有的人不一定有能力表达出来,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第三,表达出来别人是否能看懂。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沟通减少失真。  <1&Ke  
=ex'22  
第一节 与治理层沟通 1'G8o=~  
k*-NsNPw$  
一、沟通对象 l oqvi  
一般来说解决这么几件事情。第一件跟谁沟通,正常是对等沟通,跟级别相等的人沟通,但这个考试不涉及,本章的沟通是要比对象更高一级别的。要确定是跟管理层?跟治理层? Icp0A\L@  
因为编制会计报表的很多沟通是跟管理层沟通的。如果涉及舞弊,而舞弊涉及管理层,跟治理层沟通。如果治理层又是管理层,跟监管局沟通。如果监管局也涉及其中怎么办,通过媒体披露。具体沟通中注意,治理层有很多,到底跟谁沟通,如果很清楚,直接跟治理层下设的专门委员会(战略,提名和薪酬,审计,财务专门委员会)沟通;不清晰时,应当与被审单位治理层商定一个沟通对象,可以减少沟通成本。 y7<&vIEC  
YYRT.U'  
二、沟通的内容——五个方面 ["3df>!f  
1、明示双方责任 K%}}fw2RMN  
例如,盘点怎么实施是被审单位的事,监督是CPA的事 v6e%#=  
2、沟通具体的时间安排 ~DLIzg7p!  
这个一定要沟通,很多单位审计就是这方面出事了。讲好这一天进厂,结果单位都秋游去了。 A 2x;fgi  
三八这一天去审计,都放假了,剩下一个财务科长坐在那里。 !k~z5z'=py  
3、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v@G4G*x\  
4、独立性 J?P]EQU  
5、补充事项 'nK~'PZ,  
Fu8 7fVi/\  
三、怎样沟通——三个方面 ke/_k/  
1、沟通的时间:审计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肯定是发现了就要沟通,计划的安排时间肯定是进场前沟通。分为两种: .V%*{eHLL  
①定期沟通:年报审计,一年至少做3次正式沟通,定期沟通。 YDiN^q7  
②不定期沟通:突然情况,临时沟通。 :G'xi2bs  
2、沟通的方式 dm R3Y.\jd  
①正式的或者书面沟通 {TZE/A3D,  
②口头沟通:打个电话询问一下 T{*^_  
3、沟通过程安排(考试一般不涉及) L)-*,$#<oW  
'=} Y2?(  
第二节 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本章中考试重点) /BH.>R4`A  
0 15Owi  
大致来讲,涉及这么几个问题,需要十分清晰的表达。  SNvb1&  
QJ];L7Hbo  
一、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概念 CKTrZxR"  
涉及本章,期初余额审计,还涉及审计报告中的比较数据问题,还有通常情况下涉及所谓补充事项一般指前后任沟通。 j$eCe< .3  
1、前任注册会计师:已经下台的或准备下台的。例如,①去年的审计是我审计的,第二年改成其他事务所,我已经下台了,叫前任;②到第二年3月份两家事务所都在现场,我在查上年的年报,新的事务所在查第一季度的季报,我虽然已经下台了但还在台上,做最后的工作;③我在台上干的很好,别人已经在谈了,深知自己要下台的,也叫前任。  F(CRq`  
2、后任注册会计师:已经上台的,准备上台的,还有疑似上台的。例如,第一种,合同规定好,明年你审计。 7o{*Z  
把四大请到中国来可能是有问题的。目前是打压四大,发展本土。本土中消灭中间,发展两边。中等规模的要么并购,要么分成小的,大的采用有限责任,小的采用合伙制。(立信,中瑞岳华)并且四大的合作期快到了。四大的名称将来也可能拉掉。中国的国企在国外审计。突然意识到我们很不安全。所以前后任的沟通是非常常见的业务。 7;HUE!5,^l  
第一个是新上台的把前任赶出去了;还有准备上台的;还有正在谈的,业务约定书还没签订,这种后任有很多,在招投标。 |l90g|isJ  
vmKT F!;  
二、沟通 6tOi^+qN  
首次接受委托——接受委托之前的沟通和接受委托之后的沟通,都必须征得被审单位的同意。 KR3-Hb4  
(1)接受委托之前的沟通:是必须的程序 $P?{O3:V  
虽然说的很好,但是一定要打听你是怎么下台的,在早期通常潜意识认为存在收买会计政策的可能性,后任很显然存在重大风险。潜台词是你审计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重大问题,为什么走掉。 g'G8 3F  
①是否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存在诚信方面的问题。 Mn"/#tXL-  
②前任与管理层在重大会计、审计等问题上存在的意见分歧。 0~xaUM`  
完工百分比法:劳务合同的完工百分比和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正好是相反的。审计一个单位的时候,发现一个单位完工百分比用开单数来确定,意味着这么大的单位没有存货,意味着工程施工=工程结算,整体存在不合理。 5fHYc0  
③前任向治理层通报的管理层舞弊、违反法律法规行为以及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1;23BiH-  
④前任认为导致变更事务所的原因。 0|2%#  E  
*5wv%-  
潜台词是值不值得过去,这种情况下进去不一定是好事,风险与机会并存。 rh$1-Y  
`?SGXXC  
(2)接受委托之后的沟通:是任意的程序,认为必要时沟通 u ~71l)LA  
被审单位不同意:走人,征求律师意见,如果已经接受委托,赶快解除业务约定。 ~t9$IB  
把上一章的内容与这一章并到一道,舞弊和违反法律法规行为都有沟通。搞得定,同层沟通,搞不定,向上一级沟通,再搞不定向监管机构沟通,再搞不定,通过媒体披露。 Tcs3>lJ}   
w2 )/mSnu  
当时有个故事,一个人最后成名了,当时有个人看到导师看报纸,也想看,导师就说喜欢看报纸可以。第一句话报纸中间哪一条认为是有意义的。第二点这个有意义的背景是什么,第三点这些背景需要哪些知识点  第四条这些东西将来会改变你什么东西。  代表你有十分细微的观察能力,打通知识脉络。四句话改变人生。 ZA.fa0n  
*?Wtj  
第十九章 利用他人的工作 , ;'SVe%  
EHWv3sR-  
考试不大涉及 uAb 03Q  
Z90Fcp:R  
一、利用内部审计 K%<GU1]-]  
1、利用内部审计的原因:  3Vu8F"  
(1)内部审计的目标大部分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相一致。内部审计一般来讲有六个方面的作用: _z:Qhe  
①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t/Z!O z6ZE  
②对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的检查。 =[(%n94  
③对经营活动的评价。 ew"m!F#  
④对遵守法律法规情况的评价。 ocP*\NR  
⑤风险管理。协助被审计单位识别和评估面临的重大风险,改进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 3^H/LWx`{]  
⑥治理 Y?.gfEXSQo  
1OPfRDn.bk  
最核心是3个方面,与内部控制大致是相通的: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经营效率和效果有效性,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的评价活动。 N l Fo$Y  
0(vdkC4\A  
注册会计师利用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显著提高审计效率 <"ae4  
;5RIwD  
(2)内部审计是对方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一个单位缺乏内部审计,一般认为存在特别风险。 _&mc8ftT  
3dU#Ue u  
2、评价 c oO.kTO;  
(1)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问题 3It8&x:  
(2)独立性:例如,内部审计是针对分公司、子公司的审计,站在集团角度,这个审计的独立性就比较高。如果直接审计公司总经理,讲不清楚。如果内部审计是在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就可以审计总经理了。 mE_iS?1  
#[(0tc/  
二、利用专家的工作 (o{)>D  
专家:指会计、审计领域之外的专家 }JJ::*W2n  
专家的定义:专家是指在会计或审计以外的某一领域具有专长的个人或组织,其工作被注册会计师利用,以协助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6I%64m  
专家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 V"U~Q=`K  
HqDa2q4  
注意 是会计审计之外的专家。通才太少,专家太多。原来大腕太多。为什么很早的是通才。 5YLho2h38!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有很多头衔?最早的哲学家讲世界是美好的没人相信,所以最早的课程像数学、会计,都是摆在职业道德课程中讲的。是通过这些来证明世界是美好的。通过实验让人相信眼见为实。 =KW|#]RB^  
|>[ X<>m  
有些是确实需要专家的,例如,估价,复杂的金融工具,期权定价,土地建筑物要估值,保险合同,精算。 a~ F u  
Z0z)  
1、确定是否要利用专家的工作 ^1vq{/ X  
2、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bi k/o=%  
W -!dMa  
评估专家的能力:网上找资料,院士,院长,所长 'U*udkn 2]  
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专家 95% :AQLV  
专家的工作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程度——不应该在审计报告中提及专家的姓名,特别是非无保留意见时。 X~#@rg!"  
