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80阅读
  • 0回复

中国水泥产业要走绿色、创新转型发展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论坛小c
 

发帖
212
学分
598
经验
60
精华
2
金币
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2-04-10
【中国建材网】3月30日,第四届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建材联合会专职副会长、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徐永模做了题为“后NSP时代水泥企业的战略转型”的报告,在报告中,徐永模指出,中国水泥产业要走绿色、创新转型发展道路。 )E9!m  
   v9f+ {Y%-  
  徐永模表示,水泥企业发展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学会适时转型升级。国家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国家经济发展调控、国内外市场变化等对水泥产业的结构调整产生“倒逼机制”。水泥作为传统制造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水泥企业发展要不违大势,也要营造小势,要善于谋全局,追求长远发展。 H$I~Vz[\yb  
   `%Ih'(ne  
  徐永模认为,对于像水泥行业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在政策调控时要明确三个方向:一要坚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淘汰落后,发展大企;二要坚持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三要坚持创新发展:专精特新,知识产权,品牌突破。同时,水泥行业也属于建筑业范畴,建筑业明确政策调控方向时,徐永模表示也要牢记三点:一是以绿色建筑为导向,发展绿色环保建材;二是以建筑节能为重点,发展节能建材;三是以建筑工业化为导向,发展建材部品。 Lf9hOMHx  
   rI$NNk'A  
  徐永模对水泥市场发展前景看好,但同时也表示中国水泥发展面临着四大挑战: MLd; UHU  
   >=N-P< %  
  一、同质化与产能过剩。2003年后,低成本、国产化NSP技术和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和长足发展,国内产能呈爆发式增长,2008年已明显呈过剩之态。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拉动水泥产能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9月国务院38号文发布,部分企业想方设法获批新上项目,再次加重产能过剩状态。徐永模在报告中表示,经济发展回归常态,行业呈现全面、严重、永久性产能过剩,这是水泥企业面临的问题。2010年新型干法熟料设计产能规模已达12.56亿吨,2012年还将有100余条线投产,实际水泥产能可能已超过28亿吨。2012年水泥市场需求总体上仍会有所增长,投资结构的调整使得需求增速下降,这种趋势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持续下去。从经济学规律来看,由于资本的趋利性,非垄断性技术最终走向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但是产能过剩容易导致价格战,全行业亏损。纵观全局,同质化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普及和产能的过剩,是中国现代水泥工业发展的一大特点。 _lv{8vf1B  
   eo]nkyYDP  
  二、权宜之计的市场协同。市场协同成为2011年行业发展的中心词,其行为在浙江、东北、山东等地成效显著,相关水泥企业也大受其益,而且协同行为已经转变为政府和协会的协同(政府因缺电而进行的节能限电;行业协会通过协调,水泥企业自律性临时停产)。但同时价格普涨、市场协同涉嫌价格同盟和反暴利等相关问题也暴露而出。因此,徐永模认为在不违规前提下,市场协同对于维护正当竞争和行业利益来说是有益的,但这也只能是权宜之计,绝不是水泥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水泥企业最终需要回归到对市场的研究和创新发展层面上来。 ~@'wqGTp  
   B?j t?  
