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战略分析 [IVT0
i
1.宏观环境分析四因素(PEST模型) z
I`'n%n=
(1)政治和法律因素(political factors) w~EXO;L2
(2)经济因素(economical factors) Ru
Q\H0pr
(3)社会和文化因素(social factors) GdavCwJ
(4)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factors) 2B_6un];W
2.政治环境分析四要素 ^CTgo,uf6H
(1)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政局稳定状况 :<=!v5 SK
(2)政府行为对企业的影响 BJk:h-m [
(3)执政党所持的态度和推行的基本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Y;je ::"
(4)各政治利益集团对企业活动产生的影响 GA{>=Q_~
3.法律环境分析四要素 4:8#&eF
(1)法律规范,特别是和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 *$x/(!UE
(2)国家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 =iRi9r'l
(3)企业的法律意识 Qw^nN(K!>
(4)国际法所规定的国际法律环境和目标国的国内法律环境 |2XEt\P
4.政治和法律环境对企业影响的特点 `LnL d;Z
(1)不可测性 $=$I^hV
(2)直接性 5j`"@C5;O
(3)不可逆转性 %*<k5#Yq
5.经济环境分析 :tM|$TZ
(1)社会经济结构
D5)qmu
(2)经济发展水平 0/<}.Z]
(3)经济体制 6hYv
(4)宏观经济政策 9Ps:]Kp!vN
(5)当前经济状况会 TH/!z,(>
(6)其他一般的经济条件 k+44ud.j
6.社会和文化环境分析六要素 {o7ibw=E)
(1)人口因素 N{`-&8q;K
(2)社会流动性 jK\2y|&&c
(3)消费心理 kf0zL3|
(4)生活方式变化 a=k+:=%y
(5)文化传统 .G1NY1\
(6)价值观 m^h"VH,
7.技术环境分析五要素 mwCNfwb:
(1)基本技术的进步使企业能对市场及客户进行更有效的分析 5Ga>qIM
(2)新技术的出现使社会和新兴行业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从而使企业可以扩大经营范围或开辟新的市场 'g#Ml`cm
(3)技术进步可创造竞争优势 ~R/7J{Sg
(4)技术进步可导致现有产品被淘汰,或大大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 kmM_Af&
(5)新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可多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可持续成长等问题 knpb$eX4
8.产品生命周期四阶段 a@zKi;
(1)导入期 @y->4`N
(2)成长期 YWM$%
(3)成熟期 h|dVVCsN
(4)衰退期 b]~X
U
9.产品生命周期的局限性 *-Y77p7u
(1)各阶段的持续时间随产业不同而非常不同,并且难以界定一个产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削弱了作为规划工具的有用之处 OnF+
(2)产业增长并不总是呈“S”形 N2;T\xx,
(3)公司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和产品重新定位,来影响增长曲线的形状 _x z_D12
(4)与生命周期每一阶段相联系的竞争属性随产业不同而不同 iBxCk^
10.五种竞争力分析 hT^6Ifm
(1)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 \,[Qg#W$u
(2)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p{!aRB%
(3)供应者、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Y:G6Nd
VFM
(4)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R+gh 2
6e
五力是产业利润的威胁力量 TxwZA
11.潜在进入者面临的进入障碍 %B3E9<9>U
(1)结构性障碍(规模经济、关键资源控制、市场优势)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金需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其他优势及政府政策) DyG3|5s1R
(2)行为性/战略性障碍(限制进入定价、进入对方领域)
k$}XZ,Q
12.替代品的类型 v@`#!iu
(1)直接产品替代 X6!u(plVQ
(2)间接产品替代 .Q?cNSWU
13.购买者和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的决定因素 &pK1S>t
(1)买方(或卖方)的集中程度或业务量的大小
nq8mz I
(2)产品差异化程度与资产专用性程度 <|B
h;;
(3)纵向一体化程度 sqei(OXy
(4)信息掌握的程度 -a]oN:ERb
14.导致产业内竞争加剧的因素 /`D]
m?
(1)产业内有众多的或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iYHD:cg)~
(2)产业发展缓慢 :74^?
(3)顾客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是同质的 =nA;,9%
(4)产业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it5].A&
(5)产业进入障碍低而退出障碍高 9Z6] ];8E
15.五力的应对战略 aT(Pf7
O
(1)自我定位,利用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应对五力 sBu=@8R]y
(2)识别所在细分市场,采用集中战略 ;QW6Tgt11
(3)通过多种措施改变五力格局 "2
ma]Ps
16.五力模型的局限性 `HgT5}
(1)该分析模型是静态的,现实竞争环境是动态的 /81Ux@,(e
(2)该模型适用于营利机构,对非营利机构不适用 wz9V)_V*
(3)该模型认为一旦进行这种分析,就可以制定企业战略来处理分析结果,这与现实不符 4Me*QYD
(4)该模型假设战略制定者可以了解整个行业(包括所有潜在的进入者和替代产品)的信息,但这一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1lR;fD
(5)该模型低估了企业与供应商、客户或分销商、合资企业之间可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减轻相互之间威胁的可能性 er,R}v
17.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8G1Tpn
(1)成功关键因素随着产业的不同而不同,甚至在相同的产业中,也会因产业驱动因素和竞争环境的变化而随时间变化 <QugV3e
(2)同一产业中的各个企业,也可能对该产业的成功关键因素有不同的侧重 ~{*FjZ`h
(3)成功关键因素是产业和市场层次的特征 M=x/PrY"R
18.竞争对手分析主要内容 QT9(s\u
(1)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 a>.2Q<1
(2)竞争对手的假设 p<`q^D
(3)竞争对手的现行战略 6fY(u7m|p
(4)竞争对手的能力 +~ :1H.
19.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分析 4bhm1Q
(1)竞争对手目标分析对本公司制定竞争战略的作用 |`U^+Nf
(2)竞争对手业务单位目标分析 aQMET~A:
(3)母公司对其业务单位未来目标的影响分析 O%tlj@?
20.竞争对手的五种能力 NV9D;g$Y
(1)核心能力 37a"
<
(2)成长能力 WA8Qt\Q
(3)快速反应能力 TWQf2
(4)适应变化的能力 MH 'S,^J
(5)持久力 $[VKM|Zjw
21.战略群组分析的好处
IpoZ6DB$
战略群组分析有助于企业了解相对于其他企业本企业的战略地位以及公司战略变化可能的竞争性影响 W.-[ceM
(1)有助于很好地了解战略群组间的竞争状况,主动地发现近处和远处的竞争者,也可以很好地了解某一群体与其他群组间的不同 I`t"Na2i
(2)有助于了解各战略群组之间的“移动障碍” >72j,0=e
(3)有助于了解战略群组内企业竞争的主要着眼点 hh{4r} |
(4)利用战略群组图还可以预测市场变化或发现战略机会 6*S|$lo9B
22.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 2!-ZNd:(+
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nDkyo>t
.
人口:消费者的数量 R8c1~'
购买力: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O!hg@[\B+
购买欲望:产品价格、消费者偏好、相关产品的价格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预期等 'vhgR2/
23.消费者分析三要素 s)_7*DY
(1)消费细分 H-nk\ K<|
(2)消费动机 ?<
#6=
(3)消费者未满足的需求 R4_4 FEo
24.消费细分的主要内容 i t,i^32|
(1)市场细分(人口细分、地理细分、应用细分、价值细分、心理细分、品牌忠诚度、生活形态细分、购买特性) tUGnD<P
(2)工业细分(消费者类型、企业规模、贸易集团以及企业的地理位置) 6s
Rn_y
25.企业内部环境分析要点 z(:0@ 5
企业资源+企业能力:核心能力 gPT-zul
26.企业资源的主要类型 !Jh-v
(1)有形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 AGx]srl
(2)无形资源 Qa5<go{
(3)组织资源
KCe =$
27.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判断标准 M9_
y>N[0
(1)资源的稀缺性 xA`Q4"[I
(2)资源的不可模仿性(物理上独特的资源、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资源、具有因果含糊性的资源、具有经济制约性的资源) )V!9&
(3)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s!9.o_k
(4)资源的持久性 TixHEhw
28.企业能力的主要类型 \%KJ+PJ
(1)研发能力 ?#<Fxme
(2)生产管理能力 NC>rZS]
(3)营销能力(产品竞争能力、销售活动能力、市场决策能力) %Fa/82:- "
(4)财务能力(筹集资金的能力、使用和管理所筹集资金的能力) @rRBo:0%
(5)组织管理能力(职能管理体系的任务分工、岗位责任、集权和分权的情况、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和管理范围的匹配) [~W"$sT
29.核心能力的辨别标准 j_L 'Ztu3
(1)对顾客具有价值 {[jcT>.3j
(2)获取相对竞争对手的优势 (WVN*OR?
(3)难被模仿或复制 V.XHjHT
30.核心能力的辨别方法 N~;=*)_VH
(1)功能分析 up=4
B
(2)资源分析 )xiic3F
(3)过程系统分析 c;xL.
31.核心能力评价的五种方法 T@U_;v|rf
(1)企业自我评价 Qi&!IG
(2)产业内部比较 ~x)Awdlu
(3)基准分析 k v,'9z
(4)成本驱动力和作业成本法 (8?t0}#t
(5)收集竞争对手信息 eZ[Cq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