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r-RCe3%g%
四、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Z`M*.
d+
V I6\
(一)资产 <u/a`E?
Qw24/DJK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kCima/+_
''#p47$8<d
资产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二种观点: e#>tM
,M\j%3
①未消逝成本观 .A3DFm3t
Y]C;T
美国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在1940年《公司会计准则绪论》中认为,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已消耗的成本为费用,未消耗的成本为资产,将企业资产概括为“未消逝的成本”。 HQq`pG%m6
Vh"MKJ'R^
② 未来经济利益观 [096CK
IFiTTIlT0
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3号《财务报表的要素》认为:“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是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的或者加上控制的”。 9pWi.J
UdT&cG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资产是指作为以往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的、可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Eo%UuSi
M[ x_#m
|
在制定新准则中,我国采用了未来经济利益观,因为未来经济利益观动态地研究资产的特性,从资产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的功能的角度去考察资产的实质,这种表述完整而准确地诠释了资产的实质——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F\>oxttS1
{5T0RL{\N
2.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SHMl%mw
'5'3_vM
(二)负债 :
@'fpN
n!GWqle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X?tj$
`5~7IPl3
(三)所有者权益 f#@S*^%V$
C&=x3Cz
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净资产)。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yZq?B
Vy]A,Rn7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l~]b3@qu
hlX>K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应注意的是,新准则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ru<4`h
aK
]7vp+
(1)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fj])>=H
Z[Wlyb0
(2)利得和损失有两个去向: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列示在利润表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前者如出售固定资产,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后者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M]c7D`%s
F[5S(7M
7
(四)收入 nz^nptw
lp(Nv(S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一定应与日常活动相联系,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 :Df)"~/mO+
S|HY+Z6n'
(五)费用 f2NA=%\
d!o.ASL{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M4xZHd#o
l1&5uwu
F
(六)利润 DL,[k
(
Zp`~}LV{
1.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0f1H8zV
z;J
2.利润的来源构成 +4Q[N;[+*
C5Xof|#p|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L~]QN\3
/mc*Hc8R8
(1)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oYyM]
bZ/
hg
qS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57\u/(
7R: WX:
提醒:(1)收入与利得有何联系与区别? <KtBv Ip]
[a@B
=E
收入和利得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根据上述会计六要素的阐述,应注意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入,只不过收入是由日常活动引起,利得是由非日常活动引起。收入在会计处理时,可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或者其他业务收入;而利得有二个去向,分别计入营业外收入和资本公积。现归纳如下: L/BHexOB
kfXS_\@iW1
共同点 ~x'zX-@rC
不同点 Jz0K}^Dj[
核算方法 7{-@}j`
i-b1d'?Rb
收入 GMBJjP&R]
经济利益流入 PB+\jj
日常活动引起 ]oEQ4
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8
}-7{
gwiR/(1
利得 vevf[eO-
经济利益流入 `NQ{)N0!
非日常活动引起 Ah (iE
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计入资本公积 .3@Ng
:9`qogF>
(2)费用与损失有何联系与区别? %*jGim~s
y:.?5KsPI
费用和损失也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根据上述会计六要素的阐述,应注意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出,只不过费用是由日常活动引起,损失是由非日常活动引起。费用在会计处理时,可以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或者管理费用等;而损失有二个去向,分别计入营业外支出和冲减资本公积。现归纳如下: )6=gooe]
(xL
:;
共同点 ;1@C_5C
不同点 G,]z(%
核算方法 80}4/8
.a:Z!KF
费用 OF8WDo`
经济利益流出 =:gjz4}_8
日常活动引起 -D#5o,]3
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 ^!}F%
frc{>u~t
损失 0R|K0XH#$
经济利益流出 D^u\l
非日常活动引起 &:No}6
计入营业外支出或冲减资本公积 Ukc'?p,*
N<liS3>
lUHt
jr
>ZeEX,N
会计计量 pDOM:lGya
五、会计计量 b66R}=P l
;g9%&
(一)会计计量基本要求和会计计量属性的构成 f&c]LH_
i=L8=8B`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L\z}0#
q`^3ov^</
1.历史成本 Xhse~=qA
@+&'%1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的特点是从购置的角度、采用的是当时价格进行计量。
/PqUXF
BSKEh"f
【例1】2005年4月1日,甲公司自行建造一栋办公楼,工程造价2000万元,则历史成本为2000万元。 )[jy[[K(
Szts<n5
2.重置成本 %K zbO0
g\&2s,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重置成本的特点是从购置的角度、采用现时价格进行计量。 E0YU[([G
43L|QFo
【例2】2005年4月1日,甲公司自行建造一栋办公楼,工程造价2000万元,则历史成本为2000万元;如果2007年12月末重新建造该办公楼,需要投入2500万元,则该办公楼重置成本为2500万元。 6e#wR/
r?^"65=
3.可变现净值 fK_~lGY(
<tuS,.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的特点是从销售的角度、采用现时价格进行计量,适用于存货。 o?wt$j-
M/#U2!iFk
【例3】2007年3月8日,甲公司购入一批服装,总成本为100万元,则库存商品的历史成本为1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批服装预计售价为90万元,预计相关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5万元,则可变现净值为85万元。 B+46.bIH
D0ruTS
4.现值 wAh#
AS|Rd+.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现值的特点是从未来现金流量的角度,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主要适用于长期资产。 TatMf;?h&
.S_QQM}Q
【例4】甲公司有辆货运汽车,2007年末账面价值为1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3年。三年中,预计每年在使用中能带来现金流量5万元,3年后处置时能带来现金流量1万元。假设折现率为6%,则未来现金流量现值=5÷(1+6%)+5÷(1+6%)2+6÷(1+6%)3=4.72+4.45+5.04=14.21(万元),即该货运汽车的价值为其带来的现金流量现值14.21万元。 -k
{J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