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PA《会计》的命题特点 [VsTyqV a
)-RI
根据近三年的试卷分析,我们发现会计命题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RT
E
zcJ>
i8kyYMPP
(一)题目的实务操作性突出 ?xb4y=P7
npJyVh47
就题型设计来看,主观题量远高于客观题量。在2004年的试卷中,客观题有37分,其中单项选择题11个,共计15分,多项选择题11 个,共计22分;主观题有63分,其中计算及会计处理题2个,共计20分,综合题2个共计43分。即使在客观题型中,也以实务操作作为测试重点。比如,在 2004年的单项选择题中有8个是计算题,分值占到了76.7%.相比2003年,题型的结构及分值划分基本相同,相信在2005年的CPA考试中,该测试方式依然会延续。 E\X:VQ9
G<8d=}
(二)主观型题目,客观型答案 ]<zjD%Ez
#cZ<[K q6
在2004年的计算及账务处理题中,第二个题目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答案就是以表格中数字的正确性作为评价标准,共设计了12个空格,每空一分,共计12分;在2004年的综合题中,第二个题目综合了“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合并会计报表”等三章的内容,其答案涉及到两个表格的填写,分值在20分左右。该题型占到了主观题的55%,且大有推广之势。此类题型设计的优势在于既测试了实务操作的精确性,又提高了阅卷的效率。因此,该方式自2003年出现后,一直被沿用,预计2005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ROwk
I'qIc?
(三)客观题较为简单、主观题难易参半 2<
"-
1U/ dc.x5
2004年的客观题除了多项选择题的个别题目较难把握外,其余均易于解答;计算分析题中,第一题是个简单的债务重组结合投资的题目,第二题已知条件很多,给人的感觉较为复杂,实际就是个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类型较为单纯,只要把已知条件吃透了,解出正确答案也不是非常困难;综合题中,第一题虽然已知条件较为繁琐,但本质上就是一个较为纯粹的具有转包环节的建造合同题,从容解答也会有个不错的得分。第二个题目较为复杂,仅已知条件就足有两千字,其间囊括了“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合并会计报表”三章的内容,答案以表格填写为主,数据的连贯性加大了解题的难度。对该类题目,只要能吃透条件,对其分而解之,得一部分分值并非不可能。 [ITtg?]F
二、各个题型的命题规律 <6djdr1:b
ZbZCW:8>k
(一)单项选择题的命题方式 Pf 4b/w/
t&
*K
就近三年的试卷分析来看,单项选择题有以下三种设计模式: qkLp8/G>pO
^1b/Y8&8A
1.实务操作方式 Q)$RE{*-
@gn}J'
该命题方式本质上是将一个计算分析题进行压缩处理,就其计算环节中的某一节点进行测试,其难易程度以其测试节点在整个计算环节中的先后为划分标准,越往后的越难。比如,长期债权投资的测试,自其取得至其出售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链条。如果要让题目容易点,就仅测试其某一年的投资收益额;如果要加大难度,就测试其最终抛售时的损益额,因为最终损益额的正确计算是以其中间环节的计算正确为前提的,这就相应地加大了计算的复杂性,提高了题目的难度。 Hl3%+f
A:?|\
r
该测试方式的选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XEB1%. p
.}O _5b(
(1)备抵法的计算。 D=0^"7K
6^'BhHP
(2)存货的计价认定,包括取得计价、发出计价和期末计价三个方面。 {Y(# <UDM
{tN?)~ZQ
(3)短期投资的出售损益计算。 f\{ynC2m
V/8"@C
(4)长期股权投资在成本法下的会计核算,包括:入账成本的确认、现金股利的界定两个方面。 gZ^'hW-{
s_p\
bl.
