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利率法的理解 @bZb#,n]
GB#7w82
实际利率法基本上贯串了整本教材,在多个章节中都有用到,比如第三章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利息调整的摊销,第六章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第十章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第十二章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第二十二章承租人融资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出租人融资租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 E~B
LY{3:
8L:0Wp
我们先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讲起。 C
RNO4
>a<;)K^1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iY="M _kQ_
;.iy{&$
实际利率法的原理是用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为基础的,出题人在设计一道题目时,首先会将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出现值,这个现值就是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支付的价款,比如近期我在徐氏军团“每日一练”中设计的一道题目,如下: m*1=-"P
ek9%Xk8
例题:计算题 N67m=wRx
j'Fni4;
正保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购入中原公司发行的2年期债券,支付价款41 486万元,债券面值40 000万元,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合同约定债券发行方中原公司在遇到特定情况下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并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利率8%,实际利率6%,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则甲公司2009年6月30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 )万元。 QZX+E
`!i>fo~
A.40764.50 B.41130.58 C.40387.43 D.41600 u7S7lR"lxW
rB4]TQ`c
答案:C 2'D2>^os
[8ih-k
解析: j:0z/gHp$
利息调整分摊表 k]Yd4CC2
CGQ`i
.A E(D7d6
=dPrG=A
(1)2008年1月1日: ]c08`
G3q\Z`|3h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40 000 0L'h5i>H)
"bJW yUb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486 &Mol8=V)
_f/6bpv
贷:银行存款 41 486 qTG/7tn
"
Wa
wOap
2008年6月30日: C&\#{m_1B
/)j:Y:5
借:应收利息 1600(40 000×8%/2) b^0=X!bg
d+8Sypv^4*
贷:投资收益 1 244.58(41 1486×6%/2) GujmBb
6:H@=fEv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55.42 XOU
9r(
Wh,p$|vL
借:银行存款 1600 O9bIo]B
Z<`QDBN"4
贷:应收利息 1600 3{CXIS
zpJQ7hym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486+1 244.58-1 600=41130.58(万元) svN&~@l
+d<o2n4!
(2)2008年12月31日: }5`Kn}rY
*~cq
(PFQ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U=*@p4?
C-&\qAo?<:
贷:投资收益 1 233.92(4 1130.58×6%/2) DKR2b`J
arm26YA-,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66.08 H>%K}Fh
V!uW\i/
借:银行存款 1600 V3
2F
F8nR.|
贷:应收利息 1600 A|7%j0T
51xiX90D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130.58+1 233.92-1600=40 764.50(万元) 13kl\<6
r[K%8Y8`
(3)2009年6月30日: +JsMYv
iU+O(vi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v=A}}kS
!ap}+_IA7^
贷:投资收益 1 222.93(40 764.50×6%/2) G8}k9?26(
XkDIP4v%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77.07 z#m ~}
-e(e;e
借:银行存款 1600 G0)}?5L1J
K|]/BjB
/
贷:应收利息 1600 mb,\ wZ
u^, eHO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0 764.50+1 222.93-1600=40 387.43(万元) W^k95%zBM
k..AP<hH
(4)2009年12月31日: zc K`hS
xPCRT
*Pd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k@^U9?R
qz95)
贷:投资收益 1212.57(倒挤) }p5_JXBV
Y7BmW+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87.43(1486-355.42-366.08-377.07) |h%=a8
H%pD9'q~
借:银行存款 1600 -!q^/ux
5If.[j{
贷:应收利息 1600 z9Z4MXl
m~04I~8vk
借:银行存款 40000 xu\s2x$
2)hfYLi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40000
y*=sboX
>
9.%hSy
这个题目中“支付价款41486万元”这个金额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它实际上就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计算的结果,本题的未来现金流量是每半年收到的利息40000*8%*1/2=1600万元,以及最后一期收到的本金40000万元,将这些现金流量折现:1600/(1+3%)+1600/(1+3%)^2+1600/(1+3%)^3+1600/(1+3%)^4+40000/(1+3%)^4=41486.84(万元),即支付的价款41486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每半年付息一次,而题目中给出的利率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是年利率,所以折现的期数为4期,利率为半年的利率3%.说明这些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实际上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zRHYZc'T|
GHY+q{'#V_
实际利率法下根据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得出的金额即为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同样,它也是投资者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在债券市场上,这个投资收益是要形成债券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债券必需要反应投资者应得的报酬率,因此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形成了现金流入,那么对于债券来说就是公允价值的下降,这个下降同时也反应了投资者的风险要求,现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另外如果债券发生了减值损失,说明债券的摊余成本大于其公允价值,此时要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减至公允价值的水平。综上,因此期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F%P"T%|
Uo?4o*}
实际利率法摊销就是上面的思路,当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时,人们宁愿把资金存入银行或进行其他投资,而不愿购买债券,从而债券的发行受阻,发行方只能折价发行,折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少付利息的代价和投资方少收到的利息部分的补偿;同理,当实际利率小于票面利率时,人们争相购买该债券,债券供不应求,发行方适当提高发行价(即溢价发行)也仍然有人购买,此时溢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要多付出利息的补偿和投资方将来多收到的利息部分的代价。实际利率法就是目的就是将溢价和折价金额在持有期间逐期确认调整投资方的收益和发行方的费用。 /z!Tgs4
# ~Doz7~
对于前面提到的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未确认融资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我们比照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思路来理解: uP G\1
8yk7d76Y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摊销可以将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支付利息-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清偿的本金。 ~y{_NgMo
fqjBor}
而未实现融资收益和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原理是类似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这很好理解,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应收款的余额理解为本利和,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理解为利息,所以用“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或“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就是本金的期初余额,然后用本金×实际利率,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因此,从本质上说,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原理是相通的,掌握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之后的贷款、应付债券、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销售商品涉及到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就迎刃而解了。 1oe,>\\
|M`'
识记要点: AXF
1{
<2N{oK.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4M#i_.`z
j"K^zh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4_kY^"*#"
^hXm=r4ozR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MP {/
tk]D)+{u&c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aVCPaYe^
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