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EO:avH.*0
[.-a$J[4+F
1.B u"Y]P*[k
[.&[<!,.
【解析】选项B体现的是重要性要求。 "dtlME{Bx
t!qwxX*$T
2.C DFy1 bg
-N# #w=
【解析】2007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金额”栏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应调减的金额=(40+160)×(1-10%)=180(万元) vRr9%zx
HeozJ^u\?
3.D mb{q(WEPP
{[^#h|U
【解析】出售无形资产产生的净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不影响营业利润。 Nfb`YU=
i}lRIXjdV
4.B vpLMhf`
Pm?B
9S
【解析】该企业2007年度确认收入=200×152/(152+8)-10=180(万元)。 ;?~
9hN!
7I
>J$"
5.C (0C&z/
UA(;fZ@
【解析】研究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计入管理费用。所以专利权的入账价值=20+2.8+1.2+10+2=36(万元)。 lT,+bU
U^ ?=
0+
6.C *eGM7o*\X
1exfCm
【解析】该外币债权2月份发生的汇兑收益=20×(8.23-8.28)=-1(万元)。 (/?R9T[V&^
RxG^
7.A &t3Jv{
Ue7 6py9
【解析】由于上述会计估计的变更对2007年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减少){〔150-(150-10)÷10×4-6〕÷2-14}×(1-33%)=20.1(万元)。 - _t&+5]
LNiS`o\
8.B XTo8,'UaP
%rcFT_
【解析】应冲减原确认的预计负债。 }N,>A-P
xZ+]QDKC
9.B F1c&0*_A
*rf$>8~$n
【解析】2006年: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为350-35=315万元,成本=500×60%=300万元,未减值。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为210-30=180万元,成本200万元,减值20万元。2007年剩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150-30=120万元,成本200×90%=180万元,减值60万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60+20×10%-20=42万元。 28oJFi]
'{VM>Q
10.B (.Xr#;\(
.'lN4x
【解析】选项B属于正常中断,不应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 Sk=N [hwU
# ZTLrq5b
11.C <'2u
a
jVYH;B%%z
【解析】2006年母公司销售给子公司的销售成本是35000元(50000×70%),其可变现净值是32000元,从集团公司看,应计提3000元的存货跌价准备,但子公司购入成本是50000元,故计提了18000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因而应抵销15000元存货跌价准备。2006年末编制合并报表时的抵销分录是: O?E6xc<8
/^4"Qv\@/
(1)借:营业收入50000 784;]wdy\
HcO5?{2
贷:营业成本50000 W4vBf^eC
_6rKC*Pe1
(2)借:营业成本15000 ]>8)|]O
6n
)4uq
iA6
贷:存货(50000×30%)15000 C +@ i
(\vXA4Oa,
(3)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5000 L
e&;g4%
'vlrc[|/
贷:资产减值损失15000 _}ele+
4_Y!el H)
2007年子公司将上年购入的商品对外销售80%。故年末有上年购入的存货10000元(50000×20%),加上本年购入的20000元,共30000元,按毛利率的30%计算,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9000元,年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为29000元,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应是1000元,但计提前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3600(18000-18000×80%)元,故应冲回跌价准备2600元。从集团公司的角度看,集团公司的成本为21000元(50000×70%×20%+20000×70%),可变现净值为29000元,不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存货跌价准备已有余额3000×(1-80%)=600(元),故站在集团角度应冲减跌价准备600元,合并抵销分录中应抵销多冲减的2000元。 v<&v]
!nF
A.U'Q|
在2007年编制合并报表时,抵销分录是: %U?)?iZdL
61:9(*4~!F
(1)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5 000 x'i0KF
&7Kb]Ti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5 000 ?Aw3lH#:
=v0~[E4
(2)借:未分配利润――年初15 000 Fu##'#
uV77E*+7\
贷:营业成本15 000 _FsB6
G]mc
__(V C:
(3)借:营业收入20 000 bQ.nFa']
ke6n/ h5`
贷:营业成本20 000 <Uwwux<v
)X%oXc&C|
(4)借:营业成本9 000 u+z~
oHsP?%U
贷:存货9 000 VDn:SGj5
JqEb;NiP)5
(5)借:营业成本12 000 4J}3,+
Q>%E`h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2 000 4)nt$fW
veO?k.u(
借:资产减值损失2000 ZIW7_Y>_
?O7iK<5N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2000 -0DZ::
hBy*09Sv
12. C <<<NXsH
【解析】按照新准则规定,应收票据也应计提坏账准备,而不需要先转入应收账款再计提坏账准备。 3#mE(
`|P
bd{\{[^S!
