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PA《会计》的命题特点 $`{q[ {
e6HlOGPVQH
根据近三年的试卷分析,我们发现会计命题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_[i=TqVmf
`E=rh3 L0o
(一)题目的实务操作性突出 4~A#^5J
$|(|Qzi%
就题型设计来看,主观题量远高于客观题量。在2004年的试卷中,客观题有37分,其中单项选择题11个,共计15分,多项选择题11 个,共计22分;主观题有63分,其中计算及会计处理题2个,共计20分,综合题2个共计43分。即使在客观题型中,也以实务操作作为测试重点。比如,在 2004年的单项选择题中有8个是计算题,分值占到了76.7%.相比2003年,题型的结构及分值划分基本相同,相信在2005年的CPA考试中,该测试方式依然会延续。 3
:joSQa
{(}w4.!
(二)主观型题目,客观型答案 Y@H,Lk
kA%OF*%|6
在2004年的计算及账务处理题中,第二个题目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答案就是以表格中数字的正确性作为评价标准,共设计了12个空格,每空一分,共计12分;在2004年的综合题中,第二个题目综合了“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合并会计报表”等三章的内容,其答案涉及到两个表格的填写,分值在20分左右。该题型占到了主观题的55%,且大有推广之势。此类题型设计的优势在于既测试了实务操作的精确性,又提高了阅卷的效率。因此,该方式自2003年出现后,一直被沿用,预计2005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ECK
$Cu
Y-q@~vZ]
(三)客观题较为简单、主观题难易参半 \'+{X(]
f WjS)
2004年的客观题除了多项选择题的个别题目较难把握外,其余均易于解答;计算分析题中,第一题是个简单的债务重组结合投资的题目,第二题已知条件很多,给人的感觉较为复杂,实际就是个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类型较为单纯,只要把已知条件吃透了,解出正确答案也不是非常困难;综合题中,第一题虽然已知条件较为繁琐,但本质上就是一个较为纯粹的具有转包环节的建造合同题,从容解答也会有个不错的得分。第二个题目较为复杂,仅已知条件就足有两千字,其间囊括了“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合并会计报表”三章的内容,答案以表格填写为主,数据的连贯性加大了解题的难度。对该类题目,只要能吃透条件,对其分而解之,得一部分分值并非不可能。 hlFU"u_
二、各个题型的命题规律 X/-KkC
(4ci=*3=
(一)单项选择题的命题方式 $&=;9="
@P"`=BU&
就近三年的试卷分析来看,单项选择题有以下三种设计模式: _8li4;F
d]ZC8<`w
1.实务操作方式 W(a'^
#xe
/;nO<X:XV
该命题方式本质上是将一个计算分析题进行压缩处理,就其计算环节中的某一节点进行测试,其难易程度以其测试节点在整个计算环节中的先后为划分标准,越往后的越难。比如,长期债权投资的测试,自其取得至其出售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链条。如果要让题目容易点,就仅测试其某一年的投资收益额;如果要加大难度,就测试其最终抛售时的损益额,因为最终损益额的正确计算是以其中间环节的计算正确为前提的,这就相应地加大了计算的复杂性,提高了题目的难度。 ~5 pC$SC6>
I^O:5x>[l
该测试方式的选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9U9c"'g
"gN* J)!x
(1)备抵法的计算。 o\ow{gh9
B:- KZuO
(2)存货的计价认定,包括取得计价、发出计价和期末计价三个方面。 KPjqw{gR_R
tw4am.o1]
(3)短期投资的出售损益计算。 3
9T&c85
>\7RIy3
(4)长期股权投资在成本法下的会计核算,包括:入账成本的确认、现金股利的界定两个方面。 m0A@jWgd
9hR:y.
