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单项选择题近两年的设计特点: ")o.x7~N
p]a IMF_
第一,2006年相对2005年而言,题目的覆盖面更宽, h?CNChRJs
难度加大。 ? jOpW1
kW(8i}bg
2005年单项选择题共设计了14个,每个1分,共计14分,涉及13章的内容。而2006年巻面上共设计了20个单选题,每个1分,共20分,涉及10章的内容。虽然在章节的覆盖数量上略有减少,但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宽,分值量加大。不仅如此,在题目的设计上更具难度,较为明显的表现有:(1)同样计算应付债券的某时点账面价值,2005年用的是直线法而2006年用的是实际利率法;(2)将一个完整的会计差错更正题压缩成了最终“年初未分配利润”的修正,将一个计算链条的最后一环作为测试点,提高了计算复杂性,类似的还有售后回租形成经营租赁时租金费用的计算、完工百分比法下合同收入的确认、管理费用的归属确认、无形资产某时点账面价值的计算、出租无形资产的损益计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分摊、应收票据贴现的费用计算等。 hA~}6Qn
'7=*n_l
第二,体现了新准则的变化。 s&tr84u|
\LS%bO,Y|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公布了新的准则体系,为了响应新准则的推广,2006年会计试卷上带有一定的新准则特色,第13个单选题的设计就证明了这点。本题是一个计算应付债券某时点账面价值的题目,以往的设计均采用直线法摊销溢、折价,今年则第一次采用了实际利率法,这与新准则中强调时间价值、强调公允价值口径不无关系。另外,对改动较大的准则(比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本次考试采取回避策略,尽可能不考。2005年的非货币性交易、借款费用章节各设计了一个单项选择题,2006年则一个也没有。 WK<pZ *x
UcK!v*3E
第三,更为强化实务操作能力。 P089Mh9
;N,7#l|wi
2005年的试卷中单项选择题有8个计算、6个理论判定,其中计算类占67%的份额;2006年则是15个计算、5个理论判定,计算类题目占到了75%。在计算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SD697L9
v'iQLUgI
以上是单项选择题近两年的命题势,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多项选择题。 _e-a>y
W>,b1_k
c
多项选择题以理论的理解及实务应用为主要测试点,对知识点的系统性、综合性要求很高,2006年较之2005年突出了如下特点: JE?XZp@V
F'h[g.\}
第一,更注重理论或实务操作的正误判断。 3Yr
@D7cv"
在多项选择题的设计上,正误判定是一个常见模式,较为规范的提问方式有: CP?\'a"Kt
0\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