13.D G?ZC9w]rA
]}~4J.Yn
【解析】选项A,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选项B,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按新准则规定也应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选项C,《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而非其他所有的账目登记工作。选项D,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规定中的授权批准制度要求,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XB4yExy
3?^NN|xg
14.C AY;<q$8j%,
}.t^D|
【解析】按照股份支付准则,这种情况下,应是增加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e5L1er;6
A^L?_\e6
15.B u\3ZIb
UM\}aq=,
【解析】选项B 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JZw^W{
)Y[/!
二、多项选择题 SwJHg
Z&
hXTYTbTX
1.ABD D 2$
^"
Wl
TpX`
【解析】对长期应收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应按长期应收款余额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差额部分合理计提坏账准备;当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担保余值已经减少,应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并将由此而引起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确认为当期损失。 tWX7dspx/
i'iO H|s
2. ABCD s9 &)Fv-#V
UO
J*a1BM
【解析】与商品销售分开的安装劳务按照完工程度确认收入。 h[y*CzG
/N%zwj/*
3.ACDE ]CIe~q
IywiCMjH
【解析】按照现行规定,除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按规定单独作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改扩建等原因而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因已转入在建工程,因此不计提折旧。 `GS cRhbh
'}CN?f|.
4. ABCD 4znH$M>bU
Z*Zc]hD
【解析】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T+(M8qb
G g(NGT
5.AC TH>,v
,3k@L\$.x
【解析】选项B,收到时冲减应收账款,不影响当期损益;选项D,这是一项或有负债,不确认入账;选项E,应调整资本公积。 sX!3_'-
X&.:H~xS+
6.BCE ka8$dfC
$)f"K
【解析】选项B,应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选项C,售后租回交易无论是形成经营租赁还是形成融资租赁,所售资产的售价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均应计入递延收益;选项E,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不根据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作调整。 nfa_8
1]Lhk?4t
7.ACE
y,V6h*x2
uct=i1+ fE
【解析】上述各项均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选项AC是属于发现以前年度会计差错,是调整事项,选项E按新准则规定也属于调整事项。选项BD属于非调整事项。 |+u+)C
Yfe'#MKfL
8.ABE fw:7U%MGv
6UO$z- e
【解析】获得股份有限公司分派的股票股利,投资方不做账务处理;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方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所以选项CD不会使得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 F$[)Bd /"
3Qk/ Ll
9.ACE u?H@C)P
dDo6fP2
【解析】根据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并不包括存货、金融资产等资产,这些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在其价值恢复时仍可转回。 aj?2jU~Pq
{hM"TO7\
10.ABD CuIqh BW!
]I8]mUiUH
【解析】应付账款属于其他金融负债,应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应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pH)paR
AP
C/bxfp{?
11.ABCD ;eP_;N5+J
D$QGL I9(
【解析】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的同时,可能借记成本类科目,也可能借记“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科目。 *!i,?vn
三、计算及会计处理题 #s*k|
j}
)=y.^@UT@
1.【答案】 vUqe.?5
O/(3 87= U
(1)2003年末: e~3]/BL
; 4l
-M2
会计上确定的年折旧额=120000÷10=12000(元) X=JFWzC
)dqR<)
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年折旧额=120000÷10=12000(元)(0.5分) b$dBV}0 L
xUQdVrFU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20000-12000=108000(元) uL
bp.N8
zf`5>h|
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8000-80000=28000(元)(0.5分) j{)fC]8H
1>hb-OMX
年末计提该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 h,]tQ#!s8
zaH
5
Km_j
借:资产减值损失 28000 x!OWJ/O
&ycjSBK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8000(0.5分) Kq$:\B)<c
UE\%
e9<l
年末计提的该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8000元,为当期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进行纳税调增,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X{#bJ
5QKRI)XpZ
应交所得税=(1000000+28000)×33%=339240(元)(0.5分) d8rBu jT
vz- 9<w;>a
2003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08000-28000=80000元,计税基础=108000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2003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28000元,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28000×33%=9240(元),因为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0,故当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9240元。 ={\![{L
EK^JLvyT
当期所得税费用=339240-9240=330000(元) 1X[73
3T"2S[gT
会计分录: w8G7Jy
:wFb5"
借:所得税费用330000 >ze>Xr'm5=
R_t~UTfI;
递延所得税资产 9240 ^g}L`9fL
~(stA3]k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39240(1分) iK ohuZr
8b-7]%
(2)2004年末: )t*S'R
|!{z?
