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战略选择
v5wI?HE 1.总体战略的主要类型
1elcP`N1 总体战略,又称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
公司战略常常涉及整个企业的
财务结构和
组织结构方面的问题
; Z61|@Y (1)发展战略
\9se~tAl3 (2)稳定战略
M)EKS (3)收缩战略
;y6Jo 2.发展战略的主要类型
30>TxL=& (1)一体化战略
gRdE6aIZ (2)密集型战略
v.6"<nT2 (3)多元化战略
4>Uo0NfL 3.一体化战略的主要类型
~c?yHpZx% (1)纵向一体化
I6y&6g (2)横向一体化
9z'</tJ` 4.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主要类型
qR]4m]o (1)前向一体化
8)"KPr63M (2)后向一体化
<mY`<(bc 5.纵向一体化的优缺点
EemKYcE@Nr (1)有利于节约与上、下游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购买或销售的交易成本
f`
A (2)控制稀缺资源,保证关键投入的质量或者获得新客户
L{^DZ
g|E (3)会增加企业内部
管理成本,企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s^V8FH 6.前向一体化的优点
K!I]/0L 通过控制销售过程和渠道,有利于企业控制和掌握市场,增强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敏感性,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4na>G| 7.前向一体化的主要适用条件
#yr19i ? (1)企业现有销售商的销售成本较高或者可靠性较差而难以满足企业的销售需要
{k?Y: (2)企业所在产业的增长潜力较大
308w0eP (3)企业具备前向一体化所需的资金、人力资源等
XN=<s;U (4)销售环节的利润率较高
nQ$N(2<Fe 8.后向一体化的优点
;S?1E:\av 后向一体化有利于企业有效控制关键原材料等投入的成本、质量及供应可靠性,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稳步进行。(后向一体化战略在汽车、钢铁等行业采用得较多)
N%r}0 9.后向一体化的主要适用条件
}%k"qW<Y (1)企业现有的供应商供应成本较高或者可靠性较差而难以满足企业对原材料、零件等的需求
?783LBe (2)供应商数量较少而需求方竞争者众多
zo} SS[ (3)企业所在产业的增长潜力较大,企业具备具有后向一体化所需的资金、人力资源等
0^E!P> (4)供应环节的利润率较高
b1[U9 (5)企业产品价格的稳定对企业而言十分关键,后向一体化有利于控制原材料成本,从而确保产品价格的稳定
gP(-Op 10.纵向一体化的主要风险
JEHV\= (1)不熟悉新业务领域所带来的风险
z(\H.P# (2)纵向一体化,尤其是后向一体化,一般涉及的投资数额较大且资产专用性较强,增加了企业在该产业的退出成本
xo@N~ 11.横向一体化的优点
Z7.)[
; (1)减少竞争压力
n"FOCcTIs (2)实现规模经济
(sqS(xIY (3)增强自身实力以获取竞争优势
P< WD_W 12.横向一体化的适用条件
[0 &Lvx (1)企业所在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sM5 w~R>Y (2)企业所在行业的规模经济较为显著
?sS'T7r
v (3)企业的横向一体化符合反垄断
法律法规,能够在局部地区获得一定的垄断地位
Plq[Ml9
(4)企业所在行业的增长潜力较大
lC_zSmT (5)企业具备横向一体化所需的资金、人力资源等
KG3*~G 13.密集型战略(产品一市场战略组合矩阵)
p\-.DRwT` 14.市场渗透战略采用的三种方法
[qZ4+xF,, (1)扩大市场份额
rXm!3E6JL (2)开发小众市场
wd#AA#J;* (3)保持市场份额(特别是当市场发生衰退时)
~ml\| 15.市场渗透战略适用条件
/pk;E$qv (1)整个市场正在增长
vq5I 2 (2)力保销售额不下降(特别是在整个市场衰退时)
\clWrK (3)其他企业离开现有市场
+z[!]^H]4 (4)拥有强大市场地位,并能够利用经验和能力获取独特竞争优势
GzB%vsv95 (5)对应的风险较低、高级管理者参与度高、投资较低时
vy#c(:UQR 16.市场开发战略采用的两种方法
Y4714 (1)开辟其他区域市场
s
lI)"+6 (2)细分市场
+;!w;t 17.采用市场开发战略的三种原因
.86..1 (1)现有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性质难以转型生产全新产品
h{JVq72R (2)市场开发与产品结合在一起
Aj
`4uFhiL (3)现有市场或细分市场已饱和
l:|Fs=\ 18.市场开发战略适用的主要情况:
GecXM Aa:2 (1)存在未开发或未饱和的市场
&&y@/<t (2)可得到新的、可靠的、经济的和高质量的销售渠道
M^[jA](a (3)企业在现有经营领域十分成功
;<][upn (4)企业拥有扩大经营所需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2v/[<`} (5)企业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W m7en (6)企业的主业属于正在迅速全球化的产业
