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 Iz=E8R g
L7'X7WYf&
2008年cpa会计命题规律简析 ,UJPLj^
CZno2$8@e
会计概述 F,$$N>
8pKPbi;(2
Ⅰ、【考点分析】 `)_FO]m}jS
L.&Vi"M <@
一、会计的定义和起源 \evgDZf
wA+4:CF@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t#Yh!L6>
)n61IqrW
二、会计的作用 fO|u(e
]o[HH_`s@
(一)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9K_HcLO%y
HUX+d4sg
(二)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ApB'O;5
,tc]E45
(三)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F#9KMu<<cI
3Jit2W4
三、企业会计的分类与企业会计准则 lw lW.C
^8t*WphZC
(一)企业会计的分支 #!<s& f|O
_e^V\O>
1.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及其决策需要的管理会计,即对内报告会计; hIHO a
x?$Y<=vT
2.服务于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信息及其决策需要的财务会计,即对外报告会计。 sMo%Ayes
gKEvgXOj
(二)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 K1yM'6Zw
Tdp$laPO'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组成。 jtJU5Q
+DDvM;31w
Ⅱ、相关链接(无) D7oV&vXg
.h }D%Qa
1.2?财务报告目标 <0MUn#7'
p`ZGV97
Ⅰ、【考点分析】 sVf7g?
{=Y&q~:8v
一、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Q_4
V
Z ISd0hV
根据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一目标的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以及经济资源要求权的变化情况;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金额及其变动情况;如实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等,从而有助于现在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等;有助于使用者根据相关会计信息作出理性的投资和信贷决策;有助于使用者评估与投资和信贷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风险等。 ?q6eV~P
?^0Z(<Arz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HuClO
,4UJ|D=J
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管理层承担着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运用来自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资产的责任,此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需借助报告来表现和验证。 79fg%cSb
n[7zK'%Dxg
Ⅱ、相关链接(无) l#:Q V:
a_x6 v*
1.3?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Mqy`j9FbL
~-zC8._w3r
Ⅰ、【考点分析】 !r,drb
%?y`
_~G
1.3.1会计基本假设 S]{Z_|h*j
1Sr}2@>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四个假设。
p5hP}Z4r
w, wt<@}
一、会计主体 l{yPO@ut`F
U3QnWPt}>
(一)会计主体的概念及界定 lDX
H<W?
|0
VP^md
1.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比如,甲公司的会计所要描述的资金运动是甲公司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而且是站在甲公司的角度进行反映和描述的,则甲公司就是会计主体。 M?`06jQD.
LdL\B0^l
2.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gr7_oJ:R
/+7L`KPD
(二)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K ajyQ"j
C?J%^?v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是法人的一定是会计主体,是会计主体的不一定是法人。 :-8u*5QK]`
$<#sCrNX
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J:j
'6
z@j&vW
【要点提示】会计主体假设在测试中常见的测试角度是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分,常见于多项选择题。 `z.#O\@o
|F`'m":$m
(三)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e%\K I\u
u,q#-d0g;
简言之,就是会计应当仅为特定的会计主体服务。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mK_d9d x
+d96Z^KUhv
(四)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 \k8_ZJw
pcG
q
1.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事项的范围; UYUdIIoL
b/`'?|
C
2.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v]>(Ps )R
总之,一个核心目的就是圈定会计的核算范围。 Dr<Bd;)
MJoC*8QxM
二、持续经营 }"v"^5
d0d2QRX
(一)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 &~EO
M
hGLBFe#3
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被清算。即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一个正常运行状态。 ljRR
MaM7u:kD#
(二)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 M9nYt~vHX
t/w>t! q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的开展提供了正常的业务背景。 4P5wEqU.<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上会有较大差异,只有假定企业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才可正常进行,否则将依据破产清算时的特殊规定进行处理。比如,企业购置一台可使用5年的设备,原价为100万元,假定无残值。如果采用直线法折旧,则通常的折旧期限选定的是使用期5年,每年的折旧为20万元(=100÷5),而选用正常使用期作为折旧期限也就是在企业预期不会破产的前提下的会计处理。 5q[@N J
Yy]Henw;
(三)例外情况 +X%yF{^m(
v>6r
|{
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Hl51R"8o
YDJc@*D
三、会计分期 2Qy&V/E ?
#<:khs6
(一)会计分期假设内涵 li?Gb1
\uH;ng|m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资金运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期间,以分期提供会计会计信息。 lK0coj1+
VPuzu|
企业的资金运动一般只有两个客观分界点,一是起点,一是终点,但我们不可能困于此限定就只能等企业“寿终正寝”时再对企业算“总账”,这样的会计核算就算再精确也无任何意义。为了随时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状态,必须人为地将无分界点的资金运动过程分为若干界点,此即会计分期。 .W\Fa2}%av
~rD* Y.
(二)具体划分方法 "cZ.86gG`:
y)2]:nD`B
会计期间通常有四种口径:即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中期报告。 OLq/OO,w
>*&[bW'}?
(三)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 OWU]gh@r
q-H]Hxv
会计分期假设目的在于分段提供会计信息,以达到实时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运动的目的。 xM(
wp$=lU{B
四、货币计量 iPao54Z
lxbZM9A2
(一)货币计量单位假设的内涵 Xv9CD
Mppb34y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该假设包括两个意思:
"dIoIW
Ty>`r n
1.会计仅反映那些能以货币表达的信息,如果一个信息本应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但苦于无法用货币来表达的,则只能无奈地排除在会计核算范围之外。比如,人力资源就应该作为企业的一个关键资产进行账务反映,但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尚无法广泛地达到实践的可操作性,因此大部分企业是不反映人力资源的。 zK}.Bhj#
fE >FT9c
2.币值稳定假设 Z"A:^jZ<s
1K!7FiqY
为了会计信息的稳定性,货币计量假设还包含一个假定币值不变的含义。 1'h?qv^(
]0o78(/w2
(二)货币计量单位假设的目的 r(R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