i
会计上确定的年折旧额=(120000-12000-28000)÷5=16000(元) Ti
hnSb
v hRu`Yb
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年折旧额=120000÷10=12000(元)(0.5分) ,m2A
p\l
f#*h^91x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20000-12000-16000-28000=64000(元) ]^Sd9ba
rH[5~U
可收回金额为90000元,没有发生减值,也不需要转回以前计提的减值准备。(0.5分) JtSuD>H`"
-
K:yU4V
计税基础=108000-12000=96000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32000元,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32000×33%=10560(元),因为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9240元,故当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320元。 8FAT(f//.
+G<}
JJ'V
应交所得税=(1000000+4000)×33%=331320(元)(0.5分) &/ \O2Aw8
s[Y)d>~\$=
当期所得税费用=331320-1320=330000(元) ,jAx%]@,I
G%xb0%oi]%
会计分录: lq;
s.|!Ti!]
借:所得税费用330000 )C'G2RV
H0: iYHu
递延所得税资产 1320 fx]\)0n
OD{5m(JwL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31320(1分) 3yeK@>C
2b; rr
(3)2005年末: 0eQ~#~j&
x eJ9H~^
会计上确定的年折旧额=64000÷4=16000(元) H|grbTv,
eV"d v*R
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年折旧额=120000÷10=12000(元)(0.5分) =6.8bZT\
b{Z^)u2X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20000-12000-16000-28000-16000=48000(元) xR\D(FLVS
m"96:v
计税基础=108000-12000-12000=84000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36000元,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36000×33%=11880(元),因为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10560元,故当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320元。 }rO?5
5oV
Lv4Z9u
应交所得税=(1000000+4000)×33%=331320(元)(0.5分) w%>aR_G
@WhZx*1
当期所得税费用=331320-1320=330000(元) l[tY,Y:4qO
mgmWDtxN
会计分录: 5W*7q
D[m
pem3G5
`g=
借:所得税费用330000 CnxK+1n l
<m
?GJuQ'
递延所得税资产1320 SZCF3m&pz
vF5wA-3&t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31320(1分)
N BV}4
!7e
i1
(4)2006年6月: M'pb8jf
3!i.Fmo
会计上确定的上半年折旧额=48000÷3÷2=8000(元) KC@k9e
k! J4Z${k
按税法规定确定的上半年折旧额=120000÷10÷2=6000(元)(0.5分) `,F&y{A
Dj-\))L
出售该项资产时按会计规定计提的累计折旧=12000+16000+16000+8000=56000(元) (0.5分) P5'iYahCq_
9oZ}
h&
按会计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余额=28000(元) }"F
?H:\
)e4WAlg8c
出售该项资产时按税法规定计提的累计折旧=12000+12000+12000+6000=42000(元) +)/Rql(lY
ovhC42i
出售该项固定资产时: zvek2\*rO
"Y"t2l_n
借:固定资产清理36000 $=e&q
W&fW5af9
累计折旧56000 >i^y;5
dzjB UD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8000 \zk?$'d
'hwV
贷:固定资产120000(0.5分) .Q=2WCv0
}-REBrb-
借:银行存款60000 3a'Rs{qxn
_hAj2%SL
贷:固定资产清理60000(0.5分) Q3<bC6$r
Y9
IJ
借:固定资产清理1000 vi
W~'}^k7
6%\7.h
贷:银行存款1000(0.5分) g@S@d&9
YtwmlIar`
借:固定资产清理23000 U^E
|<|28~#
贷:营业外收入23000(0.5分) t,--V|7-
yj}bY?4I
处置资产计入利润总额的金额=60000-(120000-56000-28000)-1000=23000(元) sDaT[).Hm
u)q2YLK8
处置资产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60000-(120000-42000)-1000=-19000(元) p56KS5duI.
