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 S7N54X2JwL
}yB@?
2008年cpa会计命题规律简析 Jz3 q
Pr
<-FZ-asem
会计概述 Eb{TKz?
_)%4NjWKk
Ⅰ、【考点分析】 %}$6#5"';
h"ZF,g;a
一、会计的定义和起源 5]'
iSrp
&TC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yd>kJk^~/
_^&oNm1
二、会计的作用 17}
;I7
eZ
]6Q
(一)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q{KRM\ooYs
rV2}> k
(二)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CGv(dE,G&]
\a|gzC1G
(三)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5!y3=.j
D(Xv shQ
三、企业会计的分类与企业会计准则 a&Z|3+ZA
+86\&y)
(一)企业会计的分支 @6t3Us~/
Of:e6N
1.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及其决策需要的管理会计,即对内报告会计; ugMJ}IGq
Uv%"45&7
2.服务于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信息及其决策需要的财务会计,即对外报告会计。 u&pLF%'EQ
a?
+) K
(二)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 ,[cWG)-
9rA3qj%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组成。 FK
mFjqY
w8@MUz}/#
Ⅱ、相关链接(无) 'n>|jw)
k$I[F
<f
1.2?财务报告目标 y/kCzDT,
-,XS2[
Ⅰ、【考点分析】 ;39{iU.m
S6]D;c8GE
一、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IP{Cj=
Ww8C![ ,
根据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一目标的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以及经济资源要求权的变化情况;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金额及其变动情况;如实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等,从而有助于现在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等;有助于使用者根据相关会计信息作出理性的投资和信贷决策;有助于使用者评估与投资和信贷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风险等。 ]~a!O
;>Z#1~8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23
NWoZDsu
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管理层承担着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运用来自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资产的责任,此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需借助报告来表现和验证。 ODEy2).
4&`66\p;
Ⅱ、相关链接(无) tgrQ
$Yjk
"rAm6b-`
1.3?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FFU,me2
ef53~x
Ⅰ、【考点分析】 IM
+Dm
^g~-$ t<!
1.3.1会计基本假设 );,#H`'
-$T5@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四个假设。 &4{%3 w_/
mZq*o<kTA
一、会计主体 4@8i,q>
}i/{8OuW
(一)会计主体的概念及界定 yM#W,@
t^h>~o'\
1.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比如,甲公司的会计所要描述的资金运动是甲公司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而且是站在甲公司的角度进行反映和描述的,则甲公司就是会计主体。 }8r+&e
+mF}j=k
2.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J99F
FWD9!M K
(二)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Nwu#,f=X
% yJs"%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是法人的一定是会计主体,是会计主体的不一定是法人。 ]B5\S
"BzRLg!J
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71)HxC[6vA
"bw4{pa+
【要点提示】会计主体假设在测试中常见的测试角度是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分,常见于多项选择题。 +;*])N%q
XeZv%` ?
(三)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I7[+:?2
9_TZ;e
简言之,就是会计应当仅为特定的会计主体服务。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IE,g
Xf#;GYO|2
(四)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 >,~JQ%1
2b3*zB*@V
1.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事项的范围; { !FrI@
]-ZD;kOr
2.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Dnd
总之,一个核心目的就是圈定会计的核算范围。 XPY66VC&_
6Q
xLHQA
二、持续经营 }. ,xhF[
1F$a
My?
(一)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 :b.#h7Qt<
^U`[P@T
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被清算。即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一个正常运行状态。 8:0l5cZE
AE<AEq
(二)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 yV`!Fq 1k
Duz}e80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的开展提供了正常的业务背景。 (jQL?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上会有较大差异,只有假定企业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才可正常进行,否则将依据破产清算时的特殊规定进行处理。比如,企业购置一台可使用5年的设备,原价为100万元,假定无残值。如果采用直线法折旧,则通常的折旧期限选定的是使用期5年,每年的折旧为20万元(=100÷5),而选用正常使用期作为折旧期限也就是在企业预期不会破产的前提下的会计处理。 4}NFa;M1
QY{f=
(三)例外情况 wuh$=fya
dXdU4YJX
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pg5o)M
'x!q*|zF2
三、会计分期 Q)Ppx 7)
{&2$1p/9'
(一)会计分期假设内涵 Ii4Byyfx
jh=:Q P/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资金运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期间,以分期提供会计会计信息。 6*]Kow?
