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主要概念 |
概念 | 含义 | 出现章节 | 解释或举例 | 教材页数 |
经营审计 | 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 1 | | 7 |
合规性审计 | 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特定的程序、规则或条例。 | 1 | | 7 |
账项基础审计 | 即详细审计,在早期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主要通过对会计凭证和账簿进行详细检查,来发现和防止错误与舞弊。 | 1 | | 7 |
制度基础审计 | 即以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方法。 | 1 | | 7 |
风险导向审计 | 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它要求注册会计师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审计工作的主线,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 1 | | 8 |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 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 2 | | 21 |
独立性 | 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损害。 | 3 | 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 | 24 |
专业胜任能力 | 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专业胜任能力”既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又要求其经济、有效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 | 3 | | 24 |
或有收费 | 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 3 | | 39 |
鉴证业务 |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 4 | 鉴证业务包括5要素: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 | 51 |
鉴证对象信息 | 是按标准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 | 4 | 如责任方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标准)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而形成的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 | 51 |
鉴证对象 | 鉴证对象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财务或非财务的业绩或状况、物理特征、系统与过程、行为等。不同的鉴证对象具有不同的特征。 | 4 | | 52 |
三方关系 |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由责任方负责的鉴证对象或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的信任程度。 | 4 | | 52 |
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 | 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先由责任方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信息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获取。 | 4 | 如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 52 |
直接报告业务 | 在直接报告业务中,注册会计师直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或者从责任方获取对鉴证对象评价或计量的认定,而该认定无法为预期使用者获取,预期使用者只能通过阅读鉴证报告获取鉴证对象信息。 | 4 | 如内部控制鉴证业务。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区别有四:①预期使用者获取鉴证对象信息的方式不同;②注册会计师提出结论的对象不同;③责任方的责任不同;④鉴证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不同。 | 52 |
重要性(鉴证业务) | 是指鉴证对象信息存在错报的严重程度。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预期使用者依据鉴证对象信息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 4 | | 61 |
项目负责人 |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中负责某项业务及其执行,并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报告上签字的主任会计师或经其授权签字的注册会计师。 | 4 | | 67 |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挑选不参与该业务的人员,在出具报告前,对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断和在准备报告时形成的结论做出客观评价的过程。 | 4 | 对所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硬性规定,除此以外的其他业务则由会计师事务所自定标准确定是否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 79 |
重要性(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 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 8 | 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方面的考虑,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其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 146 |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制度 | 指会计师事务所为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相关业务准则的规定,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而建立的相关政策及程序。 | 4 | 包括以下7要素:①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②职业道德规范;③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④人力资源;⑤业务执行;⑥业务工作底稿;⑦监控。 | |
审计失败 | 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 | 5 | | 90 |
经营失败 | 是指企业由于经济或经营条件的变化,如经济衰退、不当的管理决策或出现意料之外的行业竞争等,而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预期。 | 5 | | 90 |
利害关系人 | 因合理信赖或者使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认定为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利害关系人。 | 5 | | 99 |
不实报告 | 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定并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的执业准则和规则以及诚信公允的原则,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应认定为不实报告。 | 5 | | 99 |
审计目标 | 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以及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 6 | | 102 |
应有的关注 |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其提供的服务承担勤勉尽责的义务。具体到审计服务而言,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勤勉尽责的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其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获取和客观评价审计证据。 | 6 | | 106 |
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 | 是指为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恰当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是恰当的。 | 6 | | 106 |
审计中的职业判断 | 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准则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备选方案中做出决策。 | 6 | | 107 |
职业怀疑态度 | 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责任方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 | 6 | | 107 |
认定 | 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 6 | | 112 |
审计证据 | 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 7 | | 117 |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 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 7 | 受错报风险的影响。 | 118 |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 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 7 |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内容,只有相关且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 | 118 |
检查记录或文件 |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 | 7 | 目的是对财务报表所包含或应包含的信息进行验证。 | 121 |
检查有形资产 |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主要适用于存货和现金,也适用于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固定资产等。 | 7 | 可为其存在性提供可靠审计证据,但不一定能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 | 121 |
观察 | 是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 7 | 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且相关人员可能在已知被观察时从事活动或执行程序可能与日常的做法不同。 | 121 |
询问 | 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 7 | 询问本身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也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其作用在于提供线索、佐证。 | 121 |
函证 |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 7 | 可靠性较高。 | 122 |
重新计算 | 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 7 | 通常包括计算销售发票和存货的总金额、加总日记账和明细账、检查折旧费用和预付费用的计算、检查应纳税额的计算等。 | 122 |
重新执行 | 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 7 | 如注册会计师重新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被审计单位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比较。 | 122 |
分析程序 | 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 7 | 可分别用作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 122 |
可接受的差异额 | 是指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注册会计师认为该差额无须做进一步调查。 | 7 | 在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及其相关认定的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 | 126 |
审计工作底稿 |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 7 | 审计工作底稿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要素:①被审计单位名称;②审计项目名称;③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④审计过程记录;⑤审计结论;⑥审计标识及其说明;⑦索引号及编号;⑧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⑨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⑩其他应说明事项。 | 127 |
有经验的专业人士 | 是指对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①审计过程;②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规定;③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④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 | 7 | | 128 |