9%p7B ~}E
根据上述计算可见,因处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产生的纳税调整金额=-19000-23000=-42000(元)为当期转回前期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EIq{C-(
@{J!6YGh
处置当期按会计准则确定的折旧额8000元与按税法规定确定的折旧额6000元的差额2000元为当期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u+2xrzf
4_6W s$x
有关所得税的计算如下: d-6sC@PB
P?Gd}mdX?m
应交所得税=(1000000-42000+2000)×33%=316800(元)(0.5分) ql#{=oGDnA
2.fyP"P
L
因固定资产已处置,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均为0,即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0,以前期间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全部转回,所以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为贷方发生额=(28000+4000+4000+2000-2000)×33%=11880(元)。 B$} wF<`k7
VTy,43<
当期所得税费用=316800+11880=328680 (元) 1S*8v 7
>:Rt>po8|w
会计分录: *6 z'+
'
w%i+>\tO
借:所得税费用328680 u%+6Mp[E
(uuEjM$3%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16800 EuKrYY]
g
#hy5c,}>
递延所得税资产11880 (1分) &X#x9|=&O
;Zx K3/(7
2. 【答案】 PTuCN
tMD^$E"C
(1)关联方交易:事项(2)、(3)和(9)(1分) 2- Npw%;
mr{k>Un\
或有事项:事项(4)、(5)和(6)(1分) ++J Bbuzj!
!L0E03')k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5\O*kX4
FT*yso:X/
事项(1)为调整事项,事项(7)和(8)是非调整事项。(1分) U(S@1i(
sx)$=~o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及报表调整说明 )H[h53bIq
)*^
OPVt
①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 $4$?M[
s]nGpA[!
贷:坏账准备20 (0.5分) d+YVyw.z
)RA
v[U1
②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6.6 mR"2
F- !}dzO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6 (0.5分) uJ|5Ve
>+A1 V[
③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4 PK.h E{R
(x1"uy7_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3.4 (0.5分) V:,3O
LL*
$+!}Vtb
④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34 =#POMK".6
~
X]"P4 u
—任意盈余公积0.67 l(krUv
|h^G $guw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 (0.5分) 7)8rc(58
JhMrm%
对2006年度会计报表项目的调整: LhVLsa(-%
^huBqEs
①资产负债表(调整年末数) T0*TTB&b
y7;XOPm
调减:应收账款20万元(0.5分) 5fvUv"m
;4S
[ba1/
调增:递延所得税资产6.6万元(0.5分) :uT
fhr
W{$+mow7S
调减:盈余公积2.01万元(0.5分)
FM;;x(sg
(<>Sz(
调减:未分配利润11.39万元(0.5分) )'K!)?&d
iP#A-du
②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调整上年数) \K_!d]I {
8CnvvMf
调增:资产减值损失20万元(0.5分) cOZajC<G
72s$
调减:所得税费用6.6万元(0.5分) bAy5/G!_R
:nbW.B3GV
调减:净利润13.4万元(0.5分) ,h wf
0-t4+T
调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34万元(0.5分) eHnei F
=B o4yN
调减:提取任意盈余公积0.67万元(0.5分)
jKb=Zkd
mISuo
调减:期末未分配利润11.39万元(0.5分) L3G)?rPFC#
!cFE^VM_;
综合题 Tl/Dq(8JH
N8L)KgM5#7
1.【答案】 ZAnO$pA
F"@'(b
(1)上述事项均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其中注册会计师发现的6项,属于日后调整事项;07年初至07年3月31日期间发生的事项(1)、(2)属于调整事项,事项(3)属于非调整事项。(2分) E3.W#=o
>ihe|WN
(2)注册会计师发现的交易或事项,其会计处理均不正确。理由及调整处理: }07<(,0n
66"ZH,335
事项(1):估计变更下,不必追溯调整。 M*T# 5
]uj.uWD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6年销售费用16.25 xt<,
(4u
T h- vG
贷:预计负债16.25 (1分) "` ?Wu
(05年计提产品质量保修费5000×5%×11%+5000×10%×4.5%=50万元,06年变更计提比例后为5000×5%×8.5%+5000×10%×2.5%=33.75万元,该公司错误地追溯调减了50-33.75=16.25万元,会计差错更正中应调回来。) v\?\(Y55Y
2Z IpzH/8
事项(2):在与W公司协议下,甲公司已对ABC公司有重大影响力,应采用权益法核算,而非成本法。 1Z$99
EH!EyNNb
借:长期股权投资162 o7 -h'b-
NM.f0{:cj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6年投资收益75〔680×15%-180×15%〕 HU'`kimWb
1Sc~Vb|>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5年投资收益87〔680×15%-100×15%〕(1分) ]BS{,sI
d8 BK/b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5年投资收益87 @SQ*/sw (c
k~9Ywf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5年)78.3 <2@<r
t{
?BWvF]
p5/
盈余公积8.7(0.5分) ;~1/eF
I3E8vi%B.