(5)长期股权投资在权益法下的会计核算,主要包括: S=N3qBH6
vp
oYb
①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 k v>rv37u
J$/'nL<{^
②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与分摊; k|SywATr
<uYeev%
③某时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确认; [T<Z?
jnu!a.H
④被投资方发生所有者权益变化时,投资方账面价值的调整; He}uE0^
>p[skN
⑤成本法转权益法时,长期股权投资明细指标的计算,尤其是新旧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与分摊; w`Ss MI
3 utv
⑥期末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算。 6N<v&7cSB
]'[(MH"
(6)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确认、折旧额的计算、期末减值准备的计算(特别是折旧计算与减值准备计算的结合)、改良支出的分摊及处置损益的计算。 5r-OE-U{
I_k!'zR[N
(7)无形资产的入账成本确认、期末减值准备的计算、摊销额的计算(特别是二者结合在一起时的计算)和处置损益的计算。 Vp.&X 8
/ta5d;@
(8)增值税的特殊计算,包括:采购免税农产品、收购废旧物资时的抵扣税金计算;视同销售方式下、不予抵扣方式下的税金计算。 )yj:P
wt(Hk6/B
(9)消费税的特殊计算,主要包括:以应税消费品投资、用于在建工程或用于其他非应税项目时的税金计算及相关资产成本认定,在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方式下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计算。 NY,ZTl_
0|^/ e-^
(10)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会计核算,包括:某时期的投资收益(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的计算;某时点“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或 “应付债券”账面价值的计算;在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确认及发行方“资本公积”的金额确认;长期债权投资出售时的损益计算。 3R=R k
*wd@YMOP
(11)收入的金额确认,包括:委托收款方式下收入的金额确认;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收入的确认;售后回购方式下每期财务费用的认定;销售退回、销货折让方式下收入的金额影响;提供劳务方式下完工百分比法的应用;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 L6ifT`;T
b)e';M
(12)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金额确认,主要测试的项目有: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预收账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未分配利润等。 Z.iQm{bI
;
{ MK
(13)现金流量表项目的金额确认,主要测试的项目有: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经营活动中其他收入项(或其他支出项)等;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净流量;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流量等。 O
#
Wj}PtQ%lp/
(14)所得税的三项指标计算,即:所得税费用额、应交所得税额和递延税款额等,有时还要延伸计算净利润指标。 {+SshT>J
B9[eLh
!
(15)外币账户汇兑损益额以及“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的计算。 0&@pD`K e
!=f$
[1
(16)借款费用资本化额的计算。 D J:N
c2,;t)%@E
(17)或有事项中预计负债的金额确认。 [l7 G9T}/[
\{RMj"w:
(18)租赁的相关计算,包括:经营租赁双方的租金损益计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额的计算:“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分摊额的计算;售后回租中“递延收益”的分摊额及由此调整的租金费用或折旧费用额的计算。 q"uP
%TN
$OAa
k
(19)债务重组中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成本计算及债务重组损益的认定。 0]._|Ubn6)
xyvG+K&
(20)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成本计算及补价损益额的计算。 U^@8ebv
Q6e;hl
(21)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中有关报表指标的计算。 L
4x08 e
i"HENJyCb
(2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有关报表指标的计算。 j/Dc';,d.(
qVidubsW
(23)合并会计报表指标的计算。比如:合并后的“主营业务收入”等。 I.qP$ j
2.理论的实务应用方式 @}r2xY1
XoZw8cY
该方式以理论与实务的衔接作为题目的切入点,常见的理论与实务衔接案例包括: IcDAl
~uG
}iZ>Gm'5
(1)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应用; (0cL!
