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测试
9eGCBVW:* 一、单项选择题
s`#ntset0 a*6wSAA ) 1.甲企业于2000年12月31日以20 000元购入设备一台,该项设备使用年限为5年,残值5 000元,采用年限平均法提取折旧。2004年6月30日,甲企业发现该机器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决定自2004年7月1日起,将折旧方法改为年数总和法,并已履行相关程序获得批准。甲企业对该设备折旧方法变更的会计处理应当为( )。
]PlY}VOY E5*-;>2c A.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并进行追溯调整
P(pd0,%i;a U+.PuC[3 B.作为会计政策变更,不进行追溯调整
}$|%/Y XhE$&Ff C.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并进行追溯调整
Mr=}B6` Ehb?CnV#J D.作为会计估计变更,不进行追溯调整
9V=<| 2 BH&/2tO% Gg}5$||^C NWJcFj_ 3.某企业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少量的低值易耗品,并在领用时将其价值一次计入费用。但该企业近期转产,所需的低值易耗品较多,且价值较大,企业决定将其摊销方法改为分期摊销法,但摊销方法改变以后预计对损益的影响并不大。则该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为( )。
H}h~~7E .'5'0lR5 A.作为会计政策变更
^V<J69ny|9 $/[Gys3" B.不作为会计政策变更
1 [fo'M Y_[g_ C.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处理
TRgY :R_ WYwzo V- D.使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处理
n2n00%Wu[ ?eL='>Ne 4.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1月1日成立,所得税核算采用应付税款法,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4年实现利润总额150 000元。2004年,该公司实际发放工资总额超过计税工资总额的部分为20 000元;2004年初开始提取折旧的管理用固定资产当年折旧为50 000元,但按税法规定采用年数总和法则应计提65 000元。2005年1月1日起,该公司为了提供更相关、更可靠的会计信息,决定将所得税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此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为( )元。
UsLh)#}h $ yDW.pt A.0 B.4 950 C.6 600 D.11 550
j`2B}@ 2 :%/\1$3P 5.下列各项中,不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内容有( )。
z}>4,d +P[88! A.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Job/@> ; v78&[ B.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
bbd0ocva jOBY&W0r C.非重大前期差错的更正方法
ljup#:n UvPp~N7, D.重大前期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
<ZigCo w ?_VRfeztw 二、多项选择题
DUZQO{V ra]!4Kd' 1.某企业2003年6月5日发现2002年10月多计提折旧,且金额较大,则该企业会计处理中正确的做法有( )。
EvwbhvA( '1CD-
Bu A.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作调整分录
M0O>Ljo4RN Y*Y&)k6t B.6月30日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要调整
IIq"e~"Vs WYSck&9 C.2003年度利润表的上年数相关项目要调整
#mgA/q?A 4dW3'"R"L D.2003年度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相关项目要调整
} c{Fa& X$BXT 2.某企业为上市公司,成立于2001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其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内容有( )。
/K_ i8!y 3hc#FmLr2b A.对购入的商标权按20年摊销
5{')GTdX> *Jb_=j*) B.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LsQ s:O /"(b.& C.对坏账损失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
M$,Jg5Dc HjV\lcK:v D.对某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79<#V( %z1{Kus 3.某企业2003年3月5日(2002年年报尚未报出)发现2002年10月多计提折旧,且金额较大,则该企业会计处理中正确的做法有( )。
ewo*7j4* "3@KRb4f A.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作调整分录
ER{yuw (tJ91SBl B.调整200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
LPq2+:JpS kfVZ=`p} C.调整2002年度利润表的本年数
Qqp)@uM^ GSQfg D.调整2002年度利润分配表的本年数
Y.E?;iS a
]>V ZOet 4.乙公司2003年6月5日收到甲公司的退货,该商品的销售实现日为2002年11月5日,则该企业会计处理中不正确的做法有( )。
}W1^
t e:qo_eSC^- A.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作调整分录
BApa