KJ#c(yb9zR 19.产品开发战略的优点
cq=R (1)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
5-3gsy/Mo (2)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满足市场新的需求
$U0(%lIU (3)改善企业的竞争地位
r9t{/})A (4)有利于利用现有产品的声誉和商标吸引用户购买新产品
PA=BNKlH (5)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一对现有市场较为了解,产品开发的针对性较强,较易取得成功
\c\=S 20.采用产品开发战略的原因
y]+A7| (1)充分利用企业对市场的了解
0=5i\*5 p (2)保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领先地位
0iB1_)~ (3)从现有产品组合的不足中寻求新的机会
|kd^]!_ (4)使企业能继续在现有市场中保持安全的地位
<5#e.w 21.产品开发战略适用的主要情况
v6n(<0: (1)企业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信誉度和顾客满意度
.o8Gi*PEY (2)企业所在产业属于适宜创新的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jCl[!L5/1 (3)企业所在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x!jhWX (4)企业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bc"N (5)主要竞争对手以类似价格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0x &^{P~ (拥有特定细分市场、综合性不强的产品或服务范围窄小的企业可能会采用这一战略)
>mV""?r] 22.多元化战略的两种类型
P>kx{
^ (1)相关多元化(同心多元化)
evR= Z\
_ (2)非相关多元化(离心多元化)
2X]\:<[4 23.采用多元化战略的原因
8(I"C$D!k (1)在现有产品或市场中持续经营并不能达到目标。
<@=NDUI3*, (2)企业先前成功经营留存的资金超过在现有产品或市场中财务扩张所需要的资金
HkN +: (3)与在现有产品或市场中扩张相比,多元化战略意味着更高的利润
*o#`l H 24.企业集团多元化的优点
={
Hbx>p (1)分散风险
,@;<u'1\G (2)能更容易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
:W&\})
(3)在企业无法增长的情况下找到新增长点
:h3JDQe:. (4)利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
@hvq,[ (5)运用盈余资金
\[&]kPcDl (6)获得资金或其他财务利益
KJ~pY<a? (7)运用企业在某个产业或某个市场中的形象和声誉来进入另一个产业或市场
'8JaD6W9S 25.多元化战略的风险
=3:ltI.'*I (1)来自原有经营产业的风险
PA/6l"-`3 (2)市场整体风险
zW _'sC (3)产品进入风险
~h/U ;Da (4)产业退出风险
<f6Oj`{f4 (5)内部经营整合风险
+
ThKqC_ 26.稳定战略适用情况
vKt_z@{{L 适用于对战略环境的预测变化不大,而企业在前期经营相当成功的企业。
21[F%,{.), 27.稳定战略的优缺点
]5\vYk 优点:
<*+M
BF (1)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生产经营领域中的各种资源
%xRS9A4 (2)减少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所必需的巨大资金投入和开发风险
ep!.kA=\ (3)避免资源重新配置和组合的成本
<gy'@w? (4)防止由于发展过快、过急造成的失衡状态
qSd
$$L^ 缺点(面临的风险)
}VGiT~2$ (1)一旦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动,企业战略目标、外部环境、企业实力三者之间就会失去平衡,将会使企业陷入困境
]VME`]t` (2)稳定战略容易使企业减弱风险意识,甚至会形成惧怕风险、回避风险的企业文化,降低企业对风险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V_pBM 28.采用收缩战略的主动原因和被动原因
S`G\Cd;5 主动原因:
WKf~K4BL> (1)大企业战略重组的需要
]*|K8&jxl (2)小企业的短期行为
+=_Pl7? 被动原因:
5ZVTI,4K (1)外部原因
kYAvzuGRb (2)企业(或企业某业务)失去竞争优势
1 W u 29.收缩战略的方式
#L)rz u (1)紧缩与集中战略(机制变革、则政和财务战略、削减成本战略)
]@>|y2 (2)转向战略(重新定位或调整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调整营销策略)
9& j
] (3)放弃战略
"J#:PfJ% 30.放弃战略的类型
3
^Zi/r (1)特许经营
F*4+7$E0B (2)分包
>`:+d'Jv0 (3)卖断
~-+Zu< (4)管理层与杠杆收购
_+En%p.m (5)拆产为股/分拆