^zkd{ov  
TR_(_Yd?36  
~CJYQFt  
第二十章 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p.j  
&,Uc>L%m  
指对集团公司审计,例如,宝钢集团,最大资产都在宝钢股份有限公司,账面中只有一笔长期股权投资。报表是由自己资产、分公司、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组成的。子公司、分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统称“组成部分”。至少有一个。藏在报表中,报表有两种: H|'$dO)W  
第一,个别会计报表——组成部分体现为两个报表项目,长期股权投资,拨付所属资金(分公司); L;kyAX@^  
第二,企业集团的合并报表(子公司)或汇总报表(分公司)——合并报表和汇总报表统称合并程序。 E'fX&[  
合并报表与会计中的合并报表有差异:长期股权投资,并且超过有重大影响以上的,包括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都纳入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而会计中只讲控制。控股合并叫横向合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叫纵向合并。控股合并相当于把对方的净权益直接展现在我的合并报表中,而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是将对方净权益采用权益法体现为长期股权投资,凝固为一个项目,无非是不包括少数股权,比例合并法。重大影响和共同控制,对方利润表体现在投资收益账户,我的利润表加投资收益叫纵向合并;控股,子公司利润表、母公司利润表,子公司收入、母公司收入加起来抵消内部交易,变成一个结果叫横向合并。控制、重大影响还是共同控制会计的规则在报表中都是权益法。 \J\vp0[nO}  
Q9nu"x %  
控股,合并报表是合并过程;共同控制,比例合并法;重大影响,权益法;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成本法。 2voNgY  
8Q +TE;  
所有的集团都是由一家事务所审计,可能在深圳的,由深圳分所审计,组成部分的审计叫网络事务所。个别报表中的投资收益是一个企业,还不是我审计的,十分重要的要参与审计,不太重要的,把审计的报表审阅一下P430图20-1。 Dj/Q1KY$m  
组成部分是否在财务上对集团具有重要性,例如,长期股权投资并且是控制,影响很大,应该审计组成部分的财务信息,换言之,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人员应当是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假定说不是,要关注所谓的特别风险,关注一些具体认定层次的交易或账户有关的特别风险,不大具有影响,通过分析程序,看看有没有所谓的整体异常,非系统风险,能否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要与组成部分的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9-03
第八次 =w8*n2  
次课回顾
主营业务成本:除通过分析程序之外,在细节方面找不到证据。只有通过对存货的审计,倒挤出。存货本身在资产负债表中比重比较大,所以存货监盘很重要。
监盘实现的目标:存在、完整、利义和义务、计价。(选择题)
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包括存货监盘计划,掌握的细节看教材。
监盘流程:
常规情况:4点,了解,检查管理层的指令,检查怎样实施的盘点,检查存货,抽查盘点结果。
抽查盘点:认为存货被高估,以存货实物为起点;认为盘点表被高估;以盘点表为起点,追查到存货。当抽查结果不一致的时候,要怎么做。
疑难杂症:分部状态特殊的存货(表格);因为特殊的原因不能按计划实施盘点;存放在外的质押的存货;期初余额的存货。
货币资金审计:选择题
1、有关内部控制(多选题):不相容职务不相兼
2、库存现金盘点:盘点计划的编制,时间,解决不同时点的同一时间问题,结账,出现差异怎么办。
3、银行存款函证:
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银行存款,都可以考函证。(函证必须考)
存货函证:存放在外的,质押的,在途的
固定资产:租出的
银行存款函证与应收账款函证的区别:
第一,样本量。应收账款的函证大部分会使用抽样,使用分层;银行存款是100%函证。
第二,应收账款可以有消极式的函证;银行存款都是积极式的。
库存现金监盘还是银行存款函证都存在时间差的问题,审计时点最好在12月31日,往往做不到。怎么把不同点换算到12月31日;假定是12月31日,有未达账项的问题,银行已收企业未收,银行已付企业未付,必须调整过来。(现金盘点中的未达账项类似白条抵库)
常规情况下必须做额外考虑
第一,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要知道大的概念)审计的目标第一条合法性,大部分针对会计的基本规则。对会计规则的违背,有意的叫舞弊,无意的叫错误。16章之前都假定被审单位的差错是善意的;17章说可能是有意的——特别风险。有的错误是因为违反其他的法律法规,导致对会计报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行为称为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简称违法行为。前者是必须做的,后者碰到才当真。碰到还分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舞弊:产生的原因——动机压力,机会,借口。找到了就说这单位舞弊。
      产生的后果——直接影响报表错报漏报;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侵吞财产。
在编制审计计划,执行审计过程中要关注被审单位的舞弊。审计程序更多的是风险评估阶段,通过了解、检查、分析程序、询问的方式,识别评估因为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然后把重大错报风险分成3个方面:①影响整个会计报表层面的舞弊——12章,简答题要答12章的五个方面,这章只讲了三个方面。“3+2”,3是整个事务所的质量控制(24章),2是项目组中,增加程序的不可预见性,修改原计划的性质、时间和范围;②针对具体认定中的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增加程序的不可预见性,修改原计划的性质、时间和范围;③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之上的特别风险(有3句话必须记住)。
违反法规行为:不有意的做,碰到了才当真,被动。(考试基本不涉及)
第二,审计沟通。考试很琐碎,理念很重要。靠能力,最后结果发现更多靠嘴巴。现代信息系统下查账查不出任何东西,要用沟通的方式。解决几个问题:
①跟谁沟通:管理层or治理层。涉及整个单位舞弊——治理层;总经理下分管财务负责人舞弊——管理层。跟治理层沟通,与专门委员会的主席沟通,要是不清楚,要商定一个沟通对象。
②沟通什么:5个方面。双方责任、安排、审计过程中的重大发现、独立性,其他的事项。
③沟通的方式:沟通的过程,沟通的时间(定期和不定期),沟通的形式(正式和非正式),都必须要记录到审计工作底稿中。
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重点):独立性,本章,21章期初余额审计,审计报告中的比较数据。两个方面:①接受委托前:必须的,潜台词是你为什么不做了,原因是什么,是否对方不诚信,对方舞弊,对方发生了重大差异不能迎合以及其他原因,通过沟通保护自己,沟通4个方面决定我该不该接受委托,是必须做的;②接受委托后:审计过程中发现前任在审计过程中的重大错误,要沟通,但并不是必须的。不管是委托前还是委托后的沟通,都必须征得被审单位的同意。特别是第二次沟通,如果发现前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重大错误,告知被审单位,要求安排三方会谈。假定拒绝,意味着存在重大风险,考虑解除业务约定。还直接涉及到期初余额审计的报告类型。进去前,最后一步拒绝接受业务委托;进去后,最后一步考虑解除业务约定。
第三,利用他人的工作。(考试基本不涉及)提高审计效率或自身能力问题。
①提高审计效率——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内部审计工作有6项,其中大部分与会计报表相关联,一部分与内部控制相关联。不能过分依赖,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特定工作,一般指控制制度,内控。评价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
②自身能力问题——利用专家的工作。会计、审计领域之外的,可以是事务所内的也可以是事务所外的。事务所都没有能力的时候,接业务是违反职业道德的,专业胜任能力不够。依然要评价专家,首先要了解行业背景,专家的地位,然后评估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在审计报告中,回避提及专家姓名。对审计负责的是事务所。
第二十章 集团财务报表审计
集团:包括子公司、分公司,至少包括一部分,还包括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参股企业。换言之只要有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存在的都可以成为集团的概念,还包括分支机构。
我们审查集团单体会计报表,最核心资产的可能都是长期股权投资。例如,上海汽车,单体会计报表账很干净,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吓死人,第一个参股科目的明细科目上海通用汽车,第二个上海大众汽车,第三个重庆红岩汽车。报表的资产在别的公司——集团报表审计和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
一、如果组成部分构成集团财务报表的主要组成部分,集团报表的审计人员应当参与组成部分的审计,行话叫审计组成部分。P430图20-1
首先,判断组成部分是否在财务上对集团具有重要性,如果有,直接审计该组成部分的财务信息。
例如,宝钢集团,养很多闲人,一幢办公楼,还有一个很大的账户,从来不动的,长期股权投资,明细科目——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要审计。
第二,虽然组成部分在报表中不具有重要地位,但是会涉及特定的账户、交易,这些账户、交易会对企业集团单体财务报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显著影响。例如,联营企业。上海汽车下的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通用是上汽和外方的合营企业,使用权益法核算。上汽主要由这两个公司供血的,这两个账户会影响到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所以也要参与到特定项目审计。
假如没有多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还有第四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成本法核算。影响不重大,审阅(两种方法:询问和分析程序)。
第三,对不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集团层面实施分析程序。(叫审阅,不叫审计)
二、重要性水平
组成部分重要性水平要定的比较低一点,因为集团层面中还有很多误差,集团下子公司、分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有很多,每个下面的微小错报汇总起来可能就是大错。
合并过程考试不大涉及
特别注意:对不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集团层面实施分析程序大的标题叫审阅。审阅有两种方法——询问和分析程序,最主要是分析程序。审计有七种方法。
第二十一章 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
11章特别风险:舞弊,关联方,异常交易,需要估计的复杂的交易(会计估计),涉及更多的职业判断的特别风险。
每年必考,大题中的一个小题
一个是会计估计,一个是关联方审计,一个是起初余额审计,其中起初余额审计最重要
第一节 会计估计审计
一、会计估计的概念:根据最新资料进行的到目前为止最佳的判断,叫会计估计。最核心概念,这个月做账是根据这个月期初的估计,到期末时有一个更新的资料证明是否符合原来的预期,这就是审计要点。后面发现的与估计是否相符。会计估计是目前的最佳,随着时间推移估计会改变,会水落石出。
二、会计估计是伴随着会计像时钟的一个环境。行话,会计貌似很精致,但是是建立在沙滩上的,这个沙滩就是会计估计。会计没有真账,开始就讲4个假设。第一个,边界不靠谱,会计主体;第二,时间不靠谱,会计期间;第三,金额不靠谱,货币计量;第四,活得下去还不靠谱,持续经营。会计很不确定,但是我们还希望做的很确定,确定的这个点就是估计来的。会计处于风险之中的,注册会计师要特别小心,这个点是会改变的。
三、在做风险评估过程中必须意识到会计估计会带来审计过程中的特别风险,特别风险会影响到具体的交易或认定,回到11章,4个方法做动词找宾语(询问管理层,环境)。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马上到12章,应对。
四、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1、审计目标:
(1)管理层是否恰当运用与会计估计相关的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
(2)做出的会计估计的方法是否恰当,并得到一贯运用。
2、程序:
(1)确定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是否提供有关会计估计的审计证据。例如,今年的数字是根据去年的会计估计做出来的,过了一年验证了,如果新的证据证明八九不离十,证明原来的会计估计是对的。
故事:双汇集团,瘦肉精,股价跌了以后停牌,很多券商都建仓,持有很多股票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挂到账面,正好3月份要编制季报了,3月31号要进行估计,有人说至少5个跌停板,有人说最多两个,还有人说要退市,券商的估值都是不一样的,会计估计,业务员现场吃,复牌,还涨了,自己花钱自己托盘,有人说还要跌,有人说还要涨,会计估计,结果两个跌停板,人民政府托,券商持有,会计估计,1年以后风平浪静了,见底了。1年之后前面的估计都能判断了。
(2)测试管理层如何作出会计估计以及会计估计所依据的数据。
特别指企业刚刚开业的时候,很多报表要根据预测数据做出来的。预测数据的依据是什么,例如,预计销售量是800万,真的是800万,还差不多。管理层要多估计点,写1000万。
(3)测试与管理层如何作出会计估计相关的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并实施恰当实质性程序
(4)作出注册会计师的点估计或区间估计,以评价管理层的点估计
例如,预计负债,要把区间估计变成点估计,最高3000万,最低1000万,(3000+1000)/2,
变成一个点,得出结论。
五、实施进一步实质性程序以应对特别风险
会计估计涉及特别风险,特别风险情况下审计目标主要是看披露,会计估计是常有发生的,要披露清楚,要关心对方相关会计披露和特别风险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1、估计不确定性
(1)评价管理层如何考虑替代性的假设或结果,以及拒绝采纳的原因。
例如,双汇,速食品的研究员有的说两个跌停板,有的说退市,东西摆在那,管理层到底用哪个,原因是什么,我们评估他的合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合理性就越来越明显。
(2)评价管理层使用的重大假设是否合理。
例如,资产减值会涉及很多假设,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贴现有3个参数都是假设——未来现金流时间、贴现率、现金流大小。现金流量预测时间最长不要超过五年。注册会计师怎么办,只能假设分母下面是1+g。
(3)当管理层实施特定措施的意图和能力与其使用的重大假设的合理性或对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恰当应用相关时,评价这些意图和能力。
2、作出区间估计
(1)通过评价管理层如何处理估计不确定性的影响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与会计估计相关的估计不确定性的程度;
程度分成两个:第一,相对确定的会计估计,例如,折旧的计算,相对比较严的,房屋建筑物年折旧率基本5%,20年;机器设备8%-12.5%,8-12年;电脑,3年。即便有差别也不会太大。第二,高度不确定的会计估计,例如,金融工具的计价,期权定价,资本资产定价,钢铁行业β?水厂β(刚性的)?
