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三十六、其他优惠 7=JiL=
(一)、低税率优惠过渡政策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在新
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其中,享受企业所得税15%税率的企业,2008年按18%税率执行;2009年按20%税率执行;
2010年按22%税率执行;
2011年按24%税率执行;2012年按25%税率执行。原执行24%税率的企业,2008年起按25%税率执行。(3-2-2-2-1)
$biCm$a (二)、“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过渡政策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新税法施行后继续按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的优惠办法及年限享受至期满为止。
u[cbRn,W 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税收优惠的,其优惠期限从2008年度起计算。
e#08,wgW (三)、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税率15%。
zRu}lJ1#W$ (0Y6tcV]R 知识点三十七、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K}Aaflq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8 2_3|T 1、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弥补亏损
(}}BZS&. 2、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调整项目包括:一个是企业的税会差异的部分;另一个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
/Cw
t4.5 \b'
<q 知识点三十八、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 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5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
{At1]> 1、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
/*st,P$" 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
ZY{,// 补充:
;Ni+TS 限额抵免法:是指居住国政府对跨国纳税人在国外直接缴纳的所得税款给予抵免时,不能超过最高抵免限额,这个最高的抵免限额是国外所得额按本国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最大特点多不退少要补!
q7X/"Dfx 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条例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额总额
-N9U lW2S 简化形式:抵免限额=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境外税前所得额)×25%
+]B^*99 cz.-cuD[iD 知识点三十九、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居民企业纳税人,纳税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x
~H"<V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zaX30e:R 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薄的;
=7Nm=5@ 3、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V{6#Q= 4、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
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IspY%UMl 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x\u.wIa 6、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gS u J#bEAK^L,l 知识点四十、核定征收的办法 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Z!t
t(y\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SHTHVye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YR; cl^tX% 知识点四十一、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扣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征收率(10%)
b[H&
vp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
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PR{ia64;< 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yl)}1DPP 3、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办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o
D^], 财产的净值,是指有关
资产、财产的计税基础减除按照规定已经扣除的折旧、折耗、摊销、准备金等后的余额。
sexnO^s YW}1Mf=_ 知识点四十二、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新增加) 非居民企业因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准确计算并据实申报其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采取以下方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N-[yZ 1、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收入或通过合理方法推定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成本费用的非居民企业。计算公式如下:
trg+")a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clF
\K> 2、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成本费用,但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的非居民企业。计算公式如下:
HlLF<k~} 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总额÷(1-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4km=KOx[ 3、按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核定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经费支出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的非居民企业。计算公式如下:
T*O!r`.Ak 应纳税所得额=经费支出总额÷(1-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营业税税率)×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 [:@j+n\ 4、非居民企业与中国居民企业签订机器设备或货物销售合同,同时提供设备安装、装配、技术
培训、指导、监督服务等劳务,其销售货物合同中未列明提供上述劳务服务收费金额,或者计价不合理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相同或相近业务的计价标准核定劳务收入。无参照标准的,以不低于销售货物合同总价款的10%为原则,确定非居民企业的劳务收入。
|f.=Y~aY 5、非居民企业为中国境内客户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凡其提供的服务全部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应全额在中国境内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凡其提供的服务同时发生在中国境内外的,应以劳务发生地为原则划分其境内外收入,并就其在中国境内取得的劳务收入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CShVJ:u+K\ 5,;{<\c 知识点四十三、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税额的处理(有修订) 预计利润率暂按以下规定的标准确定:
X,^J3Ek>O 1、非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
ss
|<\DE+ (1)、位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区和郊区的,不得低于20%。
hyFq>XFo (2)、位于地级市、地区、盟、州城区及郊区的,不得低于15%。
E WOn
" (3)、位于其他地区的,不得低于10%。
}h EBX:- 2、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符合规定的,不得低于3%。
HIeWgw^" $d4eGL2S 知识点四十四、扣缴义务人 1、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税款由扣缴义务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时,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
8qo{% 2、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取得工程作业和劳务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税务机关可以指定工程价款或者劳务费的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
Z=4Krfn ME{i-E4 知识点四十五、扣缴方法 扣缴义务人每次代扣的税款,应当自代扣之日起7日内缴入国库,并向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企业所得税报告表。
]#TL~u[ R7( + ^% 知识点四十六、特别纳税调整范围 特别纳税调整的范围,是指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
l8n#sGA % (一)、关联方关联方是指与企业有下列关联关系之一的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具体指:
7[^:[OEE 1、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关系;
7DXT1+t 2、直接或者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控制;
hP,SvN#!2 3、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
DBbm
M*r (二)、关联企业之间关联业务的税务处理
"\]kK@, 1、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税务机关与企业协商、确认后,达成预约定价安排。
d8/lEm
v[ 2、由居民企业,或者由居民企业和中国居民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低于25%的税率水平的国家(地区)的企业,并非由于合理的经营需要而对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的,上述利润中应归属于该居民企业的部分,应当计入该居民企业的当期收入。
&KX|gB' 3、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M"ZP s 4、母子公司间提供服务支付费用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
/w`{]Ntgu (1)、母公司为其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而发生的费用,应按照独立企业之间公平交易原则确定服务的价格,作为企业正常的劳务费用进行税务处理。
ok2$ p (2)、母子公司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价款的,税务机关有权予以调整。
?}bSQ)b (3)、母公司向其多个子公司提供同类项服务,其收取的服务费可以采取分项签订合同或协议收取;也可以采取服务分摊协议的方式。
q^>$YY>F (4)、母公司以管理费形式向子公司提取费用,子公司因此支付给母公司的管理费,不得在税前扣除。
2j*\n|"}{ 4f'WF5S/}8 知识点四十七、调整方法
}mk9-7 1、可比非受控价格法;
{FteQ@( 2、再销售价格法;
&}wKC:L
SP 3、成本加成法;
TdG[b1xN
4、交易净利润法;
CSR6 5、利润分割法;
e#)
}.