N;;
|
WN9&
(2)根据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原则辨析某实务支出的性质; rRK^vfoJ`
]%4rL
S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务应用; RhPEda2
c'LDHh7b
(4)会计政策变更的确认及处理方法的选择; KVC$o+<'`%
DsI{*#
(5)会计估计变更的确认; OS
Dx
p ^(gXzW
(6)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辨析及调整与非调整事项的确认; { yvKUTq`
j&qJK,~
(7)预计负债的确认; Vjc*D]
D{J+}*y
(8)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确认; VZRM=;V
UojHlTg#bT
(9)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与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分析(10)外币报表折算中的汇率选择; G9_M~N%a
6 pQbh*
(11)借款费用资本化起点及截止资本化点的确认; eLd7|*|
:/1/i&a
(12)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的划分; _Q
$D6+
Bp.z6x4
(13)债务重组日的确认; Y unY'xY
eT4+O5t
(14)非货币性交易的界定; qOi3`6LCV
.AzGPcJY
(15)关联方关系的确认; ! 54(K6a[
=q4QBAW
3.纯理论的测试 }_A#O|dxO
SjZ?keKZ
该方式所占比例不大,出题角度以辨别论断的正误为主。比如,2004年的第一个单项选择题就是辨别收入确认的错误论断。 LM~,`#3Ru
y9>?
(二)多项选择题的命题方式 =)p/p6
u40k9vh
多项选择题以理论的理解及实务应用为主要测试点,对知识点的系统性、综合性要求很高,尤其近三年的题目设计更突出了该特点。比如:2004年多项选择的第二题,以是否符合会计制度为选择标准,将五个互不关联、分属五章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其综合性足见一斑。 ;44?`[oP
#3L=\j[
y
该类题目有以下三个设计模式: 'B$bGQ
[)ybPIv]
1.“拼盘式”知识点的正误判断 yU"'h[^
n5yPUJK2L6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m&h5u,
o (OC3
(1)下列交易或事项中,符合会计制度的是()。 ~H0WHqcy
P!Mz5QZ+
(2)下列交易或事项中,有违会计制度的是()。 N;.cZp2
MvO!p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将书中所有的知识点拿来一试,极具综合性。 luEP5l2&
v8<MAq
2.针对特定章节知识点的正误判断 DJF-J#
GsG9;6c+u
这些题目通常涉及以下几类知识点: #CM^f^*
-bq\2Yc$]
(1)不为人所关注的知识点,比如:分部报告、中期报告、期货等。 }k-rOi'jL
nvyyV
\w
(2)较为琐碎,不适用于其他题型的知识点,比如:门票收入、高尔夫球场收入等特殊收入。 B_B~Y8=3`
/^d!$v
(3)易为混淆的知识点,比如: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分摊期限、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条件、税金的费用归属等。 }+_Z|>qv
9%VN
zPzf
(三)计算题的命题方式 ~TGk`cAM>
gXR1nnK
计算分析题一般有两个,一易一难,所涉及的知识点多界于一个章节范围内,最多跨两个章节,选择的题目常见为一个完整的计算单元,主要命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L'>t:^QTh
(S@H'G"
1.存货减值准备的计算及会计处理。 b;[u=9ez
<( 0TK5
2.长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n-cz xq%n
jx=2^A/i2-
(1)长期债权投资通常结合可转换公司债券来设计题目; xV
h-Mx+M
05<MsxB"w
(2)长期股权投资的题目往往组合以下知识点来设计: U73
{Uv
T]5JsrT
①取得阶段,常与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结合出题; E+
65
8-HMKD#V
②持有阶段涉及以下专题: XOM@Pi#z
Cu%|}xq
A.成本法下收到现金股利的会计核算; U 9?!|h;7
;t
R,w
B.因追加投资形成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核算; 7@.UkBOx
=;1MpD
C.权益法下,因被投资方净资产变动而引发的投资价值波动: |!\(eLR9>
IEB|Y
a.被投资方盈余时; Ef;OrE""
|<@X* #X5
b.被投资方分红时; vM}oxhQ$n
~D4%7U"dv
c.被投资方亏损时; >Fzu]G4]
LWb5C{
d.被投资方接受捐赠时; <tEN1i
(+Yerc.NQt
e.被投资方接受外币资本注资产生“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时; /lQGFLZL
nnU
&R
f.被投资方接受新投资者加入时; |zV-a2K%J
;b[% L&
g.被投资方因专项拨款追加“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时; W*hRYgaX3
B_k[N}|zD
(3)期末减值准备的计提; K"cN`Kj<*-
r )cGee
(4)出售时的会计处理。 ]F@XGJN
a&Ti44a[
3.固定资产专题 89>U Koc?