(3)不大可能通过如复核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等审计程序获得其他审计证据;
(4)可能有迹象表明管理层在做出会计估计时存在管理层偏向。
例如,宝钢的故事,盛极必衰,所以他们财务总监对固定资产几乎百分之百提完,然后跟财政部提前打招呼,事务所标准无保留。别人也想这样子做,这以后,会计折旧方法变更是作为会计估计变更。以前是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宝钢,账面还可以,钢铁行业没折旧。
第二节 关联方的审计
比较难做,在中国做生意都是做关联方的生意。
首先要理解会计中对关联方的规定: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个人之间,仔细划分又有很多表现方式——先找一个点,这个点往上望哪些企业是关联方:母公司,合营企业的投资方,联营企业的投资方。往下看: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平行的:两个平行子公司。有一个排他:不要因为国有企业同时都受国家控制而自然认定是关联方。自身的人:第一,关键投资者个人,持股比例一般为5%;第二,关键管理人员;第三,与关键投资者个人,与关键管理人员密切相关的家庭成员。
流程:又回到11、12章
通过对风险评估过程的了解,了解关联方的关系,对财务报告产生的潜在的重大影响。
怎样在审计程序中把关联方管理找到,还真找不到。
如果单位做的很好,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做了充分披露,以披露为线索往回找。
更多的我们认为是不完整,根据声明找,找不到,要找未披露的。只能询问、观察、检查、沟通。连续审计的,大的公司开年会,我们去拍照。关联方都在里面。有多少关联方,结婚的时候都照个照片。投资者个人怎么查?到工商局拉股东名单,考试基本不涉及。
第三节 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本章最核心的是期初余额审计。
一、期初余额的含义
假设:以前认为正确的,现在和将来都会认为是正确的。行话,不要怀疑期初余额,怀疑期初余额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涉及期初余额的前提条件是首次接受委托,与18章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又不一样。前后任证明审计都是事务所审计的,首次接受委托,并不意味着前任是事务所审计,可能是政府审计,可能从来没审计过。得到的审计证据是不一样的。如果前任的事务所审计,查阅前任的工作底稿。如果前任是政府审计,我们要查财政局财务决算报告。审计证据来源是不一样的。但是对我来讲都是首次接受委托。
二、对象
期初余额到底指什么,对象是什么?我们审计中间和会计中间,起初余额要求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上期期末余额结转过来;第二,还必须告诉我会计方法是什么(方法前后不一致,又不愿意披露,否定意见);第三,干净吗,有没有抵押,有没有担保,是否做了充分的披露。
三、程序
整个审计程序就是找这三个方面的证据。通过审计方法找到三个方面审计证据。
四、证据找好后,我们怎么样在审计报告中反应审计结论P460
我们关注期初余额,是因为期初余额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我们不会对期初余额发表审计意见,而是对本期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换言之,如果期初余额与本期会计报表没有重大影响,我们不会去审计期初余额。
(一)审计后不能获取有关期初余额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期末资产负债表例外,是点概念,这个点含期初的,不管期初干净不干净,期末肯定在,可以对资产负债表发表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期初余额错了,本期结转过来也错了,期末是对的,期末可以通过盘点。
1.发表适合具体情况的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2.除非法律法规禁止,对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而对财务状况发表无保留意见。
(二)期初余额存在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
1.如期初余额存在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应告知管理层(与18章,安排三方会谈相结合);
2.如上期财务报表由前任注册会计师审计,应考虑提请管理层告知前任注册会计师。
3.如错报影响未能得到正确的处理和恰当的列报,应对本期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或否定意见。
(三)会计政策变更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如果认为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与期初余额相关的会计政策未能在本期得到一贯运用,或者会计政策的变更未能得到恰当的处理或适当的列报与披露,应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四)前任对上期报表发表了非无保留意见
本期没有解决,依然发表非无保留意见。如果前任对上期发表了非标准审计报告,对本期报表可能产生影响,可能不产生影响,要做具体分析,如果存在限制,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
1.如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对本期仍然相关和重大,被审计单位继续坚持不在本期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应对本期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2.如导致前任发表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可能与对本期不相关也不重大,本期无需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选择题中常考的题型
中间同学问的问题:(1小时38分左右)
了解被审单位环境中有对被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在控制活动中也有业绩评价的区别:前者是企业考核管理层层面的(战略目标,例如市场占有率);后者相当于绩效评价,对象是员工(缺勤率、奖金)。
控制五要素中的风险评估是一个单位内部的自我风险评估,11章的风险评估是事务所评估对方风险。
内部控制是被审单位自身的控制,所以他的叫风险评估过程
初步业务活动,要了解对方环境,是为了确定是否接受业务(大环境)。接受以后还要了解对方环境,11章已经是接受以后的,做风险评估,是为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还有一个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第一个要了解控制环境,是人工还是自动化。
第二十二章 完成审计工作
第一节 完成审计工作概述
必须全面掌握,与6章、11章结合,40分。
最后一步是编制审计报告,外勤工作在第16章就结束了。外勤与编制审计报告中间的漫长阶段叫完成审计工作。
目标是一张纸——审计报告。
项目经理,项目合伙人外勤回来以后,每个人拿来小山似的审计证据,叫审计工作底稿。要慢慢摊薄到一张纸上。最后磨成一张审计报告。
第一件事,评价重大审计发现,去掉小的差错,把重大的差错提出来。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整理。与归档有关系。这一步考试不涉及。
第二件事,把工作底稿改成两堆:一个叫会计核算错误;一个叫重分类错误。
1、会计核算错误:账做错了,明明做固定资产,他做了存货。变成两张表:表22-1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表22-3未更正错报汇总表。划分与第六章中的重要性水平相关联。有三句话:①单笔核算误差超过重要性水平,到表一,建议调整,例如,重要性水平30万,一笔账错了40万,调;②单笔核算误差没有超过重要性水平,但是性质重要,调整,到表一,性质重要又有16种表现方式(P107),考试中就那么几种(影响收益趋势,合同履行,舞弊);③单笔核算误差不超过重要性水平,性质也不那么重要,但是累计数字超过重要性水平,例如,管理费用重要性水平10万,第一笔错了6万,第二笔又错了6万,第三笔又错了8万,要调,找最大的数字进行调整,调到没有更正的差错不超过重要性水平。
2、重分类错误:账没做错,编报表放错地方了。把重分类的错误摊到P465表22-2,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也是工作底稿,叫整理工作底稿)。
小山一样的审计证据最后变成三张纸。
例如,大学4年,变成一张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结婚证书叫衍生金融工具。
这几张纸就是考试大题。重分类一定要记住账没有做错,是报表编错了。利润表基本上一个账户名称就是一个报表项目,一般不大会涉及重分类错误。重分类错误基本集中在资产负债表。
重分类错误:
1、流动和非流动的划分问题:主要针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付债券,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资产负债表看重的是本质,账户看重的是形式。例如,持有至到期投资,买的时候5年到期,前3年放到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非流动项目没有问题,最后还有6个月到期,账户上依然叫持有至到期投资,报表中不能做非流动资产,(会计中计入什么项目与计入什么账户一定要分清楚,项目指报表,账户指会计科目)要编制重分类调整分录,借: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报表错一个就是错两个)长期负债也存在相同的问题,比如应付债券,还有6个月到期,12月31日编报表,应付债券还真的放到应付债券,借:应付债券贷: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大体都有相同的问题。(资产负债表后面有说明什么时候到期,要注意)
2、债权债务关系: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除非是法律、合同中按要求进行核算的,否则债权债务资产负债表不能用净额列示。债权债务要根据明细账户的余额填列,而不应当根据总账余额填列,不同债权人和债务人是不能相互对冲的。同样一个债权人债务人,除非合同有明确规定可以金额列示,也不得相互对冲。两个不同的属性。例如,应收账款总账余额1000万,假定不考虑坏账准备,明细账借方1500万,贷方500万,借:应收账款500 贷:预收账款500,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是预收账款。凡是涉及这类的都这么做,例如,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
3、一般指存货:存货内容实在太多,账都做对了,瞎放。例如,工程物资不是存货,放入存货了,借:工程物资 贷:存货。工程施工不一定是存货,工程结算也放入资产负债表,马上冲存货,借:工程结算贷:存货;存货余额冲为0了,贷:预收账款。建造合同的会计处理:工程施工要按照可收回金额编制会计分录,也就是成本加毛利,贷方是工程结算,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要把工程结算与工程施工账户对冲,工程施工大于工程结算,差额做存货;工程施工小于工程结算,差额做预收账款。很多单位中把工程施工大于工程结算的差额放到应收账款上,会计准则不允许,借:存货,贷:应收账款。
4、被封存的物质:例如,银行存款被法院封存了,报表列入货币资金,封存物资应当放到其他资产,其他资产又分流动和非流动,这个要放到非流动中的其他,借:非流动其他封存资产贷:货币资金。例如,单位有些草包,黄沙,在报表中做其他资产。
5预计负债是流动负债还是非流动负债?P467,是非流动负债,借:预计负债——流动 贷:预计负债——非流动。
6、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已经取消了,但是很多单位还在用。用可以,但是不能说出来,很多老会计再报表中还有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要做重分类。要把预提费用重分类为其他应付款,借:预提费用贷:其他应付款;待摊费用重分类为其他应收款,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摊费用。(考试涉及概率很小)
7、利润表正常情况不大可能出现重分类,但是也有:或有事项,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当一个或有事项同时可能带来利益也可能带来损失时,对可能的损失在同时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确认收益,带来的收益基本确定,借:其他应收款贷:营业外收入;对可能的损失,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这种情况,明确规定,确认的收益不能超过支出。结果营业外收入100,营业外支出80,错了,一个或有事项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在报表中只能出现损失,决不能出现收益。营业外支出100,营业外收入80,在报表中只能是营业外支出20,如果分别填了,借:营业外收入80 贷:营业外支出80。
资产负债表不能对冲,资产负债表是分开列示,利润表合并列示。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09-03
会计核算误差:
涉及相应的会计处理,会计核算误差与会计处理是不一样的。不能将会计的经验复制到审计中做调整。有几个差异,做调整的时候要重视。
1、会计中的核算误差最终的调整是会计账务处理,借方贷方是会计科目,审计是针对会计报表,借方贷方都是报表项目。例如,原材料,会计是借原材料或贷原材料,审计是借存货贷存货;坏账准备,会计是贷坏账准备,审计是贷应收账款;折旧,会计贷累积折旧,审计是贷固定资产。所谓的建议调整的报表项目的调整。账怎么调是对方管理层的责任,不是审计责任。
2、会计中的错账更正十分强调期间概念,也就是关门的,审计中不管,都认为是没关门,除非是编制比较会计报表。账结好之后,会计调整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审计不管。
会计,先画个线条,砍两刀变成三段,ABC:先不考虑C,假定站在B这段,B这段叫发现差错,然后在看差错何时发生的。假定在B期间发生,B期间发现,不区分重大和非重大,全部调整本期项目,假定报表没关门,涉及基础会计中红字更正,补充登记。假定是A期间发生,B期间发现,跨期了,要区分重大和非重大,如果是非重大,按照前面的规则处理,增减本期项目;如果是重大的,追溯重述,涉及利润表的要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然后调整所得税,然后关门,关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然后调整盈余公积,一般是五笔账。C叫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追溯重述,调整事项中有一句话,发现以前年度重大差错和舞弊,追溯重述。
审计认为都是本期报表,不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只有一个例外,比如,今年利润表多做了5000万,前年利润表少做了5000万,应该做前年的做到了今年,今年发现了。如果考试题中有两张利润表,上年和今年的,借:管理费用——上年贷:管理费用——今年,或者相反。如果只有一张利润表,今年的,去年没有,借:未分配利润 贷:管理费用,或者相反。没有告诉上年利润表,所有项目凝固为未分配利润,会计中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是账户,审计调整的报表,直接到未分配利润。
审计调整中最常见的:①收入;②固定资产;③各项准备。
如果不会做,他讲对的我就讲错的,对着干考试就对了。会计不懂就死翘翘,审计不懂没事,蒙呗,审计考试不要太诚实,容易考不及格。
假定报表中,467页要求编制试算平衡表,把调整分录做好以后,空白,扔掉不要了。中间有个转换的因素——所得税,是个综合的因素,只要前面调整错一个,所得税肯定错,所得税一般搞不清楚。有时间再做,一定要拍平,写满平了就行。目标是及格,有所为有所不为。
涉及利润表的要学会分层:同样是一个利润表错误,本年利润表写利润表项目,上年利润表看在不在,在就写利润表项目,如果不在就写未分配利润。
审计调整做好之后,报表没平,编制调整之后的试算平衡表P467。未审之前有个报表平的,把两个调整,2+1调整,重分类肯定调的,核算误差要调的,在看未更正的差错中一个项目有两三笔以上,超过,再挖出来放上,表22-3有可能调整有可能不调整,单笔不调,如果一个项目有两三笔,加起来超过了要调。知道不平也要悲壮的把他平了。平了不一定代表对,第一,要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试算平衡表,这个叫最终的收工阶段。收工阶段对审计工作底稿来讲就看证据充分不充分,讲到底就是审计证据数量够不够。对重要性做最终评估,比原来还低,证据不够;内部控制比原来还要差,不够;性质很恶劣,不够;还有对审计风险做最后评估,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比原来还要低,不够。
第二,要复核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项目都是对的,最后营业利润为0,总觉得有问题。分析程序与细节测试的结果有矛盾——追加扩大审计程序,无法表示意见。
怎样复核:一个是项目复核,一个是独立复核。(必考)
项目复核:两个层面——项目组内部复核,项目合伙人复核。
复核包括哪些内容
对有些关键项目,需要判断的项目,面对公众的项目,影响力比较大的项目要做独立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凡是涉及上市公司的,必须做独立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还有那些影响力比较大的非上市公司,例如,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会导致不和谐,也要做独立项目质量控制复核。还有那些自己设定标准的,自己也吃不准,要找高人复核,高人可能是事务所中独立的项目合伙人,还可能请专家。24章还会讲,是考点。
审计调整要跟对方沟通。根据我的标准你调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对方怎么调跟CPA没有关系。有些存在争议,对方认为不需要调,差错是汇总的差错,有些是推断的,对方说没有,不调;有些调可能触发了他的底线,一调就退市了。对方如果不改,我改我的报告意见P469,教材讲的很隐晦,先写个草稿,改是这个意见,不改是那个意见。
还要注意,瞻前顾后,瞻前是期初余额审计;顾后有三个——持续经营能力,或有事项,期后事项(这三个是考点)
第二节 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报表按流动性分类,是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的,有个保质期,至少1年。如果1年内死掉,则按照变现能力分类,按清算价值进行计量,行话就是重新分类和计价。
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分类,四个条件:第一,管理层对一个营业周期之内能够变现的;第二,管理层持有的目的是一年内变现,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第三,一年之内;第四,没有限定用途的货币资金,天然的是流动资产,例如,银行存款,现金,除非是没有现值,例如封存的。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就要关注对方的持续经营能力,是不是存在疑虑的重大不确定。两层意思:一个是已经有问题,第二个是这件事成就没有问题,不成就有问题,叫重大不确定。重大疑虑就是有问题,重大不确定一般与或有事项相关联,法院判决。
有三个方面的征兆:
第一,财务指标已经出现异常:与财管报表分析有关系。例如,一个企业经营了七八年,留存收益是负的,超过了股本,债务到期了无法展期,关键财务比率不佳。银行的资产负债率99%都是对的。
(1)净资产为负或营运资金出现负数
(2)定期借款即将到期,但预期不能展期或偿还,或过度依赖短期借款为长期资产筹资
(3)存在债权人撤销财务支持的迹象
(4)历史财务报表或预测性财务报表表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
(5)关键财务比率不佳
(6)发生重大经营亏损或用以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的价值出现大幅下跌
(7)拖欠或停止发放股利
(8)在到期日无法偿还债务
(9)无法履行借款合同的条款
(10)与供应商由赊购变为货到付款
(11)无法获得开发必要的新产品或进行其他必要的投资所需的资金
第二,经营方面有异常。总经理跑了,找不到。关键管理人员集体辞职。关键的合同终止。经营政策与国家的政策相冲突,例如,宝钢,把钢铁厂放到湛江,国家政策要将广东的制造业北移,宝钢必须离开上海。世博会,把江南造船厂搬离上海。这种战略一般人看不出来。
(1)管理层计划清算被审计单位或终止经营
(2)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
(3)失去主要市场、关键客户、特许权、执照或主要供应商
(4)出现用工困难问题
(5)重要供应短缺
(6)出现非常成功的竞争者
第三,其他(违法)
(1)违反有关资本或其他法定要求
(2)未决诉讼或监管程序,可能导致其无法支付索赔金额
(3)法律法规或政府政策的变化预期会产生不利影响
(4)对发生的灾害未购买保险或保额不足
从以上三个方面找证据,对方有没有改进措施呢?(直接与审计结论相联系P478)
如果认为运用持续经营假设适合具体情况,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1、对方的改善措施能够消除注册会计师的疑虑,并且对方也确实在报表中做了充分的披露,无保留+强调事项段。
2、假定对方虽然有措施,但是不愿意披露,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3、对方自己承认自己不行,但是会计报表做了重新分类和计价,按照非清算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并且指明了编制基础,无保留+强调事项段(或者说明段)
4、假定对方没说明编制基础,按照清算价值编制会计报表,否定意见
5、如果对方的措施无法消除疑虑,对方也说明我持续经营有问题,但做了充分披露,否定意见。(对方自己承认不行了,做了充分披露,但是按照持续经营编制会计报表,当场否定意见)
6、如果我们自己对持续经营能力搞不清楚,无法表示意见。
第三节  或有事项
讲到底是会计问题
12月31号,存在的不确定的状态,状态的结果有赖于,未来事项的发生与不发生来证实。与期后事项第一个阶段结合,12月31号以前叫或有事项,12月31号以后大部分就变成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审计目标:第一,找到证据,说明是否存在或有事项(或有事项讲不清楚,找律师声明书,或有事项一般都涉及法律诉讼,未来的,或者管理层声明);第二,找到以后,需要进行会计处理的;第三,找到以后,需要披露的。
或有事项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叫有利影响;一个叫不利影响。不利影响常考。不利影响又分两种:一种是确认为负债;一种是不确认为负债,叫或有负债。不能说把或有负债确认为负债,只能说把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或有负债不是负债。
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以把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第一,是现时义务;第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第三,能够可靠的计量。剩下的或有事项的不利影响才是或有负债,分为——潜在义务;现时义务,但是金额不能确定或者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很重要,直接涉及期后事项。当期后发现了,最后如果前面或有事项是潜在义务,后面真实发生了,都不得进行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法院判下来了,如果原来12月31号是潜在义务,即使法院判下来,也不的进行会计处理,按正常业务处理,不能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如果12月31号是现实义务,都要做。
需要做的怎么做,不需要做的怎么披露。需要做的:产品保证义务,未决诉讼,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重组,员工的安置。不需要做的要披露原因,可能结果,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审计考的只有律师声明。声明书并没有证明力。我们询问,律师答,写下来,然后律师签字,是口头证据。只能是反证,当律师不愿意出的时候,一般认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考虑发表保留或者无法表示意见。如果律师当场签好字,也代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对方不当真。
审计证据可靠性,选择题。
第四节 期后事项
分成三段:P484
期后事项是指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之后知悉的事实。知悉的事实又分两段:审计报告日至财务报表报出日以及报出日之后至下次报告出来之前的知悉的事实。
第一段考会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这一段不考审计,这段是注册会计师天然涵盖的期间,行话叫12+1。审计目标:第一,找到证据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否存在;第二,如果存在,如果是披露事项,是否做了充分披露;第三,如果存在,如果是需要调整事项,是否做了恰当调整。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9-03
第九次
上次课回顾
完成审计工作——重要考点
瞻前——期初余额(审计沟通、审计报告、比较数据、强调事项段、其他事项段都跟期初余额相关)
首次接受委托,当期初余额对本期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时候才对期初余额实施审计,如果是连续审计,对期初余额不要怀疑。
目标:1、期初余额是不是从上期期末余额结转过来的;2、必须找到会计政策选用与上期是否一致;3、期初余额的披露是否充分、完整。
期初余额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1、上期存在疑虑,本期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可以对本期发表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本期资产负债表是含着期初的,期末又是能证明的,可以对资产负债表发表标准审计报告;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与期初相关联,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
