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出口退税;外贸企业;影响;对策 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开始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这对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外贸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政府管理和企业运营水平都将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新的出口退税政策,积极组织实施以应对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外贸工作的当务之急。 PTP2QAt
一、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新特点 XVfQ
scZe
(一)借市场力量培育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fP|\1Y?CS
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之一,某些行业如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电子元件等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降低其出口退税率,并不会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力,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策支持的力度,可以更多地通过市场培育与发展它们的竞争力。尽管短期受损,但从长期的角度来说,却是有利的。 IlrmXSr
(二)借国际规则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 U}7[8&k1
出口退税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特别是对农产品的政策支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当仁不让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农产品的各种政策支持尚未纳入WTO的框架之内。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产品出口关爱有加,《通知》规定“现行出口退税率为5%和13%的农产品”和“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3%的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维持原有的退税率。除此之外,对部分农产品的加工行业的产品还提高了退税率。小麦粉、玉米粉、分割鸭、分割兔等货物的出口退税率,就由5%调高到13%.农产品的出口前景良好。 n&fV3[m`2
(三)借地方优势调整区域间的利益分配 {)y4Qp
新政策规定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此项规定可谓是一箭多雕,其一,中央财政压力减轻;其二,出口多的省市在超基数之上负担部分退税额并不会影响其财政能力;其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不同区域间的利益分配。 4D13K.h`O
(四)借税收杠杆调节国内资源性产品的供求 kel {9b=i
新政策根据不同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国内需求情况,采取了大致三类措施予以调节。一是维持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不变;二是下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三是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特别是在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目录中,资源性产品为多,诸如石油原油、航空煤油、轻柴油、木浆、纸板等等。下调出口退税率的产品也有类似的情况,如焦炭、煤、铜、铝、磷、铁合金等产品的退税率有较大幅度的下调。近几年这些产品的国内市场供给相对旺盛的需求增长有缺口,通过税收政策杠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改善相关产品的国内市场供给。 lO
*Hv9#
(五)借非汇率的手段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fwEi//1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尽管我国政府多次在各种场合都明确地表达了人民币稳定对国内经济、亚洲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但是人民币升值的实际压力依然存在。进一步说,多年来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使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并没有被改变。因此,新出口退税政策是巧借非汇率的手段,力求减少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以缓解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ztp)&
二、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G$j8I~E@
(一)不利方面 _e'mG'P(
第一,抑制出口,扭曲对外贸易结构。增值税是由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分享,因此,要地方政府分担出口退税,不仅要确定中央与省级政府的比例,而且要确定省、市、县政府的比例。对于出口企业所在地来说,除了极个别的初级产品外,绝大多数产品都将含有外地成分,这就意味着,不管是收购产品或者本地产品出口,出口所在地企业都要承担出口退税。比如,我是内蒙古的企业,在北京采购了原料,在内蒙古出口,25%的增值税收入就由北京地方政府拿了,而出口时,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的25%要内蒙古政府承担,这在政策上就有失公平。那么,有的地方政府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或者限制出口,或者拖欠出口退税,这样会沉重打击出口。另外,由于出口越多,出口地分担的出口退税越多,因此出口地政府不仅会限制收购外地产品出口,而且将限制使用外地原材料,不仅会削弱外贸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同时还会恶化出口产品结构。由于大量上游料件的出口,将使我国出口总体的产品出现低度化。另外还会给企业带来政策性亏损:企业事先签的合同,本来可以有利润,因退税率的下调变成亏损生意。 VX%+!6+fS