  三、共性基础材料,无近忧有远虑。水泥作为共性基础材料,与石油、煤炭、电力、化工、海洋工程、水利、铁路、公路、桥梁、机场、建筑、环保等行业都有关联性。从长远出发,徐永模指出,水泥、混凝土面临钢铁、复合材料、木材等许多结构材料产业的竞争,并且,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需求也将逐渐减少。但是,他也认为,水泥混凝土材料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仍然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建设用结构和功能材料。 OJe!K:  
  四、不断演变的企业竞争环境。节能减排、环保法规、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政策对水泥产业的发展都提出了苛求。由于能耗和排放指标限制,水泥在一些地方被列入不受欢迎的产业。建筑业推崇钢结构,绿色建筑标准中将水泥混凝土列为不可循环材料,不能进入绿色建材选项。各省市区逐渐形成了以3-5家大型企业为主导的市场格局,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规模化优势被演绎到极致。这一系列问题都表明水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对于这些问题,徐永模从长远和战略高度两个方面来表明他的看法。从长远看,在产能过剩前提下,水泥企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能力主要取决于在技术创 ,WyEwc]  
新、资源条件、产业功能、市场份额等方面是否有竞争优势;从战略高度来看,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大型企业集团都不是终极目的,中国水泥产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论规模大小,都必须要走绿色、创新转型发展道路。将来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对社会经济的定位。 IWo'{pk  
   8eB,$;i  
  在报告中,徐永模也对于中国水泥企业转型发展模式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水泥企业转型要遵循四条模式: ]+I9{%zB%8  
   rj=as>6B  
  一、转变观念,向环保型企业转型。这一转型模式的确立主要受到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国家要求企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环保部也即将对水泥产业实施新的更严格的氮氧化物减排标准,企业将被迫增大成本,先进与落后企业的成本差异将进一步放大。工信部鼓励水泥企业协同处置污泥、工业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环保部也开始认同和接受,并开始“试点、示范”。同时,徐永模也表示,向环保型企业转型过程中,水泥企业也应该吸取之前的一些教训。比如对于处置和利用工业固体废物这一环保行为来看,长期以来只在节能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层面上被赋予了正面意义,并获得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优惠。又如在处置和利废上,包括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意义上的利废行为,被社会误解为是企业逐利的资源综合利用的经济行为。因此,水泥企业一定要重塑企业的社会形象,要通过环保功能重新认识水泥企业的社会功能和定位,从而获得社会的尊重、信赖、依靠。徐永模同时也认为,在向环保型企业转变过程中,可采用协同处置模式,即利用水泥生产过程的特殊高温环境,同步处置废物。处置过程不能影响水泥正常生产、也不能影响水泥质量,否则会造成更大的能源和资源浪费。因协同处置具有安全、无害化、一站式、资源化的特点,已成为新型干法水泥产业向 yQh O-jT  
绿色环保型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M(C">L]8  
   B:"D)/\  
  二、高性能化,向先进材料产业转型。水泥基材料作为复合胶凝材料,具有深厚和广阔的开发潜力。通过与其他矿物粉体材料、纤维材料、聚合物材料、金属材料的复合,可大大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性价比和适用性。因此,徐永模认为,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在各种超高、超长、超深结构、核电、深海、地下、严寒等严酷环境中都能使用,因此应用前景广泛。中国的水泥企业应向拉法基、豪瑞、太平洋这样的跨国公司学习,承担起发展先进水泥基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推动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创新发展。住建部在《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高性能混凝土的用量要达到10% [c B^6v  
以上,因而这一行为也对发展此种新型材料形成了市场倒逼机制,有助于推动其发展。 %+'Ex]B  
   zH1 ;h  
  三、延伸产业,向多元一体化转型。水泥企业进入上游骨料和下游混凝土产业,通过发展混凝土产业来支持水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徐永模表示,这是一种战略行为。他也认为,水泥企业主导预拌商品混凝土产业后,将改变商品混凝土产业的属性,使之从建筑的附属变为主要的建材制造产业。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产业形态和经营管理方式都显著不同于水泥产业。但是,混凝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规模主导型产业,是发展水泥产业的一些重要经验适用。 c6:uM 1V {  
   N@|<3R!N*e  
  四、厚积薄发,向跨国企业转型。在这一点上,徐永模表示,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和市场培育,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水泥制造大国、水泥技术装备出口大国,大型水泥企业不能做走不出国门的“山大王”。此外,中国在水泥领域的研究开发机构规模之大、研发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之多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基于种种优势,中国的水泥企业走出国门,向跨国企业转型这一道路是势在必行的。同时,徐永模对于国际化也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国际化也应多元产业一体化,才能充分发挥材料产业链的竞争优势。中国水泥企业走向世界,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水泥技术和产业为世界的和谐和发展。因此,中国水泥企业应向进入中国的拉法基、豪瑞、海德堡、老城堡、太平洋等跨国企业学习,在国际化进程中做得更好。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