$#r(1 Ev (6)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
J (h> 31.收缩战略的困难
KB= z{g (1)对企业或业务状况的判断
Y"qY@` ①分析企业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以及今后利润和发展趋势
YYHm0pc ②分析产品或者单位的当前市场状况,以及竞争优势的机会
: [y(<TLw ③识别腾下来的资源应如何运用
"ivqh{ , ④寻找一个愿出合理价格的买主
v,&2!Zv ⑤放弃部分获利业务或者经营活动,以提供资金投资在其他可能获利较多的业务是否值得
J%)2,szn0 ⑥关于成本问题
K^Ht$04 ⑦准备放弃的那部分业务在整个公司中所起的作用和协同优势
>$DqG$D
⑧用其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现有顾客需求的机会
(4LLTf0 ⑨企业降低分散经营的程度所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
SOmn2
} ⑩寻找合适的买主
meR2"JN' (2)退出障碍
3p4?-Dd|_$ ①
固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
~<aB-.d ②退出成本
j,XKu5w)Oi ③内部战略联系
3U)8P6Fz ④感情障碍
e`r;`a& ⑤政府与社会约束
9f\8oJQ 32.企业总体战略选择图
Kcl$|T
N+5^h(~ 16|S 0 ) 33.公司总体战略实施的三种途径
]aNnY?qW5 (1)外部发展(并购)
~-d.3A$u (2)内部发展(新建)
>{a,]q* (3)战略联盟
sFK<:ka 34.并购的类型
Q8y|:tb$Y (1)按并购双方所处的行业分类(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多元化并购)
fh#_Mj+y (2)按被并购方的态度分类(友善并购、敌意并购)
LltguNM$ (3)按并购方的身份分类(产业资本并购、金融资本并购)
9eiBj (4)按收购资金来源分类(杠杆收购、非杠杆收购)
*a!!(cZZ 35.并购的动机
dH|^\IQ (1)避开进入壁垒,迅速进入争取市场机会,规避各种风险
|`wsKr' (2)获得协同效应
sv"mba.J (3)克服企业负外部性,减少竞争,增强对市场的控制力
c^s> 36.并购失败的原因
K/`RZ! (1)决策不当的并购(不该买的却买了)
vc#oALc& (2)并购后不能很好地进行企业整合(买对了却没管对)(文化融合是核心)
!T#y r) (3)支付过高的并购费用(该买的却买贵了)
+o]BjgG 37.避免决策不当并购,波特的“吸引力测试”
E]U0CwFtr (1)“进入成本”测试
PU5mz.&0' (2)“相得益彰”测试
|+-i'N9 38.对并购对象的估值方法
D
'cY7P (1)市盈率法
.To:tN# (2)目标企业股票现价
F|TMpH/ (3)净资产价值
!"%sp6Wc (4)股票生息率
W"(`n4hi3 (5)现金流折现法
SzX~;pFM0 (6)投资回报率
x9l0
UD*+g 39.收购对价支付形式
A(OfG&! (1)现金
Z&jb,eh2 (2)股票交换
D|j\ nQ (3)借债购买目标企业的股份
:xS&Y\ry 40.跨国并购面临政治风险应对措施
[P=[hj; (1)加强对东道国政治风险的评估,完善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
R2THL (2)采取灵活的国际投资策略,构筑风险控制的坚实基础
_`i%9Ad.4 (3)实行企业当地化策略,减少与东道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K#hY bDm 41.采取内部发展的动因
D1 ~x (1)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使企业能最深刻地了解市场及产品
3n(gfQo-o (2)不存在合适的收购对象
F'FZ?*a (3)保持同样的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从而减轻混乱程度
L~y t AZ, (4)为管理者提供职业发展机会,避免停滞不前
VHr7GAmU (5)可能需要的代价较低,因为获得资产时无须为商誉支付额外的金额
86fK=G:> (6)收购通常会产生隐藏的或无法预测的损失,而内部发展不太可能产生这种情况
(%y c5+f! (7)这可能是唯一合理的、实现真正技术创新的方法
'QojSq
(8)可以有计划地进行,很容易从企业资源获得财务支持,并且成本可以按时间分摊
e~.?:7t (9)风险较低。而在收购中,购买者可能还需承担以前业主所做的决策而产生的后果
7'i#!5 42.内部发展的缺点
F(9
Y/UXH (1)与并购相比,在市场上增加了竞争者,从而激化某一市场内的竞争
#0hNk%X= (2)企业并不能接触到另一知名企业的知识及系统,可能会更具风险
YQV?S (3)从一开始就缺乏规模经济或经验曲线效应
ikN!u
t (4)当市场发展得非常快时,内部发展会显得过于缓慢
68<Z\WP (5)可能会对进入新市场产生非常高的障碍
|( 9#v
t# 43.内部发展战略的应用条件
E8_Le (1)产业处于不均衡状况,结构性障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g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