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一:财务指标的命名是有原则的,有以下2种命名法: zk+9'r`-D
2;b\9R^>A
xa*hi87L*
1、先念分子,后念分母法,就是”……比率”或”……比”(某某比率或某某比);比如负债资产比率=负债/资产,也可以省略地称呼其为负债资产比。 gg/-k;@ Rf
:=V[7n])
rXq.DvQ
2、先念分母,后念分子法,就是”……率”; <dNOd0
e
Hio0HL-
Pm?KI<TH~
比如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 Q\vpqE!9
\l0[rcEf
"{xrL4BtC
现在大家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记住很多的财务指标了,甚至看到指标的名称就知道该如何去计算它,很实用的规律哦。 读者可以试着看以下的一些指标快速地写出它的公式了: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负债权益比率…… MJ)RvNF
aO[w/cGQ
DfD&)tsMQ
^
+\d
z
规律二:如果分子分母来自于同一张报表,则数值同用年初数、年末数或同期数,以保持口径一致;如果分子来源于损益表,分母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则分母要用平均数。 `RW HN/U
}v{LRRi
*>}@7}f
{Mk6T1Bkq
原因是:损益表的数字都是时期数,而资产负债表的数字都是时点数,时期数/时点数则会由于口径不同,无法相除,因此需要将分母进行换算。经过(期初+期末)/2的简单算术平均以后,将时点数换算为时期数,分子分母就都是时期数了,则就可以进行除法运算。可是有时分母会直接使用期末数,此时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N]!o#q}L
gJ+'W1$/
+=h:Vb8
/maJtX'
1、该期末数与期初数完全相等或大致相等,可以将其影响不大的差异额忽略不计。比如分母直接使用期末数500万时,此时暗示期初数也是500万,则(期初+期末)/2=(500+500)/2=500万,这时分母就可以直接使用期末数。或者期初数为500.10万时,则可将0.10万忽略不计,与上例同理。
K5 z<3+
ue"~9JK.
cVpp-Z|s8
1GRCV8"Z^
2、该指标要跟与之相比较的指标保持口径一致。比如,本企业要用计算出来的权益净利率去与同行业的A企业相比,而A企业计算权益净利率时分母用的是期末数,则为了保持双方的可比性,本企业也应采用期末数来作为分母,就不使用平均数作为分母了。 1I6px$^E\
N~gzDQ3
Tidn-2L73O
djZqc5t
规律三:周转率指标的命名规律。 FV!q!D
:-Z2:/P
t@;p
分子一般是销售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分母是什么,则该公式就叫某某周转率,比如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HiFUv>,u
IOH}x4
]EAO+x9
Y=KT eYW`
最后有四点补充: gD?l-RT>
=qIp2c}Rx
>=>2m2z=
l)\! .X
1、涉及到变现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分母一般为流动负债; 00y!K
m_D
w9imKVry
qDIZJh
3hH<T.@)
2、涉及到现金流量表的指标,分子一般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b%`1cV
*&W"bOMH*
HC8e>kP9b
yyJf%{
3、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分子既可以是收入额,也可以是成本额(比较特殊); {P./==^0
SfyQ$$Z
G` A4|+W"
e !Y~Qy
4、还有一些指标没有这三个规律,平时需要注意一下,例如:已获利息倍数、权益乘数、资本保值增值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率、长期资产适合率、经营亏损挂账比率等等。 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