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PA《会计》的命题特点 c*)T4n[e
~bZ$ d{o^
根据近三年的试卷分析,我们发现会计命题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q=F_:$
|{ N{VK
(一)题目的实务操作性突出 +Uq|Yh'Q
Iq+N0G<j
就题型设计来看,主观题量远高于客观题量。在2004年的试卷中,客观题有37分,其中单项选择题11个,共计15分,多项选择题11 个,共计22分;主观题有63分,其中计算及会计处理题2个,共计20分,综合题2个共计43分。即使在客观题型中,也以实务操作作为测试重点。比如,在 2004年的单项选择题中有8个是计算题,分值占到了76.7%.相比2003年,题型的结构及分值划分基本相同,相信在2005年的CPA考试中,该测试方式依然会延续。 RsZj
XRV]u|w=g
(二)主观型题目,客观型答案 g$K\rA
cqG6di7#
在2004年的计算及账务处理题中,第二个题目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答案就是以表格中数字的正确性作为评价标准,共设计了12个空格,每空一分,共计12分;在2004年的综合题中,第二个题目综合了“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合并会计报表”等三章的内容,其答案涉及到两个表格的填写,分值在20分左右。该题型占到了主观题的55%,且大有推广之势。此类题型设计的优势在于既测试了实务操作的精确性,又提高了阅卷的效率。因此,该方式自2003年出现后,一直被沿用,预计2005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
[$CtqLg
~m6=s~Vn
(三)客观题较为简单、主观题难易参半 f7x2"&?vg
.?45:Ey~g
2004年的客观题除了多项选择题的个别题目较难把握外,其余均易于解答;计算分析题中,第一题是个简单的债务重组结合投资的题目,第二题已知条件很多,给人的感觉较为复杂,实际就是个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类型较为单纯,只要把已知条件吃透了,解出正确答案也不是非常困难;综合题中,第一题虽然已知条件较为繁琐,但本质上就是一个较为纯粹的具有转包环节的建造合同题,从容解答也会有个不错的得分。第二个题目较为复杂,仅已知条件就足有两千字,其间囊括了“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合并会计报表”三章的内容,答案以表格填写为主,数据的连贯性加大了解题的难度。对该类题目,只要能吃透条件,对其分而解之,得一部分分值并非不可能。 ^p3GT6
二、各个题型的命题规律 ;M3
%t=KV
TPN+jK
(一)单项选择题的命题方式 8gS7$ EH'
e$~[\
w
就近三年的试卷分析来看,单项选择题有以下三种设计模式: VfcIR(
aD: #AmbJ
1.实务操作方式 O52/fGt
>jI.$%L$
该命题方式本质上是将一个计算分析题进行压缩处理,就其计算环节中的某一节点进行测试,其难易程度以其测试节点在整个计算环节中的先后为划分标准,越往后的越难。比如,长期债权投资的测试,自其取得至其出售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链条。如果要让题目容易点,就仅测试其某一年的投资收益额;如果要加大难度,就测试其最终抛售时的损益额,因为最终损益额的正确计算是以其中间环节的计算正确为前提的,这就相应地加大了计算的复杂性,提高了题目的难度。 0fOhCxtL@
TDH^x1P
该测试方式的选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IbI0".o
wEjinP$2
(1)备抵法的计算。 j.q}OK
f!'i5I]
(2)存货的计价认定,包括取得计价、发出计价和期末计价三个方面。 ]DVr-f
~
-ZaeX]^&Q\
(3)短期投资的出售损益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