zlXkD~GV
企业的资金运动一般只有两个客观分界点,一是起点,一是终点,但我们不可能困于此限定就只能等企业“寿终正寝”时再对企业算“总账”,这样的会计核算就算再精确也无任何意义。为了随时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状态,必须人为地将无分界点的资金运动过程分为若干界点,此即会计分期。 0TVO'$Gvi
]" )i~-|R
(二)具体划分方法 Fd ]! 7
_@d.wfM
会计期间通常有四种口径:即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中期报告。 ^:DlrI$
['sIR+c%'O
(三)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 Bp4QHv9xqL
1`h`-dqr#
会计分期假设目的在于分段提供会计信息,以达到实时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运动的目的。 );$~/H4
{N
_v4})
四、货币计量 l~uRZLx
Fmsg*s7w
(一)货币计量单位假设的内涵 F1/f:<}
O?{pln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该假设包括两个意思: d;'@4NX5+
Fl|u0SY
1.会计仅反映那些能以货币表达的信息,如果一个信息本应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但苦于无法用货币来表达的,则只能无奈地排除在会计核算范围之外。比如,人力资源就应该作为企业的一个关键资产进行账务反映,但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尚无法广泛地达到实践的可操作性,因此大部分企业是不反映人力资源的。 (zTr/
mX "z$
2.币值稳定假设 v3~,1)#aI
h~F uuL
为了会计信息的稳定性,货币计量假设还包含一个假定币值不变的含义。 IG#=}q
gp$+Qd
(二)货币计量单位假设的目的 8LiRZ"
N;ssO,
在诸多的计量手段中,只有货币标准是具有最大限度的无差别性和统一性的,货币计量单位假设为会计活动的开展选定了主要核算手段。 /n:s9eq
}TYCF@
(三)货币计量的要求 W'6*$Ron
B4J^ rzK
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ty7a&>G
-;Hd_ ~O>j
【要点提示】记账本位币和报告货币的选用标准常用于正误甄别测试。 =3& WH0
.Yh-m
(四)例外情况 KiCZEA
'g ,Oi1|~
当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时,该假设不成立,应改用物价变动会计或通货膨胀会计。 =D3Y
q?
d)dIIzv
1.3.2会计基础 tuUk48!2I
E!ZDqq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 a2x2N_\=/D
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qWr
`cO~hc
SX*os$
1.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SHhg&~B
fC(lY4,H3R
Ⅰ、【考点分析】 -h.'
]^I
PJb_QL!9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kYV}rq;l
DhB:8/J
一、可靠性 Url8Z\;aM
F,4Q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此原则提出两个要求: NO6. qWl
6
rmK_Y
(一)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易或者事项; )_+#yaC
,`H=%#
(二)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T_tI R>
~~kIA"U
(三)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W%G^jJy
ts)0+x
二、相关性 t6js@Ih
MR8-xO'w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_A1WC
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作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者的决策需要。 7E|0'PPR
f~"3#MaV
三、可理解性 Lu-owP7nB
>-oa`im+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v\!}6
7tfFRUw
四、可比性 #<se0CJB
B?TA
S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此可比性要求企业达到如下标准: "hQV\|!\
{|>~#a49h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A6#ob
{feS-.Khv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W
%Um:C\I
)5]z[sE
【要点提示】可比性原则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口径的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在测试中常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主要测试角度是让考生甄别几个具体实务的作法是否违反或遵循该原则。 @Z.Ne:*J
,Hp9Gkm8I/
经典例题-1【多选题】下列业务中,违反可比性原则的是( )。 m,=
$a\UC
A.企业为了压低年度利润,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年数总合法; +
n)(\k{
B.对于无法合理分割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的自用房产,企业应统一在固定资产中核算; R2M,VK?Wx
C.在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数据应以公允口径为计量标准。 \
fwf\&
D.为了与税务口径保持一致,企业对闲置设备不提取折旧。 >} ay
kz*g
E.由于设备的价值有所恢复,企业将该设备已经提过的减值准备进行反冲。 ]kKf4SJZFU
fpoH7Jd V
【答案】ACDE? {)F-US
q9Fc0(&Vf
【解析】备选答案A:为了调整利润而修正折旧方法属于会计造假,违反了会计信息的纵向可比;备选答案C:在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数据应以账面口径为计量标准;备选答案D:准则规定,闲置设备需提取折旧;备选答案E: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持有期间恢复。 #=$4
U!yL
r$0=b
-
五、实质重于形式 c*\^61T
BRH:5h
(一)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受法律形式的制约。 f+/
^1~^
(二)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BNzL+"W
6"%[s@C
1.合并报表的编制; FRfMtxvU
h8S%Q|-
2.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zBc7bbK
g"zk14'
3.售后回购; KAUYE^
+mxs jcq0
4.售后回租。 XFBk:~}sI
nP0}vX)<
【要点提示】在实务与原则的关联测试中,实质重于形式是较为常见的一个知识点,考生应熟悉此处总结的实务应用案例。 c&R .