[T;0vv8
(1)期末减值准备的计提与折旧额的计算; -vXX u;frt
,H3~mq]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所得税的关系。 <Gy)|qpK[
/\-qz$
4.无形资产专题 C?bq7kD:H
!\a'GO[
(1)期末减值准备的计提与摊销额的计算; b7It8
bBkF,`/f$
(2)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所得税的关系。 9L}=xX`>?
sskwJu1
5.收入的会计核算 AepAlnI@
\c&%F=1+*
(1)特殊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预收账款销售方式、委托代销方式、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售后回购方式、销售退回及销售折让、售后回租方式; ZGHkW9b&
/q4<ZS#
(2)提供劳务的收入确认,主要测试完工百分比法的应用; v1yNVs\}
\:
H&.VQ"
(3)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 ZJ9J*5!C
n"dC]&G'
(4)收入与利润表的结合。 +$:bzo_u
S
x';Cj-
5.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般涉及正表项目的数字计算及附表中第一项的编制。 y!SElKj
x4cP%{n
6.租赁专题 }fW@8ji\
g_G'%{T7
通常涉及融资租赁中出租方与承租方的会计处理。 e9;<9uX
F:.rb
Ei
7.外币业务+借款费用 TOo0rcl
1!"0fZh9U
通常以外币专门借款的汇兑差额作为联系外币业务与借款费用的切入点。 @,D 3$P8}
33lD`4i+
8.债务重组专题,通常与前述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知识点结合到一起来设计题目。 Gb6t`dSzz
}vkrWy^
9.非货币性交易专题,通常与前述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知识点结合到一起来设计题目。 vu[+UF\G
0^4uZeW?
10.所得税专题,侧重于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税率修改的会计处理,多与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会计政策变更的知识点结合。 Ey$J.qw3
+(iM]L$Fw%
11.或有事项专题,倾向于或有事项中预计负债、或有负债及或有资产的界定及三者的会计处理差异。 >-YPCW
i DV.L
12.关联交易专题,通常结合长期股权投资设计题目,因为关联关系确立往往以长期股权投资作为前提条件。 Gxu&o%x[
%EYh5W
13.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通常由以下四个专题: F#KO!\iA+
.'C$w1[w
(1)母公司的投资与子公司相应权益的抵销: 7@u0;5p|
PW"G]G,
①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u+eA>{
~9JU_R^%m
②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 )cnB>Qul
Y,OSQBgk
③对子公司当年新提盈余公积中属于母公司的部分再确认; =e/{fUg8f
nS0K&MH6B
④对子公司以前年度所提盈余公积中属于母公司的部分再确认。 &B\tcF
|ahleu
(2)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p#W[he
<JE-#i
(3)存货内部交易的抵销; /238pg~Cw5
(i^3Lw :
(4)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抵销。 ]q DhGt
{x e$
14.会计政策变更专题,通常仅就某一项政策变更作相应的处理。 l/,O9ur-
rr fL[
15.会计差错更正专题,通常修正一至两项差错。 V`$Jan
DTrS9j?z
16.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专题,通常仅修正一至两项日后事项。 4:-h\%
&K5wCNX1
(四)综合题的命题方式 jy`jxOoG~Z
@e# eAJhU
近三年综合题的难易程度走向两个极端,一个非常容易的题目搭配一个非常难的题目,较容易的题目更象是个大号的计算分析题,比如:2004 年的第一个综合题其实就是个建造 合同的收入确认,而较难的题目则最低涉及三个章节的内容,比如2004年的第二个综合题涉及了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及合并会计报表。 ru,]!YPJE2
"h'0&ZP~_