6、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
%t`a-m +);o{wfW 知识点四十八、核定征收
:Dw;RcZQ 企业不提供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资料,或者提供虚假、不完整资料,未能真实反映其关联业务往来情况的,税务机关有权依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 L6H2:pf _LxV)
知识点四十九、加收利息 税务机关根据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对企业做出特别纳税调整的,按日加收利息。
?
20y6c < (1)、计息期间自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预缴)税款入库之日止。
\bZbz/+D (2)、利息,应当按照税款所属纳税年度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与补税期间同期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加5个百分点计算。
$BwWhR (3)、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附送了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的,可以只按规定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利息。
z@{|Y;s (4)、按照本条规定加收的利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7XB$ (5)、 税务机关有权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起10年内,进行纳税调整。
jrvhTej \/. Of]YQ 知识点五十、征收管理纳税地点
84cmPnaT 1、除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但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9v_gR52vh 2、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p%G4Js. 3、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以机构、场所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ECLP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场所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以选择由其主要机构、场所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e}-uU7O 4、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所得,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3T|:1Nw M%
1-fd 知识点五十一、征收管理纳税期限 企业所得税按年计征,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2<qq[2 (一)、纳税年度
EAqTXB@XU 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QSmE:Y 2、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的中间开业,或者由于合并、关闭等原因终止经营活动,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2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1个纳税年度。
Xb&r|pR 3、企业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1个纳税年度。
o>\j c (二)、汇算清缴
/px*v<Aw1 自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j}X4#{jgC (三)、终止清算
x\3tSP7Vp 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60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hJrxb<9@Y0 )jn|+M 知识点五十二、征收管理纳税申报 预缴期:按月或按季预缴的,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
d]}
7] Gg{@]9 知识点五十三、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一)、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
Z"mpE+U* 1、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下同)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场所(以下称分支机构)的,该居民企业为汇总纳税企业(以下称企业),除另有规定外,适用本办法。
r9yUye} 2、企业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2S`y=*: 3、总机构和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二级分支机构,就地分期预缴企业所得税。
axxdW)+K 二级分支机构及其下属机构均由二级分支机构集中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三级及以下分支机构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其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统一计入二级分支机构。
^{zwIH2I] 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0 jVuFl (1)、具有独立生产经营职能部门与管理职能部门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不能分开核算的,具有独立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不得视同一个分支机构,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Czcs=(L.k (2)、不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且在当地不缴纳增值税、营业税的产品售后服务、内部研发、仓储等企业内部辅助性的二级及以下分支机构,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d&n0:xOc (3)、上年度认定为小型微利企业的,其分支机构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F
C2oP, (4)、新设立的分支机构,设立当年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T=A7f6` (5)、撤销的分支机构,撤销当年剩余期限内应分摊的企业所得税款由总机构缴入中央国库。
f>;5ZE4Zu (6)、企业在中国境外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fu?>O/Gn/ (二)、分支机构分摊税款比例1、总机构应按照以前年度(1-6月份按上上年度,7-12月份按上年度)分支机构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三个因素计算各分支机构应分摊所得税款的比例,三因素的权重依次为0.35、0.35、0.30。
e-]k{_wm L` V6\Ix(I 知识点五十四、合伙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一)、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
sYYg5vL9 (二)、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
'.#KkvE## (三)、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按照下列原则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i('z~ 1、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以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n,9 *!1y 2、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协商决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P(VQ D>G 3、协商不成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实缴出资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fFqK.^Tn 4、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每个合伙人的应纳税所得额。
fp:j~a>E (四)、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伙人在计算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不得用合伙企业的亏损抵减其盈利
>hRYsWbmg