2、上期的疑虑本期已经得到解决:根据本期要求发布相应的审计报告
3、如果期初余额,本期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
外勤工作结束以后,把资料交给项目经理或项目合伙人。
出审计报告之前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把证据力变成证明力的过程。
一个小山似的的审计证据怎样摊薄到审计报告
1、评价重大的审计发现
2、分类
1)重分类的错误
是会计处理没有错,只是报表编制过程中放错地方了。这方面的差错通常都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利润表账户基本都是报表账户,通常不大会涉及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重分类错误:
流动和非流动的划分——常考
债权债务:明细科目余额填列
包含很多会计科目的报表项目,例如,存货
在建工程
其他项目,作为老会计人员,常常放错地方
会计中,在有些账面上,持有至到期投资当处置部分的时候,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审计中,很多报表调的,账是不调的
2)会计核算错误
账真的做错了
两类审计工作底稿变成三张汇总表: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会计核算错误在根据重要性水平的金额和性质分为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和未更正错报汇总表
建议调整有三句话:1、单笔核算误差金额超过约定的重要性水平;2、单笔核算误差虽然没有超过重要性水平,但是性质重要(16条,最害怕的一条就是影响收益趋势);3、单笔核算误差没超过,但是累计影响超过了。
调整分录中要注意,审计是报表项目,我们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借方贷方是报表项目。
要学会分层,涉及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特别是涉及利润表的时候,会涉及不同期间利润表,前期利润表的项目一般都凝固为未分配利润项目。例如,去年收入高估了,今年收入低估了,借:未分配利润贷:营业收入;假定告诉三期利润表,借:营业收入——去年 贷:营业收入——今年 ,或者相反。
涉及所得税,建议放弃,先把分录写上,综合因素,错一个连错。
三张汇总表编好以后把要调整的东西移到试算平衡表,棋盘账。
可以关门了
在关门之前要做:对审计风险做最终评估,行话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否降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对重要性水平做最终评估。内部控制做最终评估。很多最终评估都在这个时候。讲最终评估答案是锁定的——是否考虑追加扩大审计程序,如果做不到的话,是否考虑发表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复核已审计工作底稿:两个层面,第一,项目组的:又分项目经理的复核和项目合伙人的复核(复核内容要记住,复核历来是考点);第二,特定的项目必须做独立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项目组之外的其他人,高人,副主任会计师,主任会计师。一些大的事务所,项目组,独立项目合伙人,亚太区复核,专门有复核合伙人,然后在全球的。小的事务所只能在外面请一个人来复核。
门关上以后还觉得害怕,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会计报表是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顾后——持续经营能力,或有事项,期后事项(这三个是考点)
或有事项
1231日这一天有很多高度不确定性。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结果有赖于未来事项的发生与不发生来证实,这个事项能给企业带来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一般视而不见。确认同时满足条件:相同的项目已经确认了负债,才有资格对或有收益进行确认,如果没有相同项目,没有确认负债,连基本确定都不能确认或有收益。(底线是不能通过或有事项确认收益)有资格进来不代表确认,同时满足:带来收益的概率>95%,基本确定;确定的金额不超过负债的金额,不得在利润表中表达收益。
审计目标:第一,找到或有事项是否存在的证据,通过询问,分析,取得律师声明书,涉及汇率,税务的沟通;第二,或有事项真的存在,确认;第三,或有事项真的存在,不能确认的,要进行披露。
不利影响要确认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现时义务;第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第三,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涉及预计负债的:产品保证义务,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待执行亏损合同,以及企业重组中的,固定资产中的预计弃置费。
或有负债不是一定要披露,概率<=5%的不披露。或有收益概率>50%要披露,概率<=5%不披露。
其实可以看成有四个目标——在不在;如果在,怎么做账;在不做账要披露;不要披露。
律师声明:口头证据,我们问,对方答,写下来让对方签字,日期要先空着,日期不能早于审计报告,哪天出审计报告再把日期填上去。因为是口头证据,证据力很差,用反推的方法:如果对方不愿意出或者不做任何说明就出了,一般认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持续经营
过了1231日到未来的1231日时间,叫持续经营
资产负债表是根据流动性划分的,流动性划分1年。分成流动和非流动项目。如果企业1年内会死掉,说明编制基础有问题,要对资产负债表进行重新的分类和计价。CPA必须找到被审单位是否存在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疑虑或重大不确定性。疑虑——这件事大家都认为这个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有问题;重大不确定——这件事确定了没问题,如果没搞定这个单位很有问题。
IPO,上市就没问题,不上市资金链就有问题,这就是重大不确定性。
持续经营假设出现问题有三方面的征兆:
第一,财务指标(长期亏损,连续巨额亏损,债务到期不能展期,不要多看,要有悟性)
第二,经营方面:关键管理人员空缺,生产产品不适销对路、没有转型,关键技术到期又不能展期。
第三,其他——违法: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很好,一看造冰du的。(教材中有很多不好说,但是一定要读出来)
假设已经找到这些证据,在审计报告中体现我们的疑虑:
1、找不到证据,但是总觉得有问题:保留or无法表示意见
2、对方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是对方的措施能够消除疑虑,会计报表做了充分披露:无保留+强调事项段
3、对方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对方的措施也确实能够消除疑虑,但是对方不愿意披露他的改善措施:保留or否定
4、如果对方承认自己有问题,措施也解决不了:否定
5、如果对方觉得有问题,报表进行了重新分类和计价,按照特殊基础(按照非持续经营)编制报表,如果在报表中指明了编制基础:无保留;如果没有指明:否定
持续经营——资产负债表日12个月内
日期每年考一道题:审计报告,审计工作底稿,声明书的涵盖期间(日期的问题结合第十次做下总结)
期后事项
一般起点是1231
第二个点叫审计报告日(财务报表批准日)
第三个点财务报表报出的日期
一般来讲,上市公司差两个工作日,聪明的是周五下午开董事会,周六日可以沟通,笨的周一开,周三必须报,有的管的紧的,今天开,明天报。现在基本采用今天开,明天报。
期后事项可以按时段划分为三个时段:
1.第一个时段:财务报表日后至审计报告日,即第一时段期后事项
2.第二个时段: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即第二时段期后事项
3.第三个时段:财务报表报出日后到下一个报表报出日,即第三时段期后事项
一、资产负债表日到审计报告日:考会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根据这个准则,从资产负债表日到会计报表批准报出日之间,所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有新的证据证明发生变化,应当有所反应:
1、要进行账务处理的,追溯重述。(1231日是或有事项,过了1231有新的证据证明真的发生了,实际是一个东西的两种讲法,只考审计这两个内容也必须精通)
预计负债:大前提条件一定要求这个未决诉讼、未决仲裁法院做了终审判决,不一定要调整,还要加一个条件——1231日这个未决诉讼、未决仲裁是现时义务,如果是潜在义务,法院判下来都不得调整。现时义务根据或有事项的会计准则,1231日可能做账,可能不做账,还要满足两个条件——1231日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以及经济利益能够可靠的计量。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具备,现时义务不进行账务处理。就会出现两种结果——第一,1231日做了预计负债,如果原来做了20万,原来的负债进行调整,实际上是重分类,借:预计负债贷:其他应付款,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会计中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审计中做营业外支出,这个概念一定要搞清楚);第二,1231日没做预计负债,结果法院判下来,如果是100万,原来没做,就要补列预计负债(行话叫确认一个新的负债),贷记其他应付款。
资产减值:有新的证据证明有新的数据需要对原来的数据进行调整或者做新的计提,一定要记住1231日减值是存在的,如果1231日不存在,后面真的发生了,账是不能做的。例如,1231日还活得挺好,18号,应收账款的客户被大火烧了,应收账款不要提坏账,如果1231日大火烧了,没提的要补提。
1231日做账的时候对很多估计数字,资产价值高估或低估(考试一般不大涉及),有两种表现方式:第一,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退货,相当于应收账款被高估,进行追溯重述;第二,在建工程中间的某些项目可以单独提前使用,先根据估计数字,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等工程竣工了再做调整,调整的过程中原来提的折旧不用再做调整。
例如,18日销售,115退货,不要调,是常规业务;1231日之前的的某个期间,包括这个年度之前的任何年度退货都冲减这个年度的退货。
发现舞弊或者以前年度的重大差错:需要进行追溯调整。
2 要进行披露:8条,一般指借方贷方都是新的;第二,虽然影响1231日,但是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比如地震、自然灾害、汇率政策的改变、税率政策改变、资产负债表发行债券、筹集资本。非调整事项P484
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般不大会考所得税,如果考了,最好先放一放。1231日基本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所得税可能是递延所得税也可能是应交所得税。
第一期间是主动识别,程序更多的是审计计划外勤工作中必须做的,包括分析程序,检查,与对方律师进行沟通(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税务纠纷)。考试不大会涉及。
二、审计报告日到财务报表报出日之间所知悉的事实
第二期间是被动识别。
例如,131日董事会开过了,审计报告也出了,23日报出日发现21号有个退货,如果这个退货一冲销,ST了。
应当采取的措施:与对方管理层、治理层沟通商讨如何处理,对方一看也知道干坏事了,最高境界要求对方修改会计报表。如果对方修改了会计报表,正常情况下,我们要看审计报表真的报出去没有,如果没有报出去,应当重新出具新的审计报告,新的审计报告常规情况下应当是单独的一张审计报告,只是日期向后移(例如,以前是131日,现在把日期改成22日,代表责任期延迟了2天)。但是有些情况下,把日期移1天,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的责任都推了2天,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太大,还有另一方法把责任范围缩小——行话叫双重日期的审计报告,日期还是写131日,但是在中间加一段其中某个项目审计日期截止到22日。还有一个办法,日期还是131日,加一个其他事项段,说中间某个项目审计日期截止到哪一天。
假定对方拒绝修改会计报表——假定审计报告没有报出去,拿回来,重新写,保留or否定;如果已经报出去,一方面通过一种方式使审计报告使用者知道这件事,同时说明这个单位非常不诚信,征求律师意见是否考虑解除以后期间的业务约定。
三、财务报表报出日之后
这个阶段我们没有义务去识别
仅仅关注1231日或审计报告日存在的,并且我们已经注意到,后面真的发生了,我们还是要注意的。跟上一条基本没有多大差别。
两个条件要同时具备,被动的找到我头上我才关注:第一,这件事审计报告日就是已经存在的;第二,这一天我们还真的关注到了,但是证据来不及了,后面真的发生了。不得不为之。
书面声明
是注册会计师必须向对方要的东西,甚至被认为是必要的一些证据。
包括两个方面:
1、管理层有关责任的声明:这个是必须做的,一进来之后就告诉对方有个声明,声明两件事:我们跟对方签订了审计业务约定书,中间所有约定内容对方都已经知悉,并且我们所要的东西对方也不会设置一些障碍;对方应该按照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双方已经没有多大的歧义的时候,我们才会去做审计,实际上也是审计沟通的内容,首先沟通双方责任(沟通事项P394:双方责任,独立性,时间安排,重大发现,补充事项)。
