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集中核算是新形势下的新事物,已有不少地区开始运作。但从全国范围看,还没有统一实行,当然也谈不上有统一的运行法则了。会计集中核算目前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很多,研究处理好这些问题,工作中可以少走弯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RMt vEa
+}0*_VW
一、汇总报账单问题 H.[&gm}p>
[}>6n72gNh
从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一般情况看,集中核算单位(以下称“单位”)的报账员,在到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称“中心”)报账前,对各种费用单据的整理和准备程序为:分类整理各种费用原始发票(领导已审批,且已用各用金支付)→分类汇总填写“费用报销单”→汇总“费用报销单”,填写“汇总投报账单”。报账员到“中心”报账时,“中心”会计和会计主管的审核程序是:原始单据→费用报销单→汇总报账单,要核对“费用报销单”和“汇总报账单”金额的大、小写项审报数及所附原始凭证张数、支付方式等,遇到报账员填写的科目(项目)划分错误、金额填写错误等,要分别在“费用报销单”和“汇总报账单”上进行纠正。如此一来,如果“单位”一次报账的单据少的话,报账时间不会太长。若单据多的话,势必造成报账时间过长,影响各方面的工作效率。经过调研和实践,我们把“报账汇总单”这一环节去掉,要求报账员报账时只填写“费用报销单”,至于“报账员”对费用项目确认准确与否,由柜组会计审定时认定。柜组会计和会计主管据审核无误后的原始凭证和“费用报销单”加总计算报账金额,并据以填开“现金支票”,补足“备用金”。这样做,节约了报账时间,减少了报账员和“中心”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Z2Q]?:{
i
vhEs +j
二、银行预留印鉴问题 `LU,uz
d
lLk4a+
银行预留单位(核算中心)财务专用章和柜组会计、会计主管、报账员三人印章,且分别保管。至于为何不留“单位”法人印鉴,是因为到“中心”报账的每笔业务都是经单位领导签字的,留报账员印章,可以增强报账员的责任心。报账员每次报账(包括转账、拨款等)时,自带、自盖个人印章。这样,建立三方相互牵制机制,避免过去名义上单位预留法人、会计和出纳印章,实际上法人印章常存会计处,由会计、出纳二人进行操作,因而造成漏洞(这方面的事例不少)。至于一级预算单位下属二级预算单位多,每次拨款都要一级单位报账员同来,而一级单位报账员大多为兼职,工作量大的问题,可以采用一级单位报账员到“中心”申领一本转账支票(仅限于拨款用),逢拨款时,由其根据单位财务主管签写的“拨款单”,填制“转账支票”,并加盖自己预留银行的印章,将拨款单、转账支票及存根交二级单位报账员,到“中心”进行拨款。“中心”工作人员审核拨款单、“转账支票”后,加盖预留银行的财务专用章和柜组会计、会计主管印章,填写“进账单”,留下“转账支票”存根,其它交二级单位报账员到银行专柜转账。然后,再根据“拨款单”和“转账支票”存根做账。 >,Bu^] C
~+nSI-L
三、备用金的核定问题 hPpXB:(-0
GO3YXO33
备用金主要根据各核算单位人员编制规模的大小、经济业务的多少、距离“中心”的远近来核定。一般地说,对单位人员编制规模比较大、经济业务较多、距离“中心”比较远的单位,按3~4天资金需要量核定;对距离“中心”比较近的单位,按2~3天资金需要量掌握。对单位人员编制规模比较小,经济业务比较少的单位,按4~5天资金需要量掌握。对一些突发或需要用较多现金的事项,特殊对待,随到随办。这样处理,至少有以下好处:一是每次报账提现不多,减少了报账员的路途风险和资金保管风险;二是每次报账,各种原始票据不会很多,方便审查,节约报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k(V=y
~JPzjE
四、现金解缴和“坐支”问题 +&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