^j\? ,MRvuw0P B.调整2003年6月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
%njOX#.w !0b%Jh C.调整2003年度利润表的上年数
F\JLbY{x] l#Yx
T
Y D.调整2003年度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
gyC^K3} ;JYoW{2 5.除法律或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外,企业有时也可以变更有关会计政策,但必须( )。
!@( M_Z'
pXssh A.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
?;Un#6b \ZqK\= B.有充分、合理的证据表明其政策变更的合理性
.Nc_n5D6 hPcS,
p{% C.由股东大会等类似机构批准会计政策的变更
658\#x8| +
hpSxdAz4 D.说明政策变更后能够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理由
i9KTX%s5^ ?k"0w)8 6.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事项有( )。
~fBex_.o* S:#e8H_7m] A.变更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
$cq!RgRn &1=g A.ZR B.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
FK6K6wU52m sqT^t! C.因固定资产扩建而重新确定其预计可使用年限
&T7cH>E'K^ 2pz4rc D.降低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cu<y8
:U< >ZX|4U[$P 三、计算及账务处理题
691G15 .`Sw,XL5 甲公司2005年初开始对某销售部门用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该设备的原价为200万元,折旧期为5年(税务的摊销口径为10年),假定无残值。2005年末该设备的可收回价值为132万元,2007年1月1日甲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将以前的所得税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假定会计与税法的收支差异仅限于此固定资产的折旧标准,企业所得税率为33%,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为净利润的10%。其中法定盈余公积为净利润的10%。根据以上资料,作出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并调整
Ym'7vW#~ J8J!#j. 表l~3:
:v_w!+,/ o,J^ e_ 表1 资产负债表
yu=piP 0#<WOns1
2007年12月31日
$}db /hY* 资产
r4EoJyt 年初数
_@~PL>g"p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rfX=*mjt 年初数
@/LiR>, |e:rYLxm: 递延所得税资产
[NL -! 5E`JD 盈余公积
w?_`/oqd|
Uh}+"h5 s047"Q .ots?Ns 0TmZ*?3!4 年末未分配利润
bfhz?,b ).Q[!lly rEmwKZF' 3+%nn+m QhsVIta 资产合计
6(>WGR C;ptir1G; _\UIc;3Gl Z B$NVY 负债及所有者
^iuo^2+ fQO
""qh QAi1,+y]7w $C$ub&D
~" 权益合计
a>w~FUm*
jC4O` AC'lS
>7s lA]N04 d
表2 利 润 表
%XR<isn \OT6L'l], 项 目
'mJ13 上年数
:Pf>Z? /d c@9##DPn 一、营业收入
8RU.}PD s*.3ZS5 KJX>DL 9\ 减:营业成本
Y0}4WWV ZL,8,;] >4M<W4
营业税金及附加
2qjyFTT uRpBeH]Z" 'gCZ'edM 销售费用
;P8(Zf3wJb &//2eL }2=hd. . 管理费用
p(?g- :]-$dEu& 3e *-\TP- 财务费用(收益以“一”号填列)
mqw 84u hJLT!33: B$j' /e-Zk 资产减值损失
R(`]n!V2 7DZTQUb" JRo;(wqZ 加: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净损失以
#QS?s8IrW 4kh8W~i;/ “一”号填列)
Mt=R*M}D0 x;(g dXK-&Po' 投资净收益(净损失以“一”号填列)
:X Lp qlvwK&W<QM .`+yo0O: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一”号填列)
wV>c" J 1yS&~
y?a >jKjh!`)!e 加:营业外收入
^vM_kArA |T
y=7d , *uU4^E( 减:营业外支出
h$/JGm5uDb \447]<u ]!faA\1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一”填列)
6KO(j/Gwp NNp}|a9 Y;eoTJ 减:所得税费用
^
vaL8+ -N4z-ozhC \Z'/+}^h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一”填列)
+A\V ) }lO
}x ~bGC/I;W> S<pkc8 表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mLaCkn LihdZ ) 2007年度
E-F5y q5?{1 本年金额
bl$j%gI%, `I#`:hj 项 目
bRsc-Fz6 C=[Ae, Vd<K4Tk 7 Kjj?~RA .pW o >`" )#PtV~64 盈余公积
,5w]\z Km"&mT $ *m&%vj.Kc 未分配利润
[zx|eG<&- --A&TV ^Et,TF\ 上年年末余额
}<&d]N K"^cq~ A_i zSzC1 bQj`g2eyM 0e\y~#- 1!1
DuQ 加:会计政策变更
uQ^hV%|" P9s_2KOF B%
mtp;) P wE4;Rk1 Z/c_kf[ \OA
L Or 前期会计差错
_Fxe|"<^ :cdQ
(O.m MHFaSl 506V0]`/ B\/7^{i5 %ZiK[e3G 二、本年年初余额
(7L/eDMT UO1$UF!