(5)长期股权投资在权益法下的会计核算,主要包括: J4Z<Yt/
O3C)N
I\i
①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 Fm$n@RbX
)/WA)fWkT
②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与分摊; ccN &h
jO
&f*
rxN
③某时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确认; ADyNNMcx
bpF@}#fT
④被投资方发生所有者权益变化时,投资方账面价值的调整; Tc3ih~LvG
i. u15$
⑤成本法转权益法时,长期股权投资明细指标的计算,尤其是新旧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与分摊; 1x\W521
;%rs{XO9
⑥期末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算。 Ife,h
s
QVSsi
j
(6)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确认、折旧额的计算、期末减值准备的计算(特别是折旧计算与减值准备计算的结合)、改良支出的分摊及处置损益的计算。 c;21i;&,9
C`)^~C_]`3
(7)无形资产的入账成本确认、期末减值准备的计算、摊销额的计算(特别是二者结合在一起时的计算)和处置损益的计算。 D2TXOPH
`z$uw
(8)增值税的特殊计算,包括:采购免税农产品、收购废旧物资时的抵扣税金计算;视同销售方式下、不予抵扣方式下的税金计算。 HV*:<2P%D
`FYtiv?G
(9)消费税的特殊计算,主要包括:以应税消费品投资、用于在建工程或用于其他非应税项目时的税金计算及相关资产成本认定,在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方式下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计算。 cu479VzPx:
5gc:Y`7t
(10)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会计核算,包括:某时期的投资收益(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的计算;某时点“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或 “应付债券”账面价值的计算;在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确认及发行方“资本公积”的金额确认;长期债权投资出售时的损益计算。 g`)/ x\
U=c5zrs
(11)收入的金额确认,包括:委托收款方式下收入的金额确认;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收入的确认;售后回购方式下每期财务费用的认定;销售退回、销货折让方式下收入的金额影响;提供劳务方式下完工百分比法的应用;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 q-3J.VLJ5H
K{=r.W
(12)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金额确认,主要测试的项目有: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预收账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未分配利润等。 iC\rhHKQ
#"o6OEy$A#
(13)现金流量表项目的金额确认,主要测试的项目有: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经营活动中其他收入项(或其他支出项)等;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净流量;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流量等。 !X\sQNp
C N
zSBm
(14)所得税的三项指标计算,即:所得税费用额、应交所得税额和递延税款额等,有时还要延伸计算净利润指标。 *%Nns',
(!_X:+0_
(15)外币账户汇兑损益额以及“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的计算。 NWQPOq#
*C3uMiz
(16)借款费用资本化额的计算。 n~"g'Y
[NCXn>Z
(17)或有事项中预计负债的金额确认。 g/U$!d_
$vg moJ@X0
(18)租赁的相关计算,包括:经营租赁双方的租金损益计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额的计算:“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分摊额的计算;售后回租中“递延收益”的分摊额及由此调整的租金费用或折旧费用额的计算。 uGP[l`f|FQ
u-%r~ }
(19)债务重组中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成本计算及债务重组损益的认定。 {hvQ<7b
K)9j
je
(20)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成本计算及补价损益额的计算。 V(lK`dY
u:AfHZ
(21)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中有关报表指标的计算。 2rR@2Vsw2
/^z/]!JG:V
(2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有关报表指标的计算。 c]%;^)
SmT+L,:D
(23)合并会计报表指标的计算。比如:合并后的“主营业务收入”等。 o7c%\v
[
2.理论的实务应用方式 FhY{;-W(T
=9DhO7I'
该方式以理论与实务的衔接作为题目的切入点,常见的理论与实务衔接案例包括: xP{H
jONu
E,*JPK-A x
(1)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应用; {UX"Epd);n
F1?CqN M
(2)根据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原则辨析某实务支出的性质; DqurHQ z)m
[0% yJH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务应用; R
(tiIo
abTDa6 /`v
(4)会计政策变更的确认及处理方法的选择; Z%Tq1O
z`86-Ov
(5)会计估计变更的确认; lQp89*b?=U
0%h[0jGj
(6)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辨析及调整与非调整事项的确认; l#2r.q^$|
*/%$6s~
(7)预计负债的确认; u=d`j
2p$n*|T&c
(8)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确认; $n=W2WJ6f
wE,=%?"
(9)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与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分析(10)外币报表折算中的汇率选择; "fX_gN?
dAYI D E
(11)借款费用资本化起点及截止资本化点的确认; ?VMi!-POE
ys&"r":I
(12)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的划分; .
iOw0z
<_BqpZ^`
(13)债务重组日的确认; ql{^"8x
lF;ziF
(14)非货币性交易的界定; }
D/+<
&57qjA,8<
(15)关联方关系的确认; 4 o3)*
Z-4K?;g'k
3.纯理论的测试 &K9VEMCEX
>Jm-2W5J
该方式所占比例不大,出题角度以辨别论断的正误为主。比如,2004年的第一个单项选择题就是辨别收入确认的错误论断。 pX>ua5Z
zVp[YOS&c
(二)多项选择题的命题方式 U=haXx4N
DHh+%|e
多项选择题以理论的理解及实务应用为主要测试点,对知识点的系统性、综合性要求很高,尤其近三年的题目设计更突出了该特点。比如:2004年多项选择的第二题,以是否符合会计制度为选择标准,将五个互不关联、分属五章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其综合性足见一斑。 4&FNU)tt
'sm[CNzS
该类题目有以下三个设计模式: R7E]*:0}
rtB|N-
1.“拼盘式”知识点的正误判断 &q," !:L]
X)FL[RO%q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3
gxf~$)?
KW&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