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六要素将会计对象分为六类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_ibe
\8 `7E1d
(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后半句为准则上新加的) >fH0>W+!
jk9f{Iu
特征: cb|+6m~
\c<
oVF'
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O{N_-];.
j_~KD}
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hOY@vm&
%MeAa?G-#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h-_|N
gV2vw
e
由于该定义使得会计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考试也有很大影响。 ]n!V
U?*zb
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划分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标准是一年。资产按照到期是否变为固定或可确定的货币分为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按照是否可辩认分为可辩认资产与不可辩认资产(商誉)。按照资产的存在是否确定分为确定性资产与或有资产。 ?woL17Gt
S,c{LTL
理解:如收不回来的应收款项,已陈旧过时售不出的商品,已淘汰报废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某些予以递延的费用等,尽管他们还挂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但已不是企业的真正资产;企业也有许多资产如专有技术,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以及一些或有资产,由于现行会计模式与技术等原因而未能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 .a.HaBBV
;W,* B.~
(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本质特征是将来会引起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负债的分类按流动性分为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划分标准为一年,一年以上为长期负债,一年以下的为短期负债。 |U%NPw5
V eGSr
(3)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企业所有者享有的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在我国将所有者权益分为资本和留存收益,而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则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L4>14D\
qGk.7wf%
(4)收入。收入来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 FDMQLx f
V<QpC5
特点: >jW**F
g3:@90Ba
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利得——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EYT^*1,E*
FA+HR
②收入要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e~]P _53
q +?&w'8
③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hX.cdt_?
uY]';OtG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Y99L)+=/
.]v>LsbhF
所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主营业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其他营业收入)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是日常活动,否则不能做收入) h`&TDB2
C4mkt2Eb0a
流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收入而是利得,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营业外收入) kTL{Q0q
!j6k
]BgZ
(5)费用 TO6
F
Y&
6jFT_
①指各种耗费:营业成本(可以对象化)+期间费用(不可以对象化) `% 9Y)a/e
e>Mt
DJ5
②费用的3个特征 qs]W2{-4~
:Awwt0
A.日常活动中产生(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损失——营业外支出) ,}t%7I
REh"/d
B .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C .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所以:费用也是日常活动发生的。 *~PB
3H#,qug$
其经济利益的流出不属于费用而是损失,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净损失。(营业外支出) 'V&g"Pb
n!4}Hwz!
理解:主营业务收支和其他业务收支都是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但主营是经常发生,而其他是偶然发生,比如工业企业销售商品是主营,而工业企业销售材料就是其他,营业外收支是与日常无关,具体核算内容参见教材第8章第5节,结合以后学习 G4|C227EO
sp\6-*F
(6)利润(一般指净利润,但此教材指的是利润总额) {"p ~M7
[<@L`ki
①一定期间经营成果。 f#s 6 'g
o,i_py
②利润=营业利润+投资净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2.会计要素的关系是: MXA?rjd0
gq('8*S
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等量关系,这些等量关系构成了不同的会计等式,而会计等式又是会计报表的框价,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学者又将会计要素称之为会计报表的要素,但严格地说,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要素并不是一回事。 4e#g{,
59.$;Ip;g
会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个等式来表示,即: h4n~V:nNm
(%^C}`|EA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 Ftyxz&-4$p
B&MDn']fV/
收入—费用=利润(2) aj?ZVa6
%DttkrhL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 dpW`e>o
^tTM
7
第(1)个等式可以称之为静态等式,反映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第(2)个等式可以称之为动态等式,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第(3)个等式反映了在企业期末结帐之前,第(1)个等式和第(2)等式之间的辨证关系。 q,[;AHb
(#dR\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