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月份,陷阱!!! 一定要注意开始的月份,不管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还是长期股权投资算投资收益还是摊销股权投资差额。 `d
/* sX?k
9G7Br s:
看到双倍余额递减法,马上要注意三点问题: @x[A^
-I*vl
1、从从哪个月份开始计提折旧 ^rY18?XC+:
2、头几年不管残值 JXt_
3、本年要减去上一年已经提的折旧4如果折旧方法改变,要视同一开始就用此方法。 ^e\$g2).
n8\88d
看到年数总和法,马上要注意三点问题: g{>0Pa1?C
1、从从哪个月份开始计提折旧 oRg,oy
2、不是年初购入,一定注意要分年段注意,也就是说一年中要分成两段计算。!!! -i91nMi]
3、要管残值 1@TL
>jq
4、如果折旧方法改变,要视同一开始就用次方法。 >-3>Rjo>
hc9ON&L\>
会计政策变更用到固定资产折旧算累计影响数时,每一年的税前影响一般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千万要算对固定资产每一年的折旧租赁的情况下,如果租期是4年,别忘了折旧月数是47个月,而不是48个月。 T>hm\ !
Q_0_6,Opb
投资收益一定是从开始投资时再计算!!! =jxy4`oF
) 3f\H
qq?o^_^4
总忘了!!! 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别忘了如果不是全年,要数月份!!! U ){4W0
f1U8 b*F<
Ff
=%eg]
根本提示 企业的净利润=税前会计利润-所得税费用 OP=-fX|*Q
M*Q}^<E*
不管是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交所得税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所得税费用。前者既可以用来处理永久性差异,又可以用来处理时间性差异,纳税影响会计法只能处理时间性差异。 k#/cdK!K
GZuWAa
计提跌价准备,递延税款在借方 jlqSw4_
xDS]k]/(T
U(OkTJxv+
做会计政策变更题目,只有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才考虑所得税影响,如果采用应付税款法,根本不存在所得税影响。因为企业的会计政策不能影响税收,而应纳税和所得税费用在应付税款法下是相同的。 *p\fb7Pu_3
X68.*VHh0
2BT
+[
日后事项中,税金的会计处理和税法一致,就调所得税,如退货,收入减少,相应所得税的减少税法也认.如果不一致,就不调.但如补提坏帐准备,税法不认,就不调应交所得税。 6T_Ya)
#3RElI
/
+ais3
所得税 见老师23-13最后应纳税所得计算好好!! 注意转回的坏帐准备和跌价准备仍然属于递延税项,不是应纳税所得的部分,应该从会计利润中减去!!! 1#fR=*ZM"
kaI
ns
UV{})T*s
计提跌价准备,递延税款在借方 cBOt=vg,5
Be^"sC
预计负债是不确定的,所以税法是不承认的,所以有递延税款的问题。 0xvSi9
J!3;\
新政策的利润大于原政策,累计影响数就是正数 c7WOcy@M
t56PzT'M
VP~%,=
注意解题思路!!! 如果第一季度应税所得是500万,实发工资是160万,计税工资是60,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25万,那么应交所得税是(500+100+25)*33% ,注意别忘了加上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mYGs )|
v:9'k~4)
会计政策变更 新政策的利润大于原政策,累计影响数就是正数 ^q%f~m,O<
]ab q$Y'
<F-IF7>a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例子 原价是310000,残值是10000,预计使用5年,每年折旧是310000*2/5=124000,注意不要把减残值 B|M@o^Tf
&%(SkL_]
解题秘诀!!!!! 只有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才考虑所得税影响 S+^hK1jL
SD@ 0X[
递延税款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方向一致。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