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I3{PZhU.
[B*x-R[FI
1.B R6
<X%*&%
Z!a=dnwHz
【解析】选项B体现的是重要性要求。 7dTkp!'X-
_2Zx?<] 2E
2.C 6m/r+?'
+/4
A
【解析】2007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金额”栏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应调减的金额=(40+160)×(1-10%)=180(万元) ONB{_X?
u
OmtyX
3.D 4$HhP,gL=
MIeU,KT#U
【解析】出售无形资产产生的净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不影响营业利润。 z3{G9Np
q"CVcLi9
4.B q5J5>
Y!aSs3c
【解析】该企业2007年度确认收入=200×152/(152+8)-10=180(万元)。 pGP7nw_g
;>U2|>5V
5.C ,\W 8b-Z
> ym,{EHK
【解析】研究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计入管理费用。所以专利权的入账价值=20+2.8+1.2+10+2=36(万元)。 Ke;E1S-~
U|H=Y"pL
6.C b"<liGh"n-
TM_
_I\+Q
【解析】该外币债权2月份发生的汇兑收益=20×(8.23-8.28)=-1(万元)。 60^`JVGWH
6fE7W>la
7.A sg^zH8,3
6IN
e@
【解析】由于上述会计估计的变更对2007年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减少){〔150-(150-10)÷10×4-6〕÷2-14}×(1-33%)=20.1(万元)。 fh&nu"&
\}yc`7T:L0
8.B '|6]_
K(e$esLs-
【解析】应冲减原确认的预计负债。 9d0@wq.
Si4!R+4w
9.B 9R!atPz9
gMi0FO'
【解析】2006年: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为350-35=315万元,成本=500×60%=300万元,未减值。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为210-30=180万元,成本200万元,减值20万元。2007年剩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150-30=120万元,成本200×90%=180万元,减值60万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60+20×10%-20=42万元。 nI?[rCM
W 8<&gh
+
10.B
gmUz9P(
(R,#a *CV
【解析】选项B属于正常中断,不应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 B-
RjMxX4>
Y,qI@n<
11.C `z}?"BW|
ydEoC$?0
【解析】2006年母公司销售给子公司的销售成本是35000元(50000×70%),其可变现净值是32000元,从集团公司看,应计提3000元的存货跌价准备,但子公司购入成本是50000元,故计提了18000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因而应抵销15000元存货跌价准备。2006年末编制合并报表时的抵销分录是: ^ox=H
NV
/cUO$m o
(1)借:营业收入50000 6$hQ35
7(1|xYCx$
贷:营业成本50000 (q/e1L-S
i'<[DjMDlm
(2)借:营业成本15000 F@D`N0Pte
RT4x\&q
贷:存货(50000×30%)15000 w?PkO p
$
j%'{)gK
(3)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5000 n1ZbRV
df8k7D;~e
贷:资产减值损失15000 j<m(PHSe
c1(R
uP:S
2007年子公司将上年购入的商品对外销售80%。故年末有上年购入的存货10000元(50000×20%),加上本年购入的20000元,共30000元,按毛利率的30%计算,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9000元,年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为29000元,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应是1000元,但计提前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3600(18000-18000×80%)元,故应冲回跌价准备2600元。从集团公司的角度看,集团公司的成本为21000元(50000×70%×20%+20000×70%),可变现净值为29000元,不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存货跌价准备已有余额3000×(1-80%)=600(元),故站在集团角度应冲减跌价准备600元,合并抵销分录中应抵销多冲减的2000元。 o+iiSTJEe
soB,j3#p'*
在2007年编制合并报表时,抵销分录是: (Bb5?fw
-vo})lO
(1)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5 000 a@K%06A;'
E:_ZA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5 000 Bpo4?nCl}
V;VHv=9`o
(2)借:未分配利润――年初15 000 -
a}Dp~j
PA{PD.4Du
贷:营业成本15 000 r.=K~A
@}u*|P*
(3)借:营业收入20 000 =osk+uzzG
C\3rJy(VJ
贷:营业成本20 000 <18(
caR<Kb:;*
(4)借:营业成本9 000 H\" sgoJ
Wx%H%FeK
贷:存货9 000 ,Q$q=E;X
;vR4XHl|
(5)借:营业成本12 000 .&iawz
\##zR_%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2 000
IZ-1c1
+zN-!5x
借:资产减值损失2000 HXC ;Np
nIf1sH>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2000 `,*3[
m]0;"jeL
12. C 1p3z1_wrs
【解析】按照新准则规定,应收票据也应计提坏账准备,而不需要先转入应收账款再计提坏账准备。 y3Q
sv
s-!ArB,
13.D ea2ayT
.WJYQi
【解析】选项A,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选项B,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按新准则规定也应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选项C,《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而非其他所有的账目登记工作。选项D,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规定中的授权批准制度要求,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Sn(lnlB
%g$o/A$
14.C ] )\Pqn(
a 7V-C
【解析】按照股份支付准则,这种情况下,应是增加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wh`"w7br
T@B/xAq5!
