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I:~KF/q
总量指标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 D=B$ Pv9%
常常用根据指数原理派生出来的连锁替代法,来解决多因素指数体系编制问题,其操作过程是:第一步将影响某一经济指标的各个因素,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考虑计算的实际经济意义,排列成合理的顺序。即数量指标排列在先,质量指标排列在后,相邻的两个因素指标相乘或相除有实际的经济意义(等于新的指标)。第二步分析某一个因素变动对总变动的方向程度所产生的影响时,假定只有该因素变动,而其余因素都固定不变, 一直分析到最后一个因素为止。 e(e_p#
分析过程: gdPPk=LD
(一)、标准成本分析应用 3q$[r_
1、成本差异的基本公式: 8OS@gpz
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称为标准成本的差异,或称为成本差异。成本差异是反映实际成本脱离预定目标程度的信息。根据成本性态不同,可以将成本差异分为变动成本差异和固定成本差异。 J$aE:g6'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都属于变动成本,其成本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相同。成本差异可以归结为价格脱离标准造成的价格差异和用量脱离标准造成的数量差异两类。按照数量指标排列在先,质量指标排列在后的用顺序,公式表示如下: aw%iO|M_
需要注意的是, 1、在这里标准为基期数据,实际为本期数据; l** gM
2、在这里所指的“标准”为实际产量的标准。 .Yw
{D6p?TL+
直接材料差异分析 _H,xnh#nZ
直接材料成本=产量×单耗×单价=数量×单价 `l#|][B)g$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实际产量的)标准数量×标准单价.......1 $#ve^.VHv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实际数量×实际单价 \
F\ /<
I]4L0r-
分析过程: \
oY/hT _
第一步:用“实际数量”替换1中的“标准数量” 1g{-DIOmn
得 实际数量×标准单价.......2 p)u?x)w=
分析得出,量差: l i @:
1-2=(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单价 ~pZ<VH;h
第二步:用“实际单价”替换2中的“标准单价” S'%|40U
得 实际数量×实际单价.......3 >/]`
f8^
分析得出,价差: Mr0<b?I
3-2=实际数量×(实际单价-标准单价) s%&/Zt
直接人工差异分析 s6DmZ^Y%
直接人工成本=工时×工资率 @5["L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1 1BjMVMH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 y[D8r Fw
分析过程: P&>!B,f
第一步:用“实际工时”替换1中的“标准工时” -ho%9LW%|
得 实际工时×标准单价 .......2 ]+"25V'L
分析得出,效率差异即量差: B~CdY}UTsj
2-1=(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3P.v#TEst
第二步:用“实际工资率”替换中的“标准工资率” rN3qTp
得 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3 A_y]6~Mu?~
分析得出,工资率差异即价差: 3)6TnY/u6{
3-2=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eP?=tUB!S
8t)?$j$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重点注意) qxQuXF>:#
tk5zq-/d
变动制造费用=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wHR# -g'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W(/W9B$/F
=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 X([8TR
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成本 _.{I1*6Y2
=实际产量的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2?97i
c
8|"26UwD/
分析过程: !RXG{1:
第一步:用“实际工时”替换1中的“标准工时” 9n#lDL O
得 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2 9cnLf#
分析得出,效率差异即量差: NT0im%
2-1=(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4'pucq5/
第二步:用“实际分配率”替换2中的“标准分配率” R1/h<I:
得 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3 (
kKQs")
分析得出,耗费差异即价差: 61 @;3yV
3-2=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m-HL7&iG$
S;8gX1Uf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重点注意) MQY}}a-oug
+T/T \[
固定制造费用=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Jaq5OMA/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FK+`K<
=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 ,J4rKGG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 W^k|*Y|
=实际产量的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V `*
iD${7
_
分析过程:三因素分析法 ls@j8bVv^
第一步:用“实际工时”替换1中的“标准工时” z[sP/{~z
得 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2 pQNTN.L9NZ
分析得出,效率差异即量差: Bnfp
_SM
2-1=(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_/5#A+ ?
第二步:用“生产能量”替换2中的“实际工时” 6ec#3~ Y]
得 生产能量×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3 Bln($lOz
分析得出,闲置能量差异: $X_A74(
3-2=(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1=Z, #r
第三步:用“实际分配率”替换2中的“标准分配率” !de`K
|
得 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4 (3Dz'X
分析得出,耗费差异: J3z:U&%=
4-3=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生产能量×标准分配率 ):-Ub4A\
:V!F~
二因素分析法(第一、二步合并得出) )?MUUI :
能量差异:(生产能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Z8=y[l
耗费差异同第三步: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生产能量×标准分配率 >3?p 23|;
m>9j dsqB
注意:在分析过程中不要受教材第三节分析顺序的影响 aCF
=Og
如果按照先质量后数量,如先价格后数量的顺序分解的话结果就与教材中不一样了,俺不是专家,不知道其中道理所在,这里只是提供一种学习的思路而已。 l3:2f-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