QC pALJl[Cb m3luhGn 3>M.]w6{ ,jTPg/r #4N >d~ w?S8@|MK \imp7}N zhjJ>d%w >Fp&8p`am mtIMW9 v4C3uNW 知识点测试答案及解析
=E1tgrW 一、单项选择题
BvQUn@ XE %z2oDAjX 1.「答案」D「解析」根据财政部《问题解答(四)》的规定(本规定2004年5月28日发布),该问题解答发布之后发生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应当属于会计估计的变更。
&urb!tQ>& NA\ x< 2.「答案」B「解析」折旧年限属于会计估计,如果赖以进行会计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取得了新的信息等,可以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
Vf$1Sj w i(P>Y2s 3.「答案」B「解析」该事项对损益的影响不大,因而属于不重要的事项,不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
v4D!7t&v" U&X. 4.「答案」B「解析」2004年,按应付税款法下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150 000+20 000一15 000)×33%=51 150(元),而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追溯时,应当追溯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4 950元(150 000 X:33%)元,并相应地调增所得税费用4 950元,进而造成净利润调减4 950元,也就调减了2005年的年初留存收益4 950元。
0R*}QXph ,O2q+'& 5.「答案」C「解析」根据我国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上述A、B、D均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G>JxIrN0 二、多项选择题
}H; ]k-) A(NEWO 1.「答案」A B C D「解析」上述内容由于是6月份发现的(已经过了年报对外报出的最后时间4月30日)以前年度前期差错,所以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无关,又由于金额较大,故不能作为发现本期事项进行调整,否则,会导致对本期相关会计信息的误解,只有调整发现当期的年初数和上年数的相关项目才是正确的。
tI'e ctn sSV^5 2.「答案」A B C「解析」A为滥用会计估计,因为商标权的法定有效期才10年;B和C均为滥用会计政策,因为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和直接转销法均超出了不符合新会计准则;D正确,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H6{Rd+\Z 9>IsqYc 3.「答案」A B C D「解析」上述内容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调整报告年度的相关项目。
Kn.iyR RW)k_#%= 4.「答案」A B C D「解析」已确认过收入的商品退货,一般直接冲减发生当月的收入和成本,不再追溯调整。「解析」这是财政部在《问题解答(一)》中的规定,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时应当履行有关程序并注意有关问题。否则,即为滥用会计政策变更。
QU,?}w'?d 6# R;HbkO 6.「答案」A D「解析」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因固定资产扩建而重新确定其预计可使用年限,相当于对新固定资产确定其预计使用年限,不能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4L!e=>as"1 PB@
-U.Z 三、计算及账务处理题
3}yraX6r! g&P9UW>qS 「答案与解析」
`u$24h'! i
l7!} 1.首先计算2007年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①2005年末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200/5=160.(万元);⑦2005年末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为132万元,所以期末提取了28万元的减值准备;③2006年的折旧额=132/4=33(万元);④2006年末的账面价值=132-33:99(万元),即2007年初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9万元。
9c%(]Rn: +yvBSpY 2.再计算该固定资产在2007年初的计税基础该固定资产2007年初的计税基础=200-200÷10×2=160(万元);