15.B OX0%C.K)hZ
vzAax k%
【解析】选项B 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z6\UGSL
_Kf% \xg
二、多项选择题 Ms#M+[a
SYJD?&C;
1.ABD m4Qh%}9%
V#$RR!X'
【解析】对长期应收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应按长期应收款余额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差额部分合理计提坏账准备;当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担保余值已经减少,应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并将由此而引起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确认为当期损失。 N0Lw}@p
9d659iC
2. ABCD Tn e4
kd(8I_i@
【解析】与商品销售分开的安装劳务按照完工程度确认收入。 WIxy}3_to
N/2T[s_&
3.ACDE ;7V%#-
,/I.t DH
【解析】按照现行规定,除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按规定单独作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改扩建等原因而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因已转入在建工程,因此不计提折旧。 ^A/k)x6
#&aqKVY
4. ABCD B%b4v
hd<c&7|G'
【解析】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_S1>j7RQo
;bib/
5.AC i$G@R%
?Ep [M:,q
【解析】选项B,收到时冲减应收账款,不影响当期损益;选项D,这是一项或有负债,不确认入账;选项E,应调整资本公积。 hx %v+/
HyZqUbHa
6.BCE zu{P#~21
*)T^ChD,
【解析】选项B,应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选项C,售后租回交易无论是形成经营租赁还是形成融资租赁,所售资产的售价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均应计入递延收益;选项E,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不根据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作调整。 4F'LBS]=0
a~}OZ&PG
7.ACE 9}<ile7^
+gtbcF@rx
【解析】上述各项均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选项AC是属于发现以前年度会计差错,是调整事项,选项E按新准则规定也属于调整事项。选项BD属于非调整事项。 vJ[^K
Yujiqi]J;
8.ABE ]Ie 0S~
Be2DN5)
【解析】获得股份有限公司分派的股票股利,投资方不做账务处理;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方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所以选项CD不会使得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 Ckuh:
bs
B
LiF
5
9.ACE ]MitOkX
?mxMk6w
【解析】根据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并不包括存货、金融资产等资产,这些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在其价值恢复时仍可转回。 K`zdc`/
9IfmW^0
10.ABD ;))+>%SGCt
h2]P]@nW;W
【解析】应付账款属于其他金融负债,应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应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ons]^km
9vc2VB$
11.ABCD %RRNJf}z
37.S\gO]
【解析】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的同时,可能借记成本类科目,也可能借记“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科目。 F_{Yo?_
三、计算及会计处理题 Zt{[*~
WO>nIo5Y
1.【答案】 ,j_i?Ff
CXMLt
(1)2003年末: FHg
9OI67
{]@= ijjf
会计上确定的年折旧额=120000÷10=12000(元) e 2oa($9
"&?kC2Y|
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年折旧额=120000÷10=12000(元)(0.5分) >jLY"
$Sip$\+*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20000-12000=108000(元) >tV{Pd1
SRDp*
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8000-80000=28000(元)(0.5分) 4p
;`C
_8UU'1d
年末计提该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 yq\K)g*=
\V~eVf;~
借:资产减值损失 28000 AH7}/Rc
uZK
r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8000(0.5分) `l[c_%Bm
xOmi\VbM
年末计提的该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8000元,为当期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进行纳税调增,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jLm ;ty2;
;$wVu|&
应交所得税=(1000000+28000)×33%=339240(元)(0.5分) N5
6g+,w%)
Fk7')?