重大事项概要 | 重大事项概要包括审计过程中识别的重大事项及其如何得到解决,或对其他支持性审计工作底稿的交叉索引。 | 7 | | 131 |
穿行测试 | 是通过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来证实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了解、评价控制设计的有效性以及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 7 | 不是单独的一种程序,而是将多种程序按特定审计需要进行结合运用的方法。更多地在了解内部控制时运用。 | 221 |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 是指注册会计师获取的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相关。 | 7 | 审计证据是否相关必须结合具体审计目标来考虑 | |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 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 | 7 | | |
通用目的财务报表 | 是指被审计单位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的、用以满足广大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求的财务报表。 | 8 | 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特殊目的财务报表。 | 147 |
可容忍错报 | 即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它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错报。 | 8 | | 150 |
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 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能够准确计量的错报。 | 8 | 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包括以下两类:①对事实的错报;②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产生于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估计值或选用会计政策的判断差异)。 | 151 |
推断误差 | 也称“可能误差”,是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通常包括:①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②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 8 | | 151 |
审计风险 | 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 8 | | 153 |
固有风险 | 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 | 8 | | 154 |
重大错报风险 | 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 8 | | 154 |
控制风险 | 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 8 | | 155 |
检查风险 | 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 8 | | 155 |
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 包括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和推断误差。 | 8 | | |
战略 | 是企业管理层为实现经营目标采用的总体层面的策略和方法。为实现某一既定的经营目标,企业可能有多个可行战略。 | 9 | | 172 |
内部控制 | 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 9 | | 175 |
业务流程 | 是指被审计单位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发送产品和提供服务、保证遵守法律法规、记录信息等一系列活动。 | 9 | 实务中通常将被审计单位整个经营活动划分为几个重要的业务循环,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了解和评估重要业务流程及相关控制。 | 186 |
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 | 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用以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相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履行经营管理责任的程序和记录。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应当与业务流程相适应。 | 9 | 生成—交易可能通过人工或自动化程序生成。记录—包括识别和收集与交易、事项有关的信息。处理—包括编辑、核对、计量、估价、汇总和调节活动,可能由人工或自动化程序来执行。报告—是指用电子或书面形式编制财务报告和其他信息,供被审计单位用于衡量和考核财务及其他方面的业绩。 | 186 |
控制活动 | 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 9 | | 187 |
信息技术一般控制 | 是指与多个应用系统有关的政策和程序,有助于保证信息系统持续恰当地运行(包括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支持应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通常包括数据中心和网络运行控制,系统软件的购置、修改及维护控制,接触或访问权限控制,应用系统的购置、开发及维护控制。 | 9 | | 188 |
信息技术应用控制 | 是指主要在业务流程层面运行的人工或自动化程序,与用于生成、记录、处理、报告交易或其他财务数据的程序相关,通常包括检查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审核账户和度算平衡表,设置对输入数据和数字序号的自动检查,以及对例外报告进行人工干预。 | 9 | | 188 |
重要交易类别 | 是指可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类交易。 | 9 | 重要交易类别应与相关账户及其认定相联系。 | 192 |
重要交易流程 | 在确定重要的业务流程和交易类别后,注册会计师便可着手了解每一类重要交易在信息技术或人工系统中生成、记录、处理及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的程序,即重要交易流程。 | 9 | 确定重要交易流程,是确定在哪个环节或哪些环节可能发生错报的基础。 | 192 |
特别风险 | 即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考虑识别出的控制对相关风险的抵销效果前,根据风险的性质、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包括该风险是否可能导致多项错报)和发生的可能性,判断风险是否属于特别风险。 | 9 | 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 | 205 |
风险评估程序 | 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包括:①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②分析程序;③观察和检查。 | 9 | 观察和检查,程序包括:①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②检查文件、记录和内控手册;③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④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⑤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 |
综合性审计方案 | 即注册会计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将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 | 10 | | 213 |
实质性方案 | 即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实质性程序为主。 | 10 | | 213 |
进一步审计程序 | 相对于风险评估程序而言,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 10 | | 214 |
控制测试 | 即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与了解内部控制不同,控制测试强调的是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 | 10 | 有下列情形之一,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①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②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 218 |
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 | 是指注册会计师计划通过所实施的审计程序对测试结果可靠性所获取的信心。 | 10 | | 218 |
实质性程序 | 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 10 | | 227 |
经营风险 | 是指任何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不能实现经营目标的风险。 | 10 | 经营风险源于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及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 | 229 |
经营目标 | 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针,可以是高层次的战略目标,如被审计单位的宗旨;也可以是低层次的目标,如为了实现高层次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方面、财务方面或遵守法规方面的具体目标。 | 10 | | 229 |
舞弊 | 指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通常只关注两类舞弊行为,即侵占资产和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 | 11 | | 239 |
舞弊 | 是指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 11 |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师只关注两类舞弊行为,即侵占资产、对财务信息做虚假报告。 | 240 |
审计抽样 |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这使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和评价与被选取项目的某些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的结论。 | 12 | | 255 |
抽样风险 | 是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和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 12 | 包括控制测试中的信赖过度风险与信赖不足风险,细节测试中的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信赖过度风险与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果,更应予以关注。 | 256 |
非抽样风险 | 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包括审计风险中不是由抽样所导致的所有风险,也就是即使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实施某种审计程序,也可能仍未能发现重大错报或控制失效。 | 12 | 如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等。 | 257 |
统计抽样 | 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1)随机选取样本;(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不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为非统计抽样。 | 12 | 在样本设计与实施抽样中,统计抽样依赖于数理统计知识,非统计抽样依赖于职业判断。 | 258 |
总体 | 总体可包括构成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也可只包括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部分项目。注册会计师应当确保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性。 | 12 | 总体的适当性指总体适合于特定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测试方向;总体完整性则指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应完整。 | 259 |
实质性分析程序 | 是指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它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 7 | 其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②确定期望值;③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④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⑤调查异常数据关系;⑥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 | 124 |
治理层 | 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在公司制企业中,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及其支持性机构(如审计委员会等)。 | | | |
管理层 | 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或组织。在公司制企业中,经理即属于管理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