sY_fq.Z 3.由于2007年初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所以此差异应界定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此时点的差异额61万元(160-99),对应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20.13万元(6l33%)。
9 #:ue@) dbd"pR 8v 4.应作如下追溯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0.13货: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13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f20.13×10%)2.叭3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叭3
bu;vpNa /lru"R D 5.报表修正如下:
m8p4U-*j 表l 资产负债表
0oQ/J: ,d5ia4\K 9_007年12月31日
)|Jr|8 资产
27$\sG|g 年初数
g*^wF?t'T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Y&R0jt 年初数
[&fWF~D-p< rtoSCj: 递延所得税资产
^g\h]RD} +20.13
=\*S'Ded 盈余公积
aL{EkiR +2.013
E#m76]vkCU f7K8m| 4U:DJ_GN =y`-sU Hx 年末未分配利润
(]oFB$ +18.117
s9=pV4fA~w &MBOAHhze v!iWzN /]P%b K6B 资产合计
{3jm%ex CRP7U UqY J#&MqY Z5 w`-# aIY$5^x 20.13
[Q7`RB TZ)(ZKX*R k:@a[qnY 负债及所有者,
4c~*hMry 9
<y
/Wv Z8N@e<!*~8 }x>}:"P;W 权益合计
@?(nwj~ s` 20.13
hn*}5!^ AN50P!FZW mOABZ#+F
k 3
XM Bu* ,%&
LG],6 EG8%~k+R Tey,N^=ek }//8$Z<( 表2 利 润 表
Z:W')Nd( g9RzzE! 2007年12月
17?NR\Q 项 目
2y&_Z^kI? 上年数
r! cNc ;))[P_$zB 一、营业收入
?Yynd \3J+OY f]O5V$!RuE 减:营业成本
k
2
mkOb qJe&jLZa (Q*
2dd> 营业税金及附加
{m1t~ S /@xr[=L
3Y.d&Nz 销售费用
'US8"83 o+PQ;Dl A=\'r<: 管理费用
rF
<iWM= HXlr 8=!rnJCav 财务费用(收益以“一”号填列)
mH7CgI sYW1T
@ uaZ"x&oZ# 资产减值损失
>vNk kxWyQ R(n0!h4 9OO0Ht4j 加: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净损失以
HZ[68T[8b QBN=l\m+ “一”号填列)
59"Nn\}3gE 3\+[38 _ x
_YV{ 投资净收益(净损失以“一”号填列)
~ ]m@k'n d6Q :{!Sd" 6w:g77SH)%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一”号填列)
|yId6v 0
.3g\[p PG-cu$\?? 加:营业外收入
VLwJ6?.f' GT1 X !Ed<xG/ 减:营业外支出
ID{Pzmt- V}Y~z)i0 _z_3
%N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一”填列)
*n$m;yI 0
!pFKC) f(9$"Vi 减:所得税费用
%yS`C"ZQ) 一4.29
9
up*g #7cf 8y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一”填列)
XyKKD&j 4.29
eW }jS/g` 2C
8L\ *6\`A!C 表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dKN3ZCw*gF gP_d>p:b ^0,&R\e+ v=yI#5
项 目
[XY:MUe
n<"a+TTU 5D02%U2N)G >>
8KL`l 本年
<}x|@u 6r-<XNv)0 e4NX\tCpw j{Qbzczy, 盈余公积
Z:o'
+oh 金额
7=M'n;!Mh 2Y g[8Tm# 未分配利润
$4ZDT]n #VMBn} kdueQ(\ (w7cdqe Fy+7{=?^F 一、上年年末余额
d9e H}#OY xr7<(:d kosJ]q'U {u[K
^G 3Jk?)Dy >=q!!'$: 加:会计政策变更
TQxc?o S r#fyr +2.013
gCBZA;/ +l 8.117
/Z9`uK <xh'@592 Zn=JmZ 前期会计差错
9[]"%6 TYLl_nGr _$jJpy cE8 _keR~ `5 v51TpH ]C:If h~ 二、本年年初余额
|(8Hk@\CT> 转上海财经大学高顿职业培训网:
www.goldeneducation.cn :R?| 2l .^+$w$ x`|tT%q@l )^'B:ic I`}vdX) bJMcI8` Q9'p3"yoE -"^WDs W;@ae,^ x[uXD 8LM1oal} RlPByG5K (/P&;?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