GWP"i77y0s
经典例题-2【单选题】把企业集团作为会计主体并编制合并报表主要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8vUP{f6 {
Vy(l
yD<6
A.谨慎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明晰性 D.可比性 5B98}N
H ) (K
【答案】B? Z{ p;J^:
40@KL$B=
【解析】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ClfpA?vv
`SIJszqc
六、重要性 blp )a
%%-kUe
(一)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要抓住重点。 SX
FF
";>D0h^D
(二)重要程度的判断: %:oGyV7a
r#{lpF,3Ib
只要具备下列中的一条即可认定为重要事项。 4P`\fz
r
Ssv^W+
1.金额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界定为重要信息; TyK;
q{
}1$8)zH
2.指标本质上属于重要信息,比如净利润。 2y<d@z:K
c85B-/
(三)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ViVYyA
_abVX#5<
1.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内容的选择就体现了重要性原则; T;FzKfT|
(/
hF~A
2.季度报告没有必要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 wOa_"
E!Ng=}G&_
3.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与权益法核算的转换 [KjQW/sb'
OB"QWdh
【要点提示】在实务与原则的关联测试中,重要性原则是较为常见的一个知识点,主要测试题型为多项选择题,请考生务必关注此处总结的实务应用案例。 +ckj]yA;
!C/`"JeYL
七、谨慎性 {8"W
} g
(一)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用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i!Ne<Q
bUqO.FZ[
(二)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p{g}
"#m
*`n
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6=H-H\iw
5hDE&hp
2.加速折旧法; TZHqn6
0,/[r/=jT
3.或有事项的处理。 :;|x'[JoE?
5 wc&
0h
【要点提示】在实务与原则的关联测试中,谨慎性原则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知识点,主要测试题型为多项选择题,请考生务必关注此处总结的实务应用案例。 pkM32v-
L9AfLw5&X
经典例题-3【多选题】下列业务中,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是( )。 ev+NKUi=
Wh4lz~D\@
A.企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口径的后续计量标准; Xi|v!^IT
W``e6RX-
B.对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企业将其中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 A"P1B]
OPjscc5
C.为了减少技术更新带来的无形损耗,企业对高新技术设备采取加速折旧法; 1yE~#KpH
$~9U-B\
D.企业对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t8^*s<O
RP(FV<ot
【答案】BCD =0v{+#}
.t}nznh
【解析】备选答案A:交易性金融资产不提取减值准备,其期末计价采用公允价值口径,既认定可能的损失,也认定可能的收益。所以,此计价标准的选择与谨慎性原则无关。 RhDa`kV%t
?pxx,o6l
八、及时性 dYO87n
@yek6E&9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 ?ECnpcU
wYF)G;[wM
Ⅱ、相关链接(无) mV'
d9(s?
o-(jSaH :;
1.5?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1 M2>[
T&0tW"r?
Ⅰ、【考点分析】 p4el9O&-tV
4<O[d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会计要素则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 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两大类。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A&t}s
#3
ho:,~ A;k
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D7cv"
CP?\'a"Kt
(一)资产的定义
0\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