2、其他声明:
1)关于财务报表额外的书面声明:很多会计报表,比如四大来了以后就来个跟对方的声明,我出的审计报告除掉通用报表审计之外还含一项类型的审计报告,比如对存货,有很多额外的审计报告,这个要做个声明。
2)与向注册会计师提供信息有关的额外声明:比如可能会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供一个报告,这也是一个声明。
3)关于特定认定的书面声明
我们讲的一般声明指第一项——管理层责任认定的书面声明
声明书日期应当与审计报告日一致,不易早于审计报告日。也就是涵盖日期相重叠。
书面声明可以当真也可以不当真,是个必要的过程。出了,不一定是对的;不出,肯定有问题。所以,一般来讲做几个方面考虑:
如果对方不愿意出声明书,认为审计范围受限,可能在审计意见中反应,保留or无法表示意见(对方不出)
书面声明给了,而且很好,一般不考虑(对方出了,很正常)
通过声明书一看,对方不诚信,讲一条写一条,讲两条写两条,不讲什么不写,最后一步是不干了。对对方的声明书可靠性产生怀疑,行话就是影响对方诚信,要与风险应对相结合。最后一招,要征求律师意见,考虑是否解除业务约定(出了,但是觉得有问题)
声明书都按要求写了,但是自己会对某些东西单独提出一些例外,我们要根据这些例外,考虑这些例外的东西对审计报告的影响。例如,声明了,讲的很好,也很配合,但自己加了一条,我们有个仓库,在北京,被大水淹了,情况我不知道,这个情况自己声明了,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情况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有多少,在审计意见中怎么表达出来。对方已经提前做了分析程序了,告诉你有问题,当然要当真了(自己就把自己的问题挑明了)
22章一定要多花一些时间,大题目
第二十三章 审计报告
承载审计意见的载体,作用:鉴证,保护。
表达方式:五种
1、标准的无保留意见:没有强调事项段、没有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称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2、虽然是无保留,但是后面加了个小尾巴,这个小尾巴虽然不影响审计意见类型,但是会影响报表使用者做出判断,加强调事项段或者加其他事项段的
3、保留意见
4、否定意见
5、无法表示意见
前面两个称为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之外的称为非无保留意见
标准无保留意见留下来叫标准审计意见,除此之外的叫非标准审计意见
注意:非标非无保留是不一样的,中间的杂种就是带强调事项段或者加其他事项段。(恰恰是考点)
1、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第一,对方很配合,换言之,我们的审计范围没有受到限制,我们能够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第二,对方很听话,让所有做的审计调整,对方都调整,所有做错账都是善意的,是错误不是舞弊。
2、无法表示意见:审计范围受到严重限制,全面的限制,不是局部限制。
3、否定意见:对方会计报表没有公允的反应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也就是对方不听话,做是做了,做啥自己不知道,账一团糟,查可以查,但是坚决不改。
4、保留意见:正好是这两个中的较轻者。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但不至于发表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行话叫局部限制,不是全面限制,例如,存货不让查,80年代,重型机械厂,存货很贵,坦克;造船厂,军舰;上海造币厂,存货是新版人民币,国家秘密,这叫局部限制。如果存货金额占资产负债表80%,那要发表无法表示意见;但是存货不大,不至于发表无法表示意见,保留意见。对方会计报表没有遵守合法性、公允性,但不至于发表否定意见,这个界限很难,这个界限要回到第六章,重要性水平,金额和性质。
如果是简答题:答保留或否定
5、本章重点展开的是强调事项段或者其他事项段:
1)强调事项段:在审计报告中含有一个段落,该段落提及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或披露的事项,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该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至关重要。
也就是说,事项已经在报表中列报或披露,提醒大家这个数字你要关心一点,它可能有无数的变化,在这个点会计的处理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可能会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主要涉及三方面:
  异常诉讼或监管行动的未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例如,产品对欧盟出口,出口的总量占利润表的60%以上,结果被欧盟反倾销了,一方面出临时公告,我们正在接受欧盟调查,已告知商务部,共同商讨对策,异常的。
乔丹体育,被美国的告了,中国肯定赢了,告错了,应该告行政诉讼,他告的是民事诉讼,工商管理局,是他批的,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一告,销售收入增长了8倍。
异常,有高度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未来报表,在这个点上判断是对的,认为是公允的,但过了这个点就难说了。
提前应用(在允许的情况下)对财务报表有广泛影响的新会计准则。
使用新准则不是说用就用的,要把原来的减值剔除,这个剔除要经过国资委同意的,财力不够是不能做损失的,否则政府资料报上去很尴尬的,要慢慢消化的。
存在已经或持续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特大灾难。
例如,浪莎袜业,所有存货一把大火烧掉了,1年的利润都烧掉了,浪莎很厉害,3个月,仓库又造好了。这种情况下直接影响报表。1231日的报表不能调,只能披露。
强调事项段对象一定是已审计会计报表中有的、做过披露的。
2)其他事项段:一般指与会计报表没有关系,但是作为局外人,理解已审计会计报表,理解审计工作,理解审计责任有帮助的一些事项,称为其他事项段。具体细分包括四点:
与使用者理解审计工作相关的情形。
例如,今年审计,审计完之后加一句明年不干了,不是我不想干,是对方不让我干。
中国发改委、国资委,AB股同一上市公司审计,根据国资委多少号文件,上市公司不管境内境外由同一家事务所审计。对事务所是不好的行为,但是这种更换就很正常。这样就把双方的责任说清楚了。
与使用者理解注册会计师责任或审计报告相关的情形。
很多情况,特别首次接受委托,可能要对审计责任做些说明。
对两套以上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例如,B股上市公司,出两套审计报告,一个根据大陆的会计制度、准则出的审计报告,一个根据香港联交所规定的会计准则出的审计报告。利润表差距80%。大陆利润低,90年代利润表最干净的,差额进资本公积,没有营业外收入,没有公允价值变动。
战略:一个外资企业到上海来,老外和中国人博弈,外商投资企业法,外商在中国不能控股,合营,注册资本1个亿,对方就5000万真金白银进来了,中国人聪明,把那些破房子一评估正好5000万,各占50%,成立合营企业。外商希望前五年亏损,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把售价定的很低,税金低,对于合营企业来说没亏,对方企业亏了,别人都说这么好的机会亏了,那是真亏,没人防他,亏了5年,老板来了要撤资,当地政府要和谐,要稳定,双方在共同出资,对方不出,叫我一个人出资,我的股权高一点,我控股,当地政府说你控股吧。一夜之间绕开了法律规则。牺牲5年的收益权来取得控制权,并且这种控制权根本不需要谈判,都是找shang门的。
国际准则趋同。一家大的跨国集团,在全球有80多家有上市公司,结果找财务总监,一个都找不到,要懂至少40个国家的语言,懂80多个国家的会计制度,这些人找不到。转换成本太大。
限制审计报告分发和使用的情形。
比较信息
一、比较信息含义
讲会计
会计报表中比较信息有两种主要表现方式:
利润表,第一,2011年度利润表,后面有两列,一个是本年数,还一个是上年数,上年的摆在右边,这个叫对应数据。这个对应数据是比较信息的一种。
第二,是比较会计报表,例如,要编制今年第三季度利润表,要编制比较报表有4张利润表,今年本季度,上年同期本季度,今年11号到930号,去年11号到930号,四张。资产负债表2,去年1231号和今年930号。(注意:没有这个季度的资产负债表,是930而不是630现金流量表2,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桥梁,起点2张,终点一定2张,今年11号到930号和去年11号到930号。
比较信息有两种表现方式,对应数据和比较会计报表,这些内容都构成本期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我们是对本期会计报表发表意见,但是比较信息中间不一致或数据有错误影响到本期报表的判断(报表本身没有问题。会计报表具有预测能力,编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让报表使用者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概率或者叫或然性,存货和固定资产,马上想到时间不一样,存货1年,固定资产1年以上,固定资产现金流量的金额不确定性远远大于存货,存货围绕成本加毛利上下波动不大,现金今年是1,明年还是1,现金是质量最差的资产,因为他波澜不惊)虽然本期会计报表没有问题,但是上期数据出错了,会影响到我们对方向感的判断,去年1000,今年1500,都知道增长,如果去年100,今年1500,膨胀企业,一看就傻眼。虽然是对本期,但是毕竟是本期必要组成部分之一,十分在意这些东西,所以在审计报告中无法回避。比较报表中的上期数就是本期对应数据,两个是有区别的。
审计是种感觉,感觉到了答案是锁定的,是种悟性
二、审计程序
(一)一般审计程序
1、对应数据是从上期会计报表中移过来的,对应数据或者比较会计报表跟去年的会计报表数据是不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原因是什么。一致是应当的,不一致也是可以的,但是要说清。假定首次执行会计准则,很多数据都要改,正常。比如,去年出现差错,今年改了,正常。
比较信息是否与上期财务报表列报的金额和相关披露一致,如果必要,比较信息是否已经重述。P519
重述不恰当,重述是账做错了,应该是调整。会计政策,叫追溯调整;会计差错,叫追溯重述。
历史:我们国家最早期会计是叫资金平衡表,三段平衡,流动资产对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对固定资金,专项资产对专项资金。上财学资本主义会计,中国的会计是违反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因为社会主义特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资本主义是按资本分配,但是利润表是按资本分配的。最早走资本主义道理的是会计。劳动者就是负债,不是所有者,宪法劳动者是所有者。后来改成工业会计,农业会计,商业会计。93年会计制度改革,留下4个东西,叫两则、两制,两则叫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两制叫股份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其他的制度全部取消。这两个制度涵盖面很小。行业会计制度,八大行业,13套会计制度。股份制长大了,9911号,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取消了原来的股份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后来改成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国际大门打开,06年企业新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
2、上期到没问题,本期把会计政策改了。数据没问题,会计政策选择不一致。
在比较信息中反映的会计政策是否与本期采用的会计政策一致,如果不一致,是不是做了些调整。P520
在审计过程中,本身账没有做错,行话是没有出现重大错报,但是报表如果调整,理由是否充分,变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有两种:一种是强制性变更,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变更,第二个是自愿变更(会计审计考试中不涉及),换言之如果是自愿变更,事务所肯定让你改过来,会计会说认为新的方法能够使得会计报表更加能够真实相关的反应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可以自愿变更,但是你想自愿变更是不可能的,事务所都会打回原形。一般都是强制变更。
(二)注意到比较信息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时的审计要求P520
直接涉及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
4FSA:]o-  
^<X+t&!z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09-03
三、审计报告
1、对应数据
1)上期导致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本期依然发表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有的时候可能根据不同情况做额外的处理。假定这种影响对本期会计报表会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情况下应当在意见段中说明上期同样的东西,说一下这个数据是什么,上期什么数据,说上期错了;如果没有重大影响,可以不单独说(就说有这回事,但是数据不要说)。例如,保留意见,如果不重大,意见段中可以不说这几个数据;如果是重大的应当说出这个数据以及本期相同数据。