第二,出口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影响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出口退税对出口的影响非常直接和快捷。据有关专家测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就会下降4.9个百分点。照此计算,这次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左右,则出口约下降两位数。企业出口成本会加大,产品价格会上升,而产品竞争力、出口额则可能下降。据有关机构统计,出口退税下调1个点,一般贸易成本增加1个点。有统计报告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影响最大的将是占中国企业总数23%的出口型企业。如占中国出口贸易较大比的部分机电产品、服装和棉纺织品退税率由现行17%降至13%,低了4个百分点,而每降低1个百分点,出口成本将增加1%,这意味着生产机电和棉纺织服装产品的企业生产成本将增加4%.虽然出口企业可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部分抵消其冲击,但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是国际竞争力下降,最终将对外贸出口造成影响。一些原本生产保本微利商品的企业有可能放弃出口,被迫退出国际市场,进而使中国出口增速和总量扩大受到较大影响。 OrBFe *2y
第三,行业竞争加剧。近几年,国内市场的饱和促使企业下大力气开拓国外市场,争取出口订单。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企业将处于两难的境地。若提高产品价格,很可能使企业面临失去客户的风险,其产品出口竞争力将下降,以物美价廉赢得海外市场的企业及其产品很可能因此市场份额缩小,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原来外销的产品改为内销,在国内市场竞争已很激烈的情况下,外销的产品返回来涌入国内市场,必将加剧国内市场饱和,升级价格战。出口企业如果不得不放弃国外市场,而国内市场又无法容纳其产品,企业的生产能力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成本又会上升。相当一部分生产传统产品的企业产品单一、资金不足,靠低价打市场,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将加剧这些企业的困难,并可能波及上游产品生产企业。若不提高出口价格,企业将出现收益下降,出口退税率下调将加剧这些企业的亏损。尤其对自营出口业务、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传统商品及产品销往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影响相对较大。这些企业规模较小、利润本来就低,有些企业主要依靠出口退税来维持,而退税率下调后产品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导致部分企业转产或倒闭,将造成新的人员失业和下岗。一些仅靠价格战打天下的部分中小型出口企业更面临被踢出局的险境。同时,对出口企业上游供应商的利润和下游销售环节的利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I%Awj(9BS
第四,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新的出口退税率改革结构性调整力度较大,因此,不同的行业受到的影响程度也各有不同。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包括纺织品、服务、计算机及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器、稀土金属矿、钨矿砂、羊绒、焦炭等出口比例高的资源性产品等,这些行业中外销比例大的企业受到影响相对更大;以纺织品、服装、技术含量较低的机电产品出口为主的外贸流通企业比同类的外向型生产企业受到更大冲击。由于外贸流通企业的利润率远远低于生产企业,以纺织业为例,生产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几乎是外贸企业的3-5倍,因此,外贸流通企业对退税率下降的反应要敏感得多。 j;3o9!.s:
(二)有利方面 ,aJrN!fzU
专家指出,出口退税率下调是一种“中长期利好”。我国目前的出口结构还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竞争更多集中在价格上,存在某些产品出口数量剧增,但出口金额却“蜗牛爬行”甚至减少的怪现象。一些出口商,不靠商品盈利,就指望出口退税挽回成本。下调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引导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从技术优势、产品质量、增值服务上占领国际市场,真正盈利。 X]
!@xlwF\
第一,可以加快退税进度,规范进出口行业环境。此次“新账不欠,老账要还”的原则,使企业最受益。国家此前对企业连年拖欠的出口退税款,从2004年起全部由中央财政偿还。这无疑将使企业拿到实实在在的退税资金,不需或减少了向银行贷款,企业负担相应减轻,资金周转更加灵活,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央地方共担机制不仅减轻了中央财政负担,同时也调动地方退税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打击出口骗税和规范行业环境。 hqBRh+[
第二,有利于增强外贸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出口退税率,直接造成企业出口成本提高、利润下降。退税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出口成本就增加1%.如果提价,又会从价格上削弱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外贸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新产品的开发研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创造自己的特色,通过创新,扩大出口规模,增加国际市场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出口企业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更多地通过市场的方法培育与发展其竞争力,短期可能是有损的,长期则是有利的。出口退税率的下降,将降低企业的获利空间、生存空间,有利于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摆脱部分出口产品低价竞争的局面,而且为规模大、实力强的出口企业提高更多的市场机会。只有经得起宏观调控的企业,才能成熟地走向市场。 {
\ePJG#
第三,可减少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我国许多商品出口到国外后遭到反倾销调查和认定。屡屡遭遇的反倾销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影响很大,中国已经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其中虽然不乏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但也与我国许多商品竞相压价导致价格太低有很大关系。出口商之所以能压价,主要原因是有国家的退税支持。经过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降低了退税率,减少了国家补贴,相对提高了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外国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和认定机会。 Ie~~L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