事项(3):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完工比例70%。 y3
o4%K8
u2.r,<rC*Q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6年主营业务收入600 CK`3
}HQT
@&=
贷:应收账款600(0.5分) OAnn`*5Up
%Ty
{1'o
借:劳务成本20(500+500-1400×70%) $b
71
XY t8vJ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6年主营业务成本20(0.5分) A@Yi{&D_Q]
7rDRu]
事项(4): 调整分录: PS<tS_.
]#7Y@Yo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 X9`C2fyVd
:~A1Ud4c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5年资产减值损失42(0.5分) eS# 0-
{^19.F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6年管理费用6 -{amzyvLE
yI|?iBc7nC
贷:累计折旧6(0.5分) [\M?8R$)
.L TFa.jxA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5年所得税费用13.86 Ug'nr
LAVt/TcZS|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3.86(42×33%)(转回固定资产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0.5分) b
yreleWo
Nm
:<rI,^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8.14 :)V0zHo&(
.j<B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5年) 25.326 @/2wmza%2
czsoD)N
盈余公积2.814(0.5分) Gt%?[
d=OO(sf
事项(5):预期可能获得的补偿,应在预计负债入账的前提下,基本确定能够收回的情况下才能确认入账。而该供货商经营情况不佳,资金周转严重困难,甲公司能否追偿到目前并不确定,因此,不应确认应收款项。 N{ z(|2{A#
FEi,^V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6年营业外支出800 ^d$e^cU
8}`8lOE7
贷:其他应收款800(0.5分) _nFvM'`<
:<7>-+pa
事项(6):报告年度售出商品在日后期间内退回,应调整报告年度的收入、成本、税金等,不调整退货年度的损益。因此,先冲回原账面记录,再调整报告年度损益。 /ykxVCvAt
6o23#JgN
借:应收账款468 KZ/^gR\d
cZ2,
u,4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 V'h z1roe
UHl/AM>!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5分) Oy`\8*Uy__
9d
(v^T
借:主营业务成本250 <?@46d?C
T`<k4ur
贷:库存商品250(0.5分) YZtA:>;p
[
Zqg"`
再调整:借:库存商品250 EBE>&{%$^
_q4dgi z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6年主营业务成本250(0.5分) _^sSI<&m
K>JU/(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6年主营业务收入400 ,ui'^8{gK
I:)#U[tn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 eOO*gM=
WjxBNk'f
贷:应收账款468(0.5分) ;j\$[4W.i
h pes
也可以合并: JM9Q]#'t
8$tpPOhzb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6年主营业务收入400 YZu#0)
UHszOl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 Uy'ZL(2
!b8|{#qh.
借:主营业务成本 250 tD482Sb=
nE.s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6年主营业务成本 250 R2f,a*>
. ihn@eg
TbM*?\7
(&x\,19U$
此外,2007年初至2007年3月31日期间发生的调整事项的调整分录: 0`zq*OQ
g[)hm`{?
事项(1)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6年主营业务收入24 u<r('IW0
(?wKBUi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08 <[??\YOc
Ev ,8?
贷:应收账款28.08(0.5分) NGGd6V%'-
Nxk'!:
事项(2)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06年营业外支出3270 #yxYL0CcA:
{%}6d~Bg
贷:预计负债3270(5200×60%+150)(0.5分) itMc!bUQ
}+Z;zm@/6
(3)计算确定2006年度甲公司的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发生额以及所得税费用。 Q%d[U4@
j`hbQp\`
应交所得税=(4228.75+50-102+3270)×33%=2457.4275万元(1分) dL"i\5#%A
3+PM_c)Y
其中:4228.75=9000-16.25+75-600+20-6-800+250-400-24-3270 }eK*)
vxZUtyJfe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50×33%=16.5万元(0.5分) 01w/,r
+@v} (
所得税费用=2457.4275-16.5=2440.9275万元(0.5分) ~/[N)RFD
注:50万元是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2万元是确认的投资收益,即680×15%=102,由于投资双方所得税税率一致,所以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7-B'G/PS/
gvt4'kp
(4)调表: $
$+z^%'_
1S@k=EKM
利润表 Ki\jiflc7
.v8=zi:7Y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6年度 单位:万元 v65r@)\`
CBHWMetJ*
项 目 >u[ln@ l
本期金额 JYUKs~Qt
调整数 2Vr'AEIQ
调整后本期金额 D4T+Gk"n
^<b.j.$<z
一、营业收入 ^el:)$
50000 l,8|E
-600-400-24 wpmtv325
48976 (1分) y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