[table=1190][tr][td=1,1,568]
P522 这个考点要记住,考试常见的是给个审计报告,让改错,同时给本期和上期数据。
如果未解决事项对本期数据的影响或可能的影响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导致非无保留意见事项段中同时提及本期数据和对应数据。
如果未解决事项对本期数据的影响或可能的影响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应当说明,由于未解决事项对本期数据和对应数据之间可比性的影响或可能的影响,因此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td][/tr][/table]
2)上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要看本期查出来没有,假定本期依然没有解决,保留或否定。还有上期财务报表的别人审计的,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其他事项段,让报表使用者理解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在其他事项段中说明三个东西,第一,上期财务报表是别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第二,说明上期会计报表的审计意见类型;第三,上期审计报告的日期。(与前后任CPA沟通和期初余额审计结合)
3)上期会计报表没有经过审计:加其他事项段,说明上期会计报表未经审计。
期初余额表现方式:第一,其他的事务所审计的;第二,是经过审计,但是是由注册会计师
之外的机构审计的,国家审计,审计证据是财政部对决算报告的批复意见;第三,没有经过审计,这种情况加强调事项段。
2、比较财务报表
审计意见类型基本与前面相一致。
1)上期是非标准意见,本期依然没有查出来,或者对本期会计报表一样有影响,依然要求本期是非标准审计意见或者非无保留意见。
2)如果比较会计报表是前任CPA审计的,加其他事项段,说明3个内容——其他事务所审计的、意见类型、注明上期审计报告的日期。
3)假定上期比较报表没有经过审计,加其他事项段,加一句话上期会计报表没有经过审计。
对应数据和比较会计报表差别有时不是很大,特别是利润表,对应数据就是比较会计报表数据,只是有些要求比较会计报表,有些是要求列出对应数据。但内容是一样的,看报表的要求。
比较信息到底包括哪些内容,特别是比较会计报表的涵盖期间。有没有第四季度中报?没有,只有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考试考到第三季度,第二季度以及第一季度比较信息的时候,当季度中出现会计政策变更,一定要区分第一季度和第一季度之外的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因为,第一季度的对以前的会计的追溯调整涉及到盈余公积调整,但是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追溯调整,但是不追溯盈余公积,因为盈余公积法定要求一年做一次(进去就出不来了,最多转股本或者补亏第一季度因为还没出报表,所以能调),第一季度盈利了,第二季度亏损了,并且亏的很多,这个不要记盈余公积,追溯回不来了。中期报告中出现会计政策变更一定要区分第一季度和第一季度之外的其他季度。
会计教材P286
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我们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但是一个企业表达出去的是财务报告。
注意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的区别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根据证监会的要求披露的,在上市之前,先是上市公告书,然后是招股说明书。上市之后信息披露又分定期报告(包括年报,中报)和临时公告(重大重组,重大诉讼,自己认为十分重要的要报表使用者知道的重大事项要做临时公告)。这些要求与财政部的要求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会导致这么多东西是会计报表数据,但报出去又不是财务报表的一部分,但是又是企业对外呈报信息的一部分,结果注册会计师希望内部是一致的。领导吹牛,一个上市公司,年报的时候一边披露年报,一边披露董事会年度报告,董事长说去年营业收入15个亿,增长了50%,报表一看只有5个亿。这个叫出现重大不一致,随同已审计会计报表披露的其他信息,与已审计会计报表出现重大不一致,你能肯定你会计报表真的没有问题?第一件事必须做一个努力,是会计报表出现错误还是其他信息出现错误?相当于其他来源证明出现重大分歧。审计出来报表不一定是对的。自己通过信息测试出来的报表并不代表比局外人讲的更清楚,所以注册会计师必须做努力,搞清楚是会计报表出错了还是其他信息出错了。两个都错了考试不能考,但是有这种可能。
如果会计报表出错了,按照期后事项审计准则处理。知悉的事实。会计报表没公布,要求对方改会计报表,改审计日期;如果对方公布了,想办法让别人知道。
本节是其他信息出问题,守住自己底线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其他信息不是会计报表内容,所以与审计意见类型没有任何关系。第一,要求对方修改其他信息,审计报告日期最好别改(让别人动,自己不动,水平最高);第二,如果对方不改信息,加其他事项段,让报表使用者理解审计报告,与审计意见类型没有任何关系。(这个不能加强调事项段,强调事项段一定是报表中有)
93年会计准则笑话:准备4月份颁布,结果拖到11月颁布,会计司司长11月颁布,11号实行来不及,推迟半年,71号实行,71号改准则,报表怎么改,资产负债表到罢了,利润表怎么办,上半年按会计制度,下半年按照会计准则,编不出来,改不了,加其他事项段,06准则学聪明了,必须2月份颁布,第二年11号实行。一般的法律哪天实行都可以,会计规则11号实行是对了,71号是不对的。
第二十四章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
四驾马车:第一,职业道德,第二,业务怎么做,类似于审计准则(看到审计准则,主语一定是注册会计师;看到业务质量控制,主语是会计师事务所);第三,事务所不同的注会会计师出去都体现一个精神,质量控制的文化背景;第四,后续教育。教材只讲了3个,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里的接受和保持,保持中讲的后续教育。
看到一个词就想到与之相对应的。例如,方法就是动词——分析,检查;找宾语——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去配。
寺和庙的区别:庙是祭祀用的,寺是摆经书的地方、有藏经阁的。
质量控制:事务所为了保证审计质量而制定实施的政策和程序的组成。
包含内容(六个方面):
1、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只有事务所能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承担责任的是事务所。
四大确实干了不少坏事,都是注册会计师干的,最终只惩罚注册会计师,不连带事务所。凡是说应当怎么做的,都是做不到的。
2、相关职业道德要求
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4、人力资源
5、业务执行(重点)
3+1——3是指导、监督和复核;1是咨询
指导:项目经理对外勤工作人员,还要对他们进行监督
复核(结合完成审计工作):项目组的复核,独立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项目组复核又分项目合伙人对项目组工作人员的复核和项目合伙人对项目经理工作的复核。
独立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重点):
(1)复核对象的确定:①对所有上市实体财务报表审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②明确标准,据此评价所有其他的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业务,以确定是否应当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③对所有符合标准的业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针对上市实体独立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最低要求应当复核哪些内容。
审计中需要背的就是复核,其他的不要背。审计报告最近几年不考原文。审计意见段类型、原因,或改错。
要注意区分:项目经理,项目合伙人,项目之外的其他的独立的人(可以是事务所内的,也可以是外面的)。本所中的项目复核人级别都很高,一般专门有个合伙人叫“复核合伙人”。
6、监控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3-09-03
相当于复习课程
以考试为复习起点,不是以教材为线索。以考点统领教材。
审计的综合题:
1、审计报告:考试概率大,30分左右,题目越大越好做。
这种题目通常是这么命题的:给一段很长的背景,这个单位什么环境,发生什么业务,做了什么账,他是怎么做的,给了一张会计报表,报表情况怎样,CPA在审计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应当出具什么审计意见。涉及多个考点:
(1)分析程序:必考题。找到关键指标,学过财务管理的更有感觉,要有灵气,没学过的只能通过做题来训练。
①分析程序希望大家一定要知道,找到关键指标,这些指标中跟会计相关联的是一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数字抽象下要学会联想。例如,看到固定资产要想到折旧费用是不是异常;看到长期借款,看看有没有在建工程,财务费用有没有异常;营业收入是不是增长率很大;坏账;减值准备。看到这样的符号一出现,就要想到找分子和分母。要有这种思维方式。平时多练练。
②找好以后,要确定标准(分析程序就是找异常差异),标准有两种:
第一,既定的标准,行当中的大家比较认可的,通用标准,例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折旧(房子5%,机器设备10%)
第二,期初的或上期的作为标准。把异常的找到,这样大题就知道了审计方向。
通过分析程序找到审计的重点。
(2)直接告诉账做错了,一般会给六个左右的业务,说他的账是怎么做的,这种情况的标准是会计问题,是会计知识。评判的标准是会计准则。必须要知道的一些会计处理,例如,收入确认,会计政策(环境给了,会计政策的选用是否恰当,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企业合并中的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审计中考会计的问题通常不大讲计量问题,金额算错了很少考,除非是或有事项,估计的时候算错了,正常情况下会计政策选择的时候方法选错了,也就是起点。财务会计讲三个内容——确认、计量和报告,报告通常是不考的,计量审计中基本不大涉及,主要是考确认,确认讲到底就东西摆在这,做还是不做,如果做的话用什么方法做。例如,企业合并,到底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还要想到该不该做的问题,也许讲了半天是讲这个账不要做的问题,而不是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审计中常考一个业务发生了,是做还是不做);企业并购,支付价款40%,买了对方1000万的股票,持股比例100%,支付了40%,不算企业合并,企业合并购买法五个条件同时具备,支付价款50%以上,做账可以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但是报表只能重分类为预付账款。审计中间考会计不难,但是超乎想象。看到一项业务首先想要不要做,如果要做,用什么方法去做,做多少基本不考虑。例如,收入,企业合并,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固定资产的相关内容。这些必须知道,其他方面不大会讲方法选择,更多的是做多少的问题。
(3)审计调整:注意几个考点
①审计调整与会计中的差错更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审计调整是报表项目调整,分成两个项目:
第一,重分类的调整,借方贷方的分录都是报表项目,重分类调整主要是资产负债表调整,利润表很少涉及(把资产负债表调整的内容整理进来)。
第二,会计差错的调整,借方贷方,虽然账户可能是材料,审计调整为存货,特别是涉及利润表报表项目,如果利润表已经不存在,都把利润表项目调整为未分配利润,学会分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数学中的微积分的关系,要学会微分和积分,就像会计中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会计差错的追溯重述,能调整的一定是资产负债表,借方是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增加或减少,贷方一定散落在资产负债表的另外一面,通常情况下花落三家,a递延所得税,b盈余公积,c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复杂一点可能涉及到资本公积。但编报表的时候,贷方净权益必须用的方式放在以前年度的利润表上(听一下这句话,用什么方式没听出来??),利润表的积分就是期末资产负债表。所以涉及利润表必须把他微分微出来。要是编制比较报表那是利润表翻出来的,利润表往上一加变成期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到了本期的就变成期初的未分配利润,上期就变成收入-费用-成本。如果考所得税,先放弃。如果同时编制本期和上期利润表,项目后面写上日期,借哪一年贷哪一年要分开。与会计的差错更正是不一样的,会计中涉及一个关门不关门的问题,审计中在审计报告没有出来之前,报表都是不关门的,也就是不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会计是只要12月31一过就要变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重要性水平:审计调整中凡是涉及重分类误差的,都要进行调整;涉及会计核算错误的,调还是不调有一个十分关键的概念就是重要性水平。三句话:
①单笔核算误差超过重要性水平,建议调
②单笔核算误差没有超过重要性水平,但是性质重要的,建议调
③单笔核算误差没有超过重要性水平,性质也不重要,但是累积影响超过重要性水平,建议调
重要性有两种考法:
第一,假定不考虑重要性水平,请编制审计调整分录。一般来讲给六个资料,有一个是对的,五个是错的。聪明同学见到面都认为错了再说,有时间再看哪个是对的。
第二,假定考虑重要性水平,请编制调整分录。这中间自然涉及到区分重分类误差还是会计核算误差。重分类误差不讲重要性水平,都调,会计核算误差,直接涉及到重要性水平。如果题目大,还可能要求计算重要性水平的高低,重要性水平的高低是两个参数的乘积,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基数×百分比,基数有两种主要表现方式——资产负债表(总资产、净资产)和利润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百分比与基数是跷跷板的关系,挑中间最小的数字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然后再把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下推到报表项目,特别注意——容易出错的项目重要性水平定的高一点,例如,假定平均5%,存货可能8%,10%,现金可能0,错一个就是错了,性质比较重要。这个高不是总金额高,而是相对比率高。在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有三个关键判断:a计划阶段原则上定的低一点;b容易出错的项目定的高一点;c重要性水平与所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成反比的关系,直接关乎审计的效率。
重要性涉及性质问题:教材有16条,每年考1-2个。考的最多的是影响收益趋势的,还有一些关键考核业绩衡量指标的,临界点。会计中叫盈余管理,盈余管理重要的表现方式是点分布,就是说考试60分,很多60,61拉的,这就是风险,讲好8点半上课,基本都在8点半之前到,证明肯定之前跑过几步的,都是操作,是一种可能性,风险。营业外异常是正常,营业内异常是反常。这十几个多看看。除掉收益趋势利润表为0以外,其他的只要他敢说,应该有这种感觉,此地无银三百两。只有一个东西,什么都不说,考到的就是收益趋势,特别是利润表。金额越小越不调整,往否定上靠,是性质;金额越大基本不涉及性质。存货错了3000万,重要性水平2000万,保留意见,不要否定,我们是对报表发表意见,不是对每个项目发表意见。3×2,两阶段运用,两层次确定,两方面考虑。
(5)发表何种审计意见:
①首先排除掉无法表示意见。东西摆在这,说明证据找到了,只是无法判断,所以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无法表示意见基本不涉及。
②否定意见尽量慎重,通常情况下,审计考题中只有两种情况涉及否定意见:
第一,性质,银行存款错了,利润表50万,错个账60万,改就亏10万,坚决不改,重要性水平200万,按照单独重要性不用改,但是按照会计报表必须改,不改杀无赦。看到考题,先看底线,利润表金额是多少,看到管理费用正好错利润表金额之上,他不改,答案已经出来了。
第二,明显超过重要性水平,大部分每个项目都超一点不改,否定。否定意见的条件是,不合法,不公允,但是发表保留意见又太轻了。
当搞不清的时候,考虑发表保留意见。当搞不清楚的时候一定有一个备选方法,不懂不要紧,做,完整性很重要,真实性从来不关心。高估不扣分,低估就没分。
③在审计意见中可能还会涉及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
有这几种情况应当加强调事项段
a异常的,例如,诉讼。
b提前执行有广泛影响的新的会计准则。不是讲全面执行会计准则,而是讲某一个东西按照新准则去做。如果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涉及比较数据问题,比较数据第一点就是讲前后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是不是会计政策变更。
c出现了特大灾害
这三种情况加强调事项段。
其他事项段的情况:跟审计报告中间的所指的会计报表没有直接关系,而强调事项段所指对象一定在会计报表上。有四种情况:包括对注册会计师工作的说明,希望大家理解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两套不同的会计报表审计。23章中重点展开的有:
a比较数据中上期会计报表是由别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应该加其他事项段,说明三个方面——是谁审计的,审计意见的类型,审计报告日期。
b上期会计报表未经审计,要加其他事项段
c与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与会计报表不一致,提醒报表使用者注意。
(6)审计报告:规避风险是要背的。一般不能让通篇写审计报告,能背尽量背。关键字眼要十分清晰,例如,抬头怎么写,改错。
第一个审计报告四个字没写。
第二个抬头错了,ABC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涉及到第一章谁是委托人,是经营者干了坏事,股东请的,谁出钱写给谁。要注意细节方面。
然后引言段放在一段,会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是时点的,其他三张及报表附注是期间的。
离线小飞兔

发帖
1200
学分
5702
经验
1394
精华
1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3-09-03
后面开始把责任撇清了。
然后还讲内部控制。
意见段中,我们是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还是对什么发表意见?鉴证对象还是鉴证对象信息?前端是通过鉴证对象信息隔山打牛来对鉴证对象发表意见的,4张会计报表公允的反应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变动,这个不是报表,叫鉴证对象。相当于成绩单证明你这个人的能力强,而不是讲这个成绩单对不对。
然后是非无保留这一段摆在什么地方,强调事项段摆在什么地方。强调事项段不用背范本,一般来讲考试用原话说一遍。意见段说的要规范一点,考试中不是讲对还是不对,是讲放对地方没有。考试中不要因为审计意见对还是错自己烦心不已,如果让写审计报告,意见对还是错最多差2分,前面都是一样的,只是最后一句话错了。考前背背,混个脸熟。
最后审计报告的时间,应该写哪一天?(这一天很重要,涉及很多问题,例如,审计工作底稿的整理,审计档案的归档,期后事项还涉及双重报告日期)CPA把审计报告日期往后移的时候,代表风险增大了,所以CPA不希望把日期往后拖,尽量把责任范围小一点。99年以前是外勤工作结束日,99年改成完成审计工作日,现在是他哪一天出报告、哪一天批准我就写哪一天。这一天是空着的。涉及后面期后事项,这个日期还要改,有三种:第一,把整个审计报告日期全部改,改的前提是对方修改了会计报表;第二,日期不改,其中某一个日期改,某一件事截止到哪一天为止;第三,强调事项段中间加,这个项目截止到哪一天。
日期会考到:第一,审计报告日期;第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日期;第三,审计工作底稿归档以后的保存期限;第四,管理层声明的日期;第五,律师声明的日期。
管理层有几个声明:第一,审计业务约定书,是已知的;第二,全面遵守编报的规则;除此之外的声明叫其他声明。审计中CPA最关注的声明是持有证券的目的的声明,是我们报表分类的依据,准备持有至到期。日期代表责任的分界线。
审计意见写好后,还有二、
CPA签章,地址
第一个大题,不管懂不懂,程序走过去就有分。第一题不允许丢分,弥补多选。
2、第二题涉及内部控制 16-20分
在综合题中最核心的表现方式是给很多业务流程,限定在四个方面,供应,生产,销售,货币资金。然后这些业务中间就会产生风险。有风险,被审单位应当有内部控制。花开两朵,第一朵,这些业务摆在这,比如销售过程,第一个是无,第二个是有。如果是无,会计报表与他相联整体有风险,整体应对,至少是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如果是有,涉及内部控制的存在问题,在风险评估阶段,要了解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了解五个方面(控制环境、风险的评估过程、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监督),其中控制活动又有五个方面,看他是否存在,有四种方法知道他是否存在(观察、检查、询问),设计是否合理(穿行测试)。通过形式的考量,能知道对方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发现防止并纠正重大错报风险。内部控制的最核心概念是控制测试,控制测试只能考小题目,不能考大题目,所以内控大题都在风险评估过程。内部控制有效性考试没办法考。
(1)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行话就是说通过对方内部控制的设计,判断该项内部控制是不是能够防止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第13章-16章的表格,表格中,要达到一种审计目标,应当有什么内部控制,如果没有内部控制是另外的事;如果有,是不是门当户对。例如,完整性,居然不是凭证编号,我要完整性,他是授权,证明内部控制有,但是不合理,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花开4朵。
13-3好好看看
内部控制所关注的审计目标指第一个层面的5个目标,审计目标3个层面。
完整性不够,顺查;授权不够,逆查。
内部控制是不是设计合理,要做这些努力:
①这个阶段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是必须的程序
②了解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存在并且设计是否合理有四种方法
③找到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的证据(综合题最难的):13-3表格,总模版记下来
针对内部控制涉及四种风险:第一个是整体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第二个具体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第三,特别风险;第四,仅靠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a不加说明的话,涉及具体内部控制的,一定是具体认定层次中的重大错报风险。不加说明,没有什么异常,例如,销售没有内部控制,收入高估了,授权没有,没有信用条件,想怎么卖怎么卖。
b整体风险:整个内部控制没有,内部控制环境薄弱,领导串通作弊
c特别风险:舞弊——最关心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舞弊讲了3个,整体应对,具体认定,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会计估计(控制的方式是什么,当需要估计的时候,采用计算机这种自动化的控制,是有特别风险的;相反,平常发生的,日常发生的,用人工控制是有特别风险的)
d仅靠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整个内控是由计算机自动实现的
具体认定层次还开了6朵花:例如,销售收款,有哪些内部控制,跟第一题一样,6个事项,5个不对,一个对,见到面都灭了,都不对,有时间回头再看
对内部控制的了解目的不是为了内部控制,而是内部控制是不是显著的能够提高实现审计目标。内部控制的了解目的是决定进一步审计程序,而进一步审计程序中间最关键点依然是这个内部控制是不是能够有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如果能实现,依赖他,如果不能实现,当场走人。如果依赖,要做控制测试,考小题目。
(2)控制测试掌握的重点:
第一,什么情况下做:通过初步评估预期是有效的;仅依靠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
第二,用什么方法做:四种,观察、检查、询问、重新执行
第三,找到哪方面的证据:何时执行,是不是一贯执行,由谁执行,什么方式执行(自动的还是手工的)
第四,何时测试:期中or期末?常规性的,内部控制好的没有变化的,三年至少做一次。涉及特别风险的每年必须至少做一次。如果期中做的,期中到期末必须找替代审计程序,还要关注内部控制环境是不是变化了。
第五,样本量多大:涉及到内部控制初步评估的结果,直接决定进一步控制测试样本量的大小。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定量,一个是定性,定量第八章控制测试表格。定性,与初步评估的结果是跷跷板的关系,如果初步评估的结果是准备充分依赖内部控制,控制测试样本量就大,如果不是那么经意的去依赖内部控制,控制测试的样本量就小。
第六,怎样提高控制测试的效率:同步控制测试和双重目的测试。同步控制测试,把初步评估和进一步评估放在一道,一般特指首次接受委托审计,没有依据可依赖的,只能现场发挥。双重目的测试,把实质性测试和控制测试放在一道做。
大题都在初步评估上。
(3)内部控制做最终的评估:答案是锁定的
追加扩大审计程序,或考虑发表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
关心内部控制,是因为他涉及cpa两条生命线,一个是效率,一个是效果。
初步评估了解内部控制和最终评估是必须的。中间控制测试是选择性的。
审计最难的是踩点,这个点一定要踩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