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把主要的知识点如此罗列填充后,会惊喜地发现整个《审计》教材会变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巨型大树,人们有时候称之为“思维导图”。 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寻觅审计的逻辑线
不同于自然学科,凡是法律、会计、语言、审计之类的社会学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内在的人为逻辑,因为它们的本质是社会人创造的一种规则。也就是说当考生的思维逻辑线与规则内在逻辑线一致或者接近时,考生所想的也就接近正确答案。
举个例子,考试中经常出现针对存货盘点完整性和存在性的考题。对象有两个,分别是存货清单和存货实物;程序也有两种,分别是基于清单记录检查实物和基于实物检查清单记录。如果审计目的是验证存在性认定,经过逻辑处理后,即“所有记录于清单的存货均实际存在”,很显然选择的程序是基于清单检查实物。反之如果是验证存货完整性认定,逻辑处理后即“所有实际存在的存货均已记录于清单”,那么我们检查的起点就是存货实物,在清单中检查出相应的记录。
三、角色带入,身临其境——你就是审计师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六门学科中,《审计》最像一本员工执行手册,在教会我们如何进行审计。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审计师,审计师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一定的行为逻辑,这种行为逻辑合乎常理、合乎常识。
假设现在,你是一名审计师,你会怎么办?
例如,我们记忆审计过程的基本步骤时,可以这样“按章行事”。
第一步,接受业务委托。审计业务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说是采购一项服务,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是提供一项服务,既然是服务,那么第一步必然是签订业务约定书,正式接受业务委托。否则的话,名不正则言不顺。
第二步,计划审计工作。不只是审计,在战略等其他学科中亦是如此,凡是在“真正操作”之前,我们都会先“计划”,没办法,这个行业就是这么谨慎。“谋篇布局,运筹帷幄”是注册会计师的传统优良品质。
第三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如果把审计工作比作一场战争,那“重大错报风险”就像我们最大的敌人。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何“知彼”?评估啊!
第四步,应对重大错报风险。通过第三步识别了“敌人”,然后怎么办?干掉他呗,不然放在那留着过年吗?
第五步,编制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最终产品,不把产品做出来给人家,怎么跟客户收审计费?
第六步,没了。审计费都收了,还想怎样?明年再约喽!
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善用错题集
审计的错题,往往不是一道题的对错,而是一种思维的误差,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错误。因此,反复的“咀嚼”错题可以让我们一遍一遍修正错误思维,不至于在“实战”中落入误区。利用错题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和盲区,以便集中时间资源加强重点易错部分的复习。
五、一日一卷,真题实战——保持手感
考试是一门技术活,手感十分重要。在考试前,应保持一天做一份模拟卷的题量,当然前提是要控制时间。这样可以让我们提前进入考试状态,当“实战”真的来临时就不会感到紧张和陌生。
利用好为数不多的往年真题,因为没有比真题更能让考生在考试前触摸真实的CPA考试。《孙子兵法》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我们拼尽全力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我们在进考场之前尽可能“兵强马壮,弹充粮足”,这是我们的“以正合”,是我们面对考试的底气。那么什么是“以奇胜”呢?个人以为,是一种自信和沉稳的心态。有人说CPA考试,一半考的是专业、一半考的是运气。如果真是如此,我相信好的心态会让你拥有远在星辰之外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