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我:四年考了这么多试,到底有什么诀窍才不会被“烤焦”;若是他要考,有什么好的建议。我这么回答:想清楚要考了吗?这可是一条不归路啊。若是没有恒心耐不住清寂,就不要走进去了。
/uWON4
真的,于我而言,考试是条不归路。 RPu-E9g@
SF7Kb `>Y
1998年 CPA篇 瑰丽的梦想 残酷的现实 }Z|a?J@CZm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南方女孩子,1998年毕业于南方某高校的会计审计系。接触CPA源于大学,那瑰丽的梦想从未停止,因为知道那是难度大挑战性强的考试,但是CPA的收入待遇颇高。于是大四报名时,我毫不犹豫地全科报名。但随后的毕业找工作给了我致命的打击。我回到了我成长的S市,憧憬着能够进入事务所工作。但当时的事务所是事业单位,编制属于挂靠的财政局或审计局等机关部门。想进去若没关系,没门!于是乎我无可奈何地签约一国有企业。7月份骄阳似火,而我的心冷若寒冰。刚开始是到基层锻炼那种从天之骄子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失落感觉依旧刻骨铭心。我投入到生平的第一份工作,整天忙忙碌碌,打字复印,CPA的复习情绪也严重受阻,曾经的雄心壮志成了白纸空话。我一边搜索着新工作,一边复习。原定的复习计划超级浓缩,只能重点攻克会计、税法和财务管理,经济法是根本没时间看的,审计是我的专业,独立审计准则在学校刚学完不久余温尤在也没怎么看。那年的考试中,我只通过了会计和审计。回想起来,那时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尽管复习得不够充分还是一口气考了五科,经济法考得象一锅粥稀里糊涂的,还硬着头皮上考场。换作四年后的我,是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的。 [F$3mzx
这时我工作方面的情况也有所好转,被调到集团本部的审计部门从事审计工作。 *SZ<ori
1999年 CPA&CIA篇 CPA的梦想不再遥远,与CIA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不是梦 0NGokaD)H
1999年,我又报了余下未通过的三科,本是踌躇满志的,没想到老天再次和我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与财务成本管理仅以一分之差失之交臂。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还报了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的考试。但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准备CPA,CIA只能作辅菜一样复习了,却完全没想到和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盛载而归,一次性全科通过,成为开考以来S市的第一人。 4{_5z7ody
对比这两个考试,我感触良多。的确CPA要比CIA难考多了。考CPA的时候,不仅仅需要深入钻研教材,还要多做习题,培养出良好的题感,要做到对付大多数的题目一看到完全可以不假思索地解出,少数综合题需要职业判断能力的才要思考。对付综合题判断好了才做题,如果一开始的判断就是不准确的那整个题目也等于白做。CPA的考试对速度的要求很高,特别是财务成本管理、会计、税法这三科,考试的时候思路都要非常清晰流畅,任何阻碍都会影响整份卷子的答题速度,影响试卷的完成质量。而CIA考试则不同,它并不需要你去记住那些书上的原话,只要理解和会运用就OK。它非常强调平时知识的积累,象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考试,教材知识已相当老化,很多IT专业术语根本就没有涉及,你想要复习会感觉无从下手。我当时的复习是不管教材,去找些与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的书籍弥补一下,就上考场了。而对于内部审计准则那本红皮书,我就钻研得相当透彻。因为自1994年就读审计专业以来,我就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专业素养习惯,就是要仔细研读审计准则。无论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有自己的一套执业准则,准则基本上构成了专业知识体系的框架,读透了,基本概念和相关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对于审计知识的运用案例分析这种题目则需要和会计、法律、管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才比较好办。所以象CIA这种考试,它有点像在测IQ,反正有多少墨水就倒多少,平时的基本素养才是最重要的。 7pNh|#Uv'
我有时会想,大概老天可怜我吧,知道我CPA的路走得太曲折,因而让我尝尝CIA的甜头,才不致于放弃。 R!=XMV3$PH
#"|Ey6
&
2000年 通过CPA _1a2Z\
2000年12月,当我从中注协网站查到CPA考试最后一科财务成本管理成绩通过时,我兴奋,那是不言而喻的,毕竟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但紧随其后的是一种无奈的长叹,也许渴望太久的东西一旦得到了就不会觉得过分的喜悦了。毕竟是三年的努力和心血呀,我很佩服那些似乎没怎么复习就一次性通过的天才,象《考无不胜》的作者,而我只是个凡人,CPA的通过完全是辛苦努力得来的,绝对没有任何的侥幸。 }z[se)s
2001年 RGT&CPV 考试战线再度拉开 NZ#z{JI=+
知道CPA成绩以后,我开始了一小段毫无人生目标的生活,每天浑浑噩噩地工作生活着。我觉得这样不行,我才25岁呀,就这样消磨着时光一定会受到谴责的。这时从CPA视野中得知注册税务师报名的消息。其实那时的我对RGT考试几乎一无所知,连它前四科考试题型均为选择题都不清楚。之所以去报考,一方面是想拓展一下知识面,另一方面可能是对考试形成一种惯性了,总会不由自主地想给自己找点压力来充实。RGT基本上还是比较好考的,譬如税法一和税法二除了要有计算技能以外,还要对教材的有关概念性知识多加注意,这和CPA的税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CPA主要偏向于实务计算能力,而RGT则对基本概念有较高的要求。 P-C_sj A7
财务与会计题目并不难,但计算量相当大,不少题目需要曲折的计算过程,所以速度一定要快计算一定要准,一般是没有时间给你回头复算检查的。对于税收相关法律,则不能太大意。因为教材除了经济法外,还有不少的刑法、行政法及诉讼法的知识,平时极少涉及且比重还颇大,因此特别要重视。不少人曾在法律这门上栽过跟斗。而对于代理实务,可以讲它是税法和会计的综合性测试科目,因此会计和税法的知识一定要熟悉。除了前几章有关税务代理的基本知识、发票管理需要记记以外,教材后面的有关税种的审查和代理都是不用怎么看的,它有些象审计,你只要搞清楚了这个税种的计税依据、相关的优惠政策还有账务处理,案例题就好办了。 sgX~4W"J
或许是我的基础比较好吧,毕竟经过CPA几年学习的锤炼,已经波澜不惊了,于是RGT的考试顺利通过。在2001年4月份,我一边复习RGT,一边又报名参加了CPV考试,原因无他,只因为如果一旦有一天三个资格真正实施考试合并,那么我已有的CPA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PA,还是有所欠缺的。于是当考完RGT后,我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CPV的复习当中。当我拿上那套教材后,我才发觉情形不妙。因为机电和建筑基础两门我是真的一窍不通,而时间仅有两个多月,怎么办?我不敢象三年前一样打毫无准备的战役了,那就二选一,搏建筑基础这科吧,毕竟还直观些。我花了70%的精力投入到建筑基础的复习当中,从识图,计算工程量,画受力图等等到考试,谢天谢地,2001年的建筑基础考试试题还是偏容易的,让我得以轻松 过关。我还通过了经济法和会计,因为这两科有些老底子可以吃,其他的不行。我觉得也该满足了,毕竟一个人用余下的30%的精力还可以取得这种成绩,对于那时疲惫的我而言,我真的满足了。 *,(`%b[
W*0KAC`m
2002年 会计师 审计师 CPV 愿能终结那一段艰苦的路 F=#Wfl-o
2002年,希望这是我可以结束考试生涯的一年。 f"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