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单项选择题近两年的设计特点: zj2l&)N
l(d3N4iz
第一,2006年相对2005年而言,题目的覆盖面更宽, C=&;4In
难度加大。 PGhYkj2
TV~S#yg+H
2005年单项选择题共设计了14个,每个1分,共计14分,涉及13章的内容。而2006年巻面上共设计了20个单选题,每个1分,共20分,涉及10章的内容。虽然在章节的覆盖数量上略有减少,但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宽,分值量加大。不仅如此,在题目的设计上更具难度,较为明显的表现有:(1)同样计算应付债券的某时点账面价值,2005年用的是直线法而2006年用的是实际利率法;(2)将一个完整的会计差错更正题压缩成了最终“年初未分配利润”的修正,将一个计算链条的最后一环作为测试点,提高了计算复杂性,类似的还有售后回租形成经营租赁时租金费用的计算、完工百分比法下合同收入的确认、管理费用的归属确认、无形资产某时点账面价值的计算、出租无形资产的损益计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分摊、应收票据贴现的费用计算等。 La
r9}nx0
=DwY-Ex
第二,体现了新准则的变化。 f}cCnJK
(lt{$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公布了新的准则体系,为了响应新准则的推广,2006年会计试卷上带有一定的新准则特色,第13个单选题的设计就证明了这点。本题是一个计算应付债券某时点账面价值的题目,以往的设计均采用直线法摊销溢、折价,今年则第一次采用了实际利率法,这与新准则中强调时间价值、强调公允价值口径不无关系。另外,对改动较大的准则(比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本次考试采取回避策略,尽可能不考。2005年的非货币性交易、借款费用章节各设计了一个单项选择题,2006年则一个也没有。 z4 KKt&
3c[]P2Bh
第三,更为强化实务操作能力。 S^A+Km3VB
qqSFy>`P
2005年的试卷中单项选择题有8个计算、6个理论判定,其中计算类占67%的份额;2006年则是15个计算、5个理论判定,计算类题目占到了75%。在计算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l'p_u
*H~&hs>k
以上是单项选择题近两年的命题势,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多项选择题。 0X}0,
AtNF&=Op
多项选择题以理论的理解及实务应用为主要测试点,对知识点的系统性、综合性要求很高,2006年较之2005年突出了如下特点: dWiX_&g
oW3|b2D
第一,更注重理论或实务操作的正误判断。 -ju}I
eDY)i9"W
在多项选择题的设计上,正误判定是一个常见模式,较为规范的提问方式有: jbp?6GW
fT.MglJcb
下列交易或事项中,符合(或有违)会计制度(或某特定准则)的是( )。 Z ty9O8g
rY295Q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将书中所有的知识点或某特定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测试,具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2005年此类题目有三个,涉及债务重组理论的正误判定、会计差错处理的正误判定及建造合同收入的正误判定,占到了25%,2006年有7个,涉及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正误判定、货币资金内控制度的正误判定、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正误判定、借款费用会计处理的正误判定、或有事项的正误判定、分部报告理论的正误判定、中报编制理论的正误判定,占到了58.3%,增长了一倍多。 U\i7'9w]3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