2003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08000-28000=80000元,计税基础=108000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2003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28000元,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28000×33%=9240(元),因为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0,故当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9240元。 z$. 88^
u `6:5k
当期所得税费用=339240-9240=330000(元) _Q 4)X)F
%l[( Iw
会计分录: >}i E(
bK&+5t&
借:所得税费用330000 <`r>h
{hrX'2:ClT
递延所得税资产 9240 i<Zc"v;
B
W*rIn<?G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39240(1分) 4vB<fPN
S_UIO.K
(2)2004年末: v PG},m~-
)Y{L&A
会计上确定的年折旧额=(120000-12000-28000)÷5=16000(元) V {ddr:]4
X\qNG]
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年折旧额=120000÷10=12000(元)(0.5分) .}~_a76
+VOK%8,p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20000-12000-16000-28000=64000(元) <R=Zs[9M1
BpPy&
可收回金额为90000元,没有发生减值,也不需要转回以前计提的减值准备。(0.5分) )1`0PJoHE
fJ!R6D
计税基础=108000-12000=96000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32000元,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32000×33%=10560(元),因为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9240元,故当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320元。 `Eo.v#<
Btn]}8K
应交所得税=(1000000+4000)×33%=331320(元)(0.5分) kUrkG80q|
(gWm,fI
RZ
当期所得税费用=331320-1320=330000(元) VTY 5]|;
R8Fv{7]c
会计分录: ;"-&1qHN
d|Lj~x|
借:所得税费用330000 $5%SNzzl
z_4J)?3
递延所得税资产 1320 .Rs^Y
Z F
?J>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31320(1分) LBDjIpR6
T!)(Dv8@F
(3)2005年末: MeZf*'
J
r0% D58
会计上确定的年折旧额=64000÷4=16000(元) <$Yd0hxjU
{8bSB.?R
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年折旧额=120000÷10=12000(元)(0.5分) pB0 \\wR
G
mA<
g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20000-12000-16000-28000-16000=48000(元) TJXT-\Vk
&E5g3
lf
计税基础=108000-12000-12000=84000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36000元,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36000×33%=11880(元),因为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10560元,故当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320元。 7a<DKB
ZyFjFHe+
应交所得税=(1000000+4000)×33%=331320(元)(0.5分) @?]RBX?a
k!'a,R:
当期所得税费用=331320-1320=330000(元) D_zZXbNc
$X,D(
会计分录: ]Gq !`O1
Em~>9f
?Q(
借:所得税费用330000 SSMHoJGm
oE]QF.n#
递延所得税资产1320 $kp{Eg '
LyFN.2qw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31320(1分) _u QOHwn
WX3-\Y5E
(4)2006年6月: tf`^v6m%]
28d'7El$
会计上确定的上半年折旧额=48000÷3÷2=8000(元) cTT L1SW
Se =`N
按税法规定确定的上半年折旧额=120000÷10÷2=6000(元)(0.5分) nUOz\y
/jJw0 5;L
出售该项资产时按会计规定计提的累计折旧=12000+16000+16000+8000=56000(元) (0.5分) g{&ui.ml&
GC}==
^1
按会计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余额=28000(元) Qh\60f>0
k\?Ii<m
出售该项资产时按税法规定计提的累计折旧=12000+12000+12000+6000=42000(元) ['iPl/v0
k~w*W X'
出售该项固定资产时: P@c5pc#|
V1M.JU
借:固定资产清理36000 +T
Dw+
-e:`|(Mo
累计折旧56000 iGB}Il)
;u)I\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8000 SO0PF|{\r
g]0_5?i
贷:固定资产120000(0.5分) *gWwALGo5
wI/iuc
借:银行存款60000 H9e<v4c
_.8S&
贷:固定资产清理60000(0.5分) A~70
_I5Y"o
借:固定资产清理1000 pFjK}JOF
o?\?@H
贷:银行存款1000(0.5分) %1+4_g9
pYf-S?Y/V
借:固定资产清理23000 bOY |H~
$~T4hv :
贷:营业外收入23000(0.5分) EXqE~afm2
3(80:@|
处置资产计入利润总额的金额=60000-(120000-56000-28000)-1000=23000(元) 0<@
@?G
t*w/{|yO
处置资产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60000-(120000-42000)-1000=-19000(元)
92oFlEJ
kE1TP]|
根据上述计算可见,因处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产生的纳税调整金额=-19000-23000=-42000(元)为当期转回前期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