简易综合题通常有以下几种组题方式: 7q*L-Xe]k
YHN@?}T()
1.长期股权投资结合合并会计报表。通常以股权投资为起点,通过追加投资形成母子关系,进而引发合并会计报表处理。
*r Y6
^'Wkb7L
2.以复杂的收入确认为背景,结合所得税核算,并最终形成利润表的编制。 4Y5Q>2D}
K2,oP )0.Y
3.以融资租赁为起点结合固定资产期末减值计提及折旧计算,最终归结到所得税的处理上。 Mp*")N,
m`!C|?hu
4.将上述计算分析题的数据复杂化,条件琐碎化。 _V6jn~N
_sIhQ8$:
较为复杂的综合题通常借助以下模式构造: uj|{TV>v9
/%Lj$]S7[4
1.以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为题目的设计核心; R,CFU l7Q
6>ZUx}vYj
2.以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或有事项、收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合并会计报表为题目设计起点或修正对象; rD)yEuYX
*(@(9]B~
3.以最终报表的修正为题目终点。 )Q\nR`k
kxt@t#
答案以表格方式出现,强调计算的连贯性和精确性。 az@{O4
三、应试技巧 E+Z//)1Z
k`Nc<nN
8
从近几年的CPA会计考试规律看,其题目的着力点集中于基础知识章节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应交税金、收入、财务报告以及专题实务部分的所得税、或有事项、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合并报表。基础知识是素材,专题理论就是组织素材的框架。所以,在会计学习中基础理论务求知识点的准确扎实,而专题实务则更讲求操作的灵活性、技巧性。CPA会计主要就是在测试实务操作能力。因此,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一定要加大力度去练习专题实务框架下的基础知识运用。 ;}{xpJ/
rH7|r\] r
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s!DRc]ln
tbD>A6&VM}
1.认真阅读《会计》教材《会计》教材是应试复习的主要依据。但为了提高应试能力,可选择一本习题集,以供日常练习之用。会计基础较差的考生,还可以选择会计原理和财务会计等教科书,作为参考书使用。 j(mbUB*
#y13(u,dN
2.分析近几年考题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按章节和题型分析近几年考题。通过分析历年考题,了解考试命题的思路,把握会计考试的规律性,并确定本年复习的重点。但切忌无根据的猜题和押题。 yS0YWqv]6@
N%!8 I
3.选择复习方法常用的复习方法包括:阅读法、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综合法、指导法、练习法、记忆法。考试应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各章节的具体内容,选择相应的复习方法。 Q{6Bhx *>
;rWgt!l
4.避免以下误区 hXdc5 ?i?
ko\VDyt,
①“抓大放小” 有的考生为了找捷径,只复习重点内容,对非重点内容和可能出小题的内容或不复习或下功夫不够。但从历年考题情况看,非重点章节的考题分数占30%左右,客观题的分数占40%多。这样复习的结果,大大影响了考生的考试成绩的提高。 YKq, `7"%
}N^.4HOS8
②思维定式 有些会计工作经验丰富的考生,只习惯于从会计分录编制角度思考问题,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不强,影响复习效果。这些考生应注意从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期末计价、财务报告揭示和披露的全过程思考问题,提高应试能力。 s 7re
\G}EI|Wo
③盲目押题 有的考生凭侥幸心理,没有根据地推测当年考试命题范围,或者寄希望于辅导老师在串讲时押题。这样盲目押题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名落孙山。 6}"P m
q
y73
5.考前强化复习。在考前用5—6天的时间进行本科目的强化复习。 x'_I{$C&
8B;wn<O
①全面复习教材中的知识点; so}(*E&(a
FI++A`
②进行重点及难点的复习和练习; eeb`Ao
rlr
)n\R#
③强化有关知识点的记忆。 s7=CH
2='gC|&s6
我们相信,考生只要树立信心,明确考试目标,按考试大纲的要求,全面复习、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应试方法得当,就